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开封大相国寺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历史悠久的开封大相国寺

2022-10-31 13: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佛法。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到中国,在相国寺居住多年。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朝鲜大臣崔恩训带来几位画家到大相国寺,将寺内所有壁画临摹回国。宋徽宗还将宋太宗所题的“大相国寺”匾额赠送给朝鲜使者。

相国寺在宋代还是一个商业贸易和文艺娱乐的中心。当时,庭院两边的长廊可以容纳上万人。每年在这里举行交易庙会,所有的商贸交易都在这里举行。

大相国寺历经千余载坎坷,仍巍然屹立于佛教寺院之林

自唐睿宗李旦赐名起,“大相国寺”之名沿用了770多年。后来称“相国寺”,正是由于历史的演变造成的。根据历史记载,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明宪宗朱见深因老祖宗朱元璋当过和尚,对佛寺特别关照,不但重修了相国寺,还将相国寺改名为崇法禅院。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乾隆皇帝拿出库银1万两,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奠定了如今相国寺的格局。他重题“敕修相国寺”寺额,去掉了大相国寺的“大”字,“相国寺”之名便由此而来。

开封作为多朝都城,是黄河所经之地,相国寺又是纯木结构,1400多年来水患、火灾、战乱、人祸,使相国寺遭受过无数次的灭顶之灾。据史籍记载,相国寺曾发生过4次大的火灾。最大的一次火灾发生在唐代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七月十二日上半夜,相国寺排云阁遭雷击发生火灾,随后400多间殿宇楼阁被毁。相国寺遭受水灾的摧毁更为频繁,有文字记载的达15次之多。相国寺最早被水淹没是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当时黄河决堤,河水横流数十里,开封全城被水淹没。13年后,黄河再次决堤,相国寺再次被水淹。到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了被大水毁坏的相国寺。相国寺遭受最大的一次水灾发生在明末,即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十七日。据说,是当局为了消灭农民起义军而人为决堤。史载:水自开封城北门冲入,然后横贯东南门而出,水流声如打雷,城中百姓家荡然无存,相国寺被泥沙淤没。清时,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相国寺损毁严重。从此,千年古寺一蹶不振。

在古代,相国寺还多次遭受战乱及人为的破坏。北宋王朝被金朝所灭时,开封城及相国寺被抢掠一空。元末,开封城饱受战乱之苦,相国寺也因此损失严重。明、清两朝,相国寺也是毁、修不休。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相国寺曾遭当局践踏破坏,僧人被赶走,佛像被毁坏,寺院被改作中山市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国寺的修复、保护、建设以及在恢复佛事活动、对外开放等方面,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

现存相国寺建筑依循古制,展现着昔日的辉煌

如今相国寺的建筑,多为清代顺治、乾隆年间所修建,共占地30余亩,院落深广,殿宇恢宏,整体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主要建筑由南而北、沿轴线分布,东西两侧阁楼、庑廊对称而立,成为古都开封标志性人文景点及对外开放窗口。

现在的相国寺山门匾额为赵朴初老人所题。入山门东西两侧为钟鼓两楼,钟楼所悬挂的铜钟,为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5吨,高2.23米,直径1.81米,钟声响亮优美。尤其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

天王殿是相国寺的第一座大殿。大殿中间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像两边,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由天王殿往北是大雄宝殿,殿高约13米。第三重大殿是罗汉殿,为八角回廊式建筑,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罗汉殿中间,有一木结构的八角亭高高耸立,内有一尊乾隆年间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雕像,高6.6米。这尊观音雕像,是民间艺人用一株完整的白果树雕刻而成。每面雕有6只大手及扇状小手3至4层,每只手心都有一只慧眼,共计1048只,民间称此为“千手千眼佛”,是相国寺镇寺之宝。

藏经楼在中轴线最北端,是一座高大的两层楼阁建筑,相国寺保存历代佛经的地方。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堂内有空海大师铜像。空海大师生于公元774年,31岁时由日本入唐求法,其间曾拜相国寺方丈为师。为纪念历史上这一段中日交流的佳话,1992年,由日本友人捐资铸此铜像,并修建“大师堂”供奉。


推荐访问:历史悠久 开封 相国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