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电商赋能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的困境与对策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电商赋能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的困境与对策

2022-10-31 2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乡村振兴以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支撑,要求引入现代化新要素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创业动力引擎,通过“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重新配置、集成与关联,创新了乡村发展动力。以传统农业大县为例,分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效应,发现存在政府产业认知错位与职能发挥有限、政策效能低、产业带动与品牌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在提升自身产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回归电商链源头,以互联网技术为新要素赋能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既有地域发展的特殊性,又有传统农业区的普遍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电商赋能县域乡村发展与地方政策供给间的问题所在,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促使二者合力的形成。

关键词: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外部供给

中图分类号:F3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9)04-0122-09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实施举措,其中明确指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近年来,互联网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基于互联网的链接和快速匹配功能,提升生产与消费之间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和供求互联性。也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电商发展在国内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学者从宏观视角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的前景和当前存在的不足[1-2];有学者从电商地域化视角分析其促进乡村经济的潜力与路径突破[3];也有从微观视角分析农村电商的自我生长机制[4];而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视角研究电商赋能乡村发展还存在可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赋能”一词最早出现在积极心理学中,原意是为某一主体赋予某种能力或能量,旨在通过言行、环境或态度的变化给其带来正能量。后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管理学等领域,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才智和潜力。那么赋能对于借助电商振兴乡村是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呢?农村产业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性要素和核心变量。涉农电商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结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创业动力引擎,实现了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重新配置、集成与关联等产业效率提升,加速了市场机制调节。而传统农业产业模式的要素投资收益较低且已接近边际效益,电商作为新要素注入可将“农业改造成一个比较廉价的经济增长的源泉”[5]78。所以,“处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一定要以某种方式获得、采取并学会有效地使用一套有利的新要素”[5]109创新农村产业发展动力,才能赋能乡村振兴。

借助电商提升农村产业经济活力的基础在于有效发挥其链接和匹配功能,增加消费的便捷性和供求互联性,为农村这一边缘化市场增进供求衔接,同时为规模经济提供新途径。但产业是多要素的“交集”,电商赋能乡村产业的效能发挥依赖其他产业要素的协调跟进。相对于城市区域产业经营而言,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着基础设施差、经济密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经营主体资源整合能力弱等诸多障碍,进而限制了农村电商赋能作用的发挥。那么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以最大化地通过电商途径激发农村产业经济的内在活力?本研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探究和现实发展剖析,在借鉴“赋能作用”理论基础上,探索电商赋能乡村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协同的可优化路径。

一、研究设计与案例背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传统农业区域大县枞阳为案例,第一是因为其农业基础与地缘位置在我国农业主产区中具有一般性,符合实验样本选取原则。第二是因为其县域电商多经营涉农产品目前枞阳县电商从业者经营产品类别以农业类居多,品种有:蜂蜜、蜂花粉、畜禽饲料、粮油、豆奶、淀粉,锅巴、炒米、腊肠、土鸡、土鸡蛋、脱水蔬菜,大闸蟹、茶叶、媒鸭,等等,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15年底,枞阳县已有涉农龙头企业126家、农业合作社388家、家庭农场46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4家,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区。。第三是因为其作为农业大县,当地及上级政府将农业产业作为其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参见铜陵市人民政府文件《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2017年9月5日,铜陵市人民政府网,http:///xxgk/zcfg/qtwj/201709/t20170915_396204.html。。同时当地政府将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转型的重点工程,其推进电商产业与乡村振兴地方实践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该研究是基于2017年笔者参与铜陵市“‘互联网+’与县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基于枞阳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的基础,根据暑期为期7周的实地调研、问卷及后期持续关注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整理进行的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和数据收集途径主要有:(1)走访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获取相关政策文件;(2)同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及入驻商户座谈,了解经营状况;(3)在县域电商协会协助下进行问卷调研,并与协会负责人及成员座谈;(4)走访涉农产业基地,进行入户访谈;(5)查询相关新闻报道、地方政府报告、学术文献等。问卷调研覆盖县电商协会成员商户150家,走访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涉及县域13个乡镇

(二)电商赋能乡村的地方实践

枞阳县是安徽省中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县域15个镇4个乡、214个行政村(社区),土地“二调”面积93万亩,可养殖水面41.2万亩,林地面积59万亩,2017年人口达97.2万。由于地缘上紧临长江,境内水系发达,对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構成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淡水养殖重点县,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安徽省水产跨越工程先进县”等称号。以农副产品为例,有黑猪、媒鸭、大闸蟹、白茶、荞麦、山药等特色产品。但这些产品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知名度和辐射范围有限,而且目前枞阳县多数农产品没有引进深加工环节,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提升等待开发空间较大。


推荐访问:能与 地方政府 供给 振兴 困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