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7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7篇

2022-11-09 1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7篇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张彩乔;李宏进;张卫婷  【摘要】全球每年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死亡人数为50000例,狂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7篇

篇一: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张彩乔;李宏进;张卫婷

  【摘要】全球每年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死亡人数为50000例,狂犬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狂犬疫苗是抵御狂犬病毒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新型疫苗的研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安全有效的人用狂犬疫苗的出现,为人类抵御狂犬病毒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细胞培养的狂犬疫苗还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人类抵御狂犬病毒主要手段,而单克隆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药物不久的上市,将为人类抵御狂犬病毒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Everyyear,thenumberofdeathscausedbyrabiesvirusis50000.Rabiesvirusisaseriousthreattohu-manhealthworldwide.Therabiesvaccineisthemosteffectivewayagainstrabiesvirus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biotechnology,thenewtypeofvaccinesinhumanshasappear,whichissafeandeffectiveforhuman.Rabiesvaccinepreparedincellswouldbethemainmethodnowadaysandinthenearfuture,whilemonoclonalimmunoglobulindrugswillsoonprovideasaferandmoreeffectivewayagainstrabiesvirus.

  【期刊名称】《生物产业技术》

  【年(卷),期】2017(000)001

  【总页数】5页(P100-104)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疫苗;糖蛋白

  【作者】李岩异;戴碧璇;谭丽霞;张彩乔;李宏进;张卫婷

  【作者单位】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基因组中有一个核糖核酸链,其反义链编码5个蛋白分别是核蛋白、磷酸蛋白、基质蛋白、糖蛋白和RNA聚合酶。每年感染狂犬病毒导致超过50000人死亡,而且大部分发生在亚洲。除了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包含一系列公认和判定的成员,这些病毒能够造成人的偶然死亡[1]。狂犬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哺乳动物的食肉目和翼手目为主要宿主,家犬是作为人类疾病最重要的宿主来源。在美国,多种类的蝙蝠会引发狂犬病毒对人的传播,尤其是在美国洛杉矶常见的吸血蝙蝠和在北美的昆虫蝙蝠。这些情况的出现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2]。狂犬病毒转移的发生起源于被感染的宿主的伤口,引起咬伤伤口处唾液病毒的沉积。狂犬病毒是一种高神经营养和高度可变的病毒,其发病期经常会持续数月,病毒感染周边神经进而上升到背根神经节。一旦感染到脊髓,病毒迅速扩散至大脑,引发致命性的脑炎,最终杀死宿主。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检测感染的大脑后,结果显示,许多病例中会出现独特的包裹体和Negri小体。免疫标记结果显示,许多感染的神经元伴随着胶质细胞的增生[3]。这些改变主要是在后脑中被发现,一旦感染发展,而没有有效的治疗,具有接近100%的致死率,在所有的感染中显得非常独特。但是,在被咬伤暴露伤口之前或在伤口暴露后很短时间内给予疫苗的注射,当前的疫苗能非常有效的防止这种结果的发生。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对于抵制感染

  非常重要,狂犬病毒疫苗促进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是有效的。但狂犬病发展到后期,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是不起作用的,这可能是高致死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经过广泛的研究,但是对于该病毒没有有效的抗病毒的治疗方法[4-5]。3.1神经组织来源的疫苗在1885年7月6日,巴斯德最早发明了有效的疫苗来治疗狂犬病毒,第一次采用疫苗来治疗被咬伤的人类患者。治疗方法是取被狂犬病毒侵染的兔子的脊髓浆液,经无菌的空气烘干后进行接种。最初接种者被皮下注射完全灭活的浆液。巴斯德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随后这种方法被广泛传播,但随之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如何保证灭活的一致性,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接种人由于接种疫苗发展为狂犬病。其次,如何从兔子身上产生疫苗以满足对狂犬病的治疗。从感染山羊和绵羊的脑部获得狂犬病毒,并通过化学试剂苯酚进行灭活,使得上述两个问题得以解决。这些来源的疫苗虽然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与巴斯德疫苗一样,含有高含量的髓鞘成分,这些成分能使一些疫苗接种者发生致敏反应,在极端的案例中会发生致命的脑炎[6]。也在考虑替代品,包括感染鸡胚胎病毒的灭活,感染哺乳期老鼠脑部病毒的灭活,幼年期老鼠脑部的髓鞘含量比成年期老鼠脑部髓鞘要少。但是这些方法不能完全消除自身免疫性反应的发生。因此,虽然一些国家还在应用这些疫苗,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不提倡使用来源于神经组织的疫苗。3.2禽胚胎来源的疫苗由于来源于神经组织的疫苗具有上述不良反应,1956年Peck[7]采用了鸭胚胎来制备疫苗,将狂犬病毒毒株接种至7日龄鸭胚卵黄囊,培养2周左右,将胚胎细胞磨碎,制成悬液后灭活。该疫苗在欧美国家被广泛使用了近30年,但鸭胚胎来源的疫苗存在免疫原性差、中和抗体水平低于神经来源的疫苗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自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不再生产和使用这种疫苗,但人类利用禽

  胚胎进行狂犬疫苗的研制没有停止,瑞士一家公司采用化学提取和区带离心技术,利用鸭胚胎成功生产了一种新型狂犬疫苗,该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少、免疫效果好,已经上市多年。3.3细胞培养来源的疫苗一种新的狂犬疫苗制备形式,即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来培养狂犬病毒逐渐形成。第一个组织培养病毒来源的疫苗是将病毒在原发性地鼠肾细胞上培养,由该技术生产的疫苗于1968年获加拿大批准后使用。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狂犬病病毒北京株生产疫苗;而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FluryHEP株适应原代鸡胚细胞,并广泛使用;荷兰采用原代狗肾细胞进行病毒株的培养,该疫苗在免疫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满足狂犬疫苗规模化生产需求方面,传代细胞起着重要作用,传代细胞会附着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载体表面生长,同时可以通过胰蛋白酶进行消化,进行传代和转移,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代表性的传代细胞为VERO细胞,该细胞是一种不限代次无限繁殖且不致癌的细胞,已被WHO批准作为人类疫苗的生产基质。由VERO细胞培养的狂犬病毒病毒收液毒价高、价格低、免疫效果非常好。目前公认最佳的狂犬疫苗是人二倍体细胞疫苗,该疫苗是由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创,是用人肺细胞WI-38株适应和培养病毒。法国某研究所用MRC-5细胞生产狂犬疫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据统计,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是接种后不良反应最轻、免疫效果最好的疫苗[8]。4.1重组疫苗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基因工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出现了以活病毒为载体的疫苗和非复制病毒为载体的疫苗。活病毒为载体的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的G蛋白基因转入到病毒内而生产新型疫苗的方法。据报道,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的活病毒有痘苗病毒、腺病毒等。由于该类方

  法生产的疫苗对临床安全性的影响,目前该类疫苗都用于动物的免疫。该类疫苗因含有狂犬病毒的G蛋白,不具有狂犬病毒的感染能力,免疫原性好,在动物中免疫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也少。1995年梅里埃公司将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V-RG,生产疫苗Raboral,于1995年获得了美国农业部颁发的许可证。由于该疫苗同时含有其他病毒毒性,且属于基因工程病毒,不能应用于人类。非复制病毒为载体的疫苗采用的病毒载体不能在宿主中进行复制传代,能够表达狂犬病毒的G蛋白,从而发生免疫应答。由于该技术生产的疫苗对于宿主机体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所以可以进行人用疫苗领域研究。目前主要的病毒载体为复制缺陷型痘病毒和复制缺陷型腺病毒。Cadoz等[9]采用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将狂犬病毒株ERA的G基因插入其中,该重组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是流产性复制,利用该研究成果生产的疫苗进行了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志愿者都能很好地耐受该疫苗,接种后只是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微不适,接种后均可诱导志愿者产生抗体,具有人类疫苗的潜力。4.2植物来源疫苗植物在进行蛋白表达时,能够进行蛋白合成后的折叠、糖基化等后期修饰,同时植物的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不致病。所以,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狂犬病毒的G蛋白作为目的基因,重新插入重组植物病毒载体中感染植物,从而获得狂犬病毒疫苗。正在研究的植物来源狂犬病毒疫苗所采用的植物有马铃薯、苜蓿花、烟草等[10-11]。该技术是采用植物来生产抗原的,这为疫苗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该技术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从现有的结果来看,这类疫苗的前景还是看好的。4.3DNA疫苗DNA疫苗是将狂犬病毒的G蛋白的cDNA插入到质粒DNA中,从而制得疫苗。1995年科学家就开始尝试应用该技术生产疫苗,通过对小鼠的免疫实验发现,免

  疫后小鼠抗体增加,同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用狂犬病毒攻击接种后的小鼠,该疫苗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12]。DNA疫苗在接种者体内能够持续产生抗体,同时DNA疫苗的生产周期短,对温度稳定性强,便于储运和大量制备,但诱导抗体产生时间长,所以DNA疫苗适用于动物和高危易感人群的预防。DNA疫苗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性。DNA疫苗一旦接种后,就会长期存在于接种者体内,虽然能长期使机体获得免疫效果,但有可能会造成基因突变,引发机体癌变。所以,DNA疫苗未来在宠物中的应用相对较好,在人类中应用比较渺茫。4.4G蛋白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与免疫复合物4.4.1亚单位疫苗狂犬病毒中的G蛋白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免疫作用。目前亚单位疫苗分为3类:糖蛋白亚单位疫苗、核糖核酸蛋白亚单位疫苗(RNP)、重组核酸蛋白亚单位疫苗。糖蛋白亚单位疫苗分为天然糖蛋白疫苗与重组糖蛋白疫苗。天然糖蛋白疫苗来源于自然状态下的狂犬病毒,通过采用TritonX-100处理,使糖蛋白从病毒膜表面分离下来,之后,糖蛋白直接免疫小鼠。小鼠的抗体表达量非常少,在配合佐剂制成疫苗后,接种者抗体表达会显著提高。重组糖蛋白疫苗是采用病毒为载体表达狂犬病毒的糖蛋白,但该糖蛋白在后期提纯方面存在困难,该疫苗未取得发展。病毒复制时,核蛋白和狂犬病毒的RNA紧密结合,并将RNP包裹。RNP具有抗原性,但是无免疫反应性,不能诱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其可以长期产生免疫保护反应。RNP还可以协同免疫反应,用RNP初次免疫小鼠后,再使用狂犬病毒疫苗进行免疫,诱生表达的中和抗体水平比未进行RNP初次免疫的要高。重组核酸蛋白亚单位疫苗也具有与RNP相同的免疫效果,苏焱等[13]研究表明,RNP与重组核酸核蛋白的抗原性无差异。经重组核酸核蛋白初次免疫小鼠后,诱生表达的中和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未经重组核酸核蛋白进行初次免疫的小鼠。

  4.4.2多肽疫苗狂犬病毒多肽类疫苗分为化学裂解多肽、合成肽、基因工程肽、免疫复合物。化学裂解后,狂犬病毒糖蛋白的抗原表面还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由于片段发生断裂,所出现的免疫效果低于自然状态下完整的糖蛋白[14]。根据狂犬病毒的核蛋白序列,Ertl化学合成了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结合位点的2条多肽,免疫小鼠后,能发挥与RNP相同的免疫效果,同样不能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但根据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序列合成的多肽,免疫小鼠后,能检测到中和抗体,但其滴度明显低于狂犬病毒诱导水平。目前以植物为载体进行狂犬病毒的多肽表达得到的多肽比化学合成的多肽抗原性要好、制备方便、价格低廉,是制备狂犬病毒多肽更好的方式[15]。4.4.3免疫复合物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毒性低,但由于其分子小,免疫原性差,而免疫复合物能克服这个缺点。狂犬病毒的免疫复合物是将高度纯化的狂犬病毒糖蛋白分子嵌到脂质体的双层膜表面,模拟天然病毒的结构,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Morein等[16]研制的狂犬病毒糖蛋白免疫复合物(ISCOM),免疫小鼠和狗后,诱导表达的中和抗体较高,免疫效果与商品化的人用狂犬病二倍体细胞疫苗相近。5.1狂犬病毒抗体尽管当前的商品疫苗在抵抗狂犬病方面的成功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一直在尝试开发新的替代品。抗体在抵御狂犬病毒的传播方面已被证实起到关键的作用。抗体的重要目标是病毒的糖蛋白,而糖蛋白是病毒颗粒唯一暴露于表面的蛋白,很多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能够被其识别。将狂犬病毒糖蛋白克隆至细菌质粒中,然后在不同系统中表达该蛋白,已经显示能够有效保护疫苗模式老鼠,抵御病毒。目前华北制药开发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rhRIG),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正在进行Ⅱ期人体临床

  试验,结果良好。5.2反向遗传学在狂犬病毒治疗领域中一直存在的挑战是如何治疗超过姑息治疗的患者。实验模型显示哺乳动物宿主脑部能够产生对狂犬病毒固有的免疫反应,但是有证据显示,这种免疫反应受到病毒磷蛋白的拮抗抑制。这种拮抗反应可能导致一旦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繁殖,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失效,最终导致宿主的死亡。因此现在鼓励治疗性的狂犬病毒的方式,通过修饰狂犬病毒的基因组得到更强的毒株接种到宿主中,以减轻狂犬病毒的感染[17-18]。近几年,新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现有的研究进展看,这些疫苗都有望成为动物疫苗有效的替代品。但要想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这些新型的疫苗与传统的细胞培养疫苗相比,还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狂犬病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获得了显著成果,有望在5年内上市,为狂犬病毒暴露后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另外,虽然对狂犬病毒感染后的治疗药物和疫苗越来越多,也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是要从根本上控制人狂犬病的发病率。

  【相关文献】

  [1]SUDARSHANMK,MADHUSUDANASN,MAHENDRABJ,etal.AssessingtheburdenofhumanrabiesinIndia:resultsofanationalmulti-centerepidemiologicalsurvey[J].IntJInfectDis,2007,11(1):29-35.[2]MESSENGERSL,SMITHJS,RUPPRECHTCE.EmergingepidemiologyofbatassociatedcrypticcasesofrabiesinhumansintheUnitedStates[J].ClinInfectDis,2002,35(6):738-747.[3]SCHNELLMJ,MCGETTIGANJP,WirblichC,etal.Thecellbiologyofrabiesvirus:usingstealthtoreachthebrain[J].NatRevMicrobiol,2010,8:51-61.[4]JOHNSONN,VOSA,FREULINGC,etal.Humanrabiesduetolyssavirusinfectionofbatorigin[J].VetMicrobiol,2010,142:151-159.[5]WUX,SMITHTG,RUPPRECHTCE.Frombrainpassagetocelladaptation:the

  roadofhumanrabiesvaccinedevelopment[J].ExpRevVaccines,2011,10:1597-1608.[6]DACHEUXL,DELMASO,BOURHYH.Humanrabiesencephalitispreventionandtreatment:progresssincePasteur’sdiscovery[J].InfectDisordDrugTargets,2011,11:251-299.[7]PECKFB,POWELLHM,CULBERTSONCG.Duck-embryorabiesvaccine;Studyoffxedvirusvaccinegrowninembryonatedduckeggsandkilledwithbetapropiolacton[J].JAMA,1956,162:1373-1376.[8]WIKTORTJ,FERMANDESMV,KOPROWSKIH.CultivationofrabiesvirusinhumandiploidcellstrainWI-38[J].JImmunol,1964,93:353-366.[9]CADOZM,STRAYA,MEIGNIERB,etal.Immunizationwithcanarypoxvirusexpressingrabiesglycoprotein[J].Lancel,1992,13:339(8807):1429-1432.[10]ASHRAFS,SINGHPK,YADAVDK,etal.Highlevelexpressionofsurfaceglycoproteinofrabiesvirusintobacocoleavesanditsimmunoprotectiveactivityinmice[J].JBiotechnology,2005,119:1-14.[11]YUSIBOVV,HOOPERDC,SPITSINSV,etal.Expressioninplantsandimmunogenicityofplantvirus-basedexperimentalrabiesvaccine[J].Vaccine,2002,20:3155-3164.[12]XIANGZQ,SPITALNIKESL,TRANM,etal.Vaccinationwithaplasmidvectorcarryingtherabiesvirusglycoproteingeneinducesprotectiveimmunityagainstrabiesvirus[J].Virology,1994,199:132-140.[13]苏焱,王继麟,朱家鸿.聚乳酸/聚乙醇酸可降解微球的制备及其对RNP的佐剂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杂志,2000,13(4)224-228.[14]DIETZSCHOLDB,WANGH,RUPPRECHTCE,etal.Inductionofprotectiveimmunityagainstrabiesbyimmunizationwithrabiesribonucleoprotein[J].ProeNatlAcadSciUSA,1987,84:9165-9169.[15]YUSIBOVV,HOOPERDC,SPITSINSV,etal.Expressioninplantsandimmunogenicityofplant-virus-basedexperimentalrabiesvaccine[J].Vaccine,2002,20:3155-3164.[16]MOREINB,SUNDQUISTB,HOGLUNDS,etal.ISCOM,anovelstructureforantigenicpresentationofmembraneproteinsofenvelopedviruses[J].Nature,1984,308:457-460.[17]WENY,WANGH,WUH,etal.Rabiesvirusexpressingdendriticcell-activatingmoleculesenhancestheinnateandadaptiveimmuneresponsetovaccination[J].JVirol,2011,85:1634-1644.[18]HICKSDJ,FOOKSAR,JOHNSONN.Developmentsinrabiesvaccines[J].ClinicalandExperimentalImmunology,2012,169(3):199-204.

篇二: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疫苗的应用与发展

  NewlycompiledonNovember23,2020

  疫苗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疫苗的新制剂、新剂型也不断地开发与应用,将外源DNA引入某种载体构建重组疫苗,可将保护性抗原传递至宿主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细菌和病毒也均可作为重组活疫苗载体。关键词:疫苗;应用;新型疫苗研发;防治;未来方向

  疫苗是目前人类可以彻底控制某一传染性疾病的唯一武器,预防接种不但保护了个体免受传染病病原体的侵袭,而且在群体中也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多年前至此疫苗经历了第一代的传统疫苗、第二代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及第三代的核酸疫苗的发展,并已出现了以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疫苗。

  1、疫苗应用疫苗的种类

  根据5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6规定疾病预防性疫苗分为2类: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包括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疫苗接种

  胎儿期,母亲接种疫苗可预防如B群链球菌和呼吸系统合胞病毒(RSV)感染,为婴幼儿提供被动免疫。新生儿被接种预防RSV、轮状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适合婴幼儿的儿童联疫苗将是DTacp-Hib-IPV-反应球菌-脑膜炎球菌以及其它抗原组份。对于少儿,其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学龄前儿童被推荐使用鼻内流感和口腔mutans链球菌和加强的三联疫苗(MMRV)疫苗。青少年注射STD疫苗用于预防人免疫缺陷病毒,Ⅱ型肝炎病毒(HDV),HSV-2感染,孕前疫苗将使胎儿免受后继的巨细胞病毒或细

  小病毒感染。青年人可接种Tdacp和幽门螺旋杆菌疫苗,老年人可接种流感,肺炎和带状疱疹水痘疫苗。另外,旅行者疫苗和地方性疾病疫苗用以预防腹泻和媒体传播疾病。

  2、新型疫苗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进步,疫苗研制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一些传统经典疫苗品种又进一步改造为新的疫苗,而另一些用经典技术无法开发的疫苗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针对不同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断问世。

  疫苗研究

  D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的质粒DNA注射到机体内,使在体内表达介导免疫反应。这个概念是由Wolff等提出的,将裸露的DNA注射到小鼠肌肉,发现报告基因在小鼠的肌维内长期表达。DNA疫苗以大肠杆菌质粒DNA为载体,表其上的抗原DNA,诱发全面的免疫应答。随后,DNA疫苗开应用到流感疫苗的研制。主要为编码血凝素(HA)、神经氨酸(NA)DNA、核壳蛋白(NP)、膜蛋白(M)DNA的疫苗[6]。现在DNA疫苗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种疾病和各个领域。

  DNA疫苗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体内抗原合成和MHCI类抗原合成和抗原呈递诱导CTL,提供有效的减毒活疫苗而没有受感染的风险。2)无需刺激可以长期免疫,其机理可能是因为延长了抗体合成。3)费用低、操作简单。4)热稳定,避免通常所需低温操作。5)将编码多个抗原的基因连在一个载体上可能制成多价疫苗。6)克隆简单,使新疫苗能很快制成。

  多肽疫苗

  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后加工处理、降解为抗原肽片段并与胞内MHC分子结合,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递呈给T细胞或B细胞识别。因此病原微生物蛋白的一部分肽段,在免疫动物后会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多肽疫苗的制作多采用化学合成法,先用酶解及化学裂解蛋白片段法、演绎法、化学合成肽段法确定抗原决定簇肽段,然后合成多肽疫苗抗原。因基于表位的多肽疫苗设计需要对抗原决定簇有所了解,有人提出重叠的合成肽疫苗(Overlappingsyntheticpep-tides)的方法,即合成一系列重叠连续的肽段再分别对它们进行检测。多肽疫苗已经用于乳腺癌疫苗的研究。

  菌苗

  目前研究的rBCG菌苗可预防的疾病有艾滋病、肝炎、破伤风、肺炎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麻风杆菌、麻疹、疟疾、利仕曼原虫、日本血吸虫、螺旋体病等。但由于有些病原体至今不能进行人工培养,其研究工作受到限制,而减毒疫苗有潜在的恢复感染活性的危险,基因工程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所以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传染性疾病都有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报道,现正在研究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卡介苗重组疫苗、SARS疫苗、HIV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虽然被批准使用的甚少,但表现出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3、疾病治疗用于肿瘤的治疗

  抗肿瘤疫苗研究是当今世界医学界重点攻关的防癌治癌难题之一,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主要有①核酸疫苗,②重组病毒、病菌疫苗,③树突状细胞疫苗,此外还有具有潜在的抗肿瘤特性的疫苗。肿瘤疫苗的治疗作用是利用肿瘤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刺激肌体对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反应,以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与转移。

  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之一。防治AS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性措施。用疫苗来防治AS是一条新途径,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A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免疫应答参与AS发展的各个环节,动脉内膜脂质积累和修饰产物的免疫应答是AS发生的关键环节。免疫缺陷小鼠与正常小鼠比较,AS的严重程度减轻70%,但血清胆固醇水平无变化。鉴于此国内外学者通过干预免疫过程来防治AS的发生和发展,文献报道研制中的抗AS症的疫苗有4种。

  3.2.1载脂蛋白B-100疫苗

  载脂蛋白B-100(apoB-100)是已知人体内最大蛋白质之一,由4560个氨基酸组成,是LDL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维持结构的完整及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高浓度apoB100和LDL是早发AS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者构建了包含所有人apoB-100蛋白序列由20个氨基酸小片段组成的肽库,通过研究发现有100个片段能诱导人体的免疫应答。

  3.2.2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疫苗

  胆固醇酯(CE)转运蛋白(cholesterolestertransferprotein,CETP)的主要功能是参与HDL、CE、LDL、TG之间的交换,决定HDL和LDL质和量的变化,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关键作用。Rit-tershaus等用CETP的肽免疫新西兰家兔,结果发现免疫家兔血浆中CETP活性明显减弱,血浆脂蛋白发生了变化。在胆固醇喂食的家兔AS模型中,实验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HDL的水平升高了42%,而LDL下降了24%,且主动脉AS病变平均减少%。

  3.2.3CD40疫苗

  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分子)属TNFR超家族成员,为Ⅰ型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表面。CD40配体(CD40L)为Ⅱ型跨膜蛋白,属TNF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CD40-CD40L相互作用在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CD40L表达缺失或阻断CD40L的作用可导致T细胞无能。新近研究认为AS是有免疫系统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CD40-CD40L是炎症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可调节多种炎症反应,它广泛存在AS斑块的各种细胞中,参与了斑块的发生发展。

  3.2.4肺炎衣原体疫苗

  肺炎衣原体(Chamydiapneumoniae,Cpn)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主要引起人的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近年研究发现Cpn感染与AS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已被国内外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所证实,在冠状动脉硬化病灶中存在Cpn,并且其病理切片用Cpn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呈阳性,认为Cpn是导致AS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Cpn能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迁入动脉内膜、增殖分化、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治疗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疫苗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瑞士的Cytos生物技术公司称:从IIa期临床试验研究得到的初步结果表明,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疫苗CYT006-AngQb有良好的临床开发前景:所有使用该疫苗的高血压病人体内均产生了很强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抗体,并且使病人在正常活动状态下的日常血压值明显降低,而且血压降低的程度与低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作用强度相似。在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

  中,72位罹患轻、中度高血压病的CYT006-AngQb组受试者先皮下注射给予2种不同剂量(100或300μg)的疫苗,并于首次注射后的第4周和第6周再分别接受注射2次。第3次注射后,病人体内的抗体达到峰值水平并能保持6周。病人的血压通过随身血压检测监护装置进行全天候的检测。结果,CYT006-AngQb300μg组病人的平均收缩压比安慰剂组降低了5mmHg以上,而且使用疫苗是安全的,病人均能较好耐受,主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极其轻微的局部反应和约10%的受试者在注射疫苗后的12天内会出现轻微的流感症状。

  治疗1型糖尿病

  目前利用疫苗来预防1型糖尿病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美国FDA公布的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1型糖尿病疫苗已有3种。

  4、未来疫苗方向疫苗策略

  核酸免疫是近几年自基因治疗研究中所衍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有人将核酸疫苗看作是继全菌减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后的第三代疫苗。它克服了减灭毒疫苗的可能返祖,并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及病毒发生变异而对新型的变异株不起作用的特点。初步的研究结果提示,DNA疫苗能全面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显示出引人注目的应用价值。但是,DNA疫苗也存在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与细胞染色体组整合,如果整合的话,其影响是深远的;(2)抗DNA免疫反应,即是否会产生自身免疫反应;(3)免疫耐受;(4)免疫效果有待提高;(5)注射后抗原基因的表达调控,因为一旦注入机体,被输基因的表达是不可控的。不过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DNA疫苗必会发挥出强大的应用价值。

  疫苗佐剂

  佐剂通过以下几种主要作用方式增强或调节抗原的作用,使机体产生持久、高效和记忆性免疫应答。①使机体细胞浸润,出现巨噬细胞、浆细胞聚集,并使这些细胞增殖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②增加抗原表面积,在特定条件下改变活性基团的构型,使抗原物质降解,因而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对相对分子量较低的抗原和半抗原增加抗原性,提高机体抗体产量;③形成抗原储库的作用,将过多的抗原储存

  以延缓释放;④载体效应;⑤免疫刺激作用;⑥通过L-12依赖性或L-12非依赖性途径(如CpGODN对Th2应答的抑制作用)影响辅助性T细胞(Th)成熟过程,从而影响Th1/Th2的平衡。使机体持续产生抗体并阻碍淋巴滤泡中生发中心的形成。

  佐剂的分类:铝佐剂油包水乳剂水包油乳剂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脂质体细胞因子。

  疫苗佐剂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市面上可供应的佐剂约有100多种,但是从应用上来讲都不是很理想,大多数研究还局限于动物模型试验。开发研制新型的免疫佐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力并减少疫苗的毒副作用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5结论

  从早期的灭活全菌体疫苗或灭活的病毒疫苗,发展到减毒活疫苗及类毒素疫苗。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疫苗种类逐渐增多,产生了亚单位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许多疾病得以很好地控制。但疫苗的免疫原性不强、对于同一菌种的不同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等缺点抑制了疫苗在疾病预防、治疗上的应用。为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新的佐剂如脂质体、白细胞介素-2等正在开发应用。众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来研究如何增强或改进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疫苗的安全性,降低其不良反应。近些年来,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国际社会推荐使用疫苗预防疾病,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疫苗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疫苗也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鹿亚琳,刘文强,唐德宏.重组活载体疫苗工程菌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

  (38)[2]杨鸣琦,朱晓飞.肿瘤疫苗的种类及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的疫苗[J].西北农业学

  报,2005,14(4):177-181[3]张昌菊,刘先哲.心血管疾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

  23(2),158-160[4]曹孙明.血管紧张素疫苗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报,2003,

  5(1),73[5]朱爱华,吴梧桐.型糖尿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6(1),1-6

  [6]许家喜·合成多肽疫苗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1688-1693·[7]赵占中·DNA疫苗的优化策略[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3):206-208·[8]李冉冉,师丽刚,郑岩.DNA疫苗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09,8:135—137[9]王晓娟,廖雪雁.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36(3):96—97

篇三: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RV疫苗的研究现状

  2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163111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感染各类人群,尤以A群轮状病毒最为常见[1]。自1943年发现以来,人们对RV的形态结构、致病机制、免疫学特性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毒引起的腹泻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而且该病毒的血清型地方差异性大,易变异,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预防RV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今预防RV腹泻的方式主要是以疫苗为主,本文主要就目前RV疫苗的研究现状做以简要的综述。

  1.单价疫苗

  由于人和动物轮状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的VP6蛋白,且动物毒株更易进行培养,因此动物轮状病毒株被用来研制减毒活疫苗。这种方法称为“琴纳法”。最早的轮状病毒疫苗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来源于非人类宿主的一价疫苗,包括一价的Jennerian疫苗、恒河猴轮状病毒、改良型Jennerian疫苗等,这些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反应性较高,因此未进行广泛推广。

  2.多价重配疫苗

  首批研发的RRV株猴轮状病毒(G3P[3]型)也因免疫保护性欠佳而被终止。后来,RRV与人类病毒株基因G1、G2、G3重配后,研制出四价恒河猴-人重配株轮状病毒疫苗(RRV-TV,RotaShield,惠氏公司),该疫苗纳入了美国婴幼儿免疫计划,但由于检测出15例肠套叠,而于上市后9个月被终止使用[57]。

  目前唯一直接来源于动物毒株开发的疫苗是羊毒株疫苗C10P[12]型,并以进入临床观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其进行1000名以上的儿童进行接种,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已临床推广使用。但该疫苗仍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观察其肠道并发症。

  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Rotarix于2005年初在墨西哥上市,Rotarix为口服HRV减毒活疫苗,为单价疫苗,对大多数血清型轮状病毒产生交叉保护。Rotarix上市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otarix安全性好,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减少住院率,不增加肠套叠的发生率。

  目前美国市场上唯一的轮状病毒疫苗是由默克公司研发的RotaTeq,该疫苗于2006年初于美国上市,已纳入美国婴幼儿免疫接种计划。RotaTeq为五价人-牛重配型轮状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经过大规模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发现,其安全性好,不增加肠套叠发生率,对于G1-G4导致的严重程度的轮状病毒腹泻,其有效率为98%,有效性可持续2个轮状病毒发病周期。RotaTeq可减少G1-G4型轮状病毒引起的住院和急诊率,且对G9型轮状病毒腹泻也具有预防效果。

  3.亚单位疫苗

  轮状病毒合成肽疫苗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Streckert等[2]合成了一段氨基酸序列SAAFYYRV,该序列存在于轮状病毒参考株SA11外壳蛋白VP7上,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理想的保护作用,该研究拓宽了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的思路,可应用于轮状病毒蛋白疫苗的研究中,以VP4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最为显著[59]。但亚单位疫苗也有其缺点,亚单位疫苗不能起到内生性抗原的免疫效果,因其为外部抗原。另外,由于亚单位疫苗高度纯化,导致其免疫原性较弱,机体的免疫应答及抗体的产生不能被有效的刺激。

  4.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标志着疫苗第三次革命的到来。Greenberg等将编码鼠轮状病毒VP4、VP6及VP7基因的cDNA插入表达质粒,形成DNA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血清抗体,产生抗轮状病毒的保护作用。将编码的特异性蛋白基因或抗原多肽及质粒DNA导入宿主内,免疫系统经诱导后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该免疫制剂为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注入的DNA在细胞内表达,即可激发体液免疫,又可诱发细胞免疫,进而调动整个免疫系统,注入的DNA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性,同时具有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目前DNA疫苗以其持久的免疫反应性,且制备简单、易于保存等优点而受到普遍重视。

  5.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出重组蛋白,细胞易培养,同时可保留重组蛋白的天然免疫原性,种子易于储存,且具有安全、廉价、便于大量生产等优点,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可能性。

  已建立的转植物基因表达系统,包括烟草、马铃薯、番茄、香蕉等。目前已成功地获得了链球菌属突变株表面蛋白(spa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疫苗。这种来源于植物的“可食用疫苗”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轮状病毒的毒株型因地域、环境等因素差异较大;而且我国现今所生产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欠妥,因此轮状病毒疫苗尚不能真正有效的起到对轮状病毒腹泻的保护作用;但现有实验证明,以益生菌如干酪乳杆菌为有效载体而构建的重组pLA-VP7/L.casei对轮状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为轮状病毒重组乳酸菌多价口服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

  [1]谢婧.2013-2014年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StreckertHJ,GrunertB,WerchauH,eta1.Antibodiesspecificforthecarboxy-terminalregionofthemajorsurfaceglycoproteinofsimianrotavirus(SA11)andhumanrotavirus[J].JCellBiochem,1986,30(1):41-49.

篇四: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疫苗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

  1.疫苗技术发展即将迎来第三次革命............................................22.三大应用领域核酸疫苗优势明显...............................................8

  2.1.急性传染病....................................................................................82.2.HIV................................................................................................152.3.癌症预防......................................................................................193.海外核酸疫苗独角兽...............................................................243.1.Moderna.....................................................................................243.2.BioNTech....................................................................................263.3.CureVac.......................................................................................283.4.Inovio...........................................................................................294.国内企业.................................................................................304.1.艾棣维欣......................................................................................304.2.斯微生物......................................................................................315.风险提示.................................................................................32

  1

  1.疫苗技术发展即将迎来第三次革命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遗传物质或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

  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暴露于此类病原体会诱导产生具有病原体特异性的免疫细胞,从而使人体长时间保留免疫记忆。疫苗的发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曾夺走数亿人生命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之后的两百多年中针对狂犬病、结核、小儿麻痹症等几十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也被相继发现。

  世界上第一支疫苗诞生于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成功地用“牛痘”病灶的渗出液接种了一个8岁男孩,开创了人工主动免疫的先河。大约一个世纪后,随着对微生物感染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2

  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通过使人们接触减毒或灭活的微生物而率先开发了第一代疫苗技术。减毒疫苗(Live‐attenuatedvaccine)是指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毒性亚单位的结构改变,毒性减弱,结合亚单位的活性保持不变,依然保持了抗原性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病原体可以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这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诱导产生的抗原数量、性质和位臵均与天然感染相似,因此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但对于儿童及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差的接种者,有一定可能发生突变并恢复毒力,存在潜在的致病危险。灭活疫苗(Killedvaccines)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抗原进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将其灭活所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可以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与减毒疫苗相比,灭活疫苗采用的是非复制性抗原,因此安全性好,但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免疫原性,通常需要加强免疫。

  上世纪70年代,“糖结合”这一至关重要的疫苗开发技术得以发现,即将细菌不具有足够免疫原性的多糖外壳与蛋白质相连,从而大大增

  3

  强了免疫反应。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和肺炎球菌(PCV)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疫苗模拟病原体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疫苗应运而生。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质分离,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重组疫苗(Recombinantvaccine)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蛋白质对应的DNA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经表达、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与减毒/灭活疫苗相比,第二代疫苗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相关疾病感染的风险进一步降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乙肝疫苗(HepB)和宫颈癌疫苗(HPV)就是第二代疫苗的成功典范。

  4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Geneticvaccine),是最近几十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疫苗技术。其将抗原蛋白对应的DNA或mRNA序列直接导入被接种者细胞,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转录并翻译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者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

  核酸疫苗通常包含一个能在哺乳细胞高效表达的强启动子元件例如人巨细胞病毒的中早期启动子;同时也需含有一个合适的mRNA转录终止序列。肌内注射后,DNA进入胞浆,然后到达肌细胞核,但并不整合到基因组。

  5

  宿主细胞内产生的抗原蛋白会被抗原提呈细胞(APC)识别并分解为由若干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并将这些片段与不同类型的MHC复合体相结合并呈递。MHC-I类复合体结合CD8+型T细胞(CTL),促进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将表达外源蛋白的细胞杀死,形成细胞免疫。MHC-II类复合体结合CD4+型T细胞,CD4+型T细胞

  6

  会进一步结合并激活B细胞合成相应的抗体,形成体液免疫。

  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特殊的免疫机制也带来了许多优点:抗原自然性:核酸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与病毒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相似度极高,由于DNA或mRNA在接种者体内转录和表达产生内生抗原,因此能够克服蛋白亚基疫苗在体外利用工程菌合成时易发生错误折叠和糖基化不完全等问题。表位广谱性: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接种后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抗原蛋白,直接与抗原呈递复合体结合,同时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广谱性。由于CTL应答也是机体杀死癌变细胞的有效清除途径,因此核酸疫苗在技术上能够对非病毒诱导的癌症进行预防。生产和贮存便利:核酸疫苗通常只需要构建高效的表达质粒在细菌中生产,与传统疫苗相比省去了抗原提取和纯化等成本较高的工艺流程,生产成本低廉。DNA稳定性好,大量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7

  利于质量控制。加工完成的DNA疫苗可以干燥加工成微粒,在室温下也能够稳定的储存和运输。给药量级低:核酸疫苗抗原合成稳定性良好,能够在接种者体内长期储存并持续诱导免疫应答,因此能够减少加强注射的剂量,毫克或微克级的核酸片段就能够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2.三大应用领域核酸疫苗优势明显2.1.急性传染病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后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首先在武汉扩散,随后由于春运人口大规模移动,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2月中旬,国内每日新增病例以及现有确诊病例数分别达到约1.5万和6万的峰值水平,之后随着全国性的管控逐渐下降。截至3月30日,每日新增病例数已经降至100左右,现有确诊病例数降至3000左右,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8

  海外疫情目前依然处在爆发期。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PHEIC),同一时期海外国家中仅有韩国和日本等距离中国较近的国家发现少量非输入性确诊病例。截至3月30日,海外共发现超过65万例确诊病例,每日新增的确诊病例数也连续数日在6万人左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确诊病例,其中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和伊朗等六国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

  9

  回顾本次海内外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从最初报告零星确诊病例到全球性的爆发耗时仅月余,并且由于尚无明确特效药,仅能通过隔离和限制人员流动的方式进行管控,对全球生产经济活动造成巨大损失。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全球范围内已经多次出现急性传染病疫情,其中非典型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与新冠相似,同为冠状病毒引起,但由于疫情在短时间内爆发后迅速结束,因此没有完成商用疫苗的开发,只有Innovio公司针对MERS的DNA疫苗GLS-5300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

  10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西非刚果盆地埃博拉河流域发现,在2014年和2018年非洲地区又出现过两次疫情大爆发。目前,全球共有两款获批的埃博拉疫苗,分别是默克公司2019年在FDA和EMA获批上市的Ervebo以及康希诺2017年在国内获批并作为国家应急储备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从埃博拉病毒首次被发现到疫苗研发成功,共经历了40余年时间。

  11

  一款新疫苗的研发流程通常需要经历药物发现、临床前试验以及I-III期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统计学意义上的有效性,整个流程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也要花费5-10年时间。

  传统疫苗的研发流程首先需要筛选毒株,找到能代表病毒抗原特征的病毒;接着通过在体外通过鸡胚或者细胞培养病毒,作为以后大规模生产疫苗的种子病毒。并通过纯化、灭活等工艺制备候选疫苗。采用传统的野生病毒株减毒、灭活的办法筛选验证一个低毒而有免疫原性

  12

  的毒株,最快也需要3-6个月时间。而核酸疫苗并不需要分离毒株,在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后便可以直接体外合成,因此可以省去病毒分离、培养以及纯化、灭活等一系列流程,最大限度的压缩药物发现阶段所耗费的时间。

  根据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披露,其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开始于1月11日,在这一天中国科学家向全球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正是基于这一数据Moderna的研究团队启动了病毒表

  13

  面的核心蛋白序列的筛选。2月24日,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mRNA-1273研制成功并送往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开启安全性临床试验。3月16日,新冠疫苗mRNA-1273对首位临床试验参与者完成首次给药,从药物发现到进行临床试验仅耗时2个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3月20日公布的新冠候选疫苗情况,全球共有2款候选疫苗进入临床I期阶段,分别是Moderna的mRNA疫苗以及康希诺的病毒载体疫苗。在所有已公布技术平台和抗原类型的候选疫苗中,共有10款产品选择了核酸疫苗的技术路线,数量上与病毒载体平台以及蛋白疫苗平台相似。根据BioNTech和Innovio此前公布的消息,其新冠疫苗产品最快能够在4月启动临床试验。

  14

  2.2.HIV在过去的20年中,艾滋病毒一直是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目前尚未有完全治愈HIV患者的方法,只能以鸡尾酒疗法或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therapy)减缓病情发作,并藉此延长病患寿命。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2018年有超过7.7万人死于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已经成为

  15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事实上,目前对HIV病毒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M、N、O、P等4种类型,每种各有不同源头。病毒直径120纳米,是一种大的包膜病毒,病毒外覆盖着来自宿主细胞的双层类脂包膜,包膜镶嵌有gp120与gp41蛋白共同组成的包膜突刺(Envelopespikeprotein),突刺能够和T细胞的CD4蛋白结合介导入侵人体细胞。

  因此位于突刺蛋白最外侧的gp120也就成为了疫苗诱导出抗体最佳的靶点。然而,HIV病毒突刺蛋白的糖基化程度很高,并且由于糖蛋白缺乏共价键连接而容易分裂。这样的结构使得HIV病毒在人类免疫系统中显得格外的不显眼,注射灭活的HIV疫苗根本无法产生抗体。另一方面,HIV拥有攻击T细胞的能力,传统的减毒活疫苗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并且一旦HIV病毒逆转录完成,机体便再无

  16

  法彻底清除掉这种病毒。

  自艾滋病出现以来,开发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便是科学界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近20年来在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及其他众多机构的支持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大型HIV疫苗临床试验,疫苗类型包括蛋白抗原、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混合使用等诸多方案,但均收效甚微,即使是最有希望的RV144疫苗也在后续的临床试验被证明从统计学意义上无效。

  17

  目前推进至临床试验的核酸疫苗其设计大多基于HIV病毒非转录片段对应的基因序列,但有报告显示HIV的DNA疫苗在单独使用时免疫原性并不高,因此多种类型疫苗组合使用是较为可能的一种形式。2019年在美国开展的HVTN105研究中,DNA疫苗(DNA-HIV-PT123)和蛋白疫苗(AIDSVAXB/E)的组合方案就能够诱导出高强度且持久的结合抗体反应,以及更快速的潜在保护性免疫反应。

  18

  2.3.癌症预防常规疫苗的有效性体现在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但更主要的是病毒蛋白质在感染细胞中的重新合成并降解产生的多肽产物与CD8+前体细胞的相互作用,激活并导致CD8+毒性T细胞克隆的产生。这种方法可以预防病毒以及由病毒诱导产生的人类肿瘤,如利用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但大多数的人类癌症并非由病毒引发,因此癌症疫苗的研发需要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

  19

  目前进展较快的DC疫苗是一种治疗性癌症疫苗,其原理是利用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树状细胞(DendriticCell),当树状细胞在细胞表面呈现出肿瘤抗原后,能够直接诱导细胞杀伤性T细胞对特定癌细胞进行清除。

  20

  DC细胞在体内含量很低且不能够增殖,所以在临床使用时必须从患者的前体细胞开始进行体外培养,整个流程较为繁琐导致治疗费用较高。目前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应用的免疫细胞疫苗只有美国Dendroen公司的自体DC疫苗PROVENGE,适应症为晚期前列腺癌。

  通过对ClinicalTrials中的临床试验记录按照关键词整理,当前正在

  21

  进行中的DNA疫苗临床试验有35.3%是关于癌症的。在这些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宫颈癌占31%,前列腺癌占24%,乳腺癌占15%,除此之外还有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和卵巢癌等多个适应症的研究。

  早在1998年FDA便首次批准了用于人类肿瘤治疗DNA疫苗的临床试验,在过去20多年的研究中,DNA疫苗的总体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明,基本没有观察到针对DNA疫苗原核部分本身的抗体反应。目前Inovio公司针对宫颈癌的DNA疫苗进度较快已经进入了III期临床。此外,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适应症均有相关DNA疫苗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

  22

  与DNA疫苗相比,RNA疫苗不需要进入细胞核就可以表达抗原蛋白,相对来说效率更高,并且停留在细胞质内的mRNA不会对细胞基因组产生影响,因此安全性更高。但mRNA稳定性较差,裸露的mRNA在进入细胞前就会大量降解,近几年随着纳米脂质体递送等技术的发展,mRNA疫苗的研发也在逐步提速。目前癌症mRNA疫苗的相关临床研究已涵盖转移性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脑癌、黑色素瘤、急性髓性白血病和胰腺癌等。

  23

  3.海外核酸疫苗独角兽3.1.Moderna

  ModernaTherapeutics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主要创始人DerrickRossi及其团队来自哈佛大学,曾发现RNA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技术。公司以开发人类蛋白质以及抗体药物

  24

  为核心,致力于通过mRNA疗法,治疗传染病、癌症、罕见病、心血管等疾病。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通过风险投资和IPO等方式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发和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另一方面,Moderna公司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阿斯利康、默克、Vertex等国际医药巨头共同开发新型RNA药物。

  Moderna公司目前拥有Valera、Onkaido、Caperna和Elpidera四个研发平台,分别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个性化肿瘤疫苗和罕见病领域开发mRNA药物。公司目前有21款在研药物,其中13种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25

  3.2.BioNTechBioNTech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目前欧

  洲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公司拥有mRNA疗法、细胞与基因疗法、蛋白质疗法和小分子疗法等四个药物研发平台。近年来,BioNTech与辉瑞和赛诺菲等国际医药巨头就mRNA疫苗药物达成长期合作。2020年3月,复星医药宣布与BioNTech共同开发并商业化一款基于mRNA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26

  BioNTech的主要研发方向集中在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同时也兼顾CAR-T细胞治疗、双特异抗体及小分子药物项目。BioNTech在肿瘤疫苗方面有FixVAC、RNA-Warehouse以及IVAC-Mutanome三个mRNA药物平台。

  27

  3.3.CureVacCureVac创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德国图宾根,成立至今

  一直专注于RNA药物的研发。公司拥有RNActive、RNAntigen、RNArt、RNAntibody和RNAdjuvant等多个药物开发平台,研发管线覆盖癌症免疫疗法、抗体疗法、治疗罕见疾病的分子疗法和预防性疫苗等。

  28

  3.4.InovioInovio的前身是ViralGenomix,2006年更名为VGXPharmaceuticals。2009年6月VGX与专注研发电穿孔技术的公司InovioBiomedicalCorporation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即现在的InovioPharmaceuticals。基于新型DNA疫苗的合成设计平台SynCon以及电穿孔运载系统CELLECTRA,Inovio拥有针对HIV、

  29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埃博拉病毒等多个产品。其中,MERS-CoV疫苗INO-4700在2016年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大约95%的受试者中诱导出了高水平的抗体反应,同时在近90%的受试者中产生了广泛的T细胞应答。

  4.国内企业4.1.艾棣维欣艾棣维欣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是复旦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知名的DNA疫苗专家王宾博士,公司拥有近40人的研发团队。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的模式,在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领域广泛布局,目前在研项目包括新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I型糖尿病(T1D)治疗性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等,其中重磅品种RSV疫苗已经在海外启动临床实验。1月30日,InovioPharmaceuticals宣布将与北京艾棣维欣携手加快在中国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株(2019-nCoV)的疫苗INO-4800,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2月4日,鹏鹞环保发布了《关于签订增资框架协议的公告》,披露公司决定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对外投资参

  30

  股北京艾棣维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签署了增资框架协议,推进艾棣维欣的新冠病毒DNA疫苗研发。2月9日,康泰生物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DNA疫苗的研发,公司与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研发新冠DNA疫苗。

  4.2.斯微生物斯微生物于2016年在上海张江成立,由美国MDAnderson

  31

  肿瘤中心的博士团队归国创建。基于LPP递送和mRNA合成两大平台,公司布局mRNA个体化癌症疫苗、mRNA传染病疫苗、蛋白缺陷类疾病mRNA药物,以及遗传病mRNA药物等。

  5.风险提示药物研发不达预期;药物上市审批进展不达预期;新产品降价风险。

  32

篇五: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流感减毒活疫苗比死疫苗有更广泛的免疫效果和更持久的保护但在某些幼儿中laiv疫苗可增加喘鸣的风险对于小于2岁的儿童年龄在2岁并且有复发性喘鸣或反应性气道病的人群或合并有任何能增加流感相关并发症的稍大年龄者不推荐使用此疫22新型季节性流感疫苗研究进展在过去几十年里疫苗技术虽已取得很多新的进展但由于现有流感疫苗在患有潜在疾病或免疫缺陷人群中应用时效果和安全性并不太理想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新型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研发所用方法主要有复制功能缺陷的流感毒株疫苗重组杆状杆菌表达的血凝素rhaflublok流感疫苗细胞培养流感疫苗添加mf59佐剂的流感疫苗等

  季节性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流感病毒由于内部结构的特异性,经常发生错配现象,现有的三价季节性流感疫苗已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预防。

  1933年研发出一价流感疫苗(即甲型流感疫苗)。随后乙型流感病毒株开始出现,1942年研发出二价流感疫苗。1978年,当另一乙型毒株出现,流感疫苗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和一个乙型流感毒株即为三价疫苗。目前,乙型流感毒株的两个谱系共同流行,WHO建议将另一个乙型毒株加入形成四价流感疫苗。三价疫苗已使用多年安全性、免疫原性得到广泛认可,四价疫苗需要证实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本文着重对季节性疫苗进化史及四价疫苗的安全性以免疫原性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流感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134-04ProgressinResearchonSeasonalInfluenzaVaccinesGAOJuanShanghaiInstituteofBiologicalProducts,Shanghai200052,ChinaAbstract:Duetotheinternalstructure’sspecificityoftheinfluenzavirus,itoftenappearmismatchwithinfluenzavaccines,thetrivalentseasonalinfluenzavaccinecannotprovidesufficienteffectiveprophylaxis.In1933,itwasveryquicklyledtothedevelopmentofthefirstgenerationofmonovalentvaccine(influenzaA).In1942,abivalentvaccinewasproducedafterthediscoveryofinfluenzaB.In1978,whenanotherinfluenzaBappeared,influenzavaccinebecometrivalentvaccinewithA(H1N1)/B(H3N2)/B.Currently,therearetwoinfluenzaBlineagescirculating,WHOrecommendations,itissuggestedthatanotherBstraincouldbeaddedtogiveaquadrivalentvaccine.Trivalentvaccinehasbeenusedformanyyearswithwidelyrecognitionofsafetyandimmunogenicity,thequadrivalentvaccineneedtobeaffirmed.Thisreviewilluminatedtheevolvinghistoryofinfluenzavaccinesandthesafetyandimmunogenicity.Keywords:InfluenzaA;InfluenzaB;Influenzavaccine;Safety;Immunogenicity

  季节性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流行,对人类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尤其是儿童[1-3]和老人[4,5],对国家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主要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毒株近年来重组变异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流感疫苗疫苗株的选择尤为重要。

  1流感病毒的流行及病毒株的选择流感性感冒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其中人流感病毒根据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每年的季节性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1.1病毒的演变1933年分离出第一株流感病毒株即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随后研发出第一代一价流感病毒疫苗。最初仅有一个流感病毒为人所知,但由于不同流感病毒株能够自发的修饰自身的结构蛋白导致免疫预防策略的失败。

  随后发现HA或NA发生变异,与之前的病毒株相异形成新的病毒株,这种改变称为抗原转变。另一种改变相对温和,变异幅度小,不伴有抗原特性的全部改变,此改变称为抗原漂流。

  这些变异使得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因此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1940年发现并分离出与PR8株抗原不同的流感病毒株,该病毒株命名为乙型流感病毒。由于乙型病毒的流行,1942年在原一价流感疫苗的

  基础上加入了该病毒株形成了二价疫苗。1958年出现的一种新病毒两个表面抗原与之前的病毒完全不同(抗原转变),导致当时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的失败,该新病毒命名为H2N2,此时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包含甲型流感毒株H2N2和乙型流感毒株。新病毒引起大流行蔓延全世界导致4-5亿人受害。

  甲型H2N2流感病毒家族大约流行了近10年,直到1968年在中国香港出现的引起了香港大流行。在1968年的新病毒与之前流行病毒株完全不同,而此次的新病毒仅HA改变而NA不变[6],后来证实是来自于禽流感病毒(H3)替代了H2N2中HA,新病毒命名为甲型流感病毒(H3N2)。从1958年到197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仍然是二价疫苗,只包含甲型H3N2流感病毒株和乙型流感病毒株。在1978年再次出现新情况,此时新病毒出现,同时之前存在病毒也并未消除,以至于两种病毒亚型共同流行,根据季节及地域的不同会同时出现或交替流行。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第一次出现在俄罗斯,与其类似的病毒已在1958年消失。此时季节性流感疫苗为三价流感疫苗包括(A/H1N1,A/H3N2,B型)。随后在1987年和1990年分别出现乙型毒株的Victoria谱系和Yamagata谱系。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在美国中部和南部流行。该病毒株被认为起源于禽类,在当时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但后来发现该病毒的危害比最先出现时预想的轻。此时的2009年的甲型H1N1病毒已经替代了之前的H1N1病毒,因此现在的三价流感疫苗包括甲型H1N1pdm09,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毒株。

  1.2推荐的疫苗毒株组成虽然观察到在老年人和高危受试者中效果较低,但至1987年以来除了错配的出现每年更新的疫苗株表明其基本有效。自197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根据每年监测系统的结果推荐疫苗株然后进行生产。自1999年开始每年推荐两次,一次在北半球的二月,另一次在南半球的九月。根据流行病学数据的严格分析评估新毒株持久性传播的风险,包括毒株的抗原特点、潜在致病力和传播能力。

  选择过程是高度协调并连续整合了来自于6个世界卫生组织中心全年的病毒数据的流行病学信息(亚特兰大,北京,伦敦,墨尔本,孟菲斯,东京),通过病毒抗原和基因特点作为选择合适候选疫苗病毒株过程的一部分。为标准疫苗准备合适的组成和相应的佐剂是世界卫生组织管理实验室的职责[7]。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北半球从2000年到2015年的三价疫苗及2013年后四价疫苗的组成总结在图1。

  人流感病毒根据抗原性以及免疫原性的不同分为A型、B型、C型流感病毒,又称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最早发现并人工分离出,且其抗原性易发生改变,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发生的变异较少对人类的致病性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2.1常见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类型目前最常使用的流感疫苗为灭火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是将流感病毒在鸡胚中传代将取得的尿囊液进行浓缩和纯化得到的病毒原液。裂解疫苗是建立在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基础上使用去污剂处理裂解病毒中的脂类成分,保留病毒的结构蛋白。20世纪70和80年代,在裂解疫苗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毒粒亚单位和表面抗原(HA和NA)疫苗。通过选择合适的裂解剂和裂解条件,将流感病毒膜蛋白HA和NA裂解下来,选用适当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的HA和NA蛋白。与全病

  毒疫苗相比,后两种疫苗在儿童和成人中的全身反应较弱,尤其适用于儿童[8]。季节性流感减毒活冷适应疫苗(LAIV)于20世纪60年代被研发出来,在美国直到2003年才被批准使用。流感减毒活疫苗最初在特殊的零病原体初级鸡肾细胞中,由流感病毒株通过一系列温度冷却级联程序,病毒株发生冷适应后制成。LAIV通过鼻腔喷雾的方式给药,被批准应用于2~49岁健康非怀孕人群。流感减毒活疫苗比死疫苗有更广泛的免疫效果和更持久的保护,但在某些幼儿中,LAIV疫苗可增加喘鸣的风险,对于小于2岁的儿童、年龄在2~4岁并且有复发性喘鸣或反应性气道病的人群,或合并有任何能增加流感相关并发症的稍大年龄者,不推荐使用此疫苗[9]。

  2.2新型季节性流感疫苗研究进展在过去几十年里,疫苗技术虽已取得很多新的进展,但由于现有流感疫苗在患有潜在疾病或免疫缺陷人群中应用时,效果和安全性并不太理想,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新型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研发,所用方法主要有复制功能缺陷的流感毒株疫苗、重组杆状杆菌表达的血凝素(rHA[FluBlok])流感疫苗、细胞培养流感疫苗、添加MF59佐剂的流感疫苗等。重组亚单位流感疫苗是利用酵母或哺乳动物的表达系统表达流感病毒保护性抗原蛋白,如HA、NA等,产物纯化后用来免疫机体。DNA核酸疫苗是一种新兴疫苗,它在转染细胞后合成的蛋白能被MHC-Ⅰ、MHC-Ⅱ类分子提呈,激起广泛的免疫应答,包括抗体反应、细胞毒反应和辅助T细胞反应。现在流感疫苗的研究策略已经逐渐转移到流感病毒变异度较小的内部蛋白上(NP、M1、NS1),利用DNA疫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内部蛋白的较强的细胞免疫,以克服传统流感疫苗的缺点[10]。目前季节性流感疫苗最常用的类型是流感病毒灭火疫苗和活减毒流感疫苗。

  3乙型流感病毒疫苗乙型流感病毒的特点稍不同于甲型流感病毒,普遍认为,在十几年前,疾病起源于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而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因为有许多报道乙型流感在所有年龄组引起的疾病与甲型流感引起的疾病有同样

  严重的并发症[11]。此外,虽然这是事实,但乙型流感从未报道引起过大流行,报道仅引起局部流行,尤其是在封闭的地区且它们在特定的某个季节流行[12,13]。因此在2005-2006年欧洲冬季分离出的流感病毒59%是乙型流感毒株。乙型流感常常在冬季及甲型流感结束后出现,分离出的乙型流感病毒不同于先前的乙型流

  感毒株就像甲型流感毒株的变异。

  3.1乙型流感病毒的现状1940年开始有一系列的漂流株,疫苗常常需要修改来匹配相应的改变。在过去的25年,有两种乙型毒株引起当地的流行。1987年,B/Victoria/2/87病毒取代了先前的毒株在世界各地。在1990年日本的B/Yamagata/16/88出现之前Victoria株是主要的乙型毒株。在近10年来,Yamagata株在B型毒株中在世界各地处于主导地位[14]。2002年,Victoria株再次出现和Yamagata株进行竞争。

  但是新毒株并没有像甲型流感毒株那样新毒株取代旧毒株而是谱系共同流行。

  从那时起,主要的流行毒株依据国家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这些观察结果表明,

  因为这些变化很难预测下一季将会出现哪个毒株,特别是两个毒株在同一季节甚

  至是同一国家同时传播。当前的疫苗仅包含一种乙型毒株,很显然,疫苗与流行

  病毒株之间的错配经常发生。

  3.2乙型流感病毒研究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尝试根据流行情况选择乙型毒株。然而,他们的推荐也不能一直反映下一季节的流行。在2000年到2015年,乙型毒株有10种变化比较之下H3N2有8种变化H1N1有四种变化(图1)[a]。在一些地区匹配情况较好而在其他地区则不是。在2002年到2007年,在不同的

  国家报道了错配的例子;错配的疫苗常常只能提供部分的保护[15-17]。例如,在2004年到2005年间,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疫苗中包含B/Yamagata株,然而在意大利和台湾B/Victoria为主要毒株(错配率分别为83%和64%),然而在美国和香港流行株为相关的B/Yamagata株(错配率分别为28%和0%)[18,19]。从美国CDC的数据表明从1999年到2010年疫苗与流行株能够较好的匹配乙型毒株仅5年的时间。

  在2009~2014年对B型流感毒株在上海流行情况的研究中看到2014年流行的乙型毒株与当年WHO推荐株的错配率为25%[20]。

  由于这些错配WHO开始建议在季节性流感中在加入两个乙型毒株对不可预测的乙型毒株进行保护。目前四价疫苗已经在美国许可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前景提

  供有利保护。在2015年2月26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北半球2015~2016年冬季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组成:A/California/7/2009pdm09likevirus,A/Switzerland/9715293/2013(H3N2)-likevirus,B/Phuket/3073/2013–likevirus。推荐株中还包括来自于Victoria家族的B/Brisbane/60/2008-likevirus,每个国家或州自己决定使用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b]。

  4四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近年流感毒株重组错配现象不断的出现,乙型流感病毒株两个谱系近年来共同或交替流行的现象越发频繁,原有的季节性

  流感疫苗不能有效的预防因此WHO推荐在原先三价流感疫苗的基础上加入了另一乙型流感病毒株形成了四价流感疫苗。

  任何流感疫苗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都需要证实,包括其不同的培养方式,如

  鸡胚或细胞、以及不同的给药途径等。四价流感疫苗也不例外。三价流感病毒疫

  苗已使用多年其免疫原性、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现在仍普遍使用。四价流

  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推荐的三甲疫苗的基本抗原上增加了一份另一谱系的B型流感抗原。推荐的疫苗毒株按WHO的生物制品规则要求研制,四价疫苗在原来0.5ml剂量中三种血凝素抗原总量45μg增至四种血凝素抗原总量为60μg。在实验室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观察中,需要考虑到抗原种类和总量的增加,新增的抗原与原有

  抗原有无拮抗作用,是否影响相关抗体的产生。特别是在临床试验观察中还应考

  虑到疫苗的安全性是否由于抗原的种类和总量的增加产生变化,在不良反应方面,

  会加重局部和全身的反应。

  4.1四价疫苗与三价疫苗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比较随着四价流感疫苗的研发,四价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反应原性一直在被验证。为了证实四价流

  感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不同临床试验对不同疫苗类型进行比较,如三价流

  感灭活疫苗与四价流感灭活疫苗(TIVsvsQIVs)[21-29]及四价减毒活疫苗(LAIVsvsQ/LAIVs)[30,31]之间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比较。WHO推荐季节性疫苗的接种人群的年龄在6个月以上,因此研究人员对六个月以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四价疫苗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研究与三价流感疫苗的比较,主要分为6个月~17岁人群[23,26,28,30-32]和18岁及其以上人群[21,22,25,27,29,33],通过不同的试验证实四价流感疫苗增加的一株B型流感抗原免疫原性比三价流感疫苗提高,与三价流感疫苗相同的流感病毒株免疫原性与安全性与三价流感疫苗相比没

  有显著区别。

  4.2添加M59佐剂的四价疫苗添加佐剂的流感疫苗能够增加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添加MF59佐剂的亚单位流感疫苗已经在一些欧洲国家注册,因此研究人员对添加MF59佐剂的季节性流感疫苗进行试验。一项研究发现,与裂解疫苗组及亚单位疫苗组相比,MF59佐剂疫苗(Sub/MF59)组在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明显要高,同时不仅能抵抗同源病毒攻击还能抵抗异源病毒的攻击[34]。芬兰在针对

  2006~2007年流感流行季节的随机双盲试验表明,6~35个月未接触抗原的儿童接种含有MF59佐剂的亚单位疫苗(sub/MF59,Fluad,Novartis)后,比接种传统的不含佐剂的裂解疫苗(Vaxigrip,sanofipasteur)后产生的免疫应答要强[35]。其中一项研究对TIV与QIV含佐剂和不含佐剂在6~35个月儿童中进行比较,与传统的TIV和QIV相比,接种含有佐剂的疫苗后,观察到在儿童中对B型毒株提供较高的百分比,还在儿童中存在具有统计学明显意义的血凝素抑制抗体更长的持久性,同时证明

  增加的B型毒株在增加免疫原性的同时并未影响其他三个毒株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36]。另外一项研究对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给予添加MF59的TIV和传统的TIV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老人对前者耐受良好并且能诱导更高的免疫原性[37]。这些证据表明MF59佐剂流感疫苗使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老人获益更大。

  5推荐接种疫苗特定人群流感预防旨在减少严重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以及在最危险的严重流感疾病中的死亡。每个国家使用疫苗的政策不同,从疫苗接种

  的弱推荐到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强烈推荐再到整个人群的广泛推荐,世界卫生组织

  战略小组专家提出推荐使用疫苗的群体符合以下特点:1.最高优先权者:孕妇2.相对优先权者:医护人员;6到59个月的婴儿;老年人,年龄超过60,65或70岁,年龄依据每个国家的制定;任何带有危险因素的人群。

  参考文献:[1]Fraaij,P.L.andT.Heikkinen,Seasonalinfluenza:theburdenofdiseaseinchildren.Vaccine,2011.29(43):p.7524-8.[2]Nair,H.,etal.,Globalburdenofrespiratoryinfectionsduetoseasonalinfluenza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Lancet,2011.378(9807):p.1917-30.[3]Antonova,E.N.,etal.,BurdenofpaediatricinfluenzainWesternEurope:asystematicreview.BMCPublicHealth,2012.12:p.968.[4]Ruttimann,R.W.,etal.,InfluenzaamongtheelderlyintheAmericas:aconsensusstatement.RevPanamSaludPublica,2013.33(6):p.44652.[5]Lang,P.O.,etal.,Effectivenessofinfluenzavaccineinagingandolderadults: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evidence.ClinIntervAging,2012.7:p.5564.[6]Cockburn,W.C.,P.J.DelonandW.Ferreira,Originandprogressofthe1968-69HongKonginfluenzaepidemic.BullWorldHealthOrgan,1969.41(3):p.345-8.[7]Smith,D.J.,etal.,Mappingtheantigenicandgeneticevolutionofinfluenzavirus.Science,2004.305(5682):p.371-6.[8]Conne,P.,etal.,Immunogenicityoftrivalentsubunitversusvirosome-formulatedinfluenzavaccinesingeriatricpatients.Vaccine,1997.15(15):p.1675-9.[9]Holvast,B.,etal.,Influenzavaccinatio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afeandprotective?AutoimmunRev,2007.6(5):p.300-5.[10]马雪平,姚桂玲与高杰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02).MAXueping,YAOGuilingandGAOJieying,ProgressinResearchonInfluenzavaccines.JournalofEpidemiologyandInfectiousDisease[11]Paul,G.W.,etal.,TheburdenofinfluenzaB:astructuredliteraturereview.AmJPublicHealth,2013.103(3):p.e43-51.[12]Belshe,R.B.,Theneedforquadrivalentvaccineagainstseasonalinfluenza.Vaccine,2010.28Suppl4:p.D45-53.[13]Barr,I.G.andL.L.Jelley,Thecomingeraofquadrivalenthumaninfluenzavaccines:whowillbenefit?Drugs,2012.72(17):p.217785.[14]Rota,P.A.,etal.,CocirculationoftwodistinctevolutionarylineagesofinfluenzatypeBvirussince1983.Virology,1990.175(1):p.59-68.[15]Miller,E.R.,etal.,HigherthanexpectedseasonalinfluenzaactivityinVictoria,2007.CommunDisIntellQRep,2008.32(1):p.63-70.[16]Dapat,C.,etal.,EpidemiologyofhumaninfluenzaAandBvirusesinMyanmarfrom2005to2007.Intervirology,2009.52(6):p.31020.[17]Chiu,S.S.,etal.,Virologicallyconfirmedpopulation-basedburdenofhospitalizationcausedbyinfluenzaAandBamongchildreninHongKong.ClinInfect

  Dis,2009.49(7):p.1016-21.[18]D'Agaro,P.,etal.,Themolecularepidemiologyofinfluenzaviruses:alessonfromahighlyepidemicseason.JClinPathol,2008.61(3):p.355-60.[19]Lee,B.Y.,S.M.BartschandA.M.Willig,Theeconomicvalueofaquadrivalentversustrivalentinfluenzavaccine.Vaccine,2012.30(52):p.74436.[20]Zhao,B.,etal.,EpidemiologicalstudyofinfluenzaBinShanghaiduringthe2009–2014seasons:implicationsforinfluenzavaccinationstrategy.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2015.21(7):p.694-700.[21]Pepin,S.,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quadrivalentinactivatedinfluenzavaccineinadults.Vaccine,2013.31(47):p.55728.[22]Greenberg,D.P.,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quadrivalentinactivatedinfluenzavaccinecomparedtolicensedtrivalentinactivatedinfluenzavaccinesinadults.Vaccine,2013.31(5):p.770-6.[23]Langley,J.M.,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n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candidate:aphaseIII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children.JInfectDis,2013.208(4):p.544-53.[24]Kieninger,D.,etal.,Immunogenicity,reactogenicityandsafetyofan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candidateversusinactivatedtrivalentinfluenzavaccine:aphaseIII,randomizedtrialinadultsaged>/=18years.BMCInfectDis,2013.13:p.343.[25]Beran,J.,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quadrivalentversustrivalentinactivatedinfluenzavaccin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adults.BMCInfectDis,2013.13:p.224.[26]Rodriguez,W.M.,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inactivatedquadrivalentandtrivalentinfluenzavaccinesinchildren18-47monthsofage.PediatrInfectDisJ,2014.33(12):p.1262-9.[27]Tsurudome,Y.,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n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inhealthyadults:aphaseII,open-label,uncontrolledtrialinJapan.MicrobiolImmunol,2015.59(10):p.597-604.[28]Langley,J.M.,etal.,ImmunogenicityandReactogenicityofan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AdministeredIntramuscularlytoChildren6to35MonthsofAgein2012-2013:ARandomized,Double-Blind,Controlled,Multicenter,Multicountry,ClinicalTrial.JPediatricInfectDisSoc,2015.4(3):p.242-51.[29]Tinoco,J.C.,etal.,Immunogenicity,reactogenicity,andsafetyof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candidateversusinactivatedtrivalentinfluenzavaccineinhealthyadultsaged>/=18years:aphaseIII,randomizedtrial.Vaccine,2014.32(13):p.14807.[30]Block,S.L.,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quadrivalentliveattenuatedinfluenzavaccineinchildren.PediatrInfectDisJ,2012.31(7):p.745-51.[31]Greenberg,D.P.,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n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inchildren6monthsthrough8yearsofage.PediatrInfectDisJ,2014.33(6):p.6306.[32]Domachowske,J.B.,etal.,Arandomizedtrialofcandidateinactivatedquadrivalentinfluenzavaccineversustrivalentinfluenzavaccinesinchildrenaged3-17years.JInfectDis,2013.207(12):p.1878-87.[33]Gorse,G.J.,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quadrivalentintradermalinfluenzavaccineinadults.Vaccine,2015.33(9):p.1151-9.[34]Del,G.G.,etal.,AnMF59-adjuvantedinactivatedinfluenzavaccinecontainingA/Panama/1999(H3N2)inducedbroaderserologicalprotectionagainstheterovariantinfluenzavirusstrainA/Fujian/2002thanasubunitandasplitinfluenzavaccine.Vaccine,2006.24(16):p.3063-5.[35]Vesikari,T.,etal.,EnhancedimmunogenicityofseasonalinfluenzavaccinesinyoungchildrenusingMF59adjuvant.PediatrInfectDisJ,2009.28(7):p.563-71.[36]Della,C.G.,etal.,TrivalentandquadrivalentMF59((R))-adjuvantedinfluenzavaccineinyoungchildren:adoseandschedule-findingstudy.Vaccine,2011.29(47):p.8696-704.[37]Frey,S.E.,etal.,Comparisonofthe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nMF59(R)-adjuvantedwithanon-

  adjuvantedseasonalinfluenzavaccineinelderlysubjects.Vaccine,2014.32(39):p.5027-34.相关网址:[a].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http://www.who.int/influenza/vaccines/virus/en/[b].WHO/Recommendedcompositionofinfluenzavirusvaccinesforuseinthe2015-2016northernhemisphereinfluenzaseasonhttp://www.who.int/influenza/vaccines/virus/recommendations/2015_16_north/en/作者简介:高娟(1989-),女(汉),硕士,研究方向为流感疫苗作用机理,Email,gaojuan1229@163.com徐雯(1991-),女(汉),博士,主要研究感染与肺部疾病,E-mail,xuwen1991@126.com

篇六: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浅议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流行性感冒病毒在20世纪引起了数次世界大流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效果和安全性各有差异。本文主要就当前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流感疫苗;研究;综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流感高发区,特别是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的三个新亚型病毒,均首发于我国[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以纯化、多价的灭活疫苗为主,即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现在生产的流感疫苗是包含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三联裂解疫苗[2]。1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减毒活疫苗主要包括温度敏感型疫苗、重配疫苗、冷适应减毒流感活疫苗、反向技术遗传疫苗、复制缺陷流感疫苗5种类型。用流感减毒活疫苗鼻内接种具有模拟天然感染的优点,因此与灭活疫苗相比能诱生更广泛的免疫应答和更持久的保护作用[2]。Glezen等[3]采用重配构建的减毒冷适应三价疫苗(CAIV)可通过鼻腔或喷雾免疫,总体上对儿童及成人是安全的。R.Bergen等[4]在15-35个月的幼儿中应用冷适应减毒活疫苗有增加哮喘的倾向,副反应还包括骨骼肌痛、渗出性中耳炎等,因此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减毒活疫苗问世50余年来,其应用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但至今对于病毒快速有效的减毒方法和准确可靠的减毒标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未找到能在各年龄组通用的疫苗株,甚至重配的疫苗株基因常不稳定致使出现返祖]2]。因此通过数十年的实践,上述所提到的减毒法绝大多数已被淘汰。至今仅剩下野毒株与冷适应株重配法和反向技术遗传法(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2]。2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进展20世纪40年代,第一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在美国批准使用,但制造工艺粗糙导致接种后的副反应十分严重。该疫苗含有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内部抗原(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和来自病毒包膜的双层类脂质。其中类脂层常引起较严重的副反应,尤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接种此类疫苗),因此已渐被裂解疫苗取代。3流感裂解疫苗的研究进展

  20世纪60年代纯化技术与裂解技术在疫苗生产中得到应用,纯化裂解疫苗1968年在美国首次批准使用。该类疫苗的应用最广泛,国内外专家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王树巧等【5】在2000-2001年进行了国产流感裂解疫苗与进口疫苗的比较研究,结果两者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比较差异的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Gonzalez等【6】曾在乌拉圭为67名6个月~3岁的婴幼儿接种两针(0.25ml/针)流感裂解疫苗,结果局部反应发生率为9%,全身反应发生率为28%,接种后30天抗体检测三个亚型抗体阳转率81.6~93.9%之间,GMT增长倍数4.1~13.3之间,超欧盟标准。这一结果显示该疫苗在婴幼儿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Glathe等【7】于1991-1992年冬季在德国对296名中、老年志愿者分5组接种不同三价流感裂解疫苗,进行抗体应答的评价。结果所有年龄组三种型别的HI抗体滴度和保护率均明显升高,对H1N1和B型的保护率不超过81%,对H3N2的保护率达到85%~90%。由此证明裂解疫苗没有因裂解而损害其免疫原性,他认为老年人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疫苗接种是降低流感发病的重要措施。4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20世纪70和80年代,在裂解疫苗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只含有HA和NA的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2001-2002年,董蒲梅等【8】在6-12岁儿童中进行了对于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儿童接种两种疫苗后副反应轻微,两组不同血清型HI阳转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均安全有效。但亚单位疫苗生产成本更高,因此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更适于使用裂解疫苗。小结据统计发现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流感疫苗被用于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使用了三分之一的疫苗【9】,一旦流感暴发流行,发展中国家将不能提供足够量的疫苗用于疾病的防治。我国在流感疫苗的研究上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现阶段国内流感疫苗的产量远远达不到人群保护性屏障的建立。因此,加强流感疫苗的自主研发及生产,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防控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耿贯一.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9-471.[2]吴少慧.Vero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J].病毒学报,2006,22(1):70-72.[3]GlezenWP.Cold-adapted,liveattenuatedinfluenzavaccine[J].ExpertRevVzccines,2004,3(2):131-139.[4]R.Bergen,BlackS,ShinefieldH,etal.Safetyofcold-adoptedliveattenuatedinfluenzavaccineinalargecohortofchildrenandadolescents[J].PediatrInfectDis,2004,23(2):138-144.

  [5]王树巧,涂秋凤,鲁芳等.国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2,8(5):266-270.[6]MGONZALEZ,MCPIREZ,EWARD,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paediatricpresentationofaninfluenzavaccine[J].ArchDisChild,2000,83(6):488-491.[7]GlatheH,BiglS,GroscheA.Comparisonofhumoralimmuneresponsetotrivalentinfluenzasplitvaccineinyoung,middle-agedandeldlypeople[J].Vaccine,1993,11(7):702-705.[8]董蒲梅,李玉秦,郑天柱等.流行性感冒灭活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70-573.[9]G.A.vanEssen,A.M.Palache,E.Forleo,etal.Influenzavaccinationin2000:rexommendationsandvaccineusein50developedandrapidlydevelopingcountries[J].Vaccine,2003,21(3):1780-1785.

篇七: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新进展丨猪流感病毒疫苗研究概况

  猪流感(Swineinfluenza,SI)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此全球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流行。该病在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突发性咳嗽、高热、嗜睡、厌食、流鼻液、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的特征。

  近年来,猪流感在我国各地发病较为常见,且对不同年龄段的猪只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阈值侵害,尤其是体重较大的育肥猪在雨季流行季节发病率可高达100%,但死亡率仅4%左右。该病主要猪严重影响猪的生殖,导致猪的肉料比明显降低,种猪一旦患病可影响其生产性能,给不小养猪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流感的病原—猪流感病毒(Swineinfluenzavirus,?SIV)是一种球状结构的单股大耳无尾束鼠RNA病毒,隶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其病毒粒子有着包含HA(血凝素)、NA(神经氨酸酶)和M2等蛋白的孢囊膜结构,囊膜内部为核衣壳结构,其中包含核蛋白NP、核蛋白复合物RNP以及PA、PB1、PB2多聚酶蛋白。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八个独立十六个的RNA片段组成,依次为PB2、PB1、PA、HA、NP、NA、NS和M。

  我国针对猪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己经进行了十余年,且多种亚型(如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亚型等)都己被检测出来,而H1N1、H1N2和H3N2亚型是当前猪流感的典型流行毒株,其中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对格外猪的感染流行最为广泛。

  SIV因其毒株多样、感染途径繁杂,且无特效治疗药,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来实现对该病的预防。

  在欧洲和美洲,以H1N1、H3N2或H1N2猪流感病毒为基础植物性的灭活全病毒佐剂疫苗,是目前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主要猪流感商业疫苗。

  为了克服疫苗自体时母源抗体的干扰,激发动物机体最广泛的免疫反应,人类从未停止对疫苗新品或新型疫苗的研究。目前,多种SIV新型疫苗研制己初步获得成功并且通过了实验室测试,但真正投入市场仍需时日。

  一、灭活疫苗

  迄今,灭活疫苗是应用最广泛且技术核心技术最成熟的猪流感疫苗,主要是油佐剂乳化的全病毒灭活疫苗,有价钱苗和双价苗。接种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后,它能刺激猪只载具载具产生特异性HA抗体。HA抗体能阻断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上的唾液酸肝细胞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病毒的袭扰,在免疫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市售的SIV灭活疫苗主要通过鸡胚和细胞培养生产得到,疫苗制作过程中,既要求疫苗候选世界级株能在鸡胚中高水平繁殖,同时强烈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具有免疫原性。为了与猪流感流行株的抗原性和遗传系谱尽可能保持一致,每个地区都会根据当地流行情况,筛选田间株用于描述疫苗生产。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接种途径一般是猪只颈部肌肉。初次胰岛素后的猪只,隔2~4周再行加强免疫1次。针对母猪,首选的自体方法是,在配种前,每季度或者分娩前3~6周,对初产母猪免疫2次。当母猪体内SIV的抗体滴度比较高时,无论是由于接种疫苗刺激产生,还是由于感染SIV导致的,为了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仔猪的SIV疫苗免疫系统应当推迟到12~16周龄。

  二、重组蛋白疫苗

  已有多次报道,小鼠接种M2和NP蛋白后,能抵抗强致病性的流感病毒的感染。

  这些发现为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研究方向。最近,Loeffen等已构建出一种资本运作可溶性的重组HA三聚体(来源于A/California/04/2021的HA)。因为HA三聚体越来越接近自然市场条件条件下的HA蛋白,而且能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更高滴度的中和抗体,所以作为疫苗第二组抗原,HA三聚体应该比HA单体更有优势。

  用这HA三聚体2次在肌肉注射免疫猪群,免疫3周后经滴鼻接种2021pH1N1病毒进行攻毒保护实验。结果发现,免疫接种后的猪只体内HA中和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构成的抗体不仅能够抵抗2021pH1N1病毒,而且能够帮助抵抗类欧亚类禽、猪流感H1N1病毒的感染,不过不能抵抗H1N2病毒。HA三聚体几乎能够完全阻断病毒在呼吸道上的复制及向外界排毒。

  三、载体疫苗

  虽然载体抓手疫苗可能无法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显著的效应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反应,但是将流感病毒此后的某些基因重组到病毒载体其后,所表达出的流感病毒重组重组蛋白能够人身安全地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人腺病毒5型(hAd5)载体己经被用于表达H3N2型SIV(sw/Texas/98)的HA基因。小鼠免疫重组载体疫苗(hAd5/HA)后,只能部分抵抗A/HongKong/1/68(H3N2)。随后,又构建了hAd5与sw/Texas/98(H3N2)的NP基因重组着力点疫苗,用此重组载体疫苗肌肉注射免疫猪只一次,在免疫后的第28d,就能检测到高滴度的病毒特异性NP抗体。滴鼻接种与sw/Texas/98(H3N2)高度相似的H3N2病毒后,免疫组猪群能完全抵抗病毒拦截攻击,未发现向外排毒和脏器病变。

  四、DNA疫苗

  DNA疫苗狂犬病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裸DNA质粒,在转染细胞中能产生特定抗原进而激发宿主免疫应答的疫苗。细胞内的抗原能被I型和II型MHC分子识别,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为主体介导的特异杀伤细胞反应(CTL反应)。这个稳定的DNA质粒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目前,己经研制出针对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DNA疫苗,实验证明它们在雪貂、马、小鼠、鸡以及非灵长类动物体内能继发性原发性强大的免疫反应。

  不过,关于DNA疫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些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些DNA疫苗有可能会整合到业务整合疟蚊的基因上,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并且病原体会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来抵抗DNA乙型肝炎疫苗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DNA疫苗将是科学技术以及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挑战。


推荐访问:疫苗一直被广泛研究 疫苗 研究 被广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