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仅供参考)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体育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仅供参考)

2023-05-23 08:45:1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体育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仅供参考)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534)精神, 为加快提升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力促进体育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和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为重点,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提升丹东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作出新贡献。

()基本原则。

1.奉行以人为本理念。体育产业的发展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以提高生活品质、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培育体育健身消费理念,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2.坚持依法行政管理。制定丹东市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成立体育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

3.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形成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4.注重行业融洽发展。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文化等产业互动融合,体育部门和旅游、文化等部门协同,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

2025年,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体育消费市场。体育用品生产骨干企业达到10家,打造中国毽球生产基地;体育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状大,形成规模效应;创建宽甸滑雪攀岩、凤城户外营地、东港海滨休闲等特色体育运动基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形成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主要任务

()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营造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环境。加快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程,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发展。制定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服务指导意见,完善安保服务和收费标准。鼓励企业、媒体购买体育赛事转播权,鼓励新媒体参与体育赛事传播。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道路,鼓励足球、篮球、排球等为代表的集体项目和部分个人项目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职业体育体系,支持社会资本介入职业体育,鼓励发展职业联盟,引导有条件的俱乐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完善配套服务,开展多种经营,实现“管办分离”,激发场馆活力。通过合并重组、借壳上市等手段实现高层次的资本运营。在部分场馆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场馆运营。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鼓励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体育场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运营,提升复合经营能力。

()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体育经济。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后备人才选拔方式,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俱乐部,共同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向市场。

加强体育人才培训。充分利用丹东体育传统优势,着力加强校园足球、校园篮球培训工作;依托地域和历史特色,积极开展冰雪、航空、登山、野外生存、漂流、帆船等项目的培训,鼓励各地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人才培训基地。

()健全行业体协,发展重点产业。

发挥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明确体育总会的法律地位和定位,带动各体育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手续,推进全民健身向纵深开展。在协会体系中创立“体育产业协会”,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设,重新整合体育指导员队伍,发挥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足球产业。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丹东市足球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加强足球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职业足球、校园足球、专业足球和社会足球活动,创新足球运动管理模式和理念,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足球产业建设和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足球产业市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足球产业链。

加快冰雪运动产业发展。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丹东市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冰雪运动场地,支持各地区开展冰雪运动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我市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业态。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文学创作、体育衍生产品等新型业态发展。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鼓励体育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具有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康体人才。

鼓励交互融通。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食品、制药、信息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鼓励科技含量高的体育装备类、辅助类、康复类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引导互联网企业与体育企业的对接,创新服务平台和运营模式,开发公共体育服务软件。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高端制造业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性体育贸易展示平台。

()丰富市场供给。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各地区要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公园专项体育设施和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郊野公园、沿河沿湖沿水库堤坝滩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健身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向乡镇延伸的力度,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际、国内体育组织和各类体育协会的合作,积极引进和申办国际一流和高等级重大体育赛事。积极探索自主品牌体育赛事的培育。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加强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探索体育赛事众筹模式。完善赛事产业链,开发赛事衍生产品,发挥赛事综合拉动效应。

大力推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丹东市少数民族体育主要以满族传统项目体育和朝鲜族传统项目体育为主且项目众多,拟在原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市满族体育项目:珍珠球、赛威呼、雪地走、狩猎、毽球等;朝鲜族体育项目:跳板、秋千等;蒙古摔跤、藏族押加等,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象棋、民族健身操()、武术等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带头人,在场地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

()营造健身氛围。

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全市城乡居民开展日常健身活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积极推动和鼓励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体育系统所属专业训练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在节假日和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建立节假日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告制度,以及重要节假日全市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健身知识,烘托健身氛围,引导群众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推广体育文化,开放体育信息资源,提升体育文化传播的效果。

三、保障措施

()落实相关产业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符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等扶持政策的体育企业积极参与,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

()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名牌项目和大型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完善健身消费政策。

各地区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和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对经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年举办赛事活动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或体育社会组织给予奖励。

()落实税收政策,完善价格政策。

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或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政策。对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体育场馆、体育学校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体育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关于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30)要求执行。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位于居民区内的非经营性体育场馆水、电、气、热价格按居民价格执行。

()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

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紧抓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性岗位,每年动态管理,竞争择优上岗。推进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不断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规范实用、方便群众的原则,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要预留体育用地,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充分利用市本级体育场馆资源,通过开展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支持引进高水平、专业化运营公司,提升体育场馆市场化、企业化经营能力。探索成立体育经营公司,拓宽体育场馆经营服务项目,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联动管理、行业自律和体育经营单位依法经营的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监管职能,推动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改善政府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

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体育产业资源的合理流动,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支持体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市本级体育产业发展协调议事机制,负责统筹实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推进重大事项,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强化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和体育竞赛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制度体系。

()加强监督落实。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特别是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加强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建设,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和行业动态。


推荐访问:丹东市 体育 若干意见 【体育意见】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