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的美国之行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罗非鱼”的美国之行

2022-10-31 19:15:04 来源:网友投稿

2001年转型至今,魁北克加工的罗非鱼已经占全球市场份额7%。

清澜镇,说是文昌市的一个镇子,其实就只有一条主马路,马路的尽头是清澜港港口,从清澜港花两元钱乘着当地三个轮子的“三脚猫”,穿过一条蹩脚巷子,就进入了“第四八零二工厂”。

“海南魁北克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下称“魁北克”)的加工厂在这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工厂里占了一角。貌似不起眼的罗非鱼加工厂生意兴隆,不过当地人不知道“魁北克”,只知道“加华”。

罗非鱼,长相和河鲫鱼类似。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这种经常出现在海南人餐桌上的鱼种最便宜时每斤卖不到三元钱。但若是养得好的罗非鱼,加工成“速鲜”的鱼片,在美国沃尔玛售价高达3.4到3.9美元/磅。

小镇里大多数的居民并不关心海南以外的事情。20来岁的工人都很讶异于自己打工的这家加工厂已经在美国上市,并在北美打出了自己的罗非鱼片品牌。加工罗非鱼的厂子也并不新鲜,在工业匮乏的当地算是主导产业。但是因此上市的,至今还只有魁北克一家。

看准“罗非鱼”商机

在英文名为“HQ sustainable maritime industries,Inc”的纯美资企业的档案中,“名誉主席”王福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这个个子高大的北京人曾统帅过一支中国足坛甲A球队——前卫寰岛,他对足球有特殊的喜好。王福生上世纪90年代在海口海甸岛的一片滩土上建起了海南省首家五星级酒店,并因此而在业界扬名。1998年初,王福生退下寰岛集团总裁的席位开始创业。

魁北克从最初5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增资至1100万美元,之后老王又将中方的40%股份出让给外方。现在该公司由王福生的女儿、女婿和儿子共同经营。女儿王莉,在魁北克省华人圈中小有名气。

最初王福生的设想是深海捕鱼,圈子里很多人见识过当时颇为先进的远洋渔船。

在头一两年,几艘渔船的确从远洋捕了一些金枪鱼之类的稀罕品种,并销往韩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但是全球的海洋捕捞在近五年内几乎没有增长,海洋资源的匮乏以及需求的有限,让魁北克开局不顺,甚至一度深受成本问题的困扰。

“现在渔船已经没有了,老板把船拖走了。工厂里就是做深加工。”魁北克工厂里的工人说。事实上,渔船已经被剥离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包。

海南魁北克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何剑波认为深海捕捞生意成本高昂且后劲不足。

之后魁北克萌发了生物制药厂的想法,该公司的年报显示,生物制药板块在整个魁北克上市公司的资产报告中占大概1/3的销售额,何剑波说这一部分生意利润率高达80%。但主要的生意则是从2001年开始转型的罗非鱼“冰鲜”产品。2001年的美国市场中,罗非鱼片正在取代之前的“刺生”,而台湾地区、泰国以及越南则是后起的罗非鱼片供应商。

在美国,罗非鱼的消费从1992年的不足2000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将近4亿美元。根据美国罗非鱼联盟所统计的信息,中国在全球的罗非鱼产量中占比47%。何剑波的数据则较为保守,大概为30%的市场份额。2007年,魁北克占了30%中的7%,这一比例有望在2008年提升至10%。这家工厂主要凭借罗非鱼片对美国的出口,四年前登陆美国OTCBB,并成功融资。他们2007年的年销售额为5497万美元,其中水产品销售额超过60%。

经历曲折上市之路

“罗非鱼整条速冻的价格,和包装好的速鲜鱼片相比,相当于花生与花生油的区别。”何剑波说。在海南省,有大大小小几千家鱼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存在。

但是,这是一个对资金要求较高的行业,亟需稳定的资金来源。所以最终,将规模做大的加工企业不超过10家。

在深埋在巷子里的魁北克工厂外围,随时可以看到有卡车载着起塘的活鱼疾驰而入。

魁北克现在签约注册了6000家鱼塘,这些鱼塘以清澜镇为中心,分布在半径三个小时车程内的三个镇子里。活鱼在运鱼车中可以存活六个小时,送达工厂后,要在“切片”和“修整”等工序之后瞬间冷却。

“冰鲜”要求新鲜的鱼片在20到40分钟内瞬间冰冻,且中心温度低于零下25摄氏度。这是在美国接受度极高的一种经过深加工的鱼产品。

之后便是平均长达60天长途跋涉,加上两国的检验检疫所耗费的大约一个月时间。工厂加工后的鱼将在90天后结汇账款。

这就意味着,每一批发送的速鲜鱼产品,都需要在三个月内滞压至少720万美元的资金。若是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类似产业极有可能将一家企业拖垮。魁北克最初尝试在港交所上市,到2003年底,受制于当时证券市场的大形势,原先既定的2.5亿到2.8亿港元的融资额可能要缩短一半,而且上市时间还要继续拉长。

魁北克当即中止港交所上市计划,用半年时间完成了美国创业板上市进程。2004年6月份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之后,继续用一年的时间运作,于次年6月完成主板上市。

截至美国时间2005年6月20日下午4点,该公司市值为1.673亿美元,上市给这家鱼产品公司带来了充足的资金补给。

上市前该公司还是给其他企业做鱼片的贴牌生产,上市之后便开始做自己的鱼片品牌。因为那样将意味着可以赚更多的钱。

上市前,该公司没有国际认证,只能用1.6美元/磅的价格将鱼片出售给供应商与中间商,从海南到美国的沃尔玛,中间难免经过层层盘剥。

做自有品牌之后首要的好处就是国际直销。

Norbert Sporns,魁北克的CEO,在多种场合强调对于产业链的整合。因为要进入并稳定海外市场,必须要经过苛刻的国际标准以及美国当地标准的检验。

这其中的工序包括获取HACCP及欧盟出口证书,以及美国当地食品认证。每一个标准的获取几乎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操作流程。

上述那些苛刻的国际标准,细致到对养鱼的水质、土壤以及当地的环境的严格要求。传统养鱼方式中所采用的“荷尔蒙”以及河水养殖方式,都必须得到变革。

为保证万无一失,这家公司必须要从“鱼苗”抓起。他们甚至在筹备一个饲料生产基地。这些分布在三个镇子的鱼塘,都被编号为魁北克1号、2号,直到上千号。签约鱼塘,都在按照魁北克,而非传统的模式培育罗非鱼。如果一块鱼肉出了问题,可以追溯到鱼塘。

按照3.9元/斤的价格从签约农户鱼塘收购来的罗非鱼,经过深加工,在抵达美国西海岸之后,沃尔玛超市需要用2.5到2.8美元/磅的价钱收购速鲜的罗非鱼片,上柜后身价更升至3.4到3.9美元/磅。

2008年初到3月31日的3个月时间里,水产品的毛利率达到了29%之多,而一年前的数据还是14%。

设法赚更多的钱

2007年开始,美国麦当劳餐厅开始试销一种新式罗非鱼鱼柳,试销范围同时在向东南亚一些国家扩大。若试销成功,仅一个东南亚市场,麦当劳所采购的罗非鱼片就要达到10万吨。

未来广阔的市场促使魁北克抓紧寻找新厂的地址。连锁餐饮是目前该公司正在开拓的第二条零售渠道。他们曾尝试过航空食品,以及餐厅等方向,但是都以定量太少而逐步放弃。目前,大型卖场还是出口鱼片的销售渠道主体。

即使人力成本受到泰国以及越南低成本的威胁,但是相比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在中国产出1斤罗非鱼的成本依然是他们的1/5。


推荐访问:罗非鱼 美国 之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