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研】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农业调研】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2023-05-08 17:15:10 来源:网友投稿

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它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利用,通过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农业调研】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完整版】



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它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利用,通过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循环使用的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现有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农村生活垃圾增多,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对农村饮水安全、农民生存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推进我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段时间我们对我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 我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据统计,我县现有大小集镇日生活垃圾200吨、农村日生活垃圾400吨左右,年生活垃圾达20万吨以上,除县城集镇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填埋外,其余集镇均为露天垃圾场,风吹水冲便漫山遍野。而农村生活垃圾更是随意丢弃在河道旁、公路边,造成环境、土地、水源污染。全县受生活垃圾、重金属等污染土地面积约20万亩,占常用耕地的25%以上,其中重金属污染10万亩、面源污染6万亩、其它污染4万亩,耕地产能下降,产品质量不合格,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污染有所减少。但小集镇生活污水却通过暗沟流出集镇后排入河流;农村生活污水随意乱排,直接排入河流、山塘、水库、农田,造成水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县农村及小集镇日生活污水达2万立方米以上,全年污水量700多万立方米,按70%左右入池成农家肥用,而直接排入河道等生活污水200多万立方米,全县水源点受污染在15-20%,严重影响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铁厂三星段河流,污水横流垃圾满河。沙湾混子河支流生活垃圾遍地,被市人大列为限期整改典型个案,不得不引起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

为在生产中追求高产量,采用地膜覆盖、过量施用化肥、大量使用农药,甚至施用高毒高残农药等,造成土壤污染和产品农残超标。常年施用化肥13.5万吨(其中氮肥6万吨以上、磷肥3.5万吨、钾肥0.8万吨、复合肥3.2万吨)、农药使用350余吨、用膜达1950吨(回收部分不足30%),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地膜的破碎留土等,残留在土壤中有害物质难以降解,破坏了土壤结构,加剧了土壤微量元素的失调和有机质缺失,造成产能和产品质量下降,威胁着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几个突出困难制约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是生态循环意识淡薄。在发展经济中,有许多地方一味追求高GDP,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活垃圾乱倒、养殖粪污乱排、作物秸杆乱烧、农用地膜乱丢、林木资源乱砍、化肥农药滥用等视而不见;对农民的生态环境教育缺失,亦无相应的制度约束,导致“保护绿水青山”的观念淡薄。

二是循环产业链延长难。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尚未提到党政议事日程,投入少,技术差,发展资金不足、能耗高、产能低,资源很少再利用,而大多涉农企业都存在贷款难、融资难,设备老化,向精、深加工发展的少,循环产业链延长难度还很大。

三是养殖粪便处理难。全县现有的各类大中型养殖场,对粪便处理仅有一个手段,即入沼气池利用。但有不少养殖场由于综合利用水平低,养殖粪便随意堆放,或只对养殖粪便进行简单处理,而又无下游企业对粪便进行综合利用,造成环境、水源严重污染,危害着农业生态环境,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

四是人才、设施匮乏。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对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乏力。全县除沼气技术较为成熟外,其余废弃物的处理尚基本无技术支撑,秸杆还田由于田间操作不便,许多人付诸一炬。废弃农膜回收废时、废力,多数人不愿回收,直接丢弃到田间地头,即使少数已回收废膜,怎样利用的设施尚不配套。

五是政策法规缺失。农业循环经济被长期忽视,在农村发展没有统一规划,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即使有个规划也只是写在纸上,未落实到行动上。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仍没有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处于自发阶段。

二、我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利用现状

尽管全县还未真正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氛围,但在部分地方、企业及农民群众中,却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创造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现有资源再利用一是探索应用优良模式。通过实施农业“321工程”,推广应用粮经套作、错季蔬菜、精品水果、稻鱼共生、种草养畜等优良模式,配套现代设施,在季节衔接和茬口安排上注重温、光、水、肥、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2013年农业“321工程”产值达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森林覆盖率48.3%以上,在实行“林改”后如何实现“不砍棒棒也能致富”,全县探索出“果(树、灌木)林+鸡(种天麻)、果++牛(羊)”模式,发展种草养畜、林下养鸡(种天麻)等林下经济20余万亩,在生产实践中,既保住“绿水青山”,又建设“金山银山”。三是推广秸杆综合利用。通过秸杆氨化、青贮用作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秸杆腐熟用作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结构,减少秸秆野外焚烧污染大气。茅栗镇水稻高产创建基地通过油菜秸杆还田,创建优质稻示范基地,单价高0.6/公斤,亩增收300元以上。四是提高清洁能源运用水平。全县项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700余台、太阳能路灯250盏、太阳能杀虫灯100多盏、节煤炉4200多个,惠及农户1.2万户5万多人,年节电268万度,户均节支200元以上。

(二)变废为宝再利用。采取“猪--果、猪--菜、猪--粮(油)、猪—沼—电”等循环模式,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据调查,110立方米沼气池,年节燃料费800-1000元,少施用化肥农药15%。全县现正常使用户用沼气池5万口,每年可减少燃煤5万吨、薪柴10万吨、节约用电2000万度、少施用化肥1300吨,农民节支增收 6000-8000万元。减少20万吨/年林木或树根的砍伐,相当于18万亩林木的常年生长量。团溪天兆养殖场建800立方米大型中温沼气池,年发电量达31万度,不但解决了自身生产生活用电,还供给周边近100户群众使用;锅炉改用沼气燃料,年节煤180吨。南白万棋养殖场建3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通过干湿分离堆集处理粪便,为250亩土地提供有机肥,节约肥料款10万元;沼气用于生产、生活,年节约生产成本2万元,沼液冲洗圈舍,年节水420吨。

(三)产业链延伸再利用。龙头企业将一产与二产有机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泉源菌业从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以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黄金针菇及其它食用菌,菌包再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探索出“酒糟-食用菌-有机肥”循环农业模式。现一期工程年消耗酒糟达2万吨,日产黄金针菇12吨,解决了当地130多名农民就近务工,年均收入1.5-2万元。下步拟配套建设以菌包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菌肥生产线。鸭溪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拟投资30亿元,利用茅台酒厂酒糟生产翻沙酒,同时建大型沼气罐,用翻沙后酒糟、水等为主要原料产沼气,用于发电、供热,沼渣、沼液用于生产有机肥,将有机高粱基地、观光农业示范与生态旅游结合,建成“酒糟--沼气-有机肥-种植-旅游业”循环产业链。广大群众在生产中探索应用 “秸秆+酒糟+牛(羊)、酒槽+牛(猪、羊、兔)+蚯蚓+粮(果、菜、草)”模式,也延长了产业链。石板镇忠实养殖场,年出栏牛750头左右,年产生牛粪300吨左右,探索出牛粪饲喂蚯蚓模式。2013年销售蚯蚓达2.7万元,在蚯蚓养殖间隔处,利用蚓粪播种玉米,亩产量达800公斤。

(四)一二三产循环综合利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注重农业休闲生态功能发挥,将种植、养殖、绿化整合到其中,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和科技展示平台,让游客在农业中享受休闲,在休闲中观光,在观光中体验,推进一产连二产,二产接三产,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广东佛山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1亿元在三岔镇红光村建设遵义(台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博览园,打造集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4A级景区,建成后年接待观光游客3万人以上,解决当地1000余人就近就业,增加当地群众收入2500万元以上。枫香镇、洪关乡、乐山镇、三岔镇等利用自然优势,将休闲体验农业与乡村避暑游结合起来,吸引客人休闲度假。全县已建乡村旅馆329家,住宿接待能力4900人,2013年前来避暑休闲体验客人达2万余人次,农户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三、推进我县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意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加速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转变,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生态环保循环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深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始终,树立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的理念,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投入,将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强化宣传发动,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生态环境和农业循环意识,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生存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的观念,自觉养成应用科技节本增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卫生整治保护、生产废物循环利用的良好习惯。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中更加注重废物、垃圾、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排乱放,防止二次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经济朝着现代、高效、优质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技术人才培养,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推进新型长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抗病虫害作物品种等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绿色安全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大作物桔杆综合利用,通过氨化、青贮转化为饲料,通过沼气发酵转化成能源,通过还田转化成有机质等。加快推进田间清洁工程建设步伐,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遵循谁利用谁保护、谁损害谁受罚的原则。

(三)建立完善机制,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推广畜禽排泄物与秸秆的有机肥加工、沼气工程等综合利用技术,引进有机肥生产企业,加大畜禽粪便转化利用力度,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深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多渠道扩大沼液、沼渣、沼气的综合利用,促进畜禽排泄物、农村生活污水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初加工下脚料开发利用水平,减少加工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建立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及其包装物的集中回收处理机制,提高废弃农膜回收率,提高农用物资包装回收集中处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四)因地制宜发展,探索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按照循环化、立体化、无害化要求,推广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加快发展“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提升加工规模,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产品科技含量。按照种养生态平衡要求和周边种植业的土地承载、消纳能力,合理安排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总量。深化清洁工程建设,大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模式”、“太阳能应用模式”、“农产品加工转换模式”、“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强化农业标准建设,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培育认证力度,创建地方特色名优品牌,积极发展高效优质种养模式,大力发展设施栽培、配方施肥、滴灌栽培、无土栽培、科技育苗等设施生产,不断丰富轮作、套种,综合应用立体生态、高产高效、低消耗、低排放种养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五)注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整合农业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林业生态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发挥专项资金的综合效益,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中,配套建设农村垃圾设施、雨污分离工程、环境美化亮化、沼气能源工程等,抓好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步伐,加大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村集中、镇清运、县处理能力和水平,减少废弃物,进行清洁生产,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真正让乡村美起来、让河流清起来、让生态好起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幸福的乐土。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空间,展示现代化农业魅力,推进农业生态园区游、休闲观光农业游,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和展示平台,让游客在休闲中观光,在观光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六)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农业科技科研与推广。加强产学研结合,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资源,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引导和推广应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技术及多种具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循环经济科学成果转化,努力为突破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供科技保障。重点推广应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材、节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治理技术,绿色环保农资产品等。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当村官,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荐访问:遵义 农业 县政府 【农业调研】遵义县政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