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2-10-30 0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普通高校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在高校中开设军事理论课,必须坚持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并积极探索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 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195-0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国在开设军事课中,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只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但军事理论课则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因为军事理论课“具有多方面培养人才素质的功效,诸如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军事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的必然性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指明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样才能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么样才能培养好大学生的问题,最终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欲“树人”,先“立德”,《左传》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因此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建国初期到1955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政治工作中开展,通过政治理论课、时事政治课开展军事理論教育,并广泛动员学生参军或支前;从1955年到1957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军事训练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开展与军事理论教育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从1958年到1984年阶段,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校园生活中,通过军事、政治、管理一体化的模式,采取近似军队的生活方式,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1984年以后,把军事理论教育寓于人才培养中,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军事理论课程做了定性,指出:“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为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的一门必修课。”[3]充分说明了现阶段军事理论课主要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就凸显出来。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等许多学科有交叉,这种学科的交叉能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坚定他们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通过学习队列训练、格斗训练、射击训练和战场救护知识,能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技能,进而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

(一)增强国防观念,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21世纪的大学生基本都出生于改革开放后,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环境中,对我们国家曾经所遭受的百年屈辱、战争的残酷性不能切身体会,所以对他们进行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队建设、高技术战争等为主的军事理论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尽管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鼓吹“普世价值”,加之越来越猖獗的恐怖主义和不间断的局部战争,这些都要求我们国家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从而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感。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中提出“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第一条就是爱国守法,[5]这不仅仅是对全体公民提出的法律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与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相通的。军事理论课中关于国防建设、军事战争、军事高科技等的论述,与大学生年轻气盛、自尊心强等特点相结合,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自觉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仅仅从书本上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仁爱和谐精神、刚健有为精神、人格道德精神、修身养性精神等,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可以通过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由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精气神。同时把军队中过硬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团队协作等优良作风带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姓陈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乃至是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讲话”中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就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6]而军事理论课就能磨练大学生这种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

(三)强化组织纪律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遵守纪律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硬性条件,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品德。高校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上的第一课,通过学习《队列条例》、《内务管理条令》、《纪律条令》等,再把这些学到的内容贯穿到军事训练中,把军队中顽强的作风、钢铁的纪律和过硬的身体素质融入到训练中,培养出大学生严格的纪律约束、动作要求和生活管理,形成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在父母的荫蔽下,心理抗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而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局限性,只能面对一部分同学,这就使另一部分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漏洞和不到位,所以军事理论课必须努力挖掘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课中,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管理,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部分是军事理论课,要完成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从一开始就确立全局观念,有“一盘棋”的协作局面。在组织机构方面,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成立由一名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成立由思想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军事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组成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具体负责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成绩考核,并把军事理论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把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成绩纳入到学校的学籍管理中统筹安排。在经费方面也要积极投入,保障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人才。[7]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军事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度的责任感、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然后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元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言传身教,上好军事理论课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能抓好学生的作风建设,最终教书育人。因此在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培训上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军事理论课要结合军事技能训练展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逐步走向了体系化、正规化和制度化,经过试点后一步步推开,到2001年《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施行,确立了高校国防教育以学生军训为基础,采取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方式进行。军事理论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可以是选修课、讲座等,而军事技能训练则采取在校内集中训练或到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9]高校对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以军事技能训练作为载体,帮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军事技能训练中去,将情感、信念、意志、价值观用军事技能训练中的汗水体现出来,将行为规范、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相结合形成习惯,并把这些形成的习惯带到军训结束后的学习生活中,固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训练中自觉用学到的《条令条例》严格要求自己,以军事技能训练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为国家、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三)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活化教学方法

高校军事理论课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凸显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系统性。按照《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应当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主要内容;其次,时代性。要与世界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实际情况变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设定内容;第三,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其内容还要体现出信息量和高科技含量,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第四,大众化。军事理论课的内容还要贴近高校的发展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要求,把一些学生们关注的时政、国际变化纳入教材。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军事理论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且其内容理论性较强,而安排的教学学时比较少,因此就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改进,否则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首先,运用国防史例。可以精选一些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具体历史案例,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既可活跃课题气氛,也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把抽象的理论、生涩的语言形象地、生动地表述出来,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三,运用網络渠道。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学生进行学习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因此可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把相关的教学视频、讲义、课件、试题、批阅等环节放在学校网络平台上,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完成预期目标。

总之,高校军事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育人效果的强化手段”,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进行研究,是所有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应有之责,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促进高校军事理论课教育全面健康地展开,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赵燚(1987-),女,云南楚雄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瑞.论普通高等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创新教育内涵[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1):121-122.

[2]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31.

[3] 吴温暖.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

[4] 王新皓.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理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06):149-151.

[5] 本书编写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

[6]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矢志艰苦奋斗[N].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0日第二版.

[7] 徐则平.国防教育管理概论[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141.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08.

[9] 耿红卫.叶圣陶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贡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05):73-75.


推荐访问:树人 立德 高校 军事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