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完整)

2022-07-10 12: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完整),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完整)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与使命。一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一是要讲好党的理论发展的历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联,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养料,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内涵;要帮助学生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雾里看花,不一味盲从,不被某些错误思潮炫目的外衣所迷惑。

  二是要讲好党领导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讲好党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史,帮助大学生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传承性。

  三是要讲好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坚定“四个自信”,最终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上。要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发展进程中体会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认识党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特点和实质,强化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坚定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二当前社会上少数人打着“理论创新”和“学术反思”等旗号,任意歪曲历史,以达到虚无党的历史、进而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图谋。部分大学生出于猎奇、逆反等心理,加之理论辨别力不强,极易为这些错误思潮所蛊惑。这从根本上说是思想方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帮助大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要把尊重实际放在第一位,不主观片面,不随波逐流,而是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要树立辩证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确与错误共存,优点与缺点相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一定的失误和曲折。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就要帮助大学生掌握辩证的思想方法,将那些失误和曲折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来审视,既看到党在艰辛探索中犯错误的历史,也看到党自觉纠正错误探寻新路的历史,更看到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认清党的历史主流和本质。

  要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立足于自身的政治图谋,随意杜撰、歪曲历史,试图摧毁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进而摧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刻认识党史问题上的虚无主义不是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而是复杂的信仰之争,从根本上说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重要

 的理论发展进行专题阐述,澄清模糊认识;对一些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不良影响的错误观点,教师应守土有责,敢于亮剑,运用丰富的史料和透彻的理论解读进行批驳;应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党史陈列馆、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纪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的感性体验。

  应加强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阅读党的经典文献。各类社会思潮之所以严重渗透至青年学生、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之所以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强大的冲击,很大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理论储备不足造成内部思想防线薄弱。要选取那些思想鲜明、篇幅适中、通俗易懂的经典文献和著作,通过读书会、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功底。

  应高度关注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政治倾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爱国时说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 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如今,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命运与我们祖国的未来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大力践行爱国主义,是广大大学生们的使命与追求,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让我们未来能更好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提。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上畅所欲言随心所欲的时候,别忘了某些不法分子借机散步一些妖言惑众。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积极举报,以免谣言越传越广,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义务阻止这类事情的发生,防止颜色革命,爱国从我做起。而且在互联网上不要随便转发一些不成熟的文章,在大学期间应该充分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不仅要学习内涵精神,还要发挥到日常生活中去,养成习惯。同时还要自觉地接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的爱国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

 其次,我想起了温总理五四青年节看望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时,对他们也是对全国青年、全国知识分子提了三点希望。要承担起国家和人民托付的重任,就必须学习,所以温总理在第一点希望中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懂得社会,懂得国情,更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同时,要承担起国家和人民托付的重任,还必须创新,所以温总理在第二点希望中提出:“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敢于超越前人。” 还要将一身本领用到对的地方,所以第三点是“要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 。温总理所说“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是对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光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温总理的嘱托和古训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悟是,负有更大责任的知识分子必须深刻领会,身体力行。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大学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爱国主义的贯彻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 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 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

 何以自信? 首先,自信来源于伟大的实践,这是我们能够自信的底 气所在。

 其次,自信来源于人民的选择、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自信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 特色。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 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的命题。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个命 题?为什么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 提?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文化 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兴盛 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四个自信”应该信什么 第一,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 条道路是正确的、 光明的, 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第二,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 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大意义,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 信的根本内容。

 第三,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 “我 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 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 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这一论述,既体现了坚定的制度自 信,又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四,文化自信。就是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 的问题,是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

 首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信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第二,必须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 推向前进。

 第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第四,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 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五,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党的领导是根本、是关键,离开党的领导,一切 自信都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 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 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 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

 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 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大学生的 “ 四个自信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人力资源和主力军,关系着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青年大学生需要修好中共党史这门必修课,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党的历史是“四个自信”的书写史

  。

 一个民族的自信总是与其兴衰荣辱交织在一起。回顾近代史,中华民族历经屈辱和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历经艰辛,但均以失败告终,民族自信遭受严重摧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给中华民族送来了光明和希望。1921 年 7 月 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乃至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面对一个个紧迫而重大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没有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没有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没有简单重蹈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没有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通过坚持 “ 走自己的路 ” 走出了一条适 合自己的大路,发展出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夯实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中国

 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让科学社会主义主义焕发蓬勃生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发挥显著优势;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发扬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 。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这部由“简”到“巨”的百年奋斗史爆发出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书写出苍劲有力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部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党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大道之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

  党史学习教育是提升思政育人效能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道路、中国话语最鲜活的现实表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 “ 四个自信 ” 的现实需要,更是继往开来,开启新征程的时代呼唤。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形塑的关键期,需要创新思政育人格局,坚定“四个自信”,构筑精神大厦,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在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

  当下,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长期存在,有时会相当尖锐;从国内来看,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部分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及实用价值观念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四个自信”弱化、道德观念滑坡、能力素质下降等现象。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新发展阶段提升思政育人效能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蕴含着坚定的信仰和意志、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巨大的勇气 和力量,既有我们 “ 从哪里来 ” 的精神密码,也有我们 “ 到哪里去 ”。

 的时代路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将党史所蕴含的磅礴之力转化为思政育人效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高效全面地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从回望历史、总结历史和传承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初心使命、践行社会担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用好党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目前,中共党史课程在全国高校并不是一门普遍开设的必修课,公共思政课对党史教育的支撑还很不够,党史学 科 “ 边缘化 ” 现象仍旧存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党史教学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亟需抓住百年党史机遇,加强和改进党史教学,不断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中,用好中共党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

 一是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党史教育为中心,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融入思政教学体系之中,全面推动党史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开设“四史”类思政课程选修课,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细致的纵横比较,讲清楚中共党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系,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形成“大历史观”“大党史观”,充分认识到党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唤和接力传承,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在开学、毕业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典礼育人”模式,组织师生共上教育部组织的“党史大课”,全方位激活党史思政育人效能。

  二是要适应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随着 2022 年全国高校迎来“00 后”,大学生群体进入全新时期。“00 后”大学生出生在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丰富的环境,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他们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与思维方式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做法,而要尊重“0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善于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00”后大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模式。用贴近“00”后的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阐释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是要用好资源,创新党史教学方法论。突破目前思政教学过多依赖教材、教师、教室的传统模式,让党史教育活起来、热起来、动起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和红色基因库等宝贵资源,精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立体、生动灵活。深化探索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用心设计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师生欣赏喜闻乐见的党史题材微电影、微党课、专题展览、文艺作品、出版物和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党史诵读大赛、主题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自觉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角,让党史学习教育蔚然成风。“学史”贵在力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擅于将党史学习教育本身所蕴含的磅礴之力转化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学习动力和成效,让党史学习教育学之有道、行之有效。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般项目(20TZTSKC024)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四个自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现中国大梦,人民小梦的有力保障。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从 19 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那么多革命斗争最终却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19 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在遇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等问题时,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即使在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具有 5000 多年

 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秉持着对“四个自信”的坚持和实践,所以,让我们相信,坚持“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四个自信1500字

 

 新时代“四个自信”的 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深刻总结过去、准确立足现在、科学擘画未来,是一篇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最后一段强调:“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三个无比”,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改革开放 40 年逐渐积淀起来的“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这个“道路自信”在新时代的全部意蕴,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前进的方向,也更是行稳致远的动力。

  一、新时代“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

  人无自信则不立,党无自信则不兴,国无自信则不强。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将“文化自信”与前三者并列提出,形成“四个自信”完整体系。2017 年,党的十九大将“四个自信”写入党章。至此,“四个自信”全景式立体化呈现出新时代政治自信的丰富内涵。

 这是一条历史选择、人民选择、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道路自信是新时代政治自信的首要自信。改革开放 40 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强大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胜利之道。这样一条正确道路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给予”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逐步摸索出来的,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道路自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认定这条“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敢于趟过一切急流险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战斗豪情,既不走回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向改旗易臶的邪路,确保始终走在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这是一个源于实践、指引实践、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建党之基、强党之源,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先进指导思想、科学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建党 97 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新时代的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始终保持思想坚定、理论清醒、行动自觉。

  这是一套属于自己、务实管用、不断成熟的可靠制度。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建设现代化强国,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已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事实上,只有扎根本国土壤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只有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几十年来的成功实践就是最充分、最有力的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新时代的制度自信,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治国理政根本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更加成熟完备、更加持久有效。

  这是一种连古通今、植根实践、服务人民的先进文化。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与传统的不可分割,使其拥有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革命先进性与大众性的融合相通,使其拥有发展的人民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使其拥有发展的良田沃壤。以上三点,共同激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始终坚守、热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新时代“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深刻理解、真正领会这个“最有理由”,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新时代“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

 “新时代”标定继往开来历史方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已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所蕴含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五个时代”充分阐释了“新时代” 所彰显的执政党价值、国家价值、人民价值、民族价值、世界价值,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准确把握了“新时代” 的突出特点、关键特征。

 “新时代”,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新”,更根本的在于,它是在 40 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努力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而开启的一个伟大时代。这表明,新时代的“四个自信”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广阔的时代舞台。

  “新使命”激励全体党员一往无前。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激发新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虽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党必须时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意在告诫全党绝不能有贪图享受、消极懈怠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持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意在告诫全党打铁必须自身始终过硬,必须自觉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意在告诫全党发展仍是硬道理、事业绝不能停顿,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更新阶段。正在推进的“四个伟大”实践表明,新时代的“四个自信”绝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它有着丰沛的现实源泉、生动的实践映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航船破浪前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而确立的科学理论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出的系统回答,必将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八个明确”的基本内涵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布局和方向、方式、动力、步骤、保障等基本问题。“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作出了科学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严密、视野宽广前瞻,可谓博大精深、深刻大义,为新时代的“四个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实践基础和伟大的旗臶引领。

  “新征程”展现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迎来的,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明确为“一个决胜期”和“两个十五年”。“一个决胜期”,即从现在到 2020 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奋斗目标是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两个十五年”,即:从 2020 年到 2035 年,这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这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战略格局宏阔、奋斗目标清晰,起到了拨云见日、照亮前路的作用,为新时代的“四个自信”厚植了稳定的未来基础、强大的前进定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自信”的实践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四十载弹指一挥间,新征程奋斗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新时代,做一个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首先要做一个自信者,做一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同、坚决拥护、深度信服的“四个自信”者。

  立不忘初心之根,铸牢记使命之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矢志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 “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倒,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最基本的是要时刻以“初心”审视自我、反省自我,不断以“使命”激励自我、促进自我,做到初心不改、虽远不怠,使命永记、历久弥新;最根本的是要坚定 “四个自信”,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必胜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投身党和人民事业的不竭动力;最重要的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自觉将忠诚的政治品格转化为“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担当精神;最首要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掌握

 和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书写和奏响党员干部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答卷”、奋进乐章。

  砥坚忍不拔之志,蓄锲而不舍之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砥砺坚忍不拔的意志;另一方面也要对途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风险、阻力、矛盾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蓄足锲而不舍的劲头。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需要我们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锻造坚不可摧的政治定力,提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和“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牢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肩负起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赋予的历史使命,汇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始终不渝沿着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正确道路、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奋力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持锐意进取之心,促埋头苦干之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的前进道路,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举措。当前,我们已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愈发复杂,任务更显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坚定新时代的“四个自信”,需要我们拿出更彻底、更科学的改革开放举措,以“敢闯敢试、攻坚克难” 的锐意进取精神把握世界潮流、抓住时代机遇,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勇气和魄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需要我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努力耕耘、不务虚名”的埋头苦干作风真正干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处,干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顺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推荐访问:新时代 坚定 自信 大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