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5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5篇

2022-11-03 13: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5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5篇,供大家参考。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5篇

篇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

  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1.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

  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重新定位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3.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

  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4.观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我们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

  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篇二: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在对教学本质及特点的理解上,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相同之处,即都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的差异对教学的意义。在加德纳看来,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系列著作中,他强调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理解的新视角,决定了多元智能教学的如下特点: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加德纳没有直接论述教学过程的这种生成性,但在他的著作《受过训练的智能》一书中提出,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而这种理解的课堂教学就是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借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

  1/3

  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知识的构建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其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加德纳的著作中,他倡导和建议学校教育应注意吸收两种非学校模式师徒模式和博物馆的社会场景化学习过程和社会场景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成份,在教学评估中,他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评估。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加德纳的观点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或基本学科内容和技巧,而是学生必须对待定的学习主题有深入的理解,有进一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是达到好的教育的助手,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帮助学生的学习上有特别的功用,而且在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有价值的成人角色状态方面也有特别的功用。总之,在加德纳看来.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个别差异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方式。以多元智能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并使教学与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联。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以从两方面来

  2/3

  加以解释:其一,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时,就首先强调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双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加德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他提倡为学生准备范围更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多元智能的教学中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一样,被看为是学习和教学中建构过程的开始。在教学评估中,加德纳更是重视儿童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量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能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更自觉的责任。

  3/3

  

  

篇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在对教学本质及特点的理解上,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相同之处,即都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的差异对教学的意义。在加德纳看来,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系列著作中,他强调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重视

  “学生个体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理解的新视

  角,决定了多元智能教学的如下特点: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加德纳没有直接论述教学过程的这种生成性,但在他的著作《受过训练的智能》一书中提出,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而这种理解的课堂教学就是“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借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知识的构建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其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加德纳的著作中,他倡导和建议学校教育应注意吸收两种非学校模式“师徒模式”和“博物馆”的社会场景化学习过程和社会场景化学习环

  境的有效成份,在教学评估中,他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

  化评估。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加德纳的观点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弁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弁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或基本学科内容和技巧,而是学生必须对待定的学习主题有深入的理解,有进一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是达到好的教育的助手,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帮助学生的学习上有特别的功用,而且在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有价值的成人角色状态方面也有特别的功用。总之,在加德纳看来.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个别差异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方式。以多元智能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弁使教学与

  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联。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其一,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时,就首先强调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双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加德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他提倡为学生准备范围更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多元智能的教

  学中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一样,被看为是学习和教学中“建构”过程的开始。在教学评估中,加德纳更是重视儿童自我评估的重要

  性。他认为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量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能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更自觉的责任。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在对教学本质及特点的理解上,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相同之处,即都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的差异对教学的意义。在加德纳看来,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系列著作中,他强调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重视

  “学生个体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理解的新视

  角,决定了多元智能教学的如下特点: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加德纳没有直接论述教学过程的这种生成性,但在他的著作《受过训练的智能》一书中提出,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而这种理解的课堂教学就是“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借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知识的构建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其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加德纳的著作中,他倡导和建议学校教育应注意吸收两种非学校模式“师徒模

  式”和“博物馆”的社会场景化学习过程和社会场景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成份,在教学评估中,他主张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景化评估。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加德纳

  的观点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弁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弁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智能或基本学科内容和技巧,而是学生必须对待定的学习主题有深入的理解,有进一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是达到好的教育的助手,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帮助学生的学习上有特别的功用,而且在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有价值的成人角色状态方面也有特别的功用。总之,在加德纳看来.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利用个别差异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方式。以多元智能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弁使教学与

  学生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联。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其一,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时,就首先强调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双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加德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他提倡为学生准备范围更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多元智能的教

  学中与建构主义的观点一样,被看为是学习和教学中“建构”过程的

  开始。在教学评估中,加德纳更是重视儿童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量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能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更自觉的责任。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在对教学本质及特点的理解上,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相同之处,即都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的差异对教学的意义。在加德纳看来,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系列著作中,他强调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重视

  

篇四: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近年来我国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基础还非常脆弱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课堂教学要突破瓶颈就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让音乐课堂教学找到了提升质量的渠道也为学校的教师提升学生的智能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理论。而应看到是:音乐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多元化智能理论为基础发展其符合多元化智能理论的特长。

  一、多元化智能理论简述

  化的。笔者认为一个立体的、多样性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更丰满的精神世界以及更优秀的人文素质。

  (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音乐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智能每个个体的音乐智能的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比如:有学生喜欢唱歌、有学生喜欢弹奏乐器、有学生偏爱作曲、有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有学生喜欢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有学生喜欢用语言来描绘音乐。假如学校的音乐课只教学生唱歌那么一部分喜欢作曲的学生、喜欢鉴赏音乐的学生、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学生、喜欢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学生就会被归为“没有音乐天赋和才能”的群体就会被排斥在音乐课之外。显而易见假如学校的音乐课单纯以“唱歌”来衡量学生的才能的话就会约束学生感受、了解、表现音乐的真正才能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音乐课堂教学不应将唱歌作为衡量学生音乐才能的唯一标准也不能单纯地教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而应将唱歌、说唱、演奏、跳舞当做开发学生音乐潜力的有效手段让其体会到音乐的真正魅力。音乐不应是孤立、闭塞的学科而应是多元化、立体化、开放化的学科。所以音乐老师应以音乐为核心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寻找到复合的、多样性的、立体的教学方法打造一座涵盖范围广的“桥梁”将学生引入一个立体、多样、具象化的音乐国度。(二)音乐课堂教学应整合多类智能才能获得上乘的教学效果

  

  除了上好音乐课之外应将音乐课和其它专业课结合教学。这是因为:

  1.音乐课堂教学离不了其它智能的支持比如倾听音乐需要自我认识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演绎音乐需要身体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

  2.融入了其它科目的音乐课有着灵活的形式与丰满的内容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变得更多使其更容易真正了解音乐。特别是可以使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其优势环节上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位语文朗读能力较强而音乐能力平庸的学生在音乐课上没有得到重视学习激情不高但在语文课上的配乐朗读环节却十分踊跃这必然导致其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又比如:该位学生在挑选语文课文的配乐以及阐释音乐的环节中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技能这能使其在音乐课上变得更为自信。

  (三)注重实践推动音乐课的多元化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音乐教学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鼓励音乐创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材应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老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形式、审美情趣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老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象化的教学情境。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学校和老师应依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挑选教材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同时为学

  

  生提供多样性的、丰富的教学信息拓宽其音乐方面的视野使学生愿学乐学。此外应充分呈现出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完美结合创新教学方式。

  结束语:总之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当代教育领域更加重视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通过各项目的分工和协作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等。这与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培养学生的多类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应注意的是音乐课应与其它科目相互融合。【作者单位:昆山市高新区同心小学江苏】

  

  

  

篇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

  【提要】当代知识理论的涌入促进美术教学方法不断改革、美术教学模式积极创

  新,其中,多元智能理论对于美术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学的启示意义,从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进行探究与思考。【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美术教学

  【正文】作为当代重要的知识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许多新的智力理论对当

  前美术课程体系改革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成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认识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解决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使美术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理念,实现有效、优化教学,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这项理论最重要的观点在于:人的智能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有效运用

  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空间智能(空间感觉的敏锐度及空间表现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运用身体来表达感觉和想法、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制作事物的能力)、音乐智能(感觉、辨別及表达音乐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能指察觉并分辨他人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个人自省的能力)”。1995年又由加登纳补充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的能力。后进一步归结为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内涵:多元智能理论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在此略举几点: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人至少都有上述几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不一样,有强势智能区域和弱势智能区域之分。这更加深了我们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认同和理解。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单是具备某项智能是不足以应付未来发展所需的。这就促使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教育模式中对语言、数理逻辑等单项智能的培养转移到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培养。3、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要在一定的有利条件下,每个人的多元智能都能发展到适当的水准。因此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有可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切实的提升。4、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人的自我认识智能,认为人都有自省意识,它在人

  的智能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因此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内涵”,值得教育者去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对美术教学新模式的开发和改革,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活动过程的多维度、立体化,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和目标。(一)弱化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一运作的。这些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教学目标,即“为多元智能而教”。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对美术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其实,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到,“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美术教学的内容涵盖如此之广、范围如此之宽,其教学目标自然无

  法只停留在对某个单项智能的培养上。《标准》在“案例”部分就列举了《节奏》这样一个美术综合探索活动

  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等节奏现象(探索自然智能);通过运动认识人的呼吸、脉搏,人体的骨骼肌肉变化等节奏现象(身体运动智能);通过欣赏歌曲认识节奏在音乐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认识节奏是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智能);阅读文章来认识段落的疏密、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变化所体现的节奏感(语言智能)等,最后再认识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疏密、色彩明暗等形成的节奏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智能都得到发展,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丰富健全的知识体系。

  (二)打破学习空间,整合课程资源《标准》建议教师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拓展,这一点与多元智能理论不

  谋而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在‘真正的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主张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以达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在实施课程时尽可能开发课程资源。除了课堂资源,家庭资源(家中的装饰物、美术藏品、家长的美术素养等);社区资源(当地美术馆、建筑物、雕塑、广告、公园、以及包含美术因素的社区活动);社会资源(影视作品、商品包装、网络信息、服装、出版物等);民间资源(民间美术作品);自然资源(自然风景、人文物产等),无一例外都可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不同类型的体验,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由于其环境氛围、作品呈现方式等的特殊性,能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强烈的情境性和真实感,这就是所谓的“亲历性学习”,这样的美术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如,利用长沙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校外美术课程资源,设计以“家乡古建筑”为主题,分“走访古建筑”“泥塑小亭子”“画一画过去的故事”“古建筑艺术周”等环节的单元教学活动等,让学生穿街走巷,深入社会和生活,体验不同的活动形式、接触丰富而微妙的周围环境,协调身体机能和不同层次的智能发展。现在湘西许多中小学校开展的“蒲公英行动”课题中,教师们将湘西的地方民间美术诸如服饰、银饰、织锦、纸扎、民居、陶艺、编织、剪纸等编成美术课程的内容,带领学生亲身参与这些形式各异、材料丰富、方法多变的美术活动,不同的活动满足了“优势智能”有差异的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有成就感的活动途径,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三)因材施教,实施多样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都不一样,组合方式也不一样,同样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的学生。因此,要抓住学生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如有的学生美术技能并不突出,但有着很好的音乐禀赋,有的学生擅长素描而色彩表现比较弱,有的学生对写实绘画非常着迷,但并不善于创新;有的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异常丰富,但不能深入思考并将想法付诸实际,有的学生更愿意用泥塑、剪纸等来代替绘画的作业形式,有的学生喜欢在创作时听音乐或进

  行肢体运动,以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教师就能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中受挫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围绕问题去假设、收集、寻找答案,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步骤,有研究路线设计和完整的研究过程,这就适合逻辑智能发达的学生,而合作学习需要通过与集体、他人进行多元、多向、多层次的合作,具备良好的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就适合人际关系智能较好的同学。

  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优势智能的发展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智能水平,去获取更高层次的进步。因此,学习方式要体现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要确立形成性的评价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螺旋上升的。我们都知道,知识具有动态建构性和自我生成性,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是需要过程的,也是不断在变化着、完善着的。因此评价要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进行作业评价时,要注重强化其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设计形成性评价系统,充分肯定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学生美术档案袋就是基于这个理念的尝试。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草图、方案、美术作业等,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

  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其次,要确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是课堂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

  重要前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都有独特性和多面性。有的教师提出,根据美术知识技能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评价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就用不同标准来衡量。比如学习《服装设计》,对于美术基础好、有创新意识、绘画能力突出的学生,要求作业的构图、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都要追求好的效果,力求完美;对美术技能掌握一般、在美术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要求在达到作业的基本要求的同时有自己的创意和思考;对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作业完整,并只要在原有的起点上有进步,就进行鼓励和肯定。

  最后,在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作业评价有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首先说自我评价。多元智能中包含了自我认识智能,进行自我认识可以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形成个人艺术审美观,鞭策激励自己,养成内省的良好习惯。以《文具小管家》(用废弃纸盒制作笔筒、书立等文具)为例,根据多元化评价标准,教师把作业展区分为工艺精致、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外形新颖、功能实用等几个区域,学生自评作业属于哪一类,放在相应展区。这样,在自评过程中,虽然有能力差异,但每个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成就感和肯定,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甄别、判断、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加登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为同学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的角度与教师迥然不同,更接近学生真实的思维习惯与方式,而来自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更有效。因此,

  学生之间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上是笔者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初浅认识,对美术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探讨。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和其他当代知识论越来越为广大美术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人们对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施也有了更明确的理论方向和基础。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优势智能的发展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这就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艺术教育论》郭声健《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linda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指导下的美术综合课程设计》朱黎兵《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辛继湘

  

  

推荐访问: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 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