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下)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下)

2022-10-26 0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凭借其先进开放的办学理念和高效灵活的教学实践,在香港特区回归祖国后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与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具体体现在科学的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设置、高额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多元的高等教育经费资助通道、灵活自主的拨款计划和周期、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可以积极借鉴香港特区在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

关键词: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科研项目经费

三、高等教育经费和科研项目的监管机制

香港高校的绝大部分教育经费来自香港政府,超过九成的费用是通过教资会为相关高校提供的。尽管香港特区的政府部门与高校没有行政管理关系,常规性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制定、教育用地配置、教育服务提供等方面,但两者仍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非常规性联系,尤其是涉及到通过高等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作为非官方机构,教资会扮演着政府部门与高校的中介角色,绝大部分的拨款计划都需要教资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管理,也需要教资会根据实施情况向政府部门汇报,从而使相关的高等教育经费更加合理、科学和高效地使用。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除了发挥教资会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对相关高校的经费使用进行长效管控,让政府和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一)经常性补助金的监管

香港高校在教育经费使用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各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以何种方式使用经费,但需要根据拨款计划来实施,符合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不能随意超过核算要求。为了配合教育经费的长效管控,各高校需要定期向教资会提交每月的支出与收入情况汇总表、年度经费使用的统计表和年度经费使用的审核账目。尽管提交给教资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报表非常详细,但这并不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只是在自主调整经费(尤其是经常性补助金)使用之前,通常都需要告知教资会,以便教资会开展合理的监管。当然,高校决策层也需要为经常性补助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各高校校长每年都需要在财政年度报告结束之后向教资会提交责任证明书,确保相关费用都是在教资会的政策指导、业务引领和配置原则之下合理使用的。

(二)非经常性补助金的监管

因为非经常性拨款主要针对的是工程项目,所以非经常性补助金的监管主要由教资会的技术顾问,也就是建筑署署长负责。技术顾问非常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实施等环节的费用构成,能够提供专业水准的项目监管。高校工程项目的监管是有所区分的,对于费用超过200万港元的工程项目,其相关合约、分约和合同协议都必须经技术顾问审查和签署意见之后才能实施;对于全部由私人拨款开展的工程项目,也需要在项目开工前向教资会提供有关文件,包括项目实施草图、框架结构、技术规范、工序要求和项目实施细则,教资会可在详细审核相关材料之后给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对于费用超过1500万港元的大型工程项目,各高校不能将项目分割以后采用分阶段申请的方式提交建设计划,必须在教资会和技术顾问的监督之下提供详细的项目费用预算计划,并由技术顾问就项目合理性提供相关意见。

(三)科研项目的监管

1. 监管与评估的目标

按职权分类,教资会的科研拨款计划也需要得到研资局的监管,并定期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科研费用使用情况报告。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交代有关资金的使用情况,研资局认为有必要对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和业已完成的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找出存在的问题。因此,获得项目资助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分阶段向研资局提交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以便学科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与监管。此外,研资局也需要经常检测监管程序和政策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确保监管措施运用得当。

2. 监管的基本程序

按照现行监管机制的要求,每个获得经费资助的项目都需要一位学科小组成员负责监管,掌握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学科小组成员可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实施并完成。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项目延迟的情况,学科小组成员需要向首席研究员提交汇报,以便获得持续的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3. 监管实施过程中的项目

实施过程中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需提交进度报告,以便学科小组成员监察项目的进度。学科小组成员审阅报告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向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提供参考意见,以便持续跟进项目的实施。

4. 评估业已完成的项目

根据研究项目的预定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9个月内向研资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项目研究进展、项目研究成果、学生参与情况、对学科发展的支持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研资局会将这些文件转交给负责项目评价的学科小组成员,进行最终的项目审核,并根据项目研究水平给出满意、符合基本要求和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将被视为原始材料加以保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下一个项目的参考依据。研资局通过提供反馈意见保证与提高研究项目的质量,向研究人员反映外部评审员的意见亦是评估过程的重要部分,有助于达成上述目标。具体来说,这项做法有助于研究人员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又可将国际研究社群的新理念及专业知识引入本地学术界。政策规定,研资局将外部评审员的意见以不具名的方式转递给相关研究计划的申请人,如有需要,亦会转达学科小组的额外意见。

5. 检讨监管及评估的机制

为确保拨款工作的问责性,研资局高度重视对在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的监管和对业已完成项目的评估工作。为了精益求精,研资局经常检讨监察与评估机制,以期精简程序,提高整体效率。为了让公众分享研究成果,从2010-2011年度获得资助的计划开始,首席研究员需公开其项目完成报告表,并通过研资局网页让公众查阅。报告表包含摘要、计划目标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以表列形式列出的已发表的会议论文、出版刊物、其他研究发现和首席研究员的联络信息。

(四)评估与监管工作的数据搜集

教资会需要掌握受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活动资料,评估经常性及非经常性拨款需求,从整体上监察其进展,就院校一般教务发展提出建议,监察经常性及非经常性开支,监察受研资局资助的研究项目的进展和开支,向政府、立法会及公众汇报等。为较好地收集教资会资助院校的各类统计数字,教资会专门制订了一套通用的数据搜集表格。该表格格式统一,受资助院校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以供教资会和研资局使用。表格一般包括统计表、教职员统计表、学生统计表、财务统计表、研究统计表五个系列。每一系列的统计表(连同其提交时间表)、各统计表所需资料、有关的定义和分类都会不断地更新,并按年份提供给各院校以搜集数据。

四、案例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

香港中文大学拥有良好的声誉,灵活的学分制、传统的书院制和中英兼重的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在推动国际化的进程中,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与香港本地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办学模式具有显著的香港特色。香港中文大学创造了香港教育史上的多个奇迹,杰出的学术表现、良好的雇主评价、学生与教师的高度国际化、学术论文的高引用率等使其连续多年被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为全球大学前50强。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也是与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相一致的,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里既有政府拨款建设的建筑设施,也有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兴建的教学场馆,多元化的经费拨款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确保了香港中文大学能够长期秉持独立、自由和包容的大学风范。

(一)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很多内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着教育经费短缺和投资来源偏少的情况,相比而言,香港中文大学的融资渠道则比较广泛,除了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66%的资助之外,还有社会慈善团体、校友、香港工商界人士、海外人士的投资和捐资,年均共计4亿港元。根据香港《文汇报》的报道,2008年度香港中文大学筹募的资金高达7.27亿港元。当然,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香港政府部门。2010-2011年度,香港中文大学共获得研资局的优配研究金拨款1.581亿港 元;2009-2010年度新增研究项目1321项,所得拨款3.986亿港 元,进展项目共2964项,所得拨款16.781亿港元[9],远远高于香港高校的平均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中文大学强大的影响力和卓越的研究实力。

(二)教育经费的社会筹募

从香港中文大学的资金筹募工作理念和办法来看,该校注重对学校的宣传,建立了良好的捐赠文化;开发新的捐赠项目,珍惜和维护已有的捐赠项目;优化了捐赠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模式。这一切,使得香港中文大学的资金筹募工作走在了香港乃至亚洲的前列。

1. 建立良好的捐赠文化

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潜在的捐赠者。因此,学校平时可以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意义的业余活动,丰富在校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感。每年,各校都会有大量的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是学校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窗口,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也影响着学校资金的筹募。因此,香港中文大学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香港中文大学独具创意地为毕业班制作纪念证,所有纪念证都不用于出售,而是在校友向母校进行捐赠或者签署捐赠承诺书之后免费获得,这使得纪念证更具纪念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有利于培养毕业生回馈母校和支持母校发展的习惯。为了创建更加多元的校友交流平台,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书院专门编印了校友杂志。通过定期浏览杂志,校友们不仅可以了解成功校友的业绩,也可以在其中体会悲欢离合的意义,增强对学校和同窗的感情,期待学校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2. 开发和维护捐赠项目

开发和维护捐赠项目的主要途径是在校友和慈善人士的帮助下,开展相关的捐赠活动。香港中文大学借助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教授回校的机会,设立“与高锟教授同行”中大步行筹款日,并创建以高锟教授名字命名的基金,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友、学生、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该活动的款项筹集额度更是突破了400万港元。随后,在短短的3个月内,相关社会活动又为“高锟奖学金”募集了1200多万港元的经费,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广大学子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提供资助。另外,“高尔夫球日”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特色活动。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吸引了学生、教师、校友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创造了一个高效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每年可以为学校吸引超过100万港元的捐赠经费[10]。香港中文大学还特别注重与校友定期交流以增进感情,如每两年一次安排在校生于暑假期间和校友通电话,让校友全面了解学校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加深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同时可以持续获得不少的捐赠(每年的捐赠约500万港元)。

3. 优化捐赠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捐款的主要用途不是弥补学校运行经费的不足,而是使学校各方面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师资,从而使学校更好地发展和提升,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把有限的募捐资金管好用好、做好捐款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香港中文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管理筹募到的经费,严格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开展相关工作,并及时告知捐赠者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成效,让捐赠者深切地感受到学校为此所做的努力及学校的管理能力,从而增强捐赠者对学校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为学校获得后续的捐赠经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对内地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的启示

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地仍然与香港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说明了内地高校所秉持的管理学与教育学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内地高校需要在“主体间性”的指引下导入“沟通理性”的理念,积极学习和吸收香港在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和稳定的发展。[11]

(一)成立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的非官方机构

高等教育经费的有效管理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管理机构。与内地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机制不同,香港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具有不同的性质,教资会属于非官方的顾问组织,不接受香港特区政府的管理,只接受香港特区政府的委派,可以独立行使相关职能,研究和分析香港高校的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并向特区政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教资会这一非官方机构的设立发端于英国的教育体制。尽管这一机构设置在英国已经不存在了,但香港特区沿用了这一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通过近百年的实践和完善,已在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决策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由此,香港特区形成了独立于政府部门的管控、具备坚实的法律体系保障、顺应有效的市场需求导引、拥有科学的自主办学决策的大学运行模式。内地可以考虑将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构从政府部门剥离,建立独立运作的第三方管理机构,从宏观上对机构进行引导和建议,而在微观上避免过多的参与,从而保证教育经费得到合理、有效分配。

(二)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的目标,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持续推动教育变革与进步的坚定决心,也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2]。尽管目前中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但即使达到5%~6%,也满足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13]。以我国GDP总值57万亿元(2013年)计算,如果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则接近2.3万亿元。按20%的比例拨给高校,就只有4600亿元,全国普通公办高校在校生有2500多万人,生均教育财政性经费不到2万元,而香港每年的高等教育拨款约为每人20万港元[14]。由此可见,内地教育管理部门可充分利用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加快核算高校学生人均培养成本,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持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应该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是个极富挑战性的战略问题,而加快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

(三)完善科研资助体系

科学研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也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科学研究,教育就实现不了它自身的功能与作用,而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具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内地高校系统内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虽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仍远远低于香港高校的相应比例。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潜在优势,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于大学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大学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投入方法。此外,政府应该在不断加大对大学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配置效率。为了改变内地竞争性科研经费投入体系中存在的部门分立、条块分割、重复研究、竞争性经费比重过高等问题,应该参考香港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和标准,不断完善竞争性科研经费投入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统一而权威的大学科研质量评估机构,通过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竞争性科研经费和非竞争性科研经费之间的结构关系。

此外,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还有一些方面值得内地借鉴,包括扩大融资渠道,增加民间来源的资金比例,减少对政府拨款的依赖;改革拨款机制,理清政府资助院校与自资机构的关系;提供高额奖学金,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生源;制定大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完善教育项目审批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关于教资会简介 [EB/OL]./a/20091027/000073.htm, 2013-05-25.

[14]新华网.核算培养成本后大学收费不提高[EB/OL]. http://news.qq.com/a/20070309/003206.htm, 2013-05-25.

编辑 朱婷婷 李广平


推荐访问:香港 管理机制 教育经费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