才子之乡·赣之旅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才子之乡·赣之旅

2022-10-31 13: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

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

茅屋底下出公卿,无才无德莫进门;

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

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

如此盛名,何地能副?

养育了陶渊明、汤显祖、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朱耷等代代英才;

自隋唐科举盛行直到明清,一地之内所出进士竟占中国半壁江山。

何方圣地,曾载如此人文厚土?

田间地埂金光摇曳,山峦叠翠秀谷如浪。置身其间,倾听渐渐远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领略阵阵飘来的花香稻香水墨香。

金秋时节,重走江西,重识才子之乡。

豫章文化·南昌

南昌古时称豫章,白居易《寓意》诗云:“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豫章因此常被比喻栋梁之材。

2000年来,南昌一直是赣文化的中心。以赣江为脉,鄱阳湖为邻,“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来自江西各地的才子们汇聚于斯,又从这里走向全国,成就了两宋以来光辉灿烂的豫章文化:隐居青云谱的八大山人、徐稚下陈蕃之榻乃有千古美谈、黄豫章梦枕洪都创江西诗派、豫章社汇聚节义江西才子、东湖畔的“东湖书画院”开创江西画派;豫章十景、绳金塔、西山万寿宫、梅岭;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多少风流在其间。

朱耷—中国凡高

没落皇族

公元1626年的一天,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明王朝又添了一个宗室子弟,中国艺术史注定要因他而书写新篇章。

这个婴儿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的第九代后裔一弋阳王孙朱统。因双耳较大,他考秀才时便起庠名朱耷。耷者,大耳为驴也。朱耷晚年自款为“驴”、“驴屋”,出处就在“耷”字。

朱耷自幼聪明,很早就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绘画和篆刻,十八岁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科举之路看起来十分坦荡。

1645年清兵攻入南昌,捕杀明室后裔,朱耷隐姓埋名,逃到奉新山中藏身,在饥寒交迫中等待了3年,期望南明几个小朝廷能光复大明江山,然而终究大失所望。期间他的父亲、妻子相继而亡。1648年,他带着母亲弟弟出家为僧。1653年,他在进贤县介冈灯社拜释弘敏为师,取名释传綮,潜心研究佛家经典,从此开始了长达27年的禅修生涯。

洪崖丹井

顺治十年(1653年),八大山人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

“洪崖丹井”是豫章十景中最为古老的景点。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句,南昌市古名洪州、洪都,都是从洪崖丹井引伸出来。

洪崖丹井位于梅岭入口处。这里岩壁峭立,飞泉迸溅,传说古代有洪崖先生得道于此,并在涧中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后飞升而去。

传说欧阳修游历天下名山之后来到洪崖,有翠岩寺和尚取罗汉茶、汲洪崖水请为品尝。欧阳修顿感脑清身轻,连称“此处乃好山、好水、好茶,实为天下无双,可惜天下泉水名次已定至七,洪崖水只好屈居第八了。”故洪崖又有“天下第八泉”之称。洪崖峭壁上现仍有许多南宋摩崖石刻清晰可见。

孤寂画僧

1674年,朱耷请老友黄安平为自己绘制了一幅全身肖像,并钤上“西江弋阳王孙”的朱文印,打破了弃家为僧以来对自己身世的长期沉默。

自皇室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朱耷入僧入道,也没能躲过清廷的耳目。因其诗文书画极出色,颇引人注目,清廷千方百计地笼络他,临川县令胡亦堂请他去做客,把他软禁了一年多。1681年。朱耷在好友家中突发狂疾,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并焚烧掉僧衣,最后步行回到久别的故乡南昌,流落于南昌街头,手舞足蹈,日夜癫狂。幸亏有一天被一个族侄在街上认出并领回家中。

朱耷59岁始题“八大山人”。在他治病期间,家人将赵孟俯所书《八大人圆觉经》给他看,山人喜而跋之,因此自号。《八大人圆觉经》提供了八条诸佛菩萨觉悟澄知、得成正果的门径,主要内容是开导人随遇而安,安贫守道,自我解脱。从此之后,八大山人正式弃僧还俗,蓄发娶妻,并开始卖画为生,直至1705年80岁时去世。

八大山人飘零的身世以及避祸于乱世的遗民情结,从王孙贵族到禅学宗师再到疯癫哑疾的大起大落,铸成了他自我放逐和无家可归、离群索居的心态,也导致了他对所处社会现实不理解的孤独感。他是自我压抑的,内心深处的孤高自傲与现实社会总是格格不入,乃至与当时的画坛也是落落寡合。八大山人在世时,画作不被重视,效其法者不过一二人,辞世时更是凄凉寂寞。

至清代中期,八大山人开始被推崇,郑板桥解其为“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自此的“扬州八怪”、清晚期的“海派”和今人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张大干、潘天寿、李苦禅无不奉其为圭臬。今天看他画出的每一幅“哭之”、“笑之”,无不被人景仰和追寻。中国发现了自己的凡高。

《鸲鹆》立轴水墨纸本,在八大山人命笔时,也许只用得半炷香工夫,但却动用了他一生的沧海桑田之感、铜驼石马之哀。画境即心境,朱耷笔下多的是鼓腹鸟、瞪眼鱼、干塘残荷、老树枯枝。此画中的枯枝寒雀大睁白眼。既含孤独惊悚,也透出不屈的怒气。孓然一雀对天地之悠悠,表达出立体多元的性格。

绳金古塔

28岁到56岁期间,八大山人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平民聚居之处。八大山人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徜徉于此。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

绳金塔位于绳金塔路东侧,始建唐天佑间(公元904~907年),距今约一千余年。此塔峥嵘凌空,金光四射,是南昌市内著名的古迹之一。

绳金塔下有塔院寺,原称千佛院,旧名百福寺,又因寺在塔下,故又称塔下寺。绳金塔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是历代佛教重地。它与南昌的佑民寺、普贤寺、大安寺并称为“豫章四大寺院”。

八大山人

朱耷取“八大”之意在于宣泄:“四方四隅,无大于我者”。在此之前,朱耷曾用过不少名号,都与他的生活环境与个性有关。最初的名号是“人屋”,意思是广厦万间。明朝灭亡,父亲去世,他沉默无语,自号“哑”,并写于折扇之上,有人与他交谈,他打开扇子,人家便不与他交谈了。后又自号“雪个”、“个山”、“秃驴”等。

朱耷每次都把落款“八大山人”连缀写得如“哭之”、“笑之”,这也成了未解之谜。

朱耷的哭笑诚然包含着他的遗民之泪、亡国之痛,但明王朝的倾覆,更大程度上是打翻了他的精神家园。他落荒遁入禅林历三十七载。终于感到画笔不宜远


推荐访问:之旅 才子 之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