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的意义14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东北抗战的意义14篇

2022-11-09 1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东北抗战的意义14篇东北抗战的意义  1933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在东北抗战中我们总策略方针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北抗战的意义14篇,供大家参考。

东北抗战的意义14篇

篇一:东北抗战的意义

  1933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在东北抗战中我们总策略方针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2明确地提出党在东北地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作者:司海燕来源:《世纪桥》2019年第07期

  【摘要】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英勇对抗的重要法宝。它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产生了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实践上推动了东北抗日战争深入发展,延缓日军全面侵华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阻滞日军北犯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争取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东北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7-0045-0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武装侵略东北的战争。3000万的东北同胞陷入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无数英烈血染山河。在强压之下,东北人民奋起反抗,不畏艰险,勇赴国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长达14年的悲壮斗争,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东北抗联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对抗的理念指导。它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产生了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实践上对东北、对全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对理论精神的贡献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了彪炳史册的抗联精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以马列主义的“大联合”理论为根本,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丰富。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大联合大团结”理论与东北抗日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成果。1931年9月18日,日本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接连发出号召,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号召中,党明确提出,“要加紧领导和发展群众的反帝运动”“要尽量同下层小资产阶级,如象一部分革命学生、小商人,以至城市贫民成立反帝的公开组织,而取得其领导”[1]。1933年1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在东北抗战中,我们总策略方针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

  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2],明确地提出党在东北地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注重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战略思想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公开发表了《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策略方针。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则出发,根据这一时期主客观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东北抗日战场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统一战线的观点。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北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党领导东北抗联和东北人民同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14年之久的殊死搏斗,在顽强的英勇奋战中形成了载入历史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仔细挖掘、传承和弘扬。彭真曾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中,有三段历史最为惨烈,一个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一个是长征之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一个就是东北抗联14年的苦斗。”[3]在孤悬关外,与党中央失去一切联系的情况下,信念坚定的抗联战士们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指挥棒,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根本战略理念,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难情况下,凭着坚强意志和统一战线策略创造了以少战多,牵制日军不能入关的奇迹。时间荏苒如梭,岁月变幻如流,了不起的东北抗联精神始终闪耀着英勇奋战的精神光芒。

  二、对东北抗战的贡献

  抗日统一战线团结起东北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推动东北抗日战争深入发展。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时间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抗日联合战线。随着局势的发展,东北抗联根据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变化,联合民间各种武装抗日力量,一步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联的组建过程显示出了东北抗日战争从人民自发起来抗日,到建立成建制军队,统一战线是最重要的策略。1932年,党领导建立起十五六只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联的前身,其中有以工人农民为基础建立的,如巴彦、磐石、延吉、汤原、珠河、宁安、饶河等游击队。也有在义勇军基础上建立的。如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救国游击军等。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央名义给东北发来指示信,转变“左”的政策,开始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各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主动团结义勇军、山林队,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抗日力量不断增强,建立人民革命军,树立起了全民族武装抗日的旗帜。随着八一宣言和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的发表,东北抗日武装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下,共编成11个军。其中1至7军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8至11军是在统一战线政策下,服从、接受党领导的武装。

  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同一战线,才使东北各自为战的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也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动员了更多的百姓参与到抗战中来。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挥,东北抗联才迅速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发展到1936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人数不断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万多人,抗日游击区达到70余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动员了东北军民起来抗日,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事业当中。它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全体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

  三、对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统一战线延缓日军全面侵华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阻滞日军北犯苏联的意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一)全国抗战开始之前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野心昭昭,他们企图以东北为切入口,吞并整个中国,进而统治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以统一战线联合各种抗日武装,首先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有生力量。“根据伪奉天省警察署统计:仅在辽宁及附近区域,1934年6月,我抗日军队对敌作战达到709次,7份月759次,8月份1516次,12月份1706次。根据伪满铁路总局统计:1934年3月至10月,哈尔滨铁路遭到127次袭击,整条铁路平均每月受到100多次袭击。1934年3月至10月,哈尔滨铁路遭到127次袭击,整条铁路平均每月受到100多次袭击。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的统计数字是: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战斗次数达到10万次以上。”[4]

  关于这场战争,日本陆军省公布的日本方面在战争中死伤的具体数据是,“从1931年九一八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伤亡数字为:战殁者4200人,伤病17.13万人。算上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公布的数据,1936年到1937年9月,日军伤亡人数为2662,在入侵东北部的六年中,关东军共有178200人死亡或受伤。在入侵中国东北的六年中,关东军共有17.82万人死亡或受伤。”[5]发动九一八战争后,日军在东北投入兵力持续增加,“1931年底增加至3个师团,1932年达到了6个师团,1933年至1936年维持在5个师团,1937年为7个师团,1939年为9个师团,1940年为12个师团。1941年‘关特演’时兵力达到76万。”[6]从1937到1938年,仅仅这一年,关东军兵力从16万猛增到37万,但是新增加的兵力一兵一卒也没有入关南下,全都留在了东北。究其原因,如日本史料中所说:东北匪患猖獗,非全力不可灭之。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也慨叹,“要清除东北敌军,非用3年功夫、10万精兵不可”。[7]

  正是这种牵制作用打乱了日本全面侵华的部署,也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北进苏联。

  (二)全国抗战开始之后

  东北抗联在南满、吉东、北满等广阔区域进行的游击战争,压制了日军入关南下的节奏,给关内战场缓解了压力。从战术上为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参考。毛泽东同志对此说到:“我们党领导建立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国第一个,可以作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参考。例如,党的独立性与统一战线参与的广泛性之间的关系。上统一战线与下统一战线的关系。以及统一战线采取何种形式等等。”[8]从战略层面上给华北、华东、华南三大抗日战场提供了配合。在全国抗战开始以后,东北抗联配合全局作战的意义十分明显。

  配合苏联方面,东北抗联教导旅多次派小分队回东北侦察情况,获得了大量真实准确详尽的情报,依据这些情报,苏联决定对日本提前开战。在开战前把教导旅提供的日军情况制作成手册,连以上军官人手一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战斗力一直不弱的关东军在苏联面前一击即溃,苏联的军事力量,固然是主要因素,教导旅的情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结束之后,苏联远东军的總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给东北抗联教导旅写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肯定了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决定出兵东北之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个高度评价充分证明在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东北抗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的重要性。

  (三)抗战的最后关头

  东北抗联教导旅先机抢占东北,为党在东北创建根据地制造了有利前提。东北抗联教导旅利用与苏军作战的便利,迅速占领东北57座大中小城市,因为周保中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占领城市后,他马上在当地建立党组织、建立政府、迅速扩编自己的武装力量,达到了4万多人,还搜缴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为迎接关内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做好了全面准备。1945年,抗联教导旅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东北人民自卫军的建立,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拼凑的所谓“先遣军”“挺进军”等反动武装,强烈捍卫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胜利的果实。至此,经历了14年浴血奋战的东北抗联正式结束其光荣的历史使命。2017年,教育部将基础教育教材中“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得到全面落实。至此,东北抗联那6年独自战斗在历史上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1931年9月22日)[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八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1933年1月26日)[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册)[M].中央文献出版,2011.

  [3]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7-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马杰.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和历史贡献[J].世纪桥,2013-08-20.[5]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陈昌喜.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是如何灭亡的[J].新闻信息报,2013-07-05.[7]转引自巴黎救国时报[J].1935,(13).[8]王敏娜.东北率先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N].辽宁日报,2016-07-11.[责任编辑:马雅兰]

篇二:东北抗战的意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武装侵略东北的战争。3000万的东北同胞陷入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无数英烈血染山河。在强压之下,东北人民奋起反抗,不畏艰险,勇赴国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长达14年的悲壮斗争,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东北抗联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对抗的理念指导。它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产生了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实践上对东北、对全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对理论精神的贡献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了彪炳史册的抗联精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以马列主义的“大联合”理论为根本,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丰富。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大联合大团结”理论与东北抗日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成果。1931年9月18日,日本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本关东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接连发出号召,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号召中,党明确提出,“要加紧领导和发展群众的反帝运动”“要尽量同下层小资产阶级,如象一部分革命学生、小商人,以至城市贫民成立反帝的公开组织,而取得其领导”。1933年1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在东北抗战中,我们总策略方针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明确地提出党在东北地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注重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战略思想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特别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公开发表了《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策略方针。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则出发,根据这一时期主客观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东北抗日战场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统一战线的观点。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北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党领导东北抗联和东北人民同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14年之久的殊死搏斗,在顽强的英勇奋战中形成了载入历史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仔细挖掘、传承和弘扬。彭真曾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中,有三段历史最为惨烈,一个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一个是长征之后的三年游击战争,一个就是东北抗联14年的苦斗。”在孤悬关外,与党中央失去一切联系的情况下,信念坚定的抗联战士们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指挥棒,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根本战略理念,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难情况下,凭着坚强意志和统一战线策略创造了以少战多,牵制日军不能入关的奇迹。时间荏苒如梭,岁月变幻如流,了不起的东北抗联精神始终闪耀着英勇奋战的精神光芒。

  二、对东北抗战的贡献

  抗日统一战线团结起东北各族人民共同抗日,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推动东北抗日战争深入发展。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时间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形成了最初的抗日联合战线。随着局势的发展,东北抗联根据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变化,联合民间各种武装抗日力量,一步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联的组建过程显示出了东北抗日战争从人民自发起来抗日,到建立成建制军队,统一战线是最重要的策略。1932年,党领导建立起十五六只抗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联的前身,其中有以工人农民为基础建立的,如巴彦、磐石、延吉、汤原、珠河、宁安、饶河等游击队。也有在义勇军基础上建立的。如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救国游击军等。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央名义给东北发来指示信,转变“左”的政策,开始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各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主动团结义勇军、山林队,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抗日力量不断增强,建立人民革命军,树立起了全民族武装抗日的旗帜。随着八一宣言和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的发表,东北抗日武装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下,共编成11个军。其中1至7军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8至11军是在统一战线政策下,服从、接受党领导的武装。

  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同一战线,才使东北各自为战的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也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动员了更多的百姓参与到抗战中来。正是有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挥,东北抗联才迅速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发展到1936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人数不断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万多人,抗日游击区达到70余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动员了东北军民起来抗日,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事业当中。它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全体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

  三、对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统一战线延缓日军全面侵华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阻滞日军北犯苏联的意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一)全国抗战开始之前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野心昭昭,他们企图以东北为切入口,吞并整个中国,进而统治全世界。中国共产党以统一战线联合各种抗日武装,首先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有生力量。“根据伪奉天省警察署统计:仅在辽宁及附近区域,1934年6月,我抗日军队对敌作战达到709次,7份月759次,8月份1516次,12月份1706次。根据伪满铁路总局统计:1934年3月至10月,哈尔滨铁路遭到127次袭击,整条铁路平均每月受到100多次袭击。1934年3月至10月,哈尔滨铁路遭到127次袭击,整条铁路平均每月受到100多次袭击。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的统计数字是: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战斗次数达到10万次以上。”

篇三:东北抗战的意义

  浅议东北军八·三事变的历史意义

  1942年8月3日,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将队伍交给中国共产党,这次事件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一一一师;八·三事变;意义

  一、八·三事变是中共统战工作的硕果

  七七事变前,一一一师就和中共建立友好关系。1936年6月,中共在东北军中建立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开展对东北军的争取工作。常恩多参加了工委领导的东北抗日同志会。西安事變后,常恩多对国民党表现出了极大的悲观失望,思想上逐步倾向中共的抗日主张。

  七七事变后,中共在一一一师建立地下党组织,为事变发生积聚有生力量。1938年夏,中共山东分局将原五十七军中的工委改为一一一师工作委员会,加强领导。1939年5月19日,中央指示山东:“对东北军的方针应当影响其将领……同时在东北军中根据原有基础发展党,特别是吸收军官”。该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万毅就是在这一时期入党,师部内党员队伍日益壮大。

  作为一一一师灵魂人物的常恩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八·三事变发生的关键。1939年春,常恩多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由分局书记郭洪涛担任入党介绍人,定为特别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一一一师与八路军建立了秘密电台联系,常恩多数次将缴获的物资武装中共抗日队伍。

  二、壮大了中共武装力量,开创滨海抗日根据地新局面

  一一一师的加入不仅壮大了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且战果辉煌。常恩多部2700名官兵携步枪1200多支、轻机枪60挺、重机枪2挺、迫击炮和平射炮各2门、电台20余部等装备交给中共,充实了党的物资装备。常恩多治军严谨,训练严格,部队战斗力强。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甲子山反顽、对崮山战斗等战役,战斗力得到充分展现。

  八·三事变铸就了一一一师的蜕变。党对部队进行了改编,部队番号仍称一一一师,习惯称新一一一师,选举万毅任师长。从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抗大一分校中抽调优秀干部和战士充实新一一一师。抗战胜利后,新一一一师改编为东北挺进纵队,实现了打回东北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的基础单位之一,成为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一一一师转入根据地后,打开了滨海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在党的领导下,新一一一师与其他部队配合作战驱逐盘踞在甲子山区的原一一一师内的国民党顽固派孙焕彩部,收复整个甲子山区。往东与日照、诸城、莒县连成一片,往北与鲁中抗日根据地相连,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范围。

  三、八·三事变是对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充分肯定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国土迅速沦陷,一一一师抗日热情受到打击。常恩多是的主战派代表,一直有打回老家的夙愿。七七事变后,国共虽实现第二次合作,但是,国民党在抗战中坚持一党专政,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抗战,不注重发展群众力量,导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且国民党立场不坚定,亲日反共倾向日益明显,这使一一一师爱国官兵感到抗战胜利希望渺茫。

  中共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一一一师内进步官兵的爱国精神不谋而合。中共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路线。毛泽东曾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执行这样的抗战政策,中共不断取得民众信任,建立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各阶层支持。一一一师官兵看到了中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看到了中共抗日的决心和勇气。在党影响下,一一一师爱国官兵精神振奋,抗战热情高涨,多次配合八路军抗击日伪。

  四、八·三事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亲日反共浪潮

  国民党亲日倾向对事变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受到各界拥护。1937年11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合作之初国共关系较为融洽,然而,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逐步向日方妥协。1940年6月,日方与国民党协商停战条件,9月,57军军长缪澄流与鹫津师团签订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秘密协定。国民党亲日行径暴露无遗,为事变埋下伏笔。

  八·三事变是对国民党压制抗日力量的有力反击。抗战期间,国民党掀起多次反共浪潮。1941年1月,蒋介石电令常恩多攻打八路军。毛泽东指出:“任何的人民革命力量如果要避免为蒋介石所消灭……除了对于他的反革命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便无他路可循”。加上常恩多发起九·二二锄奸事件后,国民党大肆逮捕、打击师部内的中共党员,并要处决万毅。在此形势下,常恩多发动这次起义。参与起义的中共党员郭维城指出:“这次起义壮大了革命力量……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70.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12.

  [3]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M].人民出版社,1952:109.

  [4]毛泽东.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M].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临沂市委.沂蒙将军颂(抗日战争卷)[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380.

篇四:东北抗战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争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得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初步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宣布废止美英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

  权及有关特权,英国交还在天津和广州的租界,等等。此后4年间,比利时、挪威、荷兰、法国、葡萄牙等也陆续同中国签订有关条约,至少从形式上解除了殖民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领衔签署,《联合国宪章》也规定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逐步确立,为此后彻底改变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打下了基础。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为全民族的利益共同奋斗了。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包括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1000多万海外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还抛家舍业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抗战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如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近年来蠢蠢而动,给中日关系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日本右翼否定历史,与日本自身由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战略需要息息相关。作为新世纪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的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国家,相信就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最好的回击,同时也是促使日本正视历史与现实,保证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四、抗日战争让中国人达成了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这就是它让中国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共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对促成这种共识的达成,在抗战期间做出了特别值得称道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机关报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遗余力地宣讲和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基本的现代理念,。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更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共同领导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指出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表明,在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上,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民主的一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坐而言更起而行,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仍然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普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让中国人中最大的一个人群--农民,也开始建立起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五、大大优化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环境

  这首先体现为:抗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废除了1840年后被迫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回了租界,收回了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更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与美苏英法并列的世界大国。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终于洗刷;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抗战胜利还空前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使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处于空前有利的地位。中国丧权失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基本消除。再者,抗战还使中国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强国美国结成了密切的同盟,美国因此不仅允诺大力援助中国的战后重建,还有意支持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六、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等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和崇高风范,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种种英雄事迹都深刻的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为后来的新中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学习他们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学习他们誓死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七、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今天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光荣。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呢,为什么是一名党员就光荣了呢?那是因为抗战时期的共产党员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他们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他们内心对党坚定的信念。成为后来我们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感和凝聚力。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洗刷了国耻又为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五:东北抗战的意义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17年03月21日12:12来源:黑龙江日报

  毛泽东手迹:“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根据毛泽东1949年5月1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并告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原局电手稿复制,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赵一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部主任

  冷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部分指战员。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司令部部分人员。

  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的露营生活。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1931年至1937年的6年局部抗战研究和宣传不够,以致很多人习惯于“八年抗战”的提法,而对“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甚了了。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东北抗战是6年局部抗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军民,反日寇反奴役争取民族解放,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而有利于认清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要环节。一、东北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去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把世界一步步拖进战争的深渊。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先河。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同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九一八事变”后,美国、苏联对日本采取姑息、妥协政策。美国表面上保持中立,暗地里继续向日本销售军火和废钢铁等战略物资。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对于“美国为什么继续向日本输送废钢铁”的疑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回答是:“我们当然知道,给日本一块废钢铁就等于帮助日本杀死一堆中国人。可是事实上,包括那些议员,我们都是在讨好日本。我们讨好日本为的是争取时间,来建设一个头等的海军、头等的陆军和头等的空军。”苏联也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些都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天起,东北的军民就进行了英勇的武装抵抗。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由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直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就发展到30多万人。在东北154个县中,有义勇军活动的达到93个。而1931年11月初发生

  的齐齐哈尔江桥保卫战,是东北抗日有组织具规模的第一战,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它比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战争早4年,比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战争早5年,比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早8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10年,表明中国率先打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此,罗斯福曾公正地指出:“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东北抗战不仅开展时间最早,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而且坚持时间也最长,直至抗战的完全胜利。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东北军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用简陋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苦斗,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仅据日方的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的伤亡人数为:战殁者4200人,伤病者17.13万人。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各部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争,破坏了敌人的经济、军事设施,扰乱了日军侵华的后方基地,使数十万日军滞留东北,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对此,毛泽东予以了高度评价:“我们东北抗日义勇军能够进行继续英勇的抗日斗争。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勇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虽然他们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帮助。”东北抗战对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有重要影响。二、东北抗战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意志,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开始形成。1931年10月,在辽宁省清源县成立的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军歌”唱道:“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另外两支抗日武装“东北国民救国军”和“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布告和誓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哪能甘心做亡国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歌曲和誓词道出了东北爱国民众的共同心声,也同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非常相近。正是东北抗日武装和“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将士的誓言和壮举,激发了田汉、聂耳的创作热情,于1935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在当时城市乡村、国内国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到处传唱。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著名的歌曲,很早就在抗联队伍中传唱,激励着千千万万抗联战士。记得1939年农历正月初一黎明前夕,在宝清县锅盔山,我们被敌人重重包围,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当时,苗司务长等同志牺牲。在这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危险时刻,杜指导员、黄成植同志领我们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声震撼了敌人,增添了我们的力量。唱起它忘记了我们远离党中央在这里孤军奋战的处境,眼前浮现的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日军进行殊死战斗的场面,我们感到完达山脉锅盔峰就像万里长城的一座堡垒,要坚守着祖国的碉堡,绝不后退。抗联队伍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是数不胜数的。在战斗和行军中,我们都吟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前进!前进!’它陪伴和激励我们,直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即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说到底,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的精神,给了全体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抗日战争所形成的全民族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前所未有的升华,东北抗战对抗战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东北抗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大批东北军和国民党军政要员撤入关内,国民党政权继续坚持“攘外必须安内”的误国方针。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为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全国各地奔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也由已被日军占领的沈阳迁到哈尔滨开展工作。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斗争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援助,仅从1931年末到1933年初,派往义勇军工作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互济会和反日会成员就有100人以上,同时着手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在东三省组织反日统一战线。到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已经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千次的战斗,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残酷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大半战死,其中军以上干部数十人,师以上干部150多人。在东三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出现了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李延禄、魏拯民、王德泰、宋铁岩、许亨植、李延平、陈荣久、汪雅臣、陈翰章、赵一曼、冷云等民族英雄,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成为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其行为和精神彪炳史册,光耀中华。四、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还原抗日战争全过程1949年5月,毛泽东在亲笔手书的电文中指出:“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确立“抗战十四年”概念,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6年局部抗战历史的尊重,对在6年局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尊重。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客观依据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东北抗战和抗联精神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宣传教育要重点抓好“四进”,一是进党校,让干部知道;二是进学校,让学生知道;三是进媒体,让社会知道;四是进革命老区,让老区人民自己知道。特别是首先抓好对干部的教育和宣传。要把抗联精神同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共同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以往谈及黑龙江精神,通常只提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而很少把抗联精神同这三大精神共同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提出。这不利于抗联精神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东北抗联的历史作用和抗联精神的弘扬。早在2009年他任国家副主席到黑龙江考察工作时,就曾专程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和了解情况。2016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他又明确提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如前所述,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重要意义,则可以从基辛格的一段话中看出来: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因此,把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更能体现黑龙江精神的典型性和先进性,更能凸显黑龙江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全局性意义,更能提振全省人民的精神风貌。

  要加强东北抗联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抗联老战士和熟悉抗联老区的群众年龄越来越大,一些抗联的遗址、遗迹保护不力,已经或正在消失。全省抗联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且分属不同单位,难成合力。东北抗日联军共建11个军,其中除第1军、第2军活动在吉林、辽宁外,其他9个军,还包括抗联第2军的一部分,都在今黑龙江省境内组建战斗。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黑龙江省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理应在东北抗联的历史研究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要加强抗联研究的计划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相关历史档案的发掘和整理,特别要抓紧做好抗联老战士和老区群众的口述历史的整理。建立有关抗联历史的资料库,对抗联的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作出规划,加强维修管理。加强有关抗联的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保证,提升基本陈列水平,增强科学性和观赏性。对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有关抗联的博物馆、纪念馆,亦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表彰和奖励。

篇六:东北抗战的意义

  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二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政委冯仲云以及一路军副指挥魏拯民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都是事变前后从关内调到东北又经满洲省委派到游击区去东北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发动与组织了东北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

  (一)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中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以武力直接灭亡中国的方针,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民族战争的形式反对日本侵略者。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东北地区进行的。“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党立即在全国各地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九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加紧组织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运动,特别在东北,更应加紧发动群众,组织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为了加强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党中央从关内抽调了一批优秀干部和党团员派赴东北抗日斗争第一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罗登贤,“九一八”后直接担任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他就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早的发动者与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周保中,二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政委冯仲云,以及一路军副指挥魏拯民,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都是事变前后从关内调到东北,又经满洲省委派到游击区去的。东北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发动与组织了东北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并把主要力量用于武装斗争。事变最初一、二年,东北曾有三十万以上自发抗日的武装参加游击运动。党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些武装力量,发动工、农、学生运动响应、配合他们的抗日斗争;动员、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他们的队伍;派党团员去协助他们工作。王德林部在延边起义组织救国军时,中共东满特委事先曾派十几名党员参加鼓动与计划起义。起义后,周保中等赴吉林东部作救国军和自卫军的工作。周保中曾任自卫军和救国军联合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救国军前方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亲自部署和指挥过攻打宁安、敦化诸役,获得了重大胜利。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对黑龙江省抗日军队的援助工作。杨靖宇等在南满地区指导游击运动,动员群众支援民众自卫军。李兆麟在耿继周部工作。赵尚志在哈东义勇军孙朝阳部当参谋长。其他抗日武装也多有共产党员在其中工作。派到这些部队工作的党团员,除参与组织队伍、指挥作战外,还积极向所在部队领导人提出正确的政治主张及军队建设方面的建议;为促进各军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尽了最大努力。同时,东北党的各级组织发动工农群众,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主要有“盘石游击队,海龙游击队,东满游击队,绥宁游击队,工农抗日义务队,密山游击队,珠河游击队,汤原游击队,饶河游击队,巴彦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等。这些游击队最初人数不多,但素质颇好,战斗力甚强。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信中分析了东北各种抗日武装的性质和前途,认为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斗争,包括了四种武装力量。其中,党领导的游击队“是一切游击队伍中最先进最革命最大战斗力的队伍。”它有可能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作胜利的斗争。指示信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在东北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同时,要保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指示

  '.

  .

  信对团结各阶级、各族人民,联合各种抗日力量都提出了具体办法,对争取伪满士兵和侨居东北的日本工人也予以应有的重视。“一二六指示信”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九三三年夏初,东北自发抗日武装被日军击败,其领导人相继退出东北战场,余部溃散。这时,及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游击队为骨干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族人民踊跃参加游击队;遗散的自发抗日武装余部或纷纷投入游击队,或集合在游击队周围,接受统一指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又向新的高潮发展。从一九三三年起,各地游击队陆续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各族同胞,组织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根据“八一宣言”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游击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统一编成东北抗日联军。一九三六年初,建立了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公推杨靖宇为总司令,赵尚志为副总司令,李红光为参谋长。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抗日联军先后组成十一个军,基本队伍四万五千人,另有接受统一指挥的其他抗日部队数万。号称“十大联军十万人”。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党直接掌握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东北抗日联军,分别在华北、华中、华南、东北敌后,广泛深入地发动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的大好形势下,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局面。抗联十一个军编为一、二、三路军,进一步加强了统一指挥。一九三八年,抗日联军接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报告,各路军领导认真研读,作出决议,按持久抗战精神部署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由于敌人分割包围和严密封锁,东北抗日联军一度同党中央失去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将领、广大党员,靠自觉的、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努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东北人民顽强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九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东北抗日联军闻风而动,配合苏联红军和冀热辽解放军收复了东北。尔后,和由关内来东北的解放军共同组成东北民主联军(后称第四野战军),又为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总之,十四年中,中国共产党为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指明了政治方向,发动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按照人民军队的宗旨创建了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联军。在抗日联军中,主要成分是农民和工人;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多时达到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承担了东北地区的抗日任务,并为人民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组织基础。它是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遣队和重要方面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比全国抗日战争早六年。“九一八”后,掌握几百万正规军的

  '.

  .

  国民党政府没向东北派出一兵一卒;原驻东北的军队也撤到关内去攻打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十万工农红军大部分在南方诸省,虽力争开赴抗日前线,但因国民党重兵“围剿”,难以如愿。因此,中华民族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东北抗日游击武装的身上。其先遣队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人民抗日的发动与组织方面。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动员了城乡广大人民,从工人、农民、学生,直至剥削阶级中的爱国者和部分违令抗日的东北军官兵。除先后组织起数十万抗日武装外,还成立了各种反日群众团体。这不但使东北人民走上斗争的道路,而且有利于全国人民的发动。正如朱德所说:“抗日游击队是民众抗日学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武装宣传者和组织者。”(朱德《抗日游击战争》。)在抗日初起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推迟了侵略者对东北的占领和统治秩序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原计划两年“平定满洲”,但抗日的枪声粉碎了他们的妄想。他们每占领一地都要花费多于计划的时间,付出意外的伤亡。直到伪满傀儡政权建立五、六年之后,日伪统治势力所能控制的地区仍限于交通要道和城市、重要据点而已。东满的延边、吉林东部、牡丹江,南满的通化,北满的三江、哈东、滨北等地区的广大农村,多属于“共党乐土”。在那里,抗日军民共同建设着“红地盘”(游击根据地),并以“红地盘”为依托,不断向日伪出击。迫使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再制定“二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讨伐”这些“治安不良”地带。再次,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先行一步,而且独撑战局六年之久,这就为全国抗战树立了榜样,给全国人民以胜利的信心。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全国抗战都有参考价值。在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朱德的《抗日游击战争》等指导全国抗战的重要军事论著中,都曾多次引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说明问题。芦沟桥事变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举进攻,把东北作为它的重要后方基地。中国全民抗战爆发,关内是主要战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全国抗战的一个方面军,主要任务是配合关内抗战,打击敌兵后方,拖住东北的日伪军,使之不能入关,并同八路军、新四军共同造成对日本侵略军的夹攻之势。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人,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毛泽东选集》横排本385页。)为了配合关内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比从前更为活跃,积极主动出击,重创日本侵略者。从敌人残缺不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抗日联军各部队几乎每天都在战斗,所有驻东北日军师团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吃过抗日联军的苦头。其配合作用除表现为大量杀伤日伪军之外,还表现于对日伪军的牵制方面。据统计,日本用于关内的侵略军总人数为:一九三七年五十万,一九三八年六十八万,一九三九年八十六万,一九四○年八十万,一九四一年六十一万,一九四二年五十五万,一九四三年六十万,一九四四年七十三万,一九四五年一百零八万八千五百。(《人民日报》1951年9月3日。)用于东北的日本正规军人数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五万,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四十万,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五十万,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七十万,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增至百万。(《晋察冀日报》1947年9月20日。)两者不同上下。日军占领东北后,驻军非但不减,反而增加,其原因之一是为了与社会主义苏联为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

  '.

  .

  是由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存在和发展。日军用于“讨伐”和“防范”抗日联军的兵力,经常占其驻东北总兵力的半数以上;数十万伪军则全部用来对付抗日联军。一九三八年十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重点进攻其占领地抗日军民,常以四十万以上兵力“讨伐”抗日联军。此外,抗日联军破坏日伪军工生产,阻碍其交通运输,颠覆、截击其军用车辆,使之被迫停产、停运,也是对关内抗战的一种配合。假如没有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日伪安然统治东北,驻东北日伪军及军用物资顺利向关内调运,势必加重关内人民的灾难和关内抗日军队的负担。东北抗日联军以少于敌军数倍、数十倍的兵力对全国抗战作出如此重大贡献,可谓难能可贵。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华民族抗日的不可缺少的方面军。(三)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威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生命线”的一把尖刀。东北,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全盘计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早就企图侵占东北,从中寻求“富源”。在它的“大陆政策”中,占领东北是吞并中国、征服世界的前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热衷于对外扩张的日本统治集团中的许多人,荒谬地鼓吹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和“国防线”。而且在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地把手伸进东北来。“九一八”后,东北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侵略集团一方面把东北作为北攻苏联,南下华北,进占全中国的军事基地,将全部正规军的三分之一放在东北。并在东北筹建各种战略性军事工业和工程设施。另一方面,在“日满经济一体化”口号下,完全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东北农副产品、森林、矿产资源;在东北大规模投资和倾销国内过剩工业品;向东北移民。甚至有把日本首都迁到长春(当时改名新京)之议。可见,在日本侵略集团眼里,东北如心脏一般重要了。在这样一个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时长达十四年,范围之大,遍及东北城乡。从乌苏里江和图们江、鸭绿江两岸,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白山黑水,松辽平原,到处有游击健儿的战迹,到处有侵略者的尸骨。如此广大而激烈的游击战争,对日伪统治不能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关东军被死死绊住。又据日本官方缩小了的统计,十四年中,日本官兵被抗日联军毙伤俘者约十八万人。按我方不完全统计,仅日军被我击毙者即达十八万二千七百人,加上伤、俘者当不下于二十五万人。上面两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观的。伪军死伤尚未计算在内。十四年之中,敌人重要军事、经济部门,如厂矿、森林采伐、桥梁、隧道、交通、机场、电站、仓库、通讯设施、兵营、据点……都不断遭受抗日武装攻击和破坏。仅以交通命脉铁路为例,据伪满铁路总局统计,一九三四年三月至十月,仅半年时间,伪奉天铁路局、长春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洮南铁路局所属各线被我袭击五百三十四次,铁路被破坏一百零一处。这不仅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东北资财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使其屯兵要地和产业中心终年无宁日。十四年之中,抗日游击战火始终不灭,它吸引着东北的民心,动摇着日伪军心。这是日伪统治无法稳定的关键。东北人民一直把东北抗日联军视为救星,亲切地称之为“救国救民”的军队。日伪用“抗日联军是共产党”,是“赤祸”来恐吓群众,结果适得其反,群众说:“赵司令(尚志)、李主任(兆麟)这样坚决打日本,有武艺,名誉好,东三省多出几个共产党,就不怕日本鬼子了。”(《大公报》1951年7月13日。)侵略者强占了东北土地,但始终征服不了东北

  '.

  .

  人民的心。伪军警因受到抗日救国事业的感召,军心波动,士气低落,有的暗中帮助或直接参加抗日游击战争。一九三二年起,就有伪军警整连整营整团起义抗日的;全国抗战爆发后,起义投向抗日联军的曾络绎不绝。至于帮助抗联购买军火、药品、被服,送情报,掩护伤员,作战时敷衍、放空枪之类事情更层出不穷。据日伪调查,仅一九三七年抗联三、五、八、九军在牡丹江流域从伪军手中购买的各种弹药就有六十余万发。该调查哀叹:“国军及警察成为抗日军使用弹药的来源。”(伪牡丹江省警务厅特务科调查“东北抗日联军的状况”。)日本士兵也有同情、帮助抗日联军的行动。总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动摇着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殖民统治的根基,消耗着侵略者的实力,缩减着日伪的寿命。日本侵略者一直把抗日联军视为劲敌,诅咒抗日联军、共产党是致日伪于死地的一块“癌”,惊呼:“共产‘匪团’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计划巧妙富有组织性,对于组织民众极有功效,实为不可轻视的敌人……以现实之‘讨伐’部队尚无法摧毁”(一九四○年伪盛京时报)。(转引自《东北日报》1946年4月5日。)(四)东北抗日军民的苦战奋斗事迹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光辉典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她“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毛泽东选集》横排本386页。)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共产党员、游击战士、人民群众,充分发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用战斗、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壮丽诗篇。其英雄事迹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片纸寸墨只能录其万一。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它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这个敌人在东北建立了严密的殖民统治。驻东北的关东军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政策的主要依靠力量,素有“皇军之花”之称。抗日联军人数、武器装备均无法与之匹敌。东北气候严寒,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加上敌人包围封锁,东北抗日军民外无援兵,内缺粮草,长期孤军奋战。一九四五年,彭真曾说,我们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斗争的二十多年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东北人民和游击战士的革命牺牲精神是惊人的。十四年之中,每天在流血,每天有人战死,却没有一刻停息战斗。东北抗日英雄们从拿起武器的一天起,就没想到胜利后个人会谋得什么私利,甚至没有想到会活着回来。他们唯一的信念是为了祖国独立,人民解放,“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抗日英雄陈翰章》。)一位抗日联军战士说:“我们在十四年的岁月中,在地狱里过着牛马的生活;我们在那冬季的冰天雪地中,在夏季的霪雨蚊阵中,流着我们的血。我们一群群喊着‘祖国万岁’倒在血泊中,又一群群的补允上去。在这十四年中,在东北抗日军的阵地里,几乎牺牲了我们东北人民最优秀的三代人,祖父、父亲和儿子!但我们并没有一刻失掉过对祖国的信心。”(《东北的黑暗与光明》。)正因如此,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法庭上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杨靖宇深山被围,寡不敌众,冷雪寒风中无衣无食,吃下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壮烈捐躯。陈翰章数次粉碎敌人劝降阴谋,宁舍弃全族亲人,战斗到死,不当走狗官。赵一曼被捕后,受尽酷刑,遍体鳞伤,筋折骨断,仍唱着战歌赴刑场。一位朝鲜族女共产党员,被敌人逮捕后,为了拒绝供出党的机密,先后咬断自己的舌头和手指,最后光荣牺牲。周保中在作战中腹部受

  '.

  .

  伤,肠子流出腹外。他一声不响,把肠子送还腹中,敷以山中草药,继续指挥行军作战。他对同志们说:“假如我们在胜利以前倒下了,中央也会来收尸的。”(《人民日报》1964年5月6日。)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豪迈的气概!这样的英雄何止万千。普通老百姓也是如此。黑龙江省珠河县吕老太太,把自己的财产、粮食送给游击队作给养,让两个儿子都参加了游击队。在战斗中,她的两个儿子都牺牲了。但她不露半点悲容,说为了中国人民牺牲是光荣的。方正县七十多岁的老李头,被敌人抓去运送军火,走到江边,他打死押车的伪军,把一车军火推进江里。敌人烧了他的房子,杀了他全家亲人。他悲愤交加,但不灰心。他去给抗联跑交通,双脚踏遍各抗日游击区,沟通抗联各军的联系,掩护了无数抗日将士出入敌人封锁线,被称为“抗联的父亲”、“东北人民的父亲”。在东北,这样的家庭何止吕、李两家。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奋斗事迹也是罕见的。十四个冬天,他们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伴着怒吼的朔风,纷飞的大雪,行军作战。夜里很少能住房屋和帐篷,经常席地而坐,围火而眠。在敌人归屯并户,实行粮食和日用品管制和配给后,游击战士常年缺衣少食。寒冬来临,同志们还穿着单衣夹鞋。几日、十几日、几十日不见斤米粒盐也是常事。为了生存和战斗,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送粮送棉衣;部队出击大村落和小城镇,从敌人手里夺取衣食。但这又定要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许多时候,靠打猎为食,草根树皮果腹。他们吃过没有油盐、半生不熟的野兽肉、马肉、马皮、野菜、野果、树皮、草根、菌类,还吃过衣内的棉絮,脚上的皮乌拉。据当年抗联老同志说,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即使如此,我们的游击英雄也没有退缩和愁苦,那些永垂青史的战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立的。抗日联军是一个温暖、团结的战斗集体。它集合了汉、朝、蒙、回、满等十来个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同生死,共命运。不论干部、战士,男女老少。都平等、友爱、团结,以诚相待。当寒冷能凝固人的血液时,一件棉衣从地方送到部队,从司令员传给战士,最后盖在伤员身上。当粮食就是生命的时候,一块苞米饼子在干部、战士手里推来推去,谁也不肯吃,只得由指挥员下令煮汤大家喝。战火中,人们争先恐后掩护同志,宁肯自己中弹身亡。这样的集体给人以温暖、快乐和力量,使人们虽苦亦乐,以苦为荣。十四年苦斗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它是无价之宝,告诉后人:做人、爱国、革命,要有怎样的思想品德、民族气节和精神风貌。总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

篇七:东北抗战的意义

  东北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

  王玉梅

  【期刊名称】《兰台内外》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揭开了侵占中国东北的序幕。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短短40多天,中国东北半壁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民族奇耻大辱让国人悲愤。11月4日,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泰来县江桥镇境内的嫩江桥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

  【总页数】1页(P15)

  【作者】王玉梅

  【作者单位】吉林省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3

  【相关文献】

  1.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记抗日将领马占山[J],杜晶;2.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东北抗日游击战在全国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J],张大生3.东北抗日第一枪:江桥抗战[J],;4.论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J],周喜峰5.齐齐哈尔市隆重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江桥抗战研究会成立大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八:东北抗战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生物技术

  组长:苏永念201111001140组员:苏华桃201111001083

  何冬秀黄敏梁沁20111100113820111100112820111100111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摘要: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关键词:抗日胜利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性质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这个性质不仅仅是用种种文字、图像记录下来的,也是用中国人民流成河的血记录下来的。这个性质不仅仅记载在中日双方的文字、图像中,也记载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为全世界所普遍承认的《联合国宪章》中,记载在遵循联合国大会批准的国际法原则的东京国际法庭材料中。“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中共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

  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二)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也历来不畏强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战争锻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三)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三、抗日指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最大的胜利,就是收回了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捍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极有可能永远失去台湾。历史上被强大邻国割占的领土,一般都是很难收复的,如俄罗斯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美国侵占墨西哥的大片领土等等,这些几乎没有收复的可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

  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成为结束中华民族屡遭外侮的惨痛历史,改变亿万人民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契机,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上,也凝结着无数少数民族英烈的鲜血。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少数民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羁绊。他们不再为本民族、本部落的王公贵族或头人首领而战,也不再仅仅为属于自己的那块山林、草场或良田而战,而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战,为整个祖国的疆域神圣不可侵犯而战。依靠着各民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迸发出来的抵御外侮的巨大力量,我们才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也使各族人民认识到:热爱本民族与热爱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和完整的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才能使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无论冠以如何动听的名目,其实质,不仅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出卖,也是对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出卖;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在关心、热爱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了解、关心、热爱和保护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各民族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应该在平等、团结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各民族的局部利益,都应该服从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整体利益等等。(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军民在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不可征服的民族伟力以及所取得的光辉战绩,一扫以往中国积弱不振的形象,赢得了英、美等国的赞誉,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大战期间,罗斯福在其谈话和电文中就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这种敬佩之情抗日战争是世界

篇九:东北抗战的意义

  作者:杨洪承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出版物刊名:社会科学战线页码:161-165页年卷期:2016年第11期主题词:萧军;萧红;东北文学;抗战文学;东北意义

  摘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大抗战文学观的视野下,对以萧军、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抗战文学历史价值的重估,尤其重温80年前鲁迅先生前瞻性的首肯和推荐两位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述,启迪我们今天再一次重新思考萧军、萧红的创作与抗战文学的关系及其包孕的独特的“东北意义”。一是萧军、萧红合著的《跋涉》初露故土和精神双重东北意蕴的端倪,随后创作在朴实而逼真质感的东北抗战纪实中,开创了抗战文学书写苦难史、屈辱史、愤史、斗争史的先河。二是萧军、萧红的创作远不只是东北沦陷实况的记录,他们对普通平民身上不失的纯真、善良、关爱、人性美与小人物不幸命运的揭示,对失去家园的苦痛这一最沉重的故乡情的传导,渲染了东北抗战文学最为浓厚的底色,丰富了中国抗战文学精神思想的魂灵。三是萧军、萧红的创作自觉与不自觉地吸收和借鉴苏俄文学,影响和传播于欧美文学,不仅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彰显了东北抗战文学率先在世界文学之中占有着突出的地位。

篇十:东北抗战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生物技术

  组长:苏永念201111001140组员:苏华桃201111001083

  何冬秀201111001138黄敏201111001128梁沁20111100111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摘要: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关键词:抗日胜利意义一、抗日战争的性质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这个性质不仅仅是用种种文字、图像记录下来的,也是用中国人民流成河的血记录下来的。这个性质不仅仅记载在中日双方的文字、图像中,也记载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为全世界所普遍承认的《联合国宪章》中,记载在遵循联合国大会批准的国际法原则的东京国际法庭材料中。“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一)中共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

  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二)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也历来不畏强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战争锻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三)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三、抗日指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最大的胜利,就是收回了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捍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极有可能永远失去台湾。历史上被强大邻国割占的领土,一般都是很难收复的,如俄罗斯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美国侵占墨西哥的大片领土等等,这些几乎没有收复的可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

  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成为结束中华民族屡遭外侮的惨痛历史,改变亿万人民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契机,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上,也凝结着无数少数民族英烈的鲜血。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少数民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已经远远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羁绊。他们不再为本民族、本部落的王公贵族或头人首领而战,也不再仅仅为属于自己的那块山林、草场或良田而战,而是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战,为整个祖国的疆域神圣不可侵犯而战。依靠着各民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迸发出来的抵御外侮的巨大力量,我们才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也使各族人民认识到:热爱本民族与热爱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和完整的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才能使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无论冠以如何动听的名目,其实质,不仅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出卖,也是对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出卖;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在关心、热爱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了解、关心、热爱和保护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各民族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应该在平等、团结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各民族的局部利益,都应该服从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整体利益等等。(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军民在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不可征服的民族伟力以及所取得的光辉战绩,一扫以往中国积弱不振的形象,赢得了英、美等国的赞誉,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大战期间,罗斯福在其谈话和电文中就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这种敬佩之情抗日战争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大量的不平等条约的被废除,这使得中国获得了法理上的平等地位。1943年1月,中美新约签字。通过签订新约,废除美国在中国的特权有:治外法权、使馆界及驻兵权、租界权、特别法庭权、外籍人引水权、美舰驶入中国领水权、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权。同时规定,凡条约及换文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时,应由两国政府会商,依照普通承认之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中美新约对废除美国在华特权是非常全面彻底的,标志中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人民抗战的壮举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使得华侨待遇也有所改善。1940年,菲律宾议会通过新移民法案,不再单独歧视华人。1942年,古巴开始平等对待华侨。1943年,尼加拉瓜修改移民法,给予华人和欧洲人同等之权利。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奠定了中国在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无可争辩的大国地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审视这场发生在60年前的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时,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血肉筑就新长城——抗日战争中的湖南共产党...《湘潮(上半月)》2011年06期

  [2]中共广东省委与抗日战争《红广角》2010年10期

  [3]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纪念抗日战...《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9期

  [4]回顾与沉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回顾与沉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解放“战役”拍完,抗日“会战”怎么办?《杂文选刊(上旬版)》2010年12期[7]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共产党员》2011年06期[8]从抗战时期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演变...《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02期[9]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求是》2011年18期[10]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学理论》2010年24期[11]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1期[12]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魂》2010年10期[13]中共抗战中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后续发...《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2期[1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魂》2010年10期

篇十一:东北抗战的意义

P>  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东北抗日游击战在全国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

  张大生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东北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东北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终于响彻全国,迎来了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局面.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实际上是全国抗战的第一步,也是全国抗战的有力准备.它赢得了祖国东北的光复,对东北人民革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张大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3

  【相关文献】

  1.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地位--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J],史桂芳2.浅析抗日战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是实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步骤[J],崔英会;张婧

  3.论山东抗日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J],王东明4.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J],张宏志5.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及其历史意义[J],李鸿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二:东北抗战的意义

P>  作者:叶成霞[1]作者机构:[1]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出版物刊名:西部学刊页码:64-67页年卷期:2019年第4期主题词: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

  摘要:日军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表抗日宣言与决议,表明坚定立场,号召广大人民把日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东北党组织高举抗日大旗,发动各阶层群众开展反日斗争,建立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在此基础上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党领导的这些东北抗日武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先后建立东南满、北满和吉东三块游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十三:东北抗战的意义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

  作者:张洪兴来源:《奋斗》2015年第09期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北战场上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率先奋起抗击日寇,揭开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东北人民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开端,是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其战略意图是先抢占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中国。面对强敌入侵,团结一致、奋勇抗战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有家不保、有土不守,竟然不战而退,一些军政高官投敌叛变,引狼入室,东北大好河山在四个多月时间即落入敌手,三千万同胞陷于日本殖民统治水深火热之中。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族利益,向全国和东北广大人民发出号召,呼吁全国民众联合起来,武装抗日,收复失地,在全国迅速引起巨大反响。东北人民受到极大鼓舞,反日浪潮此起彼伏,遍及东北各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和推动下,东北地区除极少数民族败类投敌叛国之外,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违背国民党政府意志,与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工商业者等各阶层人士,自发地组织起来,迅速凝聚成一股反抗日本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的强大力量,众志成城,勇赴国难,拉开了14年艰苦卓绝、惨烈悲壮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日本发动战争后,辽宁人民率先奋起抗争,辽宁著名的抗日义勇军有黄显声为总指挥的“辽宁抗日义勇军”、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吉林抗日义勇军主要有冯占海领导的“吉林救国军”,李杜领导的“吉林自卫军”和王德林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黑龙江的抗日义勇军主要以马占山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和苏炳文领导的“东北民众救国军”最为著名。从滚滚辽河两岸,到滔滔松花江畔;从巍巍长白山,到绵绵兴安岭,到处都有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身影和足迹,遍地都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尽管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争还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它无疑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作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所建树的功绩是不朽的,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册上占据重要一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最后失败和瓦解了,但却首先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枪,为中国抗日战争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极大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为全民族反侵略斗争竖起了光辉旗帜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强烈地震撼着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无比悲愤。在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大背景下,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东北军民,不甘忍受国土沦丧、家园毁灭、同胞遭殃,纷纷拿起武器,自发地组织起来,齐集在抗日救国旗帜下。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是在国难当头之际,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奔赴抗日战场。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他们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马占山、李杜、苏炳文、冯占海、王凤阁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不但促进了东北人民的觉醒,唤起了东北民众团结抗战的意志,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振奋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敌侵略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震撼整个民族心声的旋律,此起彼伏,在中华大地唱响,一个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全民族抗战热潮很快在全国上下掀起。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商人和市民,纷纷举行游行示威,罢课、罢工、罢市,发表通电,要求“一致对外、团结抗日”;城市工商业者相继开展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遍查当地商店,寻找日本商品,当场没收或砸毁;各地商会亦纷纷通电谴责日本法西斯残暴行径,声援东北人民的爱国行动;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也转变立场,公开指责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国民党阵营开始出现分化,许多爱国将领公开宣布反对妥协投降,与中共联合共同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的历史,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有着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用鲜血和生命向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抗击。

  三、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延缓了日军占领东北的进程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后,东北地区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广大各阶层爱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向进犯的日军展开顽强的抗击。他们忠贞果敢,不畏强敌,抱定拼死救国决心,到处阻击日军的进犯,袭击日军占据的城镇据点,破坏敌人的交通与通信设施,给日本侵略军以坚决打击。在江桥抗战中,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领中国守军,打响了武装抗战第一枪,激战半月之久,使日军遭受侵入东北以来第一次沉重打击。为阻止日军进犯锦州,黄显声指挥所部义勇军与敌人多次发生激战,消灭了大批日伪军,迟滞了日军占领锦州的时间。在哈尔滨保卫战中,李杜率领各路义勇军顽强地阻击日伪军的入侵,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彰显了我东北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据不完全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末,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发动过进攻,攻克的县城就达四十余座。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抵抗,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据巴黎《救国报》第9期《东北四省四年来的反日游击战争》一文记载:日满官方报告,自“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2月止,“日满战亡总数为6541名,平均每月讨伐义勇军150次,阵亡官兵73人,日军死尸每月由满洲往神户运回日本者平均为50具。”就连日本战史也承认,日军

篇十四:东北抗战的意义

P>  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论文】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血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解放战争,铸造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主权领土完整。1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成为结束中华民族屡遭外侮的惨痛历史,改变亿万人民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契机,为中华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注入了新鲜的内

  容。2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

  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中共。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

  地半殖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

  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各族人民认识到:热爱本民族与热爱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和完整的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才能使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捍卫;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无论冠以如何动听的名目,其实质,不仅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出卖,也是对本民族利益的最大出卖;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祖国的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过突出贡献,在关心、热爱和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了解、关心、热爱和保护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各民族之间没有根本的利

  害冲突,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应该在平等、团结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各民族的局部利益,都应该服从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整体利益等等。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有长有短,社会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也不相同,但悠久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分裂中国的斗争中,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道,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奋勇杀敌,

  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乐章。3在抗日战争中,蒙、藏、回联合慰劳抗日将士代表团曾通电表示:“国内各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方可达到保国卫民的目的。”冀中地区的回族同胞表示:“我们回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有抗日的先天任务。”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他们共赴国难的豪迈胸怀。在台湾,高山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其中闻名于世的有1930年的雾社起义和1934年的谋炸日本海军元帅事件。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满族、朝鲜族儿女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壮士一道,踊跃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先投入了抗击日军与伪满傀儡政权的斗争。在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地,蒙汉人民的抗日武装在英勇作战。在河北和山东平原上,活跃着支支抗日回民支队。在海南岛,在滇西南,在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无数少数民族的优秀儿女,为

  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他们以捍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敬与信任。4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母亲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光荣成员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的阶级觉悟也大大提高,他们再也不愿作本民族统治阶级的奴隶、农奴和牧奴,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剥削和

  奴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开天辟地地第一次走上了翻身解放的康庄大道。(5)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从1937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止,人民军队对日作战共12.5万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本侵略军和伪军170多万,牵制了日本侵华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成为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民兵约220万人,抗日根据地大小19块,人口1亿多,共产党员120余万,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精神。第四,世界反法西斯贡献,地位。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奠定了中国在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无可争辩的大国地位。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时间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几乎是孤军奋战,顽强抵抗,使日本法西斯深深陷入“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牢牢地阻挡了日本军国主义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了德意日

  法西斯结盟的计划,对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也是东亚和太平洋战

  场能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国的抗战就开始了,这比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整整早了八年。早在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时,日本也制定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

  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积极准备“南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当日本海军耀武扬威于印度洋时,陆军却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与之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军队从1939年冬开始发起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惨重的杀伤,使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调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日军攻打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计划被迫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

  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就这样破灭了。这一点,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得十分清楚。他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

  海的交通线----”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余万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

  亿美元。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这样评价中国。1942年1月,八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在强大的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

  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整个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为艰巨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十万精兵入缅作战,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四倍与几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困英军。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

  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1943年夏,从缅甸转战至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美国空军及工兵的协助下,开始反攻缅北,在与有着“常胜军”称号的日军第18师团鏖战中步步获胜。翌年5月,经过重新组织的中国远征军16万余人开始历时八个月的滇西反攻作战,以巨大的牺牲清除了日军在云南的据点,继而入缅作战。“在此区作战的华军对

  盟方战役的整个成就贡献至伟,击毙大部分日军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也”。“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

  林这么说。苏联一直是日本的头号潜在敌人,1934年3月日本天皇批准了这样的计划:以中国东北为前进基地,攻占苏联整个远东地区,使其同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连成一片,成为日本争夺欧亚,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

  1936年11月,日均进犯随员,企图从西南迂回苏联,后因傅作义将军率部抵抗而失败。“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各种抗日武装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日军的抗击。日本关东军驻屯东北边境,本是为了对付苏联,但是由于各种抗日武装的奋勇抵抗,使关东军忙于讨伐,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对于日本“北进”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德军兵临莫

  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日本为何最终未能实施蓄谋已久的侵苏计划呢,这其中既有苏联有所戒备不易下手的原因,但最为更本的还是因为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正因为如此,苏军能以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

  赢得了苏德战争上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

  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

  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一直抗击和牵制着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的海空军。它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民族牺牲最大。香港《信报》今年3月23日一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章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功绩在于,首先举起反法西斯义旗,打响了反法西斯第一枪,为世界树立榜样”。“抗日战争始终是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牵制并歼灭了日本陆军主力。1937年7月,日本为了全面侵华,把陆军从17个师扩充到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陆军总兵力90%,此后,日军侵华兵力逐年增加,还有半数的空军和海军也用于侵华。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它在海外兵力共350万人,其中侵华兵力196万人,占海外兵力的56%”。“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基本上将其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在将近四年半的时间内,中国几乎是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唯一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也仅以11个师对英、美作战,只占其陆军总兵的21%,而侵华兵力为36个师,占70%。从抗战时间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打了14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也打了8年多。美英对日作战不到4年,苏联对日作战仅24天。从战果上看,日军在整个战争中死伤195万余人,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伤138万余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以上事实足以说明: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参考消息》2005年3月29日)抗战8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打败了号称“东方第一强国”的日本法西斯。

  由于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打乱了日本的侵略部署,阻止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作战,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才敢于将其主力从远东西调,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中国的抗战还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英美联军和亚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的持久英勇抗战,使日寇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根本腾不出手来,迫使日本否决了海军进攻澳大利亚和锡兰的主张,放弃与德军在中近东会师的企图。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起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新华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这里

  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五,结尾。1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得以雪洗百年国耻,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才使中国赢得美英苏的尊重,赢得国际大国的地位,从而使中华民族以充满自信的姿态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重建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审视这场发生在60年前的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战争时,不禁深深感到,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它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对中国历

  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

  事业由此走向胜利。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推荐访问:东北抗战的意义 抗战 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