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精选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精选推荐】

2023-04-09 15:35:05 来源:网友投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精选推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过程与方法:

  1.从孔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等、友爱的师生之情,学习圣人智慧,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圣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

  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浅谈阅读启发。

  Ⅰ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华文化思想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温暖和浸润着千古人群。传统思想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如果说齐家、治国、*天下离你还有些遥远的话,学习《论语》用以修身,对于新一代学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学习他的立身行事,领会他的生存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介绍孔子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2.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3.学生自学问题反馈。

  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Ⅲ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课文研讨

  1.疏通12则语录。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2.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一)研习1、2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存智慧?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究一】1、2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二)研习3、4、5则,看看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3则的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探究二】3、4、5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孔子和弟子都强调改过,“知错能改”才是我们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三)孔子一生致力于“传道”,阅读6-8则,孔子所说的道对我们人生有何启示?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究三】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评析: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

  四、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1、4、5、6、7则。

  2、解释课后第三题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孔子,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生存智慧?(提问,巩固旧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研习9-12则

  (一)阅读9-10则,孔子是如何看待诚信的?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选文第9则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探究一】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二)阅读11-12则,孔子从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评析: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知”。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究二】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启发: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关于时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三、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这几个角度。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文章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方面------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为人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从政方面------切记“欲速则不达”

  4.为人治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凡甚或*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8、9、11、12则,此外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句子翻译背诵。

  2.写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5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1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去从中感受这些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 ) 輗( ) 軏( ) 彫(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女 通 汝)

  (2)如日月之食焉 (食 通 蚀)

  (3)无欲速 (无 通 毋)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 通 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判断句

  (3)其何以行之哉?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4、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三、翻译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尝试把文中的部分句子进行翻译,熟知文意。

  (1)子曰:“由,诲女知[1]之乎?知[2]之为知[2]之,不知[2]为不知[2],是知[3]也。”

  翻译重点: 诲:教导; “女”通“汝”(rǔ),你。 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1]知:明白;[2]知:知道;[3]知: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3)、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6)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四、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如下: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有效运作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五、作业:

  1、翻译并和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名段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示: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教学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 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第五则: 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凡甚或*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卫灵公说:“很好。”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3、【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

  【教学反思】

  1、 本专题要抓好背诵默写。

  2、 第七则可以联系现实进行解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3、 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 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3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去从中感受这些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 ) 輗( ) 軏( ) 彫(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女 通 汝)

  (2)如日月之食焉 (食 通 蚀)

  (3)无欲速 (无 通 毋)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 通 凋)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判断句

  (3)其何以行之哉?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4、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三、翻译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尝试把文中的部分句子进行翻译,熟知文意。

  (1)子曰:“由,诲女知[1]之乎?知[2]之为知[2]之,不知[2]为不知[2],是知[3]也。”

  翻译重点: 诲:教导; “女”通“汝”(rǔ),你。 为:表判断,相当于“是”。 [1]知:明白;[2]知:知道;[3]知: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3)、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6)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四、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如下: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 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有效运作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五、作业:

  1、翻译并和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名段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示: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教学反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自主预习:

  一、 请同学们背诵第1、3、6、7、8、9、11、12则,并按要求默写。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2、 ,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 。

  4、 ,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_________。

  7、 岁寒, 。

  8、 逝者如斯夫,______!

  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思考:课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几方面反映孔子为人处世之道?这对我们将有怎样的深远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探讨:第1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讨:第2、3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

  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讨: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探讨:第8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选文第9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是一个比喻。大车是古代用牛力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力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輗,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活销儿叫軏。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

  【探讨:第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讨: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一、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 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 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 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 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提示:三类。

  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遭遇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如果___出____放出__

  盟可负邪 负____背弃___

  4、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从以上材料可知,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5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7则、第8则、第9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为不知,为什么也是“知”呢?

  2、人为什么“过而不改”呢?

  3、你怎么理解“欲速则不达”的?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

  提示: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5、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么体会?

  参考:

  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语:

  意在言外,无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后彫”,文字直恁斟酌。(《四书评》)

  评“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宋·朱熹《论语集注》)

  或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古说是见川流,因叹。大抵过去底物不息,犹天运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学者要当如此不息。盖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所以能见之。”(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物不有者自见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时上指点咏叹,而道之充满流行、无往而非是者自见矣。真善形容道体者也。后儒著力在精微处说,反觉费语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过程与方法:

  1.从孔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等、友爱的师生之情,学习圣人智慧,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圣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

  结合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浅谈阅读启发。

  Ⅰ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华文化思想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温暖和浸润着千古人群。传统思想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如果说齐家、治国、*天下离你还有些遥远的话,学习《论语》用以修身,对于新一代学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孔子,学习他的立身行事,领会他的生存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介绍孔子其人其事及其思想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2.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3.学生自学问题反馈。

  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Ⅲ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

  三、课文研讨

  1.疏通12则语录。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2.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

  (一)研习1、2则。我们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怎样的生存智慧?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1)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探究一】1、2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二)研习3、4、5则,看看孔子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3则的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翻译: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探究二】3、4、5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孔子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孔子和弟子都强调改过,“知错能改”才是我们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三)孔子一生致力于“传道”,阅读6-8则,孔子所说的道对我们人生有何启示?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

  【探究三】第7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在自处和处世方面,孔子也有很多充满智慧的谆谆教诲。选文第7则:“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应当理解为“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省略了一个“责”字。孔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评析:在处理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角度: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

  四、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1、4、5、6、7则。

  2、解释课后第三题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孔子,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生存智慧?(提问,巩固旧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研习9-12则

  (一)阅读9-10则,孔子是如何看待诚信的?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样,那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选文第9则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如果没有輗、小车如果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自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呢”“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探究一】9、10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孔子高度强调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可失去诚信,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二)阅读11-12则,孔子从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评析: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知”。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探究二】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启发: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关于时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三、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这几个角度。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文章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方面------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为人处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从政方面------切记“欲速则不达”

  4.为人治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凡甚或*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8、9、11、12则,此外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段落句子翻译背诵。

  2.写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2、导读法;3、启发探究式

  【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③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并列,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5)第五则:第八则:(第11、12、13则)

  孔子善于从*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重点翻译:①其:副词,怎么;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重点翻译:①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②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③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凡甚或*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第二课时

  一、探讨

  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①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

  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

  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角度:从政方面--------欲速则不达

  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5、子曰: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

  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6、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

  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

  二、拓展探究

  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三、作业

  一、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莒父___

  輗___

  軏____彫___

  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2)是智也:_____。(3)更也: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5)人能弘道: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通_____。(2)如日月之食焉____通__。(3)无欲速____通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通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

  三、探究研讨(见上第二课时)

  四、思维拓展

  1、孔子善于从*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

  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五、达标训练

  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提示:jǔ、fǔ、ní、yuè、diāo)

  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

  3、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探究研讨

  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

  四、思维拓展

  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有效运作的根本。*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达标训练答案

  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

  二课时(第一课时清除疑难字词,初步感知选文内容。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该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

  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

  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

  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

  教师总结1: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前不久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教师总结2:历史上知错能改,善于纳谏的事例很多,如:唐太宗、刘邦等等。

  教师总结3: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快,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等;“竭泽而渔”“焚林而田”的成语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考虑。可结合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谈谈。诚信乃立足之本,可结合高考作文题谈谈,有条件者可展示相关优秀范文,供学生借鉴。

  教师总结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懂得宽容包容别人。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只有经历了磨难打击,才会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坚韧顽强的品质。司马迁、苏武等无不如此。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宝贵,但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关于时间流逝的描述以及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等等很多的事例都是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学生充实度过每一天,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凡甚或*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让我们汲取先贤的生存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3篇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陈景润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记叙,先总写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第1节);再撷取了陈景润生活、工作中的几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陈景润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争分夺秒的工作、生活状态(2—5节);最后写陈景润终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一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伟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自己坚强毅力的支撑。陈景润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学会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字词揭示课题。

  1、出示:疲倦

  什么是疲倦?

  工作、学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疲倦,而在这里,老师却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出示课题:不知疲倦的人

  3、齐读课题。

  二、围绕词语,提出问题。

  1、交流在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

  2、围绕这些词语提出问题。

  三、人物介绍,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认识陈景润。

  文中那位沉浸在书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不知疲倦的人——陈景润

  2、师介绍陈景润。

  陈景润是*数学家,*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请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有关的资料。

  3、陈景润是怎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

  4、分节朗读课文。

  5、学习字词。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孜孜不倦、曙光、游弋

  四、重点学习,感悟情感。

  出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1、你从文中哪里看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同桌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5、师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1)分组读。

  2)全班读。

  3)指导朗读。

  五、语言芳草地。

  你还知道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吗?请介绍个同学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3篇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1

  自打从娘胎里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命中注定幸福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不曾尝试过失败的滋味。没有任何抗压能力的我就像温室里的鲜花,经不住风雨考验,需要爸妈的包容、呵护、不离不弃得陪着我。 我的人生一直很完美,很顺利,那时的我并不了解“愁”的含义。在新华字典里“愁”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忧虑,发愁;二是不愁吃、不愁穿。我就是属于第二种人,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的。偶尔不高兴还向爸妈耍小脾气,最大的事就是去学校读书,可是一门心思学习,学习成绩也不近人意。因为学习问题,爸妈偶尔在我面前提起,我听了还会不开心,和他们吵架。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应该啊。

  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生活在“愁”这个字中,只不过他们愁的问题不同罢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啊,谁说不是呢。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很快乐,没有“愁”在脑子里转悠。

  我的少年生活是这样的,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去学校读书。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在学校读书,周末回家。回家也不用做什么事。因为星期五才回家,所以妈妈在烧一桌好菜给我吃。想必有很多的同龄和我一样吧!星期五很开心,因为离开了学校,摆脱了老师。就像小鸟摆脱了鸟笼一样,自由了。可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需求,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未来。不错,作为一个孩子,我有义务把书读好。

  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愁”这个字,似乎离我很远。但现在不同了,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了。也有发愁的事,也有烦恼了,能够替他人分担痛苦,能与他人分享快乐。

  我宣布蜕变成功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2

  身边的孩子已在不经意间长成少年,忽而明了了,愁与愁是由分界的,彼时的愁与此时的愁,字音相同,字形不变,唯变了的只是那识愁滋味,

  一个人静在那里,想起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呵呵,描述的竟是这般的恰到好处。

  少年的时候,每每因小事而成愁,无谓的忧愁,也只因了那懵懂的年纪而生。而今历经世间理短,走过了更多的寒来暑往,着实尝到了愁滋味时,很多时候还真是难言这心中的愁与人听了。觉得这样的心绪还是留于自己心中较为适宜,不必别人同来体味的。

  很多的事,很多的情,历经风雨伴人一路走来,好的,快乐的,不会太多沉淀于人心底。倒是了那许多痛的,无奈的,难于诉人听的,竟成了这心中难以释怀的新愁。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春来了,冬几乎已消尽的了无影踪。想起了少年时这样的天儿里,三五成群的我和她们,那白杨树林里,那溪水边,那强说愁闲论事后的叹息,竟美好成了自己心中的一道永恒风景。如今想来还哪里有了丁点儿的愁滋味,那该是多美好的一种年少时光呀。

  倒是想起了父母曾经的叹息,诸如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诸如我们不乖巧时他们的无奈,诸如*常日子里的那些柴米油盐琐事……走过了这多一点的春秋冬夏,才知道了啥是真正的愁滋味,才觉得年少时的强言愁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局限在了人生的那个独有的季节。

  时常听人说活着不容易,时常经历着人生路上的坦途与坎坷,时常有情难言与人,时常欲诉无人能懂,时常不可倾己情与旁人听,也终于明了这就是了世间人的真正生活。风雨飘摇的尘世路上,作难的事情一件一件,与其相遇的也不会是一人两人,其中有我,我自知。曾觉得老天总是这般刻薄的待见于我,而后看得多了,听得久了,才知道,哪里是那么一回子事呢,作难于这世间的人多了是,又何止我一人!不该埋怨太多,这样的埋怨到不如了锲而不舍的去好好生活,怨天尤人的年纪早就不属于了我这样的年龄,觉得那该是青春里的事情,这样的情感更合适于葬在那个美丽的人生季节。

  到了这样的人生季节,该有的不是终日里去闲着体味这愁滋味,更要心中明了,说了愁,与不说其实效果就差不了多少。你愁于你心,我愁我自知,说与别人,无外乎另添他愁。何况我们喜欢与之说愁的人,往往会是了我们所至亲的人。忽然觉得这样的愁还是不说为好,留于己心,痛己别痛人!也要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相信它终不会贯穿了我们的整个人生!

  呵呵,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愁语还休。告别了强说愁的年代以很久,而今我的身边又有了爱说愁的女儿,而我呢,也已不再喜欢言愁,就把它放置于心中最隐秘的地方,慢慢一个人品尝最好,毕竟人生都是这般,毕竟愁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滋味,终是该人尝的。

  “头号”烦恼——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记得一次期末考试前夕,老师像是发了狂,疯狂地添加作业。特别是周末,作业写也写不完,简直是“大山”;雪白的试卷像鹅毛大雪,向我们飘来。害得我晚上十一点才睡。每次写作业、试卷,听着旁边闹钟秒针的“嗒嗒”声,我埋头苦写,顾不了那么多,写完一本,一扔,又来一本……作业才写一半,扭头一看,好家伙,已经十点半了!

  可是上眼皮和下眼皮不停地打架,右眼皮直跳,只得打个哈欠,继续努力写……不知过了多久,作业终于写完了。

  这时的我,手指发酸,食指凹下去一个小坑……就连躺在床上,做的梦也是被埋没在试卷里挣扎。“啊呀!”我常常被惊醒。“哎呀,作业实在是多!我受不了,受不了!”我时常在心里这样怒吼,可是我不能说出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有了“头号”,第二个烦恼接踵而至,正因为作业多,导致了我的“睡眠不足”。所以,我长得比别人矮,矮了半个头,常常被同学嘲笑,一个个外号从他们嘴里脱口而出。什么“小不点儿”,“矮冬瓜”,让人烦透了。唉,长得矮小,竟受这般“鄙视”,这……无奈啊!

  “小小少年,很多烦恼……”什么时候,我的这些烦恼才能和我Bye—bye呀?!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3

  自打从娘胎里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命中注定幸福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不曾尝试过失败的滋味。没有任何抗压能力的我就像温室里的鲜花,经不住风雨考验,需要爸妈的包容、呵护、不离不弃得陪着我。我的人生一直很完美,很顺利,那时的我并不了解“愁”的含义。在新华字典里“愁”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忧虑,发愁;二是不愁吃、不愁穿。我就是属于第二种人,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的。偶尔不高兴还向爸妈耍小脾气,最大的事就是去学校读书,可是一门心思学习,学习成绩也不近人意。因为学习问题,爸妈偶尔在我面前提起,我听了还会不开心,和他们吵架。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应该啊。

  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生活在“愁”这个字中,只不过他们愁的问题不同罢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啊,谁说不是呢。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很快乐,没有“愁”在脑子里转悠。

  我的少年生活是这样的,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去学校读书。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在学校读书,周末回家。回家也不用做什么事。因为星期五才回家,所以妈妈在烧一桌好菜给我吃。想必有很多的同龄和我一样吧!星期五很开心,因为离开了学校,摆脱了老师。就像小鸟摆脱了鸟笼一样,自由了。可静下心来想一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需求,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未来。不错,作为一个孩子,我有义务把书读好。

  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愁”这个字,似乎离我很远。但现在不同了,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了。也有发愁的事,也有烦恼了,能够替他人分担痛苦,能与他人分享快乐。

  我宣布蜕变成功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不可不知的职场减压妙招3篇

不可不知的职场减压妙招1

  职场减压之支解法

  把给你带来压力的事罗列出来,一旦你写出来以后,就会发现,只要“个个击破”,其实这些所谓的压力,其实很容易化解。

  职场减压之运用“神游”放松

  通过“神游”放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周末你就要出游了,但是今天还是周四,忍不住想玩的心了。工作小憩时,可以“神游”一下周末的安排以及美丽的风景。短时间内放松休息,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会觉得大脑放松,之后的工作效率更高。

  职场减压之穿上称心的旧衣服

  穿上*时心的旧衣服,再来一条旧衬衣,你的心理压力就会不知不觉减轻了。有的时候,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人的情绪也会为之高涨。

  职场减压之想哭就哭

  医学上认为,哭能够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量血压,87%的血压正常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说从不流泪。看来,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内心里好得多。

  职场减压之拥抱大树

  一些澳大利亚的公园,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好方法。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让人精神爽朗。

  职场减压之看恐怖片

  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更需要鼓励,是打起精神更好的工作。所以,与其通过技巧来放松,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哦~

不可不知的职场减压妙招2

  创造新的挑战

  很多时候我们倦怠的根源来自毫无挑战的工作,过于简单或者死板,让人提不起兴趣。你可以尝试能否加入一些新鲜元素或者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对待它。不用坐在那里等待任务降临,尽可以大胆挑战自我,给自己设立更高的要求,探索新项目,设定能够激励自己的任何目标并不断追求。

  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

  尽量远离无聊的人,以及负能量发射源。有趣的人可能是你熟悉的同事,或者你可以加入一个新的团队,甚至加入网上你感兴趣的社团。

  清理工作空间

  有人喜欢通过清理办公桌来缓解焦虑,你可以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事物并且问自己:这些东西有必要在这里吗?怎么让它们更简单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额外获得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让心情好一些。

  发展一个爱好

  你可以寻找一个新爱好,比如徒步旅行、编织、绘画、演奏乐器、骑车、烹饪、摄影……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有某种专长,也可以教别人,帮助他人也能缓解厌倦。

  提高你的技能

  尝试学习一种新的技能,试着挑战自己,不论这项技能是电脑程序、写作、Adobe或者别的。你以后很可能会在工作中用到它,或者用它来找到一份新工作,或者自主创业,甚至还能从自己精通某样技能中得到成就感。

  换一个电脑桌面

  换桌面也会让人心情舒畅。当你觉得拖拖拉拉不想工作的时候,可以上网浏览桌面背景图片网站,直到找到中意的桌面图。更换桌面背景的时候,顺便把桌面图标清理一遍,电脑看起来更整洁了。

  给自己放一两天假

  当你不在状态时不要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有时候你只是需要让自己精神振作,重新精神焕发。你可以通过阅读、睡觉、健身来放松身心,让大脑休息。你还可以抽空想想自己最在意的事情,让自己完全放松,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增加自己的财富

  你可以做一些增加自己财富的小事情,比如你还没有存款账户,那么赶快去银行开个户,或者开始记账,做一个每天的收入支出明细表。你还可以研究研究股票和基金,哪怕只读读关于个人理财的书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不知不觉流泪的句子说说3篇

不知不觉流泪的句子说说1

  1. 离开我就别安慰我,要知道每一次缝补也会遭遇穿刺的痛。

  2. 我给你的不及格,你说我只是你爱情的试用期。

  3. 是月老牵错了红绳,还是爱神错投了铅箭。

  4. 感情通常都是建立在金钱上面的

  5. 在不必要的时间段我知道我该远离你的视线。

  6. 安静就是我们之间最好的解药

  7. 俊美的侧脸窃取了某人的心。

  8. 遗憾的是,渐行的时光里没有你。

  9. 等待的等待,一切都是空白

  10. 你真的走了,剩我一个人了

  11. 不是每个人视力都是,都能看清这个世界。

  12. 最残酷的不是分离,而是我们都在爱着却不能在一起。

  13. 我想忘掉你了,忘掉关于你的任何记忆。

  14. 可你有没有想到我,眼泪,一滴,一滴落到键盘上。

  15. 等,多么神圣的字眼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16. 爱情是我一生虔诚的信仰,而黑夜沉沦了我的信仰

  17. 终于明白爱是一场华丽盛放的焰火,很美却也很短暂。

  18. 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流的沙

不知不觉流泪的句子说说2

  1. 想以前得一切一切,我是那麽得怀念。

  2. 蓦然回首,世界恢复了以往的*静,每个人都在欢声笑语,只有我在看孤寂的风景

  3. 几年之后你还是一样的美丽,牵动着我的心弦,你一直都没走出我的心

  4. 恍然间曾经的这段回忆已保存了几年,现在翻开却还是牵魂梦绕

  5. 一段爱的结束从片面的角度讲则是一个新的开始

  6. 无论再漫过的事情,都要往好的一面想,想象曾经开心的回忆

  7.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意*静的心去面对,世界到处是奇迹

  8. 俗话说相爱的两个人是幸福的,每一段幸福背后都有过心酸的回忆

  9. 曾经奢望过一生一世的缠绵,可感情却老是经不起敲击

  10. 你抱着玩的心态谈感情,我抱着结婚的理由谈感情,结局是两败俱伤

  11. 分开后我相信时间会让我对你的思念慢慢的淡化,忘记你的所有

  12. 相爱是一种爱的寄托,我把我的爱寄托在你的心里,你却寄托在第三者身上

  13. 如果在你心里我对你的爱是一种折磨的话,那我宁愿减轻你的负担

  14. 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爱人,用我的泪水成全你的爱

  15. 不管怎样的借口,只要你说出,我就相信

  16. 隔着眼泪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17. 因为有曾经,所以有回忆,这就够了吗

  18. 别人怎么对我我没意见,在我心里只在乎你的看法

  19. 不要让我等的太久,我的心经受不起太多的打击

  20. 失去了才知道爱的伟大,冲动是魔鬼,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说放弃

  21. 放开了的手还能继续牵起吗?受过伤的.心还能继续复原吗

  22. 不要奢望爱的人把一切都给你,只要他的心里有你就够了

  23. 分开后为了让你死心,我把自己伪装在快乐的世界中

  24. 我的孤单你看不见,看见的只是一个不愿面对事实的傻笑脸庞

  25. 相爱的两个人也许不会走到爱的终点,但曾划过一道美丽的光影

  26. 爱一个人就要想尽办法去靠近他,不要让她依偎在别人的怀里

  27. 我们的爱就像流星一样美丽,但这样的美丽却是短暂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7)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3篇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1

  词语:不知不觉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惊天动地;无声无息;悄无声息;悄然无声;人不知,鬼不觉;神不知;鬼不觉;无声无息;悄无声息;悄然无声;

  附录词语(不知不觉)的相关知识

  【不知不觉的意思】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知不觉的出处】

  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不知不觉的例句】

  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不知不觉的.反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先知先觉;惊逃诏地;惊天动地;先知先觉;惊逃诏地;

  【不知不觉的成语辨形】

  知,不能写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3篇(扩展8)

——为不知道约会技巧而烦恼3篇

为不知道约会技巧而烦恼1

  约会注意点之一:千万不要爽约

  女生吧一般都比较感性,当你向她提出约会时,她们会高兴许久,然后一直为约会做准备比如: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画什么装,提什么包等等。反正就有很多,那如果你因什么事而爽约,无异于将破坏她的所有成果,你觉得你还会好过?

  约会注意点之二:千万不要迟到

  女生对于约会一定会精心打扮一番,而且一般会从特别早就开始准备,所以女生相对而言要准备的时间要长一点,她们可以迟到,但是你不能,而且约会这种事情一般都是提前约定的,所以千万不要迟到,否则会毁了整个约会。

  约会注意点之三:千万不要选择女生不喜欢的地方

  大部分的女孩子约会都会精心打扮,所以也希望约会的地方能够符合她的穿着,不能说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你却带她去街边小摊,就算她不表现出来,但是心里也会不爽,所以约会还是选择一个环境比较优雅,适合谈恋爱的地方。

  约会注意点之四:不要让女生付钱

  *人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吃饭后喜欢抢着付钱,可是在你们约会时不要因为她抢着付钱就让她付,其实她心里百般不愿但是又碍于面子,所以你一定不要让她付钱,不然会给她留下一个不愿为她花钱的印象。

  约会注意点之五:不要让女生一个人回家

  一个女生愿意和你单独出来约会就说明对你是有好感的,就趁这个机会送她回家,既是她希望的,也是你们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机会,还可以在路上聊聊天,互相增进一下关系,毕竟在只有两个人的路上有你在身边护着还是不错的。

  这些约会技巧你get到了吗?反正如果你想增进双方感情就可以照着小编说的做,这些也不限于还没有在一起的情侣,这些也同样适用于情侣、夫妻之间。毕竟增进感情的温度对爱情是有帮助的。


推荐访问: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1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教学设计1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