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2022-10-30 13: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简述了拉尔夫·泰勒的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实际在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类型和评价过程等方面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为用多种方法实施评价提供参考,以期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扬长避短,确实发挥泰勒评价模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评价;课程评价;目标模式

一、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

泰勒在实践中的发展理论,逐渐形成了“泰勒原理”,其中之一便是“教育评价原理”,即课程评价目标模式。泰勒的课程评价目标模式是教育评价史上第一个体系完整、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它诞生以来无论是对教育教学领域内的改革,还是对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成为近几十年来学校实践中课程发展与评价的主导模式,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1.目标是泰勒评价原理的中心,一切评价过程都必须围绕着目标。它预先确定评价目标,用预定的结果作为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行为有了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了评价效果。

2.泰勒认为,只有清晰界说了目标,才能知道期待学生产生哪些行为,才能了解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序,即才能进行判断。目标是教育活动和评价活动的主要依据,使评价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并以此来衡量是否要循环实行评价或修改目标。

3.泰勒的评价模式使评价的焦点不仅仅在学生身上也关注到教学的其他方面,评价者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行为目标以及目标实施的程序等方面有所了解,才能对学生作出评价,因此拓展了教育评价的范围,促使了教育评价进一步科学化。

二、泰勒课程评价目标模式对我国课程评价改革实践的启示

1.评价的方法。在评价的方法上,应注重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所谓量化评价,主要是指把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分析,通过数学计算和描述计算结果来进行判断,做出评价。它的优点在于准确、高效,对评价对象进行准确描述,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说服力强。但是对量化评价者而言,是不考虑评价对象的行为与特定情境的关系,只重视结果,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容易造成对评价结果解释的片面性。而质性评价通过对课程广泛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进而从参与者的角度描述课程的价值和特点。其优点在于重视过程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灵活。但它主观性太强,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很容易受评价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以致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价。因此,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各有一定的优点和缺陷,所以单纯用其中一种或偏向使用一种评价方法都是不很适宜的。

2.评价的内容。近几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内容也呈现出日益全面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教育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评价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又要评价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在评价中还要关注学校的管理。在这里,评价内容拓展了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对象的拓展,二是事物被评价的方面增加。

3.评价的主体。在评价的主体上,突出评价对象的主体性,使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提高教育评价的功效。在现实中,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或某些教育行政部门,这样一种单一的他人评价使处于被评价的教师和学生非常被动,几乎没有对评价的发言权。所以,应当实行一种双向性的评价,即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人员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反过来,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针对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评价,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样就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一直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相应的就是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了。

4.评价的类型。在评价的类型上,需要充分运用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指的是在学习或工作中进行的,并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目标实现的情况,以便及时控制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及时掌握教学、学习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师生及时改进教学和学习。因此,运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信息和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方法。

5.评价的过程。在评价的改革过程上,理解课程评价改革是一个践行过程,不应急功近利。从泰勒的评价目标模式的产生、发展来看,任何一种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国的课程评价改革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育理念和现实落实之间应有一个漫长的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的任何一种精神任何一个启示要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同时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太过社会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寄希望通过一次改革就立竿见影是急功近利的,也是劳而无获的。

参考文献:

[1]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卫勇主编,曾继耘副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袁宇,黄旭富.教育价值观课改实践中的异化及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6(6).

[4]肖远军.目标导向课程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2,18(3).等


推荐访问:泰勒 给我们 启示 评价 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