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7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7篇)

2022-11-19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7篇)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规划要点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新乡村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新乡村建设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逐渐引起高度重视。美丽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7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7篇)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规划要点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新乡村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新乡村建设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逐渐引起高度重视。美丽乡村规划是引导乡村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城乡一体化统筹下,将乡村规划融入城乡规划法支撑的法定规划范围内,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性筹划和部署。实际规划中要统筹乡村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再建设、再改造,保留乡村原有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体现乡村之美,全面改善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本文在此从美丽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提出了几个关键要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规划要点

  前言:乡村体系是城乡体系的基础层面,不同于城镇体系的空间类型,具有一定特殊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优秀的乡村规划案例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乡村之间条件、环境差异万千,因此各地的规划方案设计还应以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对待。

  一、美丽乡村规划概述

  美丽乡村建设是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实践的总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除了要坚持绿色发展,还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否实现生态宜居的重点难点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地区,努力实现综合整治、合理规划、优质建设、文化保护、经济繁荣的目标。始终坚持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理念,深入挖掘各地的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批传承乡村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效低微,缺乏合理的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技术欠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提升、服务提升能力还需增强;工作进展不平衡,缺乏统一协调,各村之间建设水平有差距;宣传动员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民群众认识有待提高;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特色不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导向下,基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有效引导与支持,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客观维度上讲,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实践工程,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规划的几个关键要点

  1、合理规划布局

  首先,做好美丽乡村的空间规划工作,这主要是对所有的村民和乡村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再根据其具体需要制定一个空间发展规划,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满足所有村民的需求,促进整个乡村的发展。其次,要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结合当前农村房屋的布局进行调整,不占用其他的土地,在维持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走生产线式规划路线

  在设计人员下乡政策的引导下,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作为乡村规划的排头兵,应提前走出模块化、生产线式的规划路径,打破现有规划特色缺失,模式大同小异的弊病现状,规划设计人员应发挥本能的专业素养,驻地规划设计、指导乡建工作,让走出去做规划设计成为新时代的新常态。

  3、优化乡村聚落

  村庄分类的不同体现了其建设发展的不同条件和适宜性,根据村庄的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塑造潜质三方面进行赋值评分,可以得到较为科学的村庄评价数据,进而将村庄划分成特色村、重点村和一般村三个层次,引导重点投入。

  规划中强调依靠优势资源,凸显价值,形成色。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制定中长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特色产业,结合乡村旅游,建设特色村和景观园,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格局,丰富景观体验。

  4、做好乡村景观设计

  对于乡村景观,可以理解为村庄景观节点斑块,村庄道路线形廊道,村庄整体风貌基质三个方面,形成三个方面的景观结构多样性,丰富村庄景观的构成部分。在单一的常绿植物景观中增加适度的彩叶植物,既增加了树种的多样性,又丰富植物景观合理布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物栖息地、建立生态园与生态廊道、建设富含生命的乡村文化五种措施,划分合理区域,景观多样性设计,建立生态廊道,形成乡村生态园与生态农业景观。

  5、加强生态乡村建设

  应确保严格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在切实保留乡村居民原有生活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绿色化与生态化的设计工作。与传统的乡村规划设计相比,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规划设计应该对乡村的环境情况、分布状态、周边村落情况以及数量等,实施全方位的系统化安排。一直以来,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乡村实际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对整体产业布局的优化完善,遵循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规划设计原则,保证现阶段生态资源整合的科学性。比如: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手段,促进当地居民自身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自身的发展特色。

  6、深入实施村庄净化工程

  推进“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按照行政村人口2%的标准配齐保洁员队伍,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和城镇污水管网互联互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农村各种交通警示牌、宣传牌,整治供电、网络线路,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7、提升农村产业要素

  要充分利用乡村诸多资源优势,发展村民对于“种什么”“养什么”的产业选择,关键要把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充分激发出来,把重庆资源禀赋对于农业的高端附加值挖掘出来,着力培养示范带动产业要素提高的能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壮大乡村经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贤们搭建的投资新平台。喝着乡水长大的,记住乡愁的企业家乐意回乡开拓投资新空间,把握投资新机遇,在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实践中实现乡村的内在振兴。

  8、促进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农业多元价值实现的核心抓手,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培育前中后环节的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在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途径,大力扶持“信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农业”等创新型业态。以“观光农业”为例,此类产业村应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基本要素上有所体现,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将观光过程串连起来,围绕主题与核心吸引力进行资源配置。

  9、落实好公共服务

  随着乡村的扁平化、特色化发展,公共服务将成为乡村的标配,成为整个乡村体系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村庄会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标准,为满足村庄的特定职能需求而配置。例如,为农业提供生产服务的村民居住的村庄,其公共服务只需满足本村居民即可。在镇村体系中应考虑城乡一体化,即村与镇联动,镇与县、市联动。例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可以运用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置的一体化系统。乡村发展对规划的挑战逐渐由数量规模转向公共服务,因此要求规划人员更多地了解社会知识,从政策角度提炼出一整套公共服务相关机制。

  四、结语

  综上,美丽乡村规划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要求,更是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实际规划中要秉承乡村振兴战略,合理做好布局规划,优化乡村聚落,加强生态乡村建设,促进产业融合,落实好公共服务,将美丽乡村的规

  划落到实处,提升农村的建设发展水平,以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保障乡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12):69-71.

  【2】刘琰.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07-208.

  【3】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9.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解析

  作者:张徐来源:《歌海》2020年第06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产业融合力优势,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户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农户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出于资本、环境等不同原因与乡村旅游市场产生了各种矛盾。通过黄姚古镇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案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阳朔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出参考。

  [关键詞]乡村旅游;农户参与;乡村振兴;产业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优先发展农村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产业融合力优势,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提升乡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道路的有益探索。其中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促使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个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合作和博弈关系,使得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多元性。但在国内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利益纷争点,主要体现在收益分配、参与方式、生活环境改变等方面。另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脱节,小微规模乡村旅游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真实驻村工作经历对广西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寻求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更大可能性。

  二、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况

  (一)阳朔村现状

  阳朔村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古镇,东接高速路口,西与黄姚古镇风景区毗邻,村口距离黄姚古镇入口仅900米,有6车道的景观大道与黄姚风景区相连,交通便利,是游客到黄姚的必经之地,共包括8个自然村,总人口1209人,劳动力丰富,全村普通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58.6%。目前阳朔村建设有旅游驿站、桑葚采摘园、钓鱼场、酿酒厂、布福娜种植场、生态养猪厂等乡村旅游产业及养殖、加工场所。

  (二)调研方式及样本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方式,借助笔者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的便利,对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情况深入调查。本次调查的要点是充分了解阳朔村村民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参与程度、参与方式以及对乡村旅游的认知程度,调查对象为阳朔村村民,主要采取入户访谈及调阅官方档案资料的方式,对具体情况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入户调查统计发现,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68.8%,主要参与方式为自营、打工及入股分红等形式。

  从阳朔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原因来看,66.5%选择自营的农户大多为川岩、谭坡两个自然屯村民,因两屯位于村口,土地位置大多临近黄姚古镇景观大道,此地村民多以家庭为单位,以成年男性为主要劳动力,通过自主经营酒店、客栈或出租土地房屋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收入视投入规模大小在3000-10000元不等。另外6个自然屯村民由于距村口位置较远等原因,参与方式主要为入股或打工,主要原因一是黄姚古镇景区大力发展经济产业从而兴起大量建筑类工程,待遇较为优渥,48.7%的阳朔村民选择在古镇景点周边产业打工,月收入2000-4500元不等;二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其中有21.6%的女性选择通过利用农闲时间在黄姚古镇的酒店、餐饮、旅游小商品零售等服务型行业承担基础性工作,既可以兼顾家庭、务农又可以为家庭创收,平均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三是由于旅游淡旺季的原因,工作时间较弹性,能够不影响务农又提高家庭收入,例如有32.5%的村民通过农闲时间在古镇建筑产业中打零工或利用农闲时间从事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

  从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或初中学历的村民占比60.8%,其中2.2%为文盲或半文盲,高中以上学历仅为6.1%。由此可知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乡村旅游的认知仍处于本能的被动接受阶段,受保守思想影响较大,接受新事物较为缓慢,对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仍普遍停留在进行基础服务工作阶段。

  从阳朔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及投资成本来看,有25.7%的村民选择参与经营餐饮项目,23.6%的村民选择经营客栈、驿站等居住项目,投资金额为5万-50万不等;11.6%的村民选择经营鲜果采摘、鱼塘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投资资本多为自有土地或承包金额;另有5.6%的村民凭借地理优势依靠租赁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仅6%的村民投资于基础建设,例如建造鱼塘、种植景观性农作物等;其他27.5%的村民选择为古镇的建筑公司或旅游公司打工的方式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从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模式来看,有25.3%的农户以和公司合作的形式进行了旅游项目的投资,13.9%的农户选择完全自主经营,36.8%的农户选择与其他农户合作或与政府合作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并且在走访过程中,村民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合作经营模式,首要原因是自身资金不足,与公司、政府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既可以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又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有利于获得更稳定的收益,更符合农户对利益的追求。

  从阳朔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熟悉程度发现,有41.9%的村民表示听说过,并对政策有一定了解;有7.8%的农户表示对乡村旅游政策有过详细了解;有34.5%的村民表示仅仅听说过乡村旅游,但对具体政策不清楚;有15.8%的村民表示对乡村旅游完全不了解。

  总体来看,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主要分为资金投入式经营和无资金的劳务资本投入。资金性投入主要体现为自主经营餐馆、民俗、农家乐、采摘园以及出租土地房屋等;无资金性劳务投入主要体现为黄姚古镇旅游公司或景区内餐饮、客栈、小商品加工贸易、建筑工程公司等乡村旅游产业。而农户参与旅游产业的初衷主要有四点,一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开设餐饮、住宿等景点附加产业;二是出于距离近方便照顾家庭的缘由在古镇旅游产业打工;三是古镇发展迅速衍生出众多工作岗位,收益相对较高;四是旅游淡旺季分布明显,适合农户在务农空闲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三、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认知不足,产业发展推动力不足。由于对乡村旅游的不了解,以及对乡村旅游政策的不熟悉,大部分农户在进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投资时往往是盲目跟风或谨慎观望,即使选择投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农户大多数的原因也是由于地理位置好、离家近等原因,而非着眼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优势。并且农户对政府出台的乡村旅游政策普遍处于一知半解乃至一无所知的状态,因此错过乡村旅游发展扶持政策,进而盲目投资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恶性循环之下农户对乡村旅游产业投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产生放弃的心态,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打击了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第二,乡村旅游产业内容单一,产业融合路径缺失。从阳朔村乡村旅游产业经营状况来看,现有的产业项目较为单一,且普遍规模较小,明显缺乏特色产业作为主导。在政府扶贫及乡村振兴政策干预下,农村劣势生计资本会被关注,但在市场经济下,外来资本势力会忽略、挤压这类力量,因此导致农户参与意愿不强,加快农户旅游产业的衰退。并且从调研结果看,整个阳朔村旅游产业仍是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稳定性,导致附加值和经济带动力不足;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已逐渐趋于同质化,对于复合性旅游产业的认知度不足,产业融合意识缺乏,旅游产品的创造力低下。

  第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乡村旅游吸引力。在游客的消费过程中,交通环境、住宿环境、饮食环境、卫生环境均是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考验,所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阳朔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只停留在政府引导和财政投入帮扶的阶段,居民及市场参与度低,主要由于外出务工、财力不足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另外农户基础设施大多缺乏规划性,无序的拆旧建新使自然风貌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降低资本开发价值。这些原因导致阳朔村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长久的发展需要市场和产业参与带动,显然阳朔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

  第四,品牌意识薄弱,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力不足。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足,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对品牌意识的认知有很大局限性,在项目的经营上普遍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导致项目发展不充分。且一些农户缺乏前瞻性,只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降低了资源资本的利用率,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形态的树立,有损乡村旅游品牌形态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乡村地区丰富的资源能够赋予乡村旅游新的生机和使命,加快乡村脱贫步伐,引导乡村向城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引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当今社会城市发展不平衡与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社会矛盾造成的差异化社会形态,都可成为城乡旅游流动性的吸引力。阳朔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依靠黄姚新街,有丰富的游客资源,与周边的娱乐产业(直升机、跳伞、房车营地等)和文化产业(红色旅游、历史古镇、壮寨等)形成呼应产业链的产业形式,不但有利于自身发展,更避免了同质化产业形成,提升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另外借助文旅融合的便利,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无论是通过发掘古典文化底蕴,抑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创造,都会成为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必要因素。

  (二)加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是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产业价值增长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之一。乡村旅游活动的发展已从单一的“农家乐”“采摘园”等向集“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和多样性一体产业发展。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摆脱“单打独斗”的模式,走向产业融合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者或组织(如乡村产业带头人或合作社等),将产业数量增长转化为质量增长,打造特色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增强农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求

  乡村旅游属于就地消费型产业,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乡村环境风貌才能吸引游客的消费。政府或当地资本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需因地制宜的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设计自然村落的新旧拆建,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利,提高其经济价值。在尊重并维持环境和社区结构的基础上,可通过提供原本无法提供的娱乐设施和便民设施来使农户收益,并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乡村旅游吸引力。另外,注重景观打造开发,按照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优

  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空间,注重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的融合,深度挖掘文化生态产业,突出桂北农家文化精髓,提升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休闲性和观赏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四)培养农户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建立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游客选择目的地、消费、游后行为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往往由于规模较小、产业分散、农户品牌意识缺乏等原因而很难形成清晰且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这对该目的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极其不利。阳朔村在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时应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培养农户对乡村旅游品牌的主观意识,培训农户相关产业技能,使农户从乡村旅游产业中获利的同时意识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性,从而建立或保持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案例分析课程资源考试

  1

  下列选项中,有关“城乡差距现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A自2012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但

  绝对差距在扩大

  B城镇居民和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C在“十四五”时期,要继续遏制城乡群体之间的差距,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D近年来,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有逐渐缩小之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错误

  2

  下列选项中,有关“三农”问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A“三农”是指农业、农村与农民

  B农村人口逐年增加

  C农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D2004—2015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在有关农业方面,提出()。

  [单选题:5分]A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B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C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4

  下列选项中,关于“需求侧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A需求侧改革是中长期问题

  B需求侧改革是短期问题

  C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当务之急

  D需求侧管理、需求侧改革的重点是适应高质量发展时代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5

  下列选项中,有关“农业奥特莱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A农业奥特莱斯商业模式为现代农商+现代农服

  B农业奥特莱斯是以政策引导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连锁特许经营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方式

  C农业奥特莱斯是集产品交易、信息交流、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培育、会展交流、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全新现代商业模式

  D农业奥特莱斯搭建了一个综合式农商和现代化农服平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有关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容包括()。

  [多选题:5分]A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B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C深化农村改革

  D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7

  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包括()。

  [多选题:5分]A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B以合作社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C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D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E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E回答正确

  8

  解决市场流通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

  [多选题:5分]A智能化突起,“无接触”的新消费模式成为新常态

  B线上销售兴起,数字化农产品成为销售主力军

  C“互联网+农批市场”销售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D冷链物流加速发展,注重农产品冷冻冷藏设施建设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9

  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包括()。

  [多选题:5分]A露地农业生产

  B高效设施农业

  C现代畜牧养殖

  D现代水产养殖

  E现代食品加工

  F现代化销售体系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EF回答正确

  10

  现代农业应具备的特征包括()。

  [多选题:5分]A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

  资源转化率

  B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C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

  D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11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类型包括()。

  [多选题:5分]A“农业+科技”

  B“农业+科技+文化”

  C“农业+科技+旅游+文化”

  D“农业+农村+农民”

  E“农业+工业+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E回答正确

  12

  现代农业经营要素包括()。

  [多选题:5分]A人才

  B科技

  C资本

  D规模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13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方向为()。

  [多选题:5分]A科技化

  B生态化

  C品牌化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回答正确

  14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义有()。

  [多选题:5分]A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器”

  B产业价值的“放大器”

  C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D城乡协调发展的“控制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15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包括()。

  [多选题:5分]A有利于农民增收,分享产业融合的红利

  B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C有利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

  D有利于催生农村新业态,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16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第二大任务,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判断题:5分]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回答错误

  17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基于供给、需求视角首次提出“单循环”概念,即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单循环新发展格局。

  [判断题:5分]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错误回答正确

  18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判断题:5分]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回答正确

  19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组织创新等是主要手段。

  [判断题:5分]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回答正确

  20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相关工作包括: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判断题:5分]

  正确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回答正确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徐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湖南省、广东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

  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贾汪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

  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XX-202__)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XX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

  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

  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

  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

  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

  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书记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

  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

  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

  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

  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

  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

  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

  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中哲咨询-商业计划书案例

  四川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分析报告(平昌县、营山县)

  2018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员周彬提供。周彬从事研究经验:农业模式研究农业地区和企业标杆研究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演技项目经验:大冲山大嘉汇国家养生城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健康管理学院项目建议书(进行中)

  专业服务值得托付

  中哲咨询-商业计划书案例

  来源:分析报告截图平昌县:协调推进三区同建平昌县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山脉整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多发。平昌源于西晋时所置的平州县,北周时更名为同昌县,民国时定名为平昌县。平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平昌县坚持产村相融,协调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特色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同建”,促进生态、文态、业态“三态俱优”。新建茶叶、花椒、果蔬、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14万亩,建成海升产业园3000亩核心基地;

  专业服务值得托付

  中哲咨询-商业计划书案例

  打造出一批生态康养型、农业观光型、运动体验型、民俗表演型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村庄,承办了四川省

  中哲咨询-商业计划书案例

  州、巴中、广安腹心地带,是成渝西三角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铁路横贯境内、高速纵横交错,可开发利用的动植物资源达1100多种;这里风光旖旎、康养宜人,有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望龙湖省级森林公园等“天然氧吧”,是养身修心的理想地;这里绿色生态、遍地生香,有黑山羊、营山凉面、小桥猪肝、骆市水滑肉等名特优小吃,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里生机勃勃、潜力无限,正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南充市委“155”发展战略,实施产业融合、生态宜居、文化铸魂,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和川渝合作示范县。营山县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会员深入大庙、渌井、骆市、木垭等乡镇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和县内部分餐饮企业实地采风,共征集作品200多件,从中筛选出了80件作品进行巡展。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生动记录了营山黑山羊养殖、加工过程及各种羊肉系列美食的制作工艺,展现了营山黑山羊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民俗风情。黑山羊美食文化节开幕当天,营山县投资促进推介会会场宾朋满座。来自重庆、南充的部分专家学者,福建四川商会、广东营山商会、重庆营山商会的代表及省内外10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

  专业服务值得托付

  中哲咨询-商业计划书案例

  会上,营山县长罗明远分别与四川众鑫泰农牧、东莞优籁特电子、深圳宋泰服饰、中辰翔宇建设、重庆川龙塑料、深圳锐照材料6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资金15亿元,涉及现代农业、汽配材料、服饰加工等项目。此外,在四川新恒阳食品有限公司举行的黑山羊等产品推介及订货会上,郫县荟享冷冻食品经营部订购135万元牛肉制品、重庆好乐汇食品有限公司订购110万元牛肉制品、重庆融圆商贸有限公司订购65万元黑山羊产品、成都聚心汇海有限公司订购50万元黑山羊产品等。据了解,当天共有100余家企业参会,现场签约经销商达60余家,签约总金额1500万元。

  专业服务值得托付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一)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1.地理坐标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公里,自驾车程1.5小时左右。2.村庄规模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其中一期重点开发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3.开发主体2015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计划开发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4.开发理念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5.获得荣誉

  2017年7月,“三瓜公社”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第一名,2017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员超过30万人次。

  6.产业规划(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7.运作模式(1)建设模式

  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

  (2)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依托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建立创客中心,吸引年轻人入乡加入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驱动农产品加工、生产,通过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业和创业。围绕着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三产业态已初见成效。三瓜公社强调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使一、二、

  三产业在总体规划中有序发展,良性互促。电商和旅游协同发展是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的独特模式探索:农旅为主,引领电商小镇品牌化建设;商旅是力,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文旅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灵魂。成立了花生、养殖、食用菌、瓜果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区。由合作社进行原材料的种植、加工、销售,为参与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产品销售等。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1.地理坐标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2.村庄规模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3.开发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4.开发理念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5.获得荣誉2017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6.产业规划袁家村在产业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品牌,两个产业”:一个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价值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读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乡”,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创新团队+资本+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发展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基于酒埠江旅游风景区的个案分析

  钟丽萍;刘建武【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酒埠江旅游风景区的个案进行研究,旨在为酒埠江或其他地区发展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与参考.研究表明:体育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或总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体育旅游对乡村经济、产业、人口、文化、环境5个方面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酒埠江风景区虽具备较好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但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项目指导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阻碍了酒埠江乡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3+1”模式共同协调发展、开发多样化的旅游商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人才等策略.【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年(卷),期】2019(038)006【总页数】4页(P502-505)【关键词】体育旅游;乡村振兴;酒埠江【作者】钟丽萍;刘建武【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较长时间离开生活地以旅游和体育为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健身、探险等为主要动机,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旅行游览活动[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健康、娱乐、休闲、放松的旅游方式势必会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旅游对扶贫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旅游扶贫也被证实为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2]。而体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因此乡村要积极利用体育+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来支持攻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攸县酒埠江位于株洲东部地区,是湖南知名的4A级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区中开发了诸多体育运动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游玩,对酒埠江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因此本文以酒埠江为个案,分析酒埠江体育旅游项目的管理与开发,并以此来探索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旨在通过这一具体案例研究,更好地利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1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1.1促进乡村效益增收,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目前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融合不紧密、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3]。农业生产是乡村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收入形式受天气影响比较大,从而导致乡村与城镇的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差距增大。消除分化,实现乡村振兴是基层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路径。而体育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餐饮、住宿、交通、体育设施等发展推动效果显著,体育旅游业发展越好,当地的经济增长越明显。体育旅

  游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一方面,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越多,门票收入就越多;另一方面,游客在周围餐饮、宾馆、商店、购物等地方直接消费拉动了当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二是招商引资。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可以引来许多的商家赞助,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还推广了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1.2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过去,乡村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这种传统农业形式比较单一,受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上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使得乡村产业发展缓慢。所以乡村发展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抓重点、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4]。新时期,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乡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体育旅游是一个很好的路径。一方面是乡村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能吸引游客进入乡村消费,不仅对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扩大,还能让游客对于农副产品的消费具有及时性和低成本性,两者的需求存在契合,所以体育旅游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产业的发展能拉动相关系列产业的发展,这就是“联动效应”。体育旅游的发展能带动餐饮业、住宿、交通运输、农副产品等产业共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让乡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4]。1.3增加乡村就业岗位,实现乡村人口振兴由于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直接导致土地撂荒、儿童无人照看、老人赡养不足等现象在某些乡村中层出不穷。在局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过度流失,致使留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家庭生产、生活非常困难,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5]。体育旅游是一个密集型、带动性强的产业,不仅可以产生就业渠道,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根据世界

  旅游组织测算的数据,旅游业每就业1人,就能带动社会新增就业5人。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青年劳动力、部分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体育旅游初期,本乡村人口开始回流;具有一定规模后,体育旅游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不足,四周村民开始流入;体育旅游继续发展,人口流入的形式开始多元化,有自主经营创业的、有受聘工作的、有来旅游的游客等。使得乡村人口数量和密度增加,人流量增大,从而促进乡村农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民富裕,让农民留在乡村发展,实现人口振兴。1.4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振兴由于各个农村环境保护主体在角色定位、责任承担和功能作用等方面出现错误思想,且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不良的相互利益博弈和行为导向冲突,更加剧农村环境的污染,使得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始终得不到扭转,农村环境治理失灵成为现实的常态[6]。而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环保性有助于乡村环境振兴。体育旅游项目是根据当地已有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各项资源,要实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统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和减少在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其次,体育旅游的发展使得乡村农土气息更加浓厚。景区为了拓展消费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会保留乡村特有的环境,让游客将自己完全融入乡村生活、体验乡村劳动,包括采摘果实、捕捞渔业、种植业等,与村民生活在同一空间,不仅能让游客释放工作带来的压力,还能得到满足感和体验感,共享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后,体育旅游的发展对于基础的公共设施的完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旅游的发展要将乡村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其中就要包含健身器材、游乐场、农家乐、酒店、商场等设施,为乡村的绿化、道路、景色、电路、通讯、排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更加完善和规范,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的关系。1.5提高乡村村民素质,实现文化振兴在乡村发展不平衡的当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铸造文化之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文化基础[7]。而体育旅游的发展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一方面,体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村民和村干部是主体,他们会直接从事或参与有关体育旅游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包括项目开发、运营、推广、接待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地服务体验,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会接受各种培训,接受新思想、培养新技能、形成新习惯等。同时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受到外来游客的涌入,他们会将新时代的文化知识传递到乡村,使得乡村发展思路逐渐多样化、特色化;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乡村特色文化,同时也会打造一些具有乡村气息的建筑物,以乡村的特色文化来增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促进乡村体育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2酒埠江乡村发展与体育旅游开展现状2.1酒埠江乡村发展现状攸县酒埠江位于交通枢纽,对于游览观光十分便利,景区北距离株洲120km,至长沙160km,东与江西萍乡市相邻,全镇总面积146.2km2。2011年4月酒埠江镇由原来的25个村(居)合并为11个行政村、2个社区,由原来的263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50个村民小组,截止2017年酒埠江乡村人口大约在4万左右。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蔬菜、葡萄、板栗、楠竹等。特色食品有香干子、手工米粉、豆腐乳、烟熏腊肉等。酒埠江镇镇内有高级中学(攸县三中)、寄宿制学校、中心小学、卫生院、敬老院各1所,村卫生室13个,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信号覆盖全镇;镇内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乡村大舞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煤坪企业9家,大型烟花生产企业2家;2017年7月酒埠江被列为湖南省特色小镇,到目前为止已投入20亿

  元。酒埠江乡村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如“酒仙湖”书社、抬年猪、烧香架、婚嫁、“抬竹舞”、“打铁水”、花鼓戏等。在2011年10月18号酒埠江举办了“香干文化节”,主持人是大兵和周涛、2012年10月举办幸福达人秀、2015年5月28号举办首届全球走钢丝大赛、同年6月18号举办水上“钢铁侠”大战等活动。总体来看酒埠江乡村基础设施、人口流动、乡村产业(一、二、三)、特色文化和食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青年劳动力外出,村子老龄化严重、乡村民俗文化的流失,体育活动或赛事举办过一次就消失了、第二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酒埠江乡村经济的发展。2.2酒埠江景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酒埠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辖区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景点。其中酒埠江水库集水面积625km2,蓄水面积11.2km2,库容2.53亿m3,坝顶高程170m,坝高50m,长356m,坝顶宽5.5m,为全国十大土堆坝之一。酒埠江景区中体育旅游项目有:游泳、摩托艇、漂流、划船、跑步、露营、骑自行车、风光走廊、茶园等。将酒埠江体育旅游项目收费情况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通知》文件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酒埠江旅游景区在体育相关项目方面收费比较合理,适合周末自驾游玩,但是否对于酒埠江的居民也实行收费,这个问题酒埠江政府还在探讨中。根据实地考察和对管理人员的访谈情况得知,酒埠江景区体育旅游项目的技术指导员共有22人,男性为主,年龄在35~60岁范围之间,部分指导员入职门槛较低;2014~2017年酒埠江景区有8人溺水身亡。

  酒埠江旅游资源丰富,开展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门票价格也相对合理,但是在发展体育旅游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品牌特色项目少,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体育旅游项目指导员的入职门槛低,缺乏专业知识等,从而影响酒埠江体育旅游的发展。3制约酒埠江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3.1体育旅游观念存在偏差体育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这一理念提出时间比较短,酒埠江村民以及政府对于体育旅游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过于追求体育旅游带来的短期效益,盲目地开发乡村资源,忽略了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盲目地开发,缺少合理的规划。以酒埠江的农家乐为例,村民对农家乐的定位模糊、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很多的农家乐都停留在纯粹的观光旅游,对乡村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民间特色体育活动等没有深入的挖掘,没有反映出农家乐的特色“农产品、乡间气息、乡间文化”,难以吸引顾客二次消费。二是村民观念被外界同化。有部分体育旅游项目城市化现象严重,例如登山、攀岩、帐篷节等,由于旅游者进入目的地后不经意间会把其生活方式、习惯、价值观带进乡村,当地居民直接受影响,甚至被同化,导致酒埠江地区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变化,不能保持原有的特色。3.2乡村空心化严重酒埠江乡村人口虽约有4万,但外出打工比例逐步增多,使得出现劳动力不足、缺乏人才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缺乏管理者,这种人才只需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同时具备旅游管理的能力。酒埠江旅游公司正因缺乏这种人才,使其定位模糊、经营管理不当,目前已被取消4A级景点。二是缺乏项目开发人才,这种人才要有市场的洞察力和创新力,能及时根据市场的潮流及时研发特色体育项目。酒埠江水上项目居多,但缺乏与当地传统文化、产业相结

  合的特色项目。三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员,这种人才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安全救护措施,才能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服务。酒埠江外出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我国的市场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导致酒埠江体育旅游的发展缺乏人才,制约了酒埠江乡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酒埠江乡村振兴的步伐。3.3地域特色不突出一个品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特殊性”,丢失了“特殊性”也就失去了品牌的特有性[8]。体育旅游产品盲目重复性开发导致的项目同质化,使本来推广力度就不大的项目受到的关注度也不高,宣传效果不佳[9]。酒埠江体育旅游现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特色是主要问题之一。酒埠江的体育旅游项目缺少地方文化内涵,缘于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酒埠江的文化、地域特色,对酒埠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的结合不到位,缺乏创新性的体育旅游项目。一方面,酒埠江旅游项目多,传统文化、产业、美食丰富,但开发者没有将2种元素融合,就不能凸显地域特色,不能更好地利用酒埠江体育旅游带动酒埠江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酒埠江举办过“全球走钢丝”大赛、水上“钢铁侠”大战等活动赛事,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但这些赛事只举办过一次,对酒埠江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3.4生态观念薄弱乡村振兴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统筹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酒埠江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比较薄弱。体现在两点:一是土地资源污染。主要原因在以下2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在工程修建时对于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酒埠江居民以及城市居民的大量生活垃圾填埋和堆存,使得土地污染严重。根据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8亿吨,数量已经超过城市。二是水资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的任意排放,使得水资源污染严重。所以对于持续推进宜

  居的美丽酒埠江建设,需要大家来共同努力。4依托体育旅游实现酒埠江乡村振兴的策略4.1“3+1”(政府、企业、村民+特色民俗体育)协调发展酒埠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不单只靠企业本身,要通过政府、旅游企业以及村民方面来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体育竞赛表演业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10]。酒埠江可以结合乡村特色打造一些体育精品赛事,在打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参考建议:一是政府严格行使权利,政府要加强监督食品安全、质量等问题,还要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物古迹、古老村寨、水库灌溉工程等文化遗产。二是企业充分挖掘文化:企业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大胆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文明成果,在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具体表现形式[11]。例如今年流行的“摇啊笑啊桥”水上游戏,结合不同时代的特色人物来吸引游客,是一个非常有体验感的游戏。三是村民积极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具有乡村特色气息,是吸引游客的精髓,村民的参与能让活动更加体现乡土特色。4.2重视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行业之间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强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12]。酒埠江农民的脱贫,乡村的振兴,不仅要靠当地农民树立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且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指导农民形成良好的服务和产品,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对于酒埠江乡村人才建设有以下3点建议:一是酒埠江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二是可以采用合作互赢形式,与湖南旅游或省外的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实习点以及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招生,帮助旅游院校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又留住了人才实现双赢。三是对于酒埠江乡村的农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提高服务能力,逐步完善酒埠江乡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酒埠江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聚天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为旅游者提供专业的服务。4.3开发多样化乡村体育旅游商品,带动乡村产业振兴酒埠江可以依托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融合。首先,政府要统筹规划。政府要构建新的旅游产业体系,使得酒埠江全民参与、全产业融合、全程服务的理念融入到体系中,提升旅游产业带动能力,要将传统的“景区旅游”转型升级为“全域旅游”;其次,酒埠江景区要作为主体。酒埠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新的具有乡土特色系列产品,满足人们对乡村旅游的多样化需求。例如乡村的农副产品,因绿色无污染、原生态、有机性等特点深受城市居民喜爱,开发者可将茶园、葡萄园以及各种养殖业加入体育旅游中,让游客得到体验感的同时,又能将商品出售给游客;再次,村民可以制造商品。村民把各种特色商品通过手艺加工出来,将商品提供给景区,或者自家销售,甚至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通过体育旅游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将酒埠江乡村打造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乡村,实现产业振兴。4.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环境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13]。开发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在尽可能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围绕“绿色、有机、环保”3个关键点去开发和规划。一是政府加强管理力度。政府需要对于酒埠江居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污水随意排放等行为实施处罚或警告;同时,加强酒埠江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不定期的举行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二是加强旅游景点的环境建设和卫生宣传。首先,景点需要增加垃圾桶、公共厕所的数量以及文明旅游相关话题的播报次数,抑制旅游者不文明现象;其次,可以加强酒埠江的绿色植被种植;最后,可以配备专门的清洁和养护人员对各区域进行打扫和养护。三是居民自身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酒埠江村民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要树立“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从身边做事,从小事做起。5结语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随后2018年12月12号,湖南省根据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颁布了“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湖南省的乡村振兴吹响了号角。体育旅游可以在乡村经济、产业、人口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酒埠江风景区虽具备较好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但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项目指导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阻碍了酒埠江乡村经济的发展。“3+1”模式协调发展、开发多样化的旅游商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人才等策略的提出将为酒埠江的乡村振兴提供策略与参考。

  【相关文献】

  [1]卢媛,卫海燕.咸阳市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140-153.[2]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212217.[3]汪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研究[J].农业经济,2018(08):30-32.[4]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Z].2018-09-26.[5]方运战.新时期我国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41-45.[6]沈费伟,刘祖云.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32-38.[7]宋燕金.为乡村振兴铸造文化之魂[J].人民论坛,2018(31):130-131.[8]李树民,邵金萍.论旅游地品牌概念的确立及设计构建[J].西北大学学报,2002,32(3):35-38.[9]李新,刘勇.“智慧体育”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9):778-780.[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Z].2018-12-11.[11]刘朝文,何文俊,向玉成.乡村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重庆社会科学,2018(09):94-103.

  [12]黄玮,李锋.我国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7(10):116120.[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01-02.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振兴 乡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