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的标点及释义

2022-10-30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今乐录》是南朝陈·智匠撰写的一部音乐专著,作者记录了从汉魏至南朝陈朝鼓吹乐、横吹乐、相和歌、清商乐、琴曲歌辞等各种音乐体裁及其作品,其史料价值已属罕见。可惜这部书在宋代已经亡佚。宋代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曾见到这部书,并引用了其中许多文字来考证乐府诗。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留存《古今乐录》文字最多、最集中的一部书。清代的辑佚家王谟和马国翰,在他们的《汉魏遗书钞》和《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都对《古今乐录》进行了辑佚,可是二书所辑文字不多。1990年,吉联抗出版《古乐书佚文辑注》,专从《乐府诗集》辑出《古今乐录》文字,并适当添加注释。

除辑佚之外,标点也是该书整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因为在《古今乐录》文字中间,智匠又引用了张永《元嘉正声技录》和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等早已散佚书的文字,加之一些以后又不常用的古代音乐术语。文字的标点就成为一个难题。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勘本《乐府诗集》(以下称中华书局本),其中涉及《古今乐录》的文字,特别是关于“相和歌”这部分文字,标点存在一些错误。吉联抗《古乐书佚文辑注》只是对其中的个别标点进行修正。文献的标点关系到史实的理解。而实际上,《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标点讹误已经影响到当今一些音乐史研究论著。笔者曾著文对其中有关音乐术语的字、词进行考证,但今天仔细推敲,觉得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几段文献还需进一步整理。故不揣浅陋,再做考证。

王、张、智三人叙述文字的区分

《古今乐录》“相和歌”文字中标点较为困难的是“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四段文字。先按中华书局本《乐府诗集》的标点抄录如下:

“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平调七曲:一日《长歌行》,二日《短歌行》,三日《猛虎行》,四日《君子行》,五日《燕歌行》,六日《从军行》,七日《鞠歌行》。《荀氏录》所载十二曲,传者五曲:武帝《周西》、《对酒》,文帝《仰瞻》,并《短歌行》;文帝《秋风》、《别日》,并《燕歌行》是也。其七曲今不传:文帝《功名》,明帝《青青》,并《长歌行》;武帝《吾年》,明帝《双桐》,并《猛虎行》;《燕赵》,《君子行》;左延年《苦哉》,《从军行》;《雉朝飞》,《短歌行》是也。其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张永《录》曰:未歌之前,有八部弦、四器,俱作在高下游弄之后。凡三调,歌弦一部竟,辄作送歌弦。今用器又有《大歌弦》一曲,歌‘大妇织绮罗’,不在歌数,唯平调有之,即清调‘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篇,后章有‘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是也,张《录》云: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命笛理弦之余,王《录》所无也,亦谓之《三妇艳》诗。”

“王僧虔《技录》:清调有六曲:一《苦寒行》,二《豫章行》,三《董逃行》,四《相逢狭路间行》,五《塘上行》,六《秋胡行》。《荀氏录》所载九曲,传者五曲,晋、宋、齐所歌,今不歌:武帝《北上》,《苦寒行》;《上谒》,《董逃行》;《蒲生》,《塘上行》;《晨上》、《愿登》,并《秋胡行》是也。其四曲今不传:明帝《悠悠》,《苦寒行》;古辞《白杨》,《豫章行》;武帝《白日》,《董逃行》;古辞《相逢狭路间行》是也。其器有笙、笛(下声弄、高弄、游弄)、篪、节、琴、瑟、筝、琵琶八种,歌弦四部。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五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

“王僧虔《技录》:瑟调曲有《善哉行》、《陇西行》、《折杨柳行》、《西门行》、《东门行》、《东西门行》、《却东西门行》、《顺东西门行》、《饮马行》、《上留田行》、《新成安乐宫行》、《妇病行》、《孤子生行》、《放歌行》、《大墙上蒿行》、《野田黄爵行》、《钓竿行》、《临高台行》、《长安城西行》、《武舍之中行》、《雁门太守行》、《艳歌何尝行》、《艳歌福钟行》、《艳歌双鸿行》、《煌煌京洛行》、《帝王所居行》、《门有车马客行》、《墙上难用趋行》、《日重光行》、《蜀道难行》、《棹歌行》、《有所思行》、《蒲坂行》、《采梨橘行》、《白杨行》、《胡无人行》、《青龙行》、《公无渡河行》。《荀氏录》所载十五曲,传者九曲:武帝《朝日》、《自惜》、《古公》,文帝《朝游》、《上山》,明帝《赫赫》、《我徂》,古辞《来日》,并《善哉》;古辞《艳歌罗敷行》是也。其六曲今不传:《五岳》,《善哉行》;武帝《鸿雁》,《却东门行》;《长安》,《长安城西行》;《双鸿》、《福钟》,并《艳歌行》;《墙上》,《墙上难用趋行》是也。其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七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

“王僧虔《技录》:楚调曲有《白头吟》、《泰山吟行》、《梁甫吟行》、《东武琵琶吟行》、《怨诗行》。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一部弦,又在弄后。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鹍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王《录》所无也。其《广陵散》一曲,今不传。”

《古今乐录》这四段记载,每段之中除智匠的话之外,均有张永(《元嘉正声技录》)的话,有的还有《荀氏录》的话。中华书局本的标点,基本是按文字前后次序标点的。这样标点,尚嫌粗疏。因为《古今乐录》的论述方式,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考证特点。并且比较这四段“相和歌辞”,可以发现智匠在引用前三种书的文字时,它们不完全是依次引前人的著述,常常是边引文边考证,即智匠在引用前人话时,又常常插入自己的话。这样,这四段记载之中,王僧虔、张永、智匠和《荀氏录》的话是互相混杂在一起。

毕竟,这四个著述人生活年代前后相差不少。哪些话是哪个人说的,不细分清楚,理解上就有偏差。

王僧虔和张永都是宋、齐时期人,《宋书》、《南齐书》和《南史》分别载有他们的列传。《宋书·张永列传》(卷53)说:“永字景云,……永涉猎书史,能为文章。善隶书,晓音律。骑射杂艺,触类兼善。又有巧思,益为太祖(刘义隆)所知。”

张永《元嘉正声技录》,《隋书·经籍志》尚有一些记载,甲部“乐类”曰:

“《春官乐部》五卷”,下附注:“梁有《元嘉正声技录》一卷,张解撰,亡。”

“解”字系误写。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公元424—453年,前后三十年。可见该书记录的是这一时期宫廷音乐中的一些情况。又注明亡,说明梁时已亡。《隋书·经籍志》(卷35)“集部”在记载“《吴声歌辞曲》一卷”的附注文字中提到了张永编撰的歌曲集:

“《乐府歌诗》十二卷,《乐府三校歌诗》十卷,《乐府歌辞》九卷;《太乐歌诗》八卷,《歌辞》四卷,张永记。”

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虽未见著


推荐访问:释义 标点 古今 文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