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在台湾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妈祖信仰在台湾

2022-10-31 13: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台湾妈祖庙最多

台湾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地区,正式登记有组织的宗教活动有道教、佛教、回教、基督教、大同教、轩辕教等11种。由于宗教多,所以寺庙也多。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全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2万座寺庙,平均每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在这些寺庙中,妈祖庙又最多,共计3000多座,平均每7座寺庙中就有一座。全世界共有4000多座妈祖庙,台湾占了四分之三。

台湾的3000多座妈祖庙,因地而异,叫法不一。有的叫天后宫、天妃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朝天堂、朝天阁、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由于妈祖神像来自福建省不同地方,所以叫法也不相同。来自湄洲岛的叫湄洲妈,来自泉州的叫温陵妈,来自同安的叫银安妈;也有的把来自莆田的叫大妈,来自仙游的叫二妈,来自惠安的叫三妈。目前台湾信祀妈祖的大致分为三大派:一是军派,或称水师派,主要是以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子弟兵后代为主;二是官派,又名士绅派,多为施琅大将军治台的官员后代;三是民间派,多为海员、海民、工商界和平民百姓,他们财气最粗,活动最多。

台湾同胞把妈祖当作信仰中心,开始于民族英雄郑成功时代,当时由于大批大陆移民到台湾,人们将祖先在故乡供奉的妈祖也带到了台湾建庙供奉;清朝时又大力修建妈祖庙;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及两岸隔绝的40年间,台湾修建的妈祖庙更多。据统计,1911年以前,全台仅306座,1959年有383座,20世纪70年代末增至510座,80年代末发展到1500多座,90年代翻一番,达3000多座。这生动地表明了台湾同胞怀念祖国大陆故乡故土情思的不断增长,同时也表明妈祖慈悲博爱、济世救人、乐善好施、庇国护民的崇高精神已经在台湾同胞心目中扎了根。

台湾妈祖庙和妈祖神像的由来

台湾最早的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台湾全省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其来历是当时移民到澎湖的福建泉州和漳州居民,因倭寇之乱不断,遂建“娘宫”(台湾同胞一般都称妈祖为娘妈)庇佑,主祀妈祖。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渡台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时,曾在宫内和附近驻军,自认得到妈祖保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一战定澎湖后,认为是得到了妈祖保佑,将之更名为“妈祖宫”,不久上书朝廷,又改称“天后宫”。现在宫内还悬挂有当时皇帝御赐的“与天同功”匾额供凭吊。

台湾香火最旺盛的妈祖庙云林县北港朝天宫,有台湾妈祖庙的“总庙”之称。台湾同胞非常重视“正统”妈祖庙的香火,认为只有所供奉的妈祖是正式从福建湄洲妈祖庙移居到台湾来的,它们的香火才会真灵验。而北港朝天宫的妈祖神像正是福建湄洲妈祖庙朝天阁一个法号为树壁的僧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从湄洲岛移居来台的。当时这里为深水河口港,来自福州、泉州和厦门的大船大都在这里停泊,因此逐渐繁荣,成为台湾有名的大商港。因当地闽籍人很多都崇拜妈祖,故建天妃宫奉祀。后为表思源之意,又改为朝天宫。300多年来,这里经过多次增建,始成今天“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宏伟规模。这里与其他妈祖庙相比,有三处不同。一是最后一进殿堂设有圣父母殿,奉祀妈祖的父母亲。据说,这是全台湾3000多座妈祖庙中唯一的圣父母殿,这也是为什么北港朝天宫位居全台妈祖庙之首的原因之一。二是朝天宫大楼顶上竖立有一尊从妈祖故乡湄洲迎驾而来的高16米的花岗岩妈祖神像,和湄洲岛山顶上的巨塑妈祖神像隔海相对。三是宫中妈祖神像多,共有30尊,其中最为尊贵的是正殿中央那尊最大的镇殿妈祖和体积最小的“湄洲妈祖”,其余妈祖神像全都是分身像。每年到这里上香和“分香”的信众特别多。“分香”就是“分割香火”。各地妈祖庙里以及信众家里、船上、店铺中的妈祖神像,在供放以前先要供在北港朝天宫等台湾妈祖“总庙”或“祖庙”里,然后用神轿运回,庇荫当地百姓,才算是真传。故总庙和祖庙的正殿、寝殿里,供台上总是摆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妈祖神像。

台湾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是彰化县鹿港天后宫,原址在现天后宫的北侧海滨处,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施琅大将军的侄子施世榜捐献土地迁建于现址。此宫坐东向西,面对大陆,和湄洲岛上的天后宫祖庙隔海相望。宫中的妈祖神像,是施琅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征台时亲自从家乡湄洲恭迎来的。据鹿港《天后宫志》记载,湄洲妈祖神像最早只分出三尊,除鹿港天后宫迎得一尊外,还有一尊被迎至菲律宾,另一尊被迎至浙江鄞县。台湾各地的妈祖神像,有不少都是从鹿港天后宫“分香”出去的。因此,鹿港天后宫被认为是台湾妈祖庙的“祖庙”。

和湄洲妈祖庙联系最密切的台湾妈祖庙是台中县大甲镇澜宫,该宫里的“开基湄洲妈祖”神像,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湄洲人林永兴从湄洲岛妈祖祖庙朝天阁奉传到大甲的,开始供奉于自家厅堂,由于有求必应,灵妙异常,参拜者与日俱增,后乡民征得村长同意,择地于现址建一座小庙供奉。随着信众的日益增多和香火的日益旺盛,信众不断集资修葺,最终建成了目前这座华丽与古朴杂糅的闽南式建筑庙宇,飞檐翘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主祀妈祖的正殿上悬挂有“与天同功”的匾额,那是清朝颁赠的。支撑宫庙殿宇的龙柱和花鸟柱,都是从闽南运来的,雕刻细腻,图案有寓意风调雨顺的“双龙交泰”、“凤舞鸟鸣”等。地下展室墙壁上镶嵌的“天后祈雨救旱图”、“瘟疫流行灵符救灾图”等有关妈祖传说故事的多处青石雕,也是从闽南运来的,足见镇澜宫与湄洲妈祖祖庙联系之密切,非同一般。

有全台妈祖庙发源地之称的台南鹿耳门天后宫供奉的妈祖神像,是采用稀有宣芝材料(檀木)雕刻而成的,雕工精细,有八狮椅座和九龙神体,据专家推论有8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于南明永历十五年进攻鹿耳门时,舰上所供的妈祖神像。据说当时由于鹿耳门港道水浅,进军不顺,一度与荷兰入侵军队对峙,郑成功遂向随船供奉的妈祖神像祈祷,大军很快得以顺利登陆,歼灭荷军,收复台湾。为酬答神恩,郑成功将这尊妈祖神像奉祀在天后宫内,次年下令重新修建庙宇。

和鹿耳门天后宫相距不远的土城圣母庙,号称是东南亚最大的庙宇之一,庙中的两尊软身妈祖神像据考证皆出自明代大陆名家之手,全身呈黑色,造型庄严。庙中至今还珍藏着一艘100多年前载着妈祖神像从福建来台的小木船,当地人介绍说,这艘船没有人驾驶,只凭海风吹越来到台南,而船上的妈祖神像分毫无损,象征着妈祖显灵前来保护台南人。

台湾官办妈祖庙台南大天后宫,俗称台南妈祖庙,原是明朝宁靖王朱术桂的府邸。清康熙三年(1664年),施琅率清兵攻台,传闻有神兵相助,引导航线,且船舰进入鹿耳门,刚好涨潮,军舰得以顺利抢滩,众谓这是妈祖显灵助阵。施琅攻台成功后,驻军宁靖王府邸,当时府邸中有一水井,唯井水不多,且渍卤浸润、厥味咸苦,但自从施琅驻扎此处后,不仅井水喷涌不尽,而且味转甘和,足供大军使用。这正如施琅为宣扬妈祖庇佑而撰的《师泉井记》中说的“凡三万之众,咸资饮沃,而无呼癸之虑焉”。事后,施琅奏请朝廷将此处改建为天后宫,奉祀妈祖,竣工时,康熙皇帝特命礼部遣人来此主持祭典,并勒文记功,加封妈祖为“天后”,从此称此庙为大天后宫开基祖庙。这是台湾最早的官办妈祖庙,同时妈祖受封“天后”也由此开始。

台湾嘉义县新港奉天宫供奉的妈祖神像,原在北港朝天宫。据有关文献记载,是福建最早到台湾垦荒的颜思齐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从湄洲妈祖庙恭请而来的,素有“开台妈祖”之称。清嘉庆四年(1799年)山洪暴发,北港朝天宫被冲毁,居民把宫中的一部分文物迁到新港。嘉庆十六年(1811),闽浙水师提督、太子太保、嘉义人王得禄为感谢妈祖佑其在澎湖平定海盗,倡建妈祖庙,并请嘉庆帝敕赐宫号“奉天宫”。

台湾唯一保存有妈祖遗物的是新竹竹堑港北门长和宫妈祖庙。传说妈祖得道升天后,经信徒寻获其肉身火化,所留下的头发分别安装在两尊妈祖神像头上,供人膜拜。其中一尊神像留在湄州妈祖庙里,另一尊则在清乾隆年间,被福建莆田万梅堂林义滔禅师捧奉随船到新竹的竹堑港,安放在北门长和宫妈祖庙内。同时,长和宫妈祖庙里还保存有妈祖乘船来台时所坐的神轿、香条板以及衣物、手印等历史文物。留在湄洲妈祖本庙的那尊妈祖真发神像,不幸已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毁掉,这样,长和宫妈祖庙里的妈祖神像就成了全中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有妈祖真发的一尊神像。另外,湄洲妈祖庙建有化妆楼,专为妈祖梳发、更衣使用,以垂懿德;而长和宫妈祖庙每逢举行祭祀大典之前,必封庙门,专为妈祖整理衣发,以保神像庄严肃穆。这是台湾其他妈祖庙所没有的。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一尊尊妈祖神像就这样陆陆续续从湄洲岛被恭迎到了台湾各地,接着又在台湾岛内向四面八方“分香”。由于“分香”多,建的妈祖庙多,所以信奉妈祖的人也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有1600万人信奉妈祖,占台湾2300万总人口的70%,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信奉妈祖的。

台湾同胞对妈祖最敬重

在四面环海、风急浪高的海上谋生的台湾同胞,由于他们最早从大陆到台湾去的时候还没有飞机、轮船,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水上行舟格外需要精神慰藉。于是为了战胜对大海的恐惧,为了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求助灵力的扶助,妈祖便成了他们心中最崇高的神,他们从对妈祖的信仰中得到了勇气和力量,这是非常自然的。

妈祖在台湾人民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遍被信奉,被膜拜,被祈愿。蒋经国先生生前就曾11次到北港朝天宫进香,并题写“人和年丰”的匾额敬献该宫。台湾市长、县长、议员等选举时,不论什么党派,事前都要到当地妈祖庙烧香膜拜,争取妈祖信徒的支持。1994年,湄洲妈祖民俗文物展在台南鹿耳门圣母庙举行隆重开幕典礼,宋楚瑜、吴伯雄等一大批台湾党政要人专程从台北坐飞机前往祝贺,并以鞠躬方式向妈祖神像致敬,还按民间习俗用手触摸妈祖的脚部,希望妈祖赐福和保佑。妈祖成为台湾唯一超越族群意识的主流民间信仰。在北港朝天宫,烟雾弥漫的正殿里经常挤满进香祈愿的善男信女,他们的神态充满感情,仿佛是子女们正同慈爱的母亲对话一样,和其他宗教庙宇里的神态很不相同。供在神龛里的妈祖神像,仪容温情端庄,俨然就是慈母一样。妈祖本来在人间得龄二十八,但这里所见的妈祖神像却都是年过四十略带福态的模样,这正好反映了民众对慈悲温和的母性美的渴求。妈祖作为人们心中的保护神,实际上已超越了一般神祇与人间的施与爱的关系,她在启示着信仰者发自内心的善良天性和母慈子孝的伦理观。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的春祭和九月初九妈祖忌日的秋祭前后,到各妈祖庙进香的人更多。大小妈祖庙都有祭礼和庆祝活动,信众从各地拥到妈祖开基庙或供奉妈祖年代久远的妈祖庙进香,抬着妈祖銮驾绕境巡游,日夜兼程跋涉,沿途迎驾者无数,人声鼎沸,挥汗如雨,其热烈程度,甚至超过妈祖的故乡福建。他们把这视为最幸运之举,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大量的时间,单鞭炮花费就要以亿元计。这其中又以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到北港朝天宫或新港奉天宫绕境的进香团声势最为浩大,来回历时8天7夜,成千上万人络绎于途,穿越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四县30多个乡镇,行程300多公里,因此有“三月疯妈祖”谚语的产生。

根据史料记载,大甲妈以前并不到北港进香,总是直接乘船到福建湄州妈祖庙谒祖,后因日本占领台湾,禁止船只与大陆联络,大甲妈便没有再前往湄州进香,而改为往北港朝天宫进香。北港朝天宫后面塑有妈祖圣父母像,且北港朝天宫也曾到过湄州祖庙谒祖进香“合火”,因此在北港朝天宫“合火”就等于接引了湄州祖庙的香火一样。另有传说,大甲妈祖是从北港朝天宫偷换过来的,故每年都要回娘家拜见父母,届时,大甲人士要跟随前往,而且队伍阵容要浩大,才能避免妈祖被北港人抢夺回去。但不管大甲妈祖回娘家的原因如何,它代表的都是信徒至诚的心灵,是这份虔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的脚步走完300公里的路程,由此来表达他们对妈祖的敬意。

到湄洲岛进香谒祖

1997年1月,台湾恭请湄洲妈祖金身驾临本岛21个县市,历时103天,驻跸36个宫庙,行程万余里,在岛内激起空前的妈祖热。各个宫庙都以最隆重的仪式来迎接妈祖金身,各界知名人士争相主祭、陪祭。妈祖金身巡游的街市乡村,人如潮涌,家家户户供奉香案,燃放鞭炮,跪拜祈福。有的地方迎驾队伍长达四五公里,许多信众为了一睹妈祖金身的神采,或抚摸一下金身銮驾,把銮驾围得水泄不通,常常出现一二百米路程走了一两个小时的情景,更有信众为了表达对妈祖的虔诚,一站又一站地跟随。金身驻跸的宫庙,信众扶老携幼,通宵达旦,争相朝拜,有的宫庙在一天中上香的信众达数十万人次。台湾许多媒体用“万人空巷”、“全城沸腾”、“世界之最”、“跨世纪之旅”等词汇来描绘这种“火爆”场面。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台湾朝拜妈祖的信众和各界人士达一千多万人次,妈祖金身巡游台湾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信徒们并不满足于在岛内的活动,他们昼思夜想的是到湄洲岛妈祖庙天后宫进香寻根,因为那里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和妈祖祖庙所在地。

早在1987年妈祖升天1000周年纪念之时,台中大甲镇澜宫17名董事、监事和总干事就组团,在两岸中断来往38年后,第一家恭捧该宫“三妈”(来自福建惠安的妈祖神像)绕道日本大阪,经过上海到湄洲岛妈祖祖庙天后宫参加妈祖升天千年大祭。按照规定,大甲妈祖—即三妈只有在祖庙过夜,才符合“回娘家”的习俗,于是进香团10月30日抵达湄洲岛的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将三妈先入住祖庙天后宫过夜,接着参加隆重的谒祖仪式,又请求祖庙分灵妈祖神像一尊,并赐寿山石雕刻龙纹玉印一枚、香炉一个、圣母香火一份、神杯一副。

由于这次大甲镇澜宫打开了两岸妈祖宗教文化交流的大门,并从祖庙迎回了一尊妈祖神像,从此在台湾的名气大为提高,带动了台湾妈祖信徒赴湄洲岛朝圣的热潮,开启了两岸大规模民间交流的序幕。尽管台湾当局三令五申“三不政策”,可是当地进香团依然纷纷渡海,络绎于途,光在这一年里,前往福建湄洲天后宫进香的就有60多个团,请回妈祖“分身”1500多尊,一时成为“妈祖进香热”。有人把这归纳为五点共有现象:一是利用各种渠道偷偷摸摸去大陆,大家心照不宣;二是到了大陆拼命拉关系,拼命捐香火钱;三是尽量迎回分身、神印、香炉或神器,如获至宝;四是回台接机、接船和入庙,都大张旗鼓,官民同欢,和启程大异其趣;五是事后批评大陆生活落后,但有机会还会再去。

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董事会组织24条渔船224位渔民,首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台湾直航到湄洲妈祖庙朝圣的先河。

1991年3月,台湾嘉义县妈祖信众包船绕道日本抵达湄洲岛朝圣。这是两岸首次正式客轮海上直航。

1998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纪念日,大甲镇澜宫又捷足先登,第一家和湄洲岛妈祖祖庙天后宫结为至亲庙,自那时起,与湄洲妈祖祖庙的往来更热络、更频繁。同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正好是妈祖升天纪念日,该宫监事和宫庙所在地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个乡镇信徒及代表4000多人浩浩荡荡到湄洲妈祖庙进香,捐建了妈祖诞生地忠门镇港里村的牌坊,同时迎祖祠圣父母神像首次渡台到镇澜宫中供奉。同年5月6日,大甲镇澜宫又和台湾宜兰苏澳南天宫、北港朝天宫、台南大天后宫等台湾十四个妈祖宫庙代表一起,专程到湄洲妈祖庙迎请18尊妈祖黄铜贴金神像回台供奉。这是湄洲妈祖庙为满足台湾信众渴望得到妈祖分灵神像的愿望特意敬制的。台湾知名人士朱高正作为台湾各妈祖宫庙迎请代表,在迎请仪式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妈祖是海峡两岸民众的保护神,妈祖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妈祖文化能在海峡两岸及全世界华人中得到发扬光大。

2000年4月,湄洲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台湾彰化、台北等地组织了18个团队200多名信徒到湄洲,和澳门、天津等地的妈祖庙及湄洲祖庙一起形成四地一体的特殊“妈祖机构”,共同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使两岸的合作领域又扩大了一步。同时,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副董事长郑铭坤再次率领7000多名信徒到湄洲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7月,台湾台中县一次性组织2000多信众到湄洲岛朝圣,成为两岸交流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单团活动。

2001年1月,马祖岛平安谒祖进香团500人,从马祖直航福建马尾,到湄洲妈祖庙谒祖进香,圆了马祖岛人半个世纪的梦。接着,澎湖的妈祖信众也来到湄洲谒祖,举办进香活动。

2002年10月,湄洲举行妈祖祭祀大典,大甲镇澜宫组织700多名信徒通过金门至厦门航线到湄洲祭祀,信徒们怀里捧着镇澜宫等各妈祖庙里的妈祖神像“回娘家”,供过祖庙的香火后,又请驾回台;有的信徒则是专门到湄洲请香的,敬请在祖庙开过光的妈祖神像驾临居住地,以求妈祖降福于信众。他们皆深信湄洲岛妈祖祖庙的妈祖最灵验,“回娘家”或者说“回祖家”进香、“请香”、“拜娘妈”是保持和增加灵力的最好办法。“海峡纵有千尺浪,难隔同胞血肉情。”

2004年9月17日,437名台湾嘉义县朴子配天宫妈祖信众到湄洲朝觐妈祖。

2005年是妈祖诞辰1045周年,又逢台湾光复60周年,前往湄洲朝觐的台湾同胞月月都有,相当踊跃,全年超过10万人次。

2006年5月24日,继金门至厦门和马祖至马尾水路航线开通之后,金门到湄洲的航线也开通,当天就有345名台胞乘船到湄洲展开为期3天的朝圣之旅。2001年两岸“小三通”以来,金门已两度恭请湄洲妈祖金身到岛上巡安。湄洲祖庙捐赠的9.9米高的妈祖石雕像,也已隆重安置在金门料罗湾妈祖公园内。

妈祖婆、妈祖、娘妈,或者说天后、天妃、天上圣母、海上女神,这是多么好听的名字啊!妈祖文化现象已经升华为一种民俗道德文化现象,她深深影响着两岸同胞的信仰心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显示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扶弱济贫、救苦救难的美德。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人的文化象征和沟通海峡两岸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一座桥梁。

(作者单位:河南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推荐访问:妈祖 信仰 在台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