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浈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2023-05-20 10:50:17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28日在浈江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长各位代表:我代表浈江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十二五”时期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浈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浈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2016128日在浈江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浈江区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攻坚克难、奋起直追的五年,更是我区发展实现“上台阶、谋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浈江”,开拓性地谋划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既定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201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98.2亿元,同比增长6.3%,对比2010123亿元增长61.1%,年均递增7.7%,经济总量位居全市10个县(市、区)第二;预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万元,同比增长5.6%,对比20103.2万元增长53.5%,年均递增6.7%;一般公共预算区本级收入4.01亿元,同比下降3.7%,对比20102.37亿元增加1.64亿元,年均递增11.1%;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18:24.03:72.79调整到2015年的3.1:17.93:78.97。“十二五”期间,62个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动工建设,其中 51个已完工或建成投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5亿元。

(二)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690万元,整治农田1万亩,建成3.0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累计投入资金1.73亿元,兴建水利工程52宗;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宗,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基础不断夯实。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545万元,完成植树造林7.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73%,我区荣获“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称号。引领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新增千亩以上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15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0亿元,对比2010年增长54.1%。扎实推进扶贫“双到”工作,通过购买商铺“造血式”扶贫、入股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带动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43万元,10个贫困村603户贫困户的脱贫率达100%,顺利通过省扶贫开发“双到”考核验收。

(三)工业振兴发展步伐加快

以产业园建设为主战场,为我区工业发展筑巢引凤。“十二五”期间,有效化解一批制约园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平整开发土地4000亩,完成园区道路、排污排水、供电设备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年来,园区共引进签约项目70个,合同投资额132亿元。2015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2010年增长2.75倍。浈江产业园已成为莞韶产业园的核心园区。“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5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4家。2015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亿元。五年来,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76亿元,完成韶铸大型铸钢件生产工艺、中机重工海上钻井平台锻压钢件等18个技改项目。2015年,预计全区单位GDP能耗0.69吨标准煤/万元,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任务。

(四)商贸产业支柱地位凸显

碧桂园凤凰城酒店、风度华美达广场酒店等五星级标准酒店相继开业,信德万汇广场、百年东街等建成运营,义乌国际小商品商贸城顺利开盘销售,与辖区内传统的汽车、日用品批发、农副产品批发等市场竞相辉映,商贸市场消费持续兴旺。鑫金汇建材家居广场、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相继进驻,东环商贸城初步成型。韶阳楼、风采楼等一批景点旅游人气渐旺,“浈江樱花文化节”名片效应初显,现代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2家,达到91家。2015年,我区第三产业总量达156.5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已近8成,成为GDP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亿元,对比2010年增长72.6%,年均递增14.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

辖区内韶赣高速、广乐高速、赣韶铁路全线通车,浈江北出口、南出口顺利完成改(扩)建工程,五里亭国道323线至广乐高速坳背出口连接线建设稳步推进,东环线一期及东郊客运枢纽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浈江区大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城区“三旧”改造进展顺利,启动冶金机械厂、木材厂等9个改造项目,累计改造面积45.6万平方米。建筑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44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67%53%。原曲仁矿棚改田螺冲安置区进入配套设施建设阶段,东环商贸城建设正酣,碧桂园凤凰城持续向东“扩城”,“浈江新城”渐入视野。创文巩卫工作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先后启动了23个自然村和1个建制镇的规划编制,犁市镇荣获“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称号,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倍升。

(六)和谐浈江呈现新面貌

就业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荣获“2012年广东省创业型城市”称号。调处劳动纠纷案件1464宗,涉及金额3874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均提高10%,底线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教文卫体事业繁荣发展。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东河街启明北社区、车站街南韶村社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称号,浈江区赖家香芋种植技术协会荣获“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全区累计专利申请量达2236件,22个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数和获奖数均位列全市第一。五年来,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平台建设,全区4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犁市当铺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首部《浈江区志》正式出版发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荣获“2013年度广东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先进县(区)”;东河街道荣获首批“全国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街道”称号;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新建5乡镇健身广场,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韶关市第三中学被命名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全区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大力开展“粤安12”、“3+2”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涉毒、盗抢以及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实施“平安浈江”创建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环境平安稳定。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尤特”强台风以及禽流感、登革热等疫情,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何万松、“广东好人”吴开右、优秀环卫工人钟丽芳、“韶关市最美乡村教师”沈穗等一批先进典型。

(七)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办理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2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87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6 %。“六五”普法全面完成,认真做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我区先后荣获全省、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东河街道办事处、浈江区检察院和韶铸集团荣获“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曲仁办事处丝茅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花坪镇长地头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建设成效明显。

坚持深化改革,建设高效政府。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公车制度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区政府工作部门精简到18个。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分厅和全市首个“政企通”微信服务平台。打造项目许可审批“绿色通道”、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通道”,机关效能和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三公”经费管理,2015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238万元、下降33%。全面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规范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集中整治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1468平方米。优化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加快镇(办)纪(工)委规范化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树立了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此外,五年来扎实推进25件惠民实事工程,紧系民生,惠及面广,得到了民众的充分肯定。我区还取得了连续2930次无责任退兵的佳绩;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慈善、红十字会、国土、人防、物价、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侨联、残联、外事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二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过去的五年,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我们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妥了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谱写了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

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艰难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坚定了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有以下体会: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发展效益,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凝聚力。突出浈江产业园和东环商贸城两大主战场,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凝聚全区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强化发展驱动力。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对策,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发展保障,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增创发展优势。四是始终坚持改善民生这个根本,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年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每年坚持为人民群众办理“五件实事”,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以汇聚民力共谋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浈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民生事业欠账多、历史包袱沉重。二是落户浈江的大企业、大集团比重小,在招商力度、激活发展动能等方面仍需努力。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四是政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尽管在发展进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战略转型、产业兴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我们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同在。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主动融入珠三角,实施全方位对接,开创我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浈江产业园”和“东环商贸城”两大主战场建设,积极发展“大商贸、大旅游、大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改革驱动、项目带动、招商拉动、城乡互动”四动战略,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区本级收入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相衔接,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我区的发展定位,结合区位优势,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韶关与珠三角产业融合发展主力军、粤湘赣红三角地区商贸物流重要枢纽、珠江西岸先进制造配套产业重要基地、韶关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宜居首选地。具体来说:一是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市区主城区优势,进一步夯实交通设施基础,全面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融合配套。二是突出东环大商贸、大物流战略的主战场,努力打造成面向珠三角、辐射红三角的商贸物流重要枢纽。三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制造业,打造成全市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四是实现旧城中心扩容提质从“小岛”向东部推进的战略性“突围”,形成山水环绕、错落有致、新旧有序的宜居格局,将我区打造成韶关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宜居首选地。

三、201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建设,努力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综合分析今年的发展趋势和我区实际,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区本级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突出两大主战场,打造工业商贸新格局

突出浈江产业园主战场,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园区发展,力促工业转型升级,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珠三角企业转移及增资扩产的首选承接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区。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启动宝德路、S246线至港龙生物路段建设,加快园区供水、排污管网建设,力促横江变电站建成运营,全面完善园区硬件配套设施,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依法依规开展土地清理工作,盘活土地资源,引入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破解园区发展难题。加快浈江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引导传统企业进园区,着力扭转全区工业“散、弱、小”局面。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省、市共建韶关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园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以中机重工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比亚迪、智慧螺丝城等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打造汽车装备、紧固件等特色工业集群。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狠抓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引导全区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速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化水平。扶持企业设备更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力促明华机械、汉鸿木业等重点企业新增产能,推动邦世迪在“新三板”上市。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

突出东环商贸城主战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融合配套,努力打造面向珠三角、辐射粤湘赣红三角的商贸物流重要枢纽。着力打造“大物流”产业。全力抓好东环线鑫金汇、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发挥大项目的标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吸引商务酒店、写字楼、特色餐饮等一批有市场需求的配套项目,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加快推进粤北国际物流中心、广东中烟物流基地、韶关LNG物流集散中心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争取在全市大物流发展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巩固传统商贸产业,继续培育亿华物流、南郊汽车销售街等成熟市场,打造区域销售中心。加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的挂点跟踪服务,重点做好中金岭南商贸、烟草公司等大型商贸企业服务工作,争取全年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加强商贸产业平台建设。以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全力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支持广东壹码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尽早建成韶关首家农特产品O2O商城(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商贸行业数据库,营造商贸物流及市场建设的良好环境,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步伐。

(二)主动融入珠三角,增添发展新动力

围绕“一带一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对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持续发力的机遇,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全区23个重点项目跟踪服务,重点围绕稻米亨食品科技园、智慧螺丝城、粤华煤矸石发电等北部经济带重点项目,以及鑫金汇、碧桂园、棚户区改造等东环路沿线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规划、申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加大对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坚持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强化督查督办、奖惩问责力度,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抢抓发展机遇,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瞄准莞韶对口帮扶“三年300个项目、700 亿投资”的目标,全力抢抓广州与韶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机遇,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户浈江。以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拉动强 为引进原则,重点围绕高端机械装备制造、能源电力、钢铁深加工、大物流、大农业、旅游配套产业、休闲养老以及港口经济等八大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坚持“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专业招商”, 强化补链、建链、强链招商,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产业招商引资质量。贯彻落实《浈江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浈江富不富,关键看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优化招商政务环境,逐步建立完善具有浈江特色的招商选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扩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参与面向省内外的大型企业招商活动,开展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主题招商,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项目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高合作化程度。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利益分配制度。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措施,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稳步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盘活林业经济。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近郊镇村延伸,推动农村饮用水提质增效。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紧推进大富河、下陂水和大塘水综合治理,完成省、市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任务和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实施村道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六合村、上坝村等5个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和乡村“清洁美”工程,创建2个名村、5个示范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继续培育犁市香瓜、莲花香芋等浈江名特优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支持电商、物流、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创新农产品流通销售方式。积极发展集蔬菜瓜果采摘、苗木花卉观赏等城市型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深入开展秸秆、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农业。

着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在精准政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根据致贫原因实施分类扶持,创新扶贫方式,推动各类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配置,全面落实第三轮我区3个贫困村7211549人长效脱贫奔康攻坚任务。

(四)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结合我区经济结构特色,以工业为重点,从企业、园区、产业以及社会多层面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将入园企业耗能标准作为前置条件,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鼓励扶持园区企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淘汰一批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老工艺设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韶铸、韶能为示范,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促进节能技术在全区企业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实行入园企业统一管理、统一治污、统一排放,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浈江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路。2016年,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提升城区宜居水平。致力于城市提质优化,加大“两违”打击力度,整治乱摆乱卖、噪音扰民、污染环境等不良经营行为,营造干净有序的经营环境。加强城区道路保洁、污水管网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推进老旧城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做好乡村绿化美化、镇级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用活工矿棚改、市区棚改和“三旧”改造政策,以东河、十里亭、南郊片区为重点,一起谋划、同步推进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双向八车道东环线公路,迁建韶关汽车客运东站和新建东出口公交站场,加大碧桂园凤凰城“扩城”力度,做好黄金村新区(田螺冲棚户新区)居民回迁入住工作,着力加快东环商贸城建设,以商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全力打造宜商宜居、环境优美的“浈江新城”。坚持统筹发展,加强犁市等中心镇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以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增强对周边农民的吸引力,使中心镇成为具有较强服务力和辐射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和有效性,改变乡村建设无序状况,倡导文明村风,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有浈江特色的美丽乡村。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惠泽于民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深化教育强区建设,全面完成教育强镇、教育强区复评。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继续加强师德教育,改革师资培训工作,培育浈江区的“三名”队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力争建成“全国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工程”。

稳步推进文体事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扶持以“中国梦”为主旋律的文化精品创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文化环境净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进一步完善镇(街)村(居)以及产业园体育设施和场馆建设,逐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精心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鼓励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市下达考核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城乡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继续做好社会福利、助残扶老、双拥优抚、妇女儿童工作。

完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范处置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建设田螺冲安置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区属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落实好二孩政策,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创文巩卫”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浈江创建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行“阳光信访”,畅通和规范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继续实施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认真落实政府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强化危化品、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等领域监督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社区建设提升工程,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做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将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办好五件惠民实事:

一是完成18个自然村公路联网改造;

二是完善村(居)治安视频监控系统;

三是建成浈江区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四是建设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五是建设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与此同时,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会、对台、人防、物价、档案、史志、年鉴、侨联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以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为标杆,全力提升依法治区水平。大力推进“七五”普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依法规范政府政务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网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

强化担当意识,提高服务效能。继续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谋事创业上的担当意识。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慢、浮、僵、推、梗、懒、怕”等问题,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强化改革意识,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理顺市、区权责关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强化红线意识,提升廉政水平。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一岗双责”,加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强化监察执法,惩治腐败现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督促干部时刻坚守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强化经济责任和重点项目审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与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成绩令人鼓舞,展望“十三五”,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幸福浈江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江区 浈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