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7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7篇)

2022-11-19 0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7篇)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的比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2009-3-11  摘要: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7篇),供大家参考。

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7篇)

篇一: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的比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2009-3-11

  摘要: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中私费负担与政府拨款所占的比例。文中整理的主要是2004年、2005年的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OECD网站。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提出了五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教育支出,GDP

  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外教育经费来源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拨款,“财政性教育拨款”亦即;二是私人出资(含家庭投入和非政府性组织捐助等,以下统称为“私费”)。即使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私费也占一定比重。总体而言,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的比重因教育政策不同而异。从平均水平看,2005年、2004年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比重均为5.0%。2005年数据,按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超过4.5%的有:(4.8)美国、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波兰(5.4)、新西兰(5.2)1但也有些国家的财政性拨款低于4.0%,其中,日本为3.4%、斯洛伐克为3.7%。而非OECD国家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通常较低,如智利为3.0%,俄罗斯为3.8%(见表1)。

  据我们分析,决定各国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比重的因素主要有:(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指高中教育是否纳入普及范围)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通常,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越高,政府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亦即高等教育以外的中等后教育的政策。由于这部分人数量多,因而,政府是否能为之提供教育、是否采取免费政策,对公共教育拨款的影响很大。(3)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尤其是公共与私人的成本分担政策。例如,日本虽然公立大学发达,但采用成本由家庭负担的政策,因而政府对大学拨款不多,财政性拨款占GDP的比重维持在3.4%的较低水平上。美国的教育支出虽然占GDP的7.1%,但政府性拨款仅为4.8%,这与他们采用广泛吸纳外籍学生,并实行较高的收费政策有关。而法国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属于中等水平,但由于采用大

  学生学费政府包干的政策,因而财政性拨款占GDP的比重达到5.6%,在欧洲国家中,这一拨款水平也是较高的(详见表1)。二、财政性教育支出占一般政府支出的比重针对西方各国财政支出口径的差异,这里按“一般政府支出”统计。按OECD统计口径,一般政府支出指按国民经济核算概念的一般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和公益性代理机构)的总支出,包括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但不包括社保基金支出。在我国,部分财政资金是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的,因而支出口径大于西方。从部分西方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看,2005年OECD国家平均为13%。在所收集的15个国家的数据中,排在前面的是墨西哥(23.4)、新西兰(19.4)、丹麦(15.5)和韩国(15.3),而排在后面的有意大利(9.3)、德国(9.7)和日本(9.5)。财政性教育拨款比重占GDP的比重与国家的“福利化”程度有关。例如,欧洲和日本政府承担的“福利化”支出项目较多,公共支出的总量大,因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而墨西哥则相反。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家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总体上呈稳定缓慢上升态势。一是在统计的15个OECD国家中,该指标平均值由11.9%上升到13%,其中有13个国家的教育拨款比例上升,或维持原水平,只有法国、美国是下降的;二是加拿大、法、德、日、英、墨西哥、西班牙等9国的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的上下浮动不超过1%,呈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表2)。

  基础教育拨款属于多级政府共同职能,西方国家通常采用中央、州(地区)和县市(地方)多级政府共同拨款的体制来体现各级教育职能,2005年各国分担比率见表3。

  由表3可以发现,在财政转移支付前,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这说明中央政府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在教育经费的分担上,西方国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央财政通过一般转移支付扩大地方支出基数,再由地方财政拨款给教育机构。这部分钱不属于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而属于地方的教育支出。3中表“转移支付前”“转与移支付后”地方财政性教育拨款比重的差异主要由此引起。另一种是中央财政的教育专项拨款,虽然它通过层层分配而用于学校,但计入中央政府支出。经转移支付调整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为31.2:28.8:41.0,因而,教育财政体制属于以县市政府为主。表3也表明,各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职能划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这又与中央财政的教育经费集中程度有关。其中,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韩国以中央对州和地方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各类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供给。美国联邦政府的作用是平衡地区间财力,一般转移支付后不再对中小学下达专项,而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的基础教育则采用经费以中央拨款为主、委托县市办学的模式。三、对教育经费两大来源结构的分析通过对教育经费的两大来源,即公共财政拨款与私费负担的比例分析,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OECDl5个国家总体上呈现私费比重上升,政府拨款比重下降的态势(详见表4)。

  从OECD15国的平均数看,1995年私费占全部教育支出的15.6%,而2000年增加到16.7%,2005年又增加到19.0%。其中,除荷兰教育的私费负担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重由9.8%降到8.6%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私费负担

  比重由29.0%提高到32.7%。私费比重上升并非意味着政府的义务教育政策变动,而是政府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对就读于高校的大学生提高了收费。四、对提高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建议据2008年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资料,2008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预计达到1581.8亿元。按此推算,2008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但这一比重与OECDl5国平均比重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1.我国的财政收入比重不高。对此,我们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说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三者的关系:Er=Gr*R(其中:Er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Cr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R为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式表明,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取决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因素,其中财政支出比重是决定因素。一般而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0~14%间较合理(OECD国家平均13.2%),过高则会影响农业、国防和公检法等支出,甚至危及社会稳定。2008年我国教育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达14.9%,若按西方同口径计算(扣除社保资金)则超过15.5%。这表明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是努力的。而表2表明,凡是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都超过或接近35%。虽然近年来我国仅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即使是快速增长的200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仅为20.68%。若按教育拨款占GDP的4%要求,则全国应有1/5财政收入用于教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的根本路径,应当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但是,这涉及到产业结构和工商企业的承受能力。在我国以简单加工、低附加值为主的产业结构下,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2.多元财政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影响我国教育投入的另一因素是6万亿元财政收入分散在5级约3500个政府的手上,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近2/3的财力。这就产生两种情况:(1)基础教育的办学主体虽在市县,但在投入上却显得乏力,尤其在1500个农业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有能力投入的政府又并非办学主体。(2)受财政分税制体制约束,无人对4%负责。2007年,笔者曾调查江苏省部分市县和浙江省的宁波市,发现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地方财政是脱节的。以宁波市为例,2006年该市可用财力仅占GDP的8.6%,若教育达到4%,则意味着全市将有一半财力用于教育,这不可能做到。可见,教育支出占GDP的4%只是观察指标,而非行动目标,更无法考核地方政府。既如此,又有谁能对此负责呢?3.缺乏基于理性的地区性教育财政政策。随着近年来财力增加和国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的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1)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状况获得缓解;(2)随着多年的持续投入,城市和东部工

  商业县义务教育资金相对充足,但受资金效用递减规律的制约,资金浪费较严重;(3)群众关注点从“有书读”转向“读好书”。为此,应摈弃全国“一刀切”的财政政策,而采取更理性、符合地方利益的多元政策。但在分级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是特定的利益主体,强制要求市级政府将自己的钱用于县级农村教育是不可能,也不符合居民利益的。“一刀切”政策的后果,一是使新增教育经费滞留在本已经费充足的城区中小学——大部分无实效;二是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利益关系的职业教育却因某些原因而无法发展。花钱而得不到效果,导致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上转向消极。总之,财力总量的有限性、体制上的脱节和机制上的非理性,是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长期达不到4%的三个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在提高公共教育投入比重上无能为力。既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属于教育财政政策范畴,我们就可以在现阶段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是初步、低标准的。尤其是全国1500个农业县,从农村学校房舍、教育设备设施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十分落后,一些县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乡级管理体制,至今还有一定数量“新代课教师”,所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农业县财力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为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第二,建立对省级政府的全省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考核机制。考核本身就是针对政府的职能及责任承诺的。由于省级政府的职能比较全面,GDP与财政收入脱节程度较轻,因而建立这一考核、监察制度既必要又可行。第三,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协调东西部关系、稳定社会的长期政策。对教育而言,均等化指由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与等价性原则配合的政策体系。其中,基本教育服务最低公平原则要求建立对教育房舍、设施和设备、教师和服务的国家服务标准。这是一种最低限度,无论何种学校,即使最偏远地区也应达到,所需经费应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按教育均等化要求,普遍建立了教育服务国家标准,这一经验值得参考。等价性原则是指中央允许并鼓励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配置标准,但经费由地方承担。二者配合,既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又能促进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第四,寻找合理的教育支出增长点。随着城市和工商业县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饱和,国家急需制订新的教育支出增长点和教育财政政策,引导地方教育资金投向。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三大教育中最薄弱的,又是适合市县管理的领域。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应制订基于地方利益、理性多元的教育财政政策。例如,对城市和工商业县来说,在生均拨款达到一定水平后,鼓励他们将资金转向旨在吸收中西部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大幅度提高本地区劳动者技能和竞争实力、“农替代民工”的职业教育上;而对广大农业县来说,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不只是向农村教育拨款,也应考虑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方面的要求。

  第五,完善和调整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解决高校贷款问题。公立高校是政府办的高校,建设资金应当由政府承担,假如高校决策不妥,政府可以纠正,甚至拍卖房地产还贷。为此,作为应急措施,建议国家分期、逐年解决高校贷款问题,至少高校合理贷款部分的利息,先由省和中央政府分担,然后逐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财政关系。这也是提高教育经费比重的可行政策。总之,实现教育支出占GDP比重4%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是一张承兑支票,虽因种种原因,目前还无力完全承兑,但措施得当,就可以做到在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量中让教育多分一点,让新增教育资金用得更好一些,这应成为我们的积极对策。

  作者:来源: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心马国贤马志远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张春玲

篇二: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摘要】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993年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20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国外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GNP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0-2002年分别为1.95%、1.89%和1.98%,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实际投入不到应该投入的一半。如果按照4%的比例,江苏省各级政府三年总短缺额达到592亿元。更为令人吃

  惊的是,2004年所占比例又下降到1.9%以下,而如果按去年全省GDP达到15000亿元计算,这意味着去年欠下的短缺额已经超过300亿元。从全国来看,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见表1),九年间增长一个百分点都不到。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尚存在着900多亿元的资金投入缺口。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前者来分析比较。根据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2004年4月对徐州市的调查,在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的半年间,该市农村有8206名初中生辍学,初中年辍学率在有的县达到6%。而在另外一些辍学更严重的地区,初中阶段三年的辍学率超过20%,远远超过教育部门所公布的数据。辍学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收入而言就学成本过高。基础教育的个人支出比例高低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成反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高等、中等和初等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对基础教育重视的不够,对其投入相对不足,对高等教育投入比重过大,使教育投资内部结构不甚合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0.05,比美国低0.0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0.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开发落后地区、支援落后地区发展,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西部的开发,德国东部的十年建设等。在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中,财政政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三: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可编辑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2009-3-11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中私费负担与政府拨款所占的比例。文中整理的主要是2004年、2005年的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OECD网站。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提出了五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支出,GDP

  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国外教育经费来源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亦即“财政性教育拨款”;二是私人出资(含家庭投入和非政府性组织捐助等,以下统称为“私费”)。即使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私费也占一定比重。总体而言,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的比重因教育政策不同而异。从平均水平看,2005年、2004年OECD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比重均为5.0%。按2005年数据,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超过4.5%的有:美国(4.8)、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波兰(5.4)、新西兰(5.2)1但也有些国家的财政性拨款低于4.0%,其中,日本为3.4%、斯洛伐克为3.7%。而非OECD国家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通常较低,如智利为3.0%,俄罗斯为3.8%(见表1)。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据我们分析,决定各国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比重的因素主要有:(1)基础教育的普及政策(指高中教育是否纳入普及范围)和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通常,城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越高,政府拨款水平也就越高。(2)后中等教育政策,亦即高等教育以外的中等后教育的政策。由于这部分人数量多,因而,政府是否能为之提供教育、是否采取免费政策,对公共教育拨款的影响很大。(3)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尤其是公共与私人的成本分担政策。例如,日本虽然公立大学发达,但采用成本由家庭负担的政策,因而政府对大学拨款不多,财政性拨款占GDP的比重维持在3.4%的较低水平上。美国的教育支出虽然占GDP的7.1%,但政府性拨款仅为4.8%,这与他们采用广泛吸纳外籍学生,并实行较高的收费政策有关。而法国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属于中等水平,但由于采用大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学生学费政府包干的政策,因而财政性拨款占GDP的比重达到5.6%,在欧洲国家中,这一拨款水平也是较高的(详见表1)。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二、财政性教育支出占一般政府支出的比重针对西方各国财政支出口径的差异,这里按“一般政府支出”统计。按OECD统计口径,一般政府支出指按国民经济核算概念的一般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和公益性代理机构)的总支出,包括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但不包括社保基金支出。在我国,部分财政资金是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的,因而支出口径大于西方。从部分西方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看,2005年OECD国家平均为13%。在所收集的15个国家的数据中,排在前面的是墨西哥(23.4)、新西兰(19.4)、丹麦(15.5)和韩国(15.3),而排在后面的有意大利(9.3)、德国(9.7)和日本(9.5)。财政性教育拨款比重占GDP的比重与国家的“福利化”程度有关。例如,欧洲和日本政府承担的“福利化”支出项目较多,公共支出的总量大,因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重相对较低,而墨西哥则相反。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家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总体上呈稳定缓慢上升态势。一是在统计的15个OECD国家中,该指标平均值由11.9%上升到13%,其中有13个国家的教育拨款比例上升,或维持原水平,只有法国、美国是下降的;二是加拿大、法、德、日、英、墨西哥、西班牙等9国的教育拨款占一般政府支出比重的上下浮动不超过1%,呈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表2)。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基础教育拨款属于多级政府共同职能,西方国家通常采用中央、州(地区)和县市(地方)多级政府共同拨款的体制来体现各级教育职能,2005年各国分担比率见表3。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由表3可以发现,在财政转移支付前,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平均为46.5:27.5:27.1,这说明中央政府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在教育经费的分担上,西方国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央财政通过一般转移支付扩大地方支出基数,再由地方财政拨款给教育机构。这部分钱不属于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而属于地方的教育支出。表3中“转移支付前”与“转移支付后”地方财政性教育拨款比重的差异主要由此引起。另一种是中央财政的教育专项拨款,虽然它通过层层分配而用于学校,但计入中央政府支出。经转移支付调整后OECD国家中央、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为31.2:28.8:41.0,因而,教育财政体制属于以县市政府为主。

  表3也表明,各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职能划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这又与中央财政的教育经费集中程度有关。其中,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韩国以中央对州和地方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各类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供给。美国联邦政府的作用是平衡地区间财力,一般转移支付后不再对中小学下达专项,而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的基础教育则采用经费以中央拨款为主、委托县市办学的模式。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可编辑

  三、对教育经费两大来源结构的分析通过对教育经费的两大来源,即公共财政拨款与私费负担的比例分析,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OECDl5个国家总体上呈现私费比重上升,政府拨款比重下降的态势(详见表4)。

  从OECD15国的平均数看,1995年私费占全部教育支出的15.6%,而2000年增加到16.7%,2005年又增加到19.0%。其中,除荷兰教育的私费负担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重由9.8%降到8.6%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私费负担比重由29.0%提高到32.7%。私费比重上升并非意味着政府的义务教育政策变动,而是政府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对就读于高校的大学生提高了收费。

篇四: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我国教育支出现状

  班级:会计1202姓名:学号: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对于社会巨大的教育资金需求来说,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合理,当前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支出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进而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教育一直是政府非常看重的问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了4%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尽管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首项,但教育支出结构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影响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问题。

  1、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上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后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1993年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6年提出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2010明确2012年实现4%的目标。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亿元,占GDP*****亿元的4.08%。

  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GDP(亿元)占GDP比例(亿元)2008*****.63*****.6616.69*****.43.332009*****.09*****.9316.03*****.33.592010*****.07*****.1616.32*****.43.652011*****.70*****.7915.10*****.83.932012*****.00*****.9717.46*****.04.08二、财

  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GDP的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统计表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亿美元)学生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美元)美国80967743英国12265834俄罗斯8691850巴西11401683中国21958732、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这种思维定式,使得在做决定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忽视了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左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3、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三级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对三级教育的支出结构比例反映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三级教育的支出重视程度以及支持力度。世界各国大多对初等教育支出最多,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少。然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占很大的比重,而初、中等教不足,形成了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的“倒金字塔”模式。

  我国三级财政支出教育统计表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008***-********-********-*****2009***-********-*************2010***-********-********-*****2011***-********-*************4、地区间教育支出差距大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造成了各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

  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5、学校之间教育支出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普及阶段,应保持着各校之间资源平衡,以确保学生的利益,但自发形成或经过评选设置的重点校在地区内学校间享受优待,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宗旨。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择校费的问题,这部分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种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致使学校间差距加大。

  6、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权上,中央政府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而在教育事权上,则是将责任不断下放给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上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拥有财力却没有尽到责任,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式主要是直接拨款,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像减免税、补贴利息等财政工具。

篇五: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美国大学的办学目标重点在于教学与科研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活动社会服务对于学校的形象提升资金筹集等影响较大尽管近年来增长了近18但与教学与科研相比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仅为5对总支出不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美国公立大学的财务支出结构分析

  作者:许秀梅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4期

  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有85%是美国的大学,在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前20名中有17所美国大学,我国的北大清华分别排在了46和48位。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竟有如此大的差距,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针对以上事实,笔者尝试从美国大学财务支出情况分析,从财务的角度探讨中美大学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美国公立大学的财务支出结构

  美国大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教学与科研为战略导向,相应地,财务支出也向这两个方面倾斜,具体财务支出明细分为:教学支出、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学术支持、学生服务、机构支持、机器操作与维护、奖学金、研究基金、附属企业、教学医院和独立操作等。

  美国公立大学有非常规范的财务收支报告格式,各支出明细每年均会在学校网站定时公开。此外,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网站(http://nces.ed.gov/)也会定时公开披露经费收支,如表1与表2所示。

  表1与表2数据来源:根据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高等教育数据整合系统2007至2011年财务与招生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二、美国公立大学的财务支出结构分析

  与2007年相比,美国大学的各项财务支出呈增长趋势。尽管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大部分支出项目增长比重比较稳定。各项支出变化趋势如下:

  1.教学与科研支出是美国大学总体财务支出中最大的两部分。

  教学支出2011年增长幅度近20%,占总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5%,可见美国大学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教学型、研究型还是综合性大学,教学支出都占有很高比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教师的薪金支出,在教学支出中稳占17%左右,剩下的8%为支持教学的其他各种流动性开支。可见美国大学财务支出始终以教学与科研为重点,教学与科研专职教师薪金是最大的支出项目。例如,国立密西根大学大学部和研究生部的教学支出占总支出的57%。其中,教授的工资以医学院、口腔学教授、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等教授最高。医学院院长每年工资为50万美元,管理学院院长为43.5万美元,法学院院长为42.9万美元。此外,医学院教授的年薪达到16万以上。除医学院以外,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教授的平均工资为: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授12.5万美元、副教授8.3万美元、助理教授7.3万美元。美国大学的教学工资较高,说明大学依然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产业,,保持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需要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科学研究是美国大学第二项最大的支出。

  研究指出2011年增长22.87%,在总支出中维持12%的比例,这代表的是平均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个比例稍高一些,但大多不会超过教学支出比例。美国大学的科研能力全世界公认,尤其是基础研究,这与学校强大的科研支出密不可分。以上教学与科研两项支出在总支出占有比例高达38%科学研究。如果再考虑各种图书资料电子资源、教学仪器与设备、各种办公费、不要的教辅人员薪金,教学与科研的支出比例将维持在50%以上,甚至高达70%。长期稳定充足的财务投入是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证。美国公立加州大学的师资力量最为雄厚,以伯克利分校为例,其教师、研究人员与校友获得诺贝尔奖者达61位之多,位列“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的第六位。而至目前为止,我国国内的大学本土教授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先例。

  3.美国大学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不高。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主要是服务于与学校发展有关的各种非营利组织、企业及个人。美国大学的办学目标重点在于教学与科研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活动,社会服务对于学校的形象提升、资金筹集等影响较大,尽管近年来增长了近18%,但与教学与科研相比,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仅为5%,对总支出不大。

  4.美国大学重视学术支持支出。

  学术支持支出主要是各种图书资料、电子资源数据库,教材以及文献支出,占总支出7%左右,与公共支出基本相当。世界藏书量排名前十的图书馆80%都在美国,与美国长期对学术的财务支持分不开。美国公立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大都在500万册以上。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藏书就近1000万册,是北美地区第五大图书馆。

  5.机构公共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这部分支出用于维持学校正常发展的各项公共性开支,比如招待费、差旅费、咨询费、以及办公人员薪金等。相对教学与科研,这部分属于间接支出,辅助教学与科研,支出不应过大。

  6.重视仪器设备维护与更新。

  机器操作与维护、折旧支出,主要是各种教学仪器、科学实验仪器的购买、更新与维护。这是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硬件实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科研产出。美国各大学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财务支出,2011年同比增长了18.53%,折旧同比增长44.24%。美国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这与其财务支持是分不开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7.在附属企业和教学医院方面的支出较大。

  美国大学这些附属企业并不是我国大学的校办企业,而是指学校的后勤服务系统,像学校的食堂、公寓、商店、出版社、书店、校际体育赛事等。这些后勤服务企业和教学医院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专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每年财务收支基本平衡。

  8.奖助学金、独立操作、利息与其他。

  奖助学金与独立操作支出面向学生,主要用于对优异学生的奖金、困难学生的补助,以及学生各项实验支出,比重虽较小,但也可见美国高校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息与其他包括资金筹集、校园建设等各项支出,约占总支出的6%,尽管增长幅度较大,相对于其他支出项目,对总支出影响较小。

  从以上分析可见,美国大学在教学与科研上的各项财务支出政策突出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1.财务支出信息公开的透明性。美国各大学财务收支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可详细了解到美国所有大学的财务收支汇总情况、不同类别大学的财务收支差别、以及具体到每一所大学每一项财务支出的情况。此外,针对特别重要的支出项目还详细披露其明细,尤其是教学科研专职教师工资,详细公开披露不同类型大学(公立或私立)、职称、学位、年龄段、性别、国籍所对应的教师工资差别。

  2.财务支出的合理性。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职能,理应决定着财务支出的方向与重点,教学及科研支出应占据最重要地位。美国大学非常注重教学与科研并给予大量财务支出,尤其是对于高水平教学与科研队伍的财务投入。保证教学与科研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各种公共性支出尽量压缩。其中,包括行政办公人员工资在内的各种机构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仅为7%左右,并且保持稳定。

  通过了解美国公立大学的财务支出情况,其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便不难理解。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六: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中国与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比较与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模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具体措施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别从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国和美国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模的对比;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对比;就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不足的一些建议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与研究。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财政支出高等教育模式1概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政府都意识到高等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国家的利益和乃至民族的兴衰。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财政收支模式因教育机构的类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和政治体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高等教育财政支持的力度和模式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社会的变革以及政治制度息息相关。本文重点阐述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2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美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财政政策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与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美国就提出了教育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是怎样服务于市场的教育理念。一个国家教育的成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高等教育必须为增强国家竞争力而服务,这是美国对教育的既定方针。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因素,而不

  是政治因素。[2]2.1在经济上约翰斯通(2007)指出,“高等教育是公认的作

  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高等教育特别是在高技术,信息处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是确立美国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的重要砝码”。高等教育在美国的经济利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重要性表现为美国知识产权占世界知识产权总量的比重,以及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就美国经济而言,高等教育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微软投资数十亿研发计算机微芯片以确立其在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处于最先进的地位。

  2.2在政治上约翰斯通(2007)表明,“美国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种族斗争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儿童在贫困中长大。政府的实权派抵制面向穷人的社会福利计划的实施,从而使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政策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模式和方向。换句话说,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学生获得的教育基金的数额大不一样。越穷的人受教育程度就越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靠政府的救济金勉强度日,中产阶级及以上的社会阶层则接受较高的教育成为社会的精英。[4]

  3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规模上的对比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接近3%,仅次于加拿大等七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公立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学生贷款,家庭的资助和社区捐助。

  3.1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联邦政府致力于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社区援助来缓解政府对高等教育支出的不足。然而,面对持续增长的学费,来源于社会的援助受到很大的影响。1982-1983,超过50%的财政支出来源于联邦政府,2002-2003支出比例只有40%了。现在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援助的形式主要是贷款。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不愿意为高等教育负担更多的贷款。此外,政府援助跟不上学费的增长。

  3.2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状况二十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截止90年代初政府实行高等教育是免费政策,从1997年开始,中国推行教育产业化,对高等教育实行统一的收费政策。在2000年,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超过了一个农民年收入的四倍。当年在册的大学生大约有七百多万,只占适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10%。

  4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上的对比4.1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为大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灵活的财政援助。主要形式有联邦政府、州政府的助学贷款,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对困难学生实行学杂费减免和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据统计,美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本科生接受过一项或者几项政府财政援助。援助额占公立大学四年本科所有费用的50%以上。在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更多的来源于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机构的捐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财政援助帮助

  穷人接受高等教育。[3]4.2中国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

  15年间,我国高校主要是以教育财政拨款为主,高校自筹以及社会捐助为辅的经费结构模式。在近十几年间,教育产业化是我国高校经费的结构从主要以教育财政拨款为主转变为主要以高校自筹、财政性拨款为辅经费结构模式。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意味着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所降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经费依然源于公共财政,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积极争取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支持。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趋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

  但是,日益紧缺的高等教育财政和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日益增长的学费水平与我国城乡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地域经济差别造成公共财政资源在高校之间分配的不平衡,来源于企业,社会团体的教育捐助所占比例甚少等诸多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此外,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没有考虑到民办高校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比如在增加教育机会、延缓和促进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高等教育财政同样也应该对民办高校予以补贴,而在现实中财政几乎很少对民办高校进行资助,这实际上并不符合经济学的原则。[1]

  5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上存在问题的建议

  中国政府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财政援助政策,实质性地解决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不足,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主要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减免学费;高校包括职业院校设立奖学金,助学基金以及提供一定的助学贷款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应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建立勤工助学基金和奖学金,奖励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高校有义务提供财政援助来预防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的发生。

篇七: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比较研究

  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摘要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巨

  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改变穷人的福利水平就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而增加人力资本、提高人口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由此可见,教育投资和教育产出对于经济发展的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国外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世界各国中国教育支出GDP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一)、教育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一方面,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受教育者个人能够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获取较高货币收益及较高的精神享受。因此,教育可由私人部门提供并获取利益;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产品,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对我国生产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及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族文化与文明程度,增加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但教育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为了避免因教育机会不均所造成的贫富差距与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公平,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必须再进一步向教育事业倾斜。(二)财政学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教育程度提高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个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可以促进家庭在医疗保健、营养、学习和计划生育方面采用新技术。同时,教育程度与生育率有着密切关系。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教育必须由国家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安全,才能保证国家的健康发展。因此它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得不让人关注其支出的结构。

  2

  二.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及占GDP比重

  表12003-201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于2012年1月22日,由财政部公布的2012年度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根据所能查找到的国家统计局的最近数据,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519322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21165亿元。据此计算,2012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4.08%,“教育支出占GDP4%”的承诺首次得以实现,虽然这个比例仍只能算“贴地飞行”。(二)中国与部分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情况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9》。注:中国为2008年数据,英国和泰国为2006年数据,俄罗斯为2004年数据,其他国家为2005年数据。)

  3

  4

  (二)教育支出结构失衡1、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构成。一般说来,教育结构应成宝塔型,即上端小、底

  座大,把扫盲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构成。一般说来,教育结构应成宝塔型,即上端小、底座大,把扫盲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中等教育,高于高等教育。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把重点放在初等教育普及上是最为有利的教育战略。然而,从数据中来看,我国的投资普遍偏向于高等教育,存在着不顾实际、盲目攀高的情况,结果,失去了大多数的教育对象。

  2、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薄弱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力度不够,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同时,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少双师型的教师,导致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3、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教育支出对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

  5

  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育性经费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农民义务教育负担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不同省份的水平天差地别。

  四、针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现状所提出的建议(一)针对总量不足所提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旧很少。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不很够的,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二)针对我国教育支出不合理所提建议1、合理安排教育教育支出结构,首先要合理调整三级支出结构。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为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我国一般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适度降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显得过多,改变高等教

  6

  育的集资方法,例如引入国外的那种私立学校的股东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给相对较少的初、中级教育,还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率。2、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缺少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重视,极易因教育深化而导致教育失业。公共对教育的无线需求,供大于求使一部分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必定找不到工作从而引发知识失业,大学生抢占了中学生能够胜任的职位。同时。知识失业也导致了教育的进一步扩张,使我国教育投资效率低下。3、建立基于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服务标准。


推荐访问:美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美国 支出 财政支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