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养河豚带来商机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巧养河豚带来商机

2022-10-31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河豚肉鲜美无比,人人爱吃,在民间一向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谚语,但因河豚有剧毒,故又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走近浙江省宁海县明港镇胡陈港水库,可以看到一片方方正正的鱼塘临港而建,水面上的增氧机欢快地转动着,不时溅起白闪闪的水花,这里就是沈建超的河豚养殖基地。

沈建超养的河豚,名叫暗纹东方豚,是一种名贵鱼种,20世纪90年代初被开发为淡水鱼养殖新品种。暗纹东方豚个体大,呈圆锥状,体型好像一枚“鱼雷”,全身布满小剌,体呈棕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下方具有一条黄色纵带,胸鳍及背鳍均有一块黑斑,背、胸及臀鳍均为黄棕色,尾鳍三角形,后端灰褐色。

沈建超的河豚养殖基地紧靠胡陈港水库,面向三门湾大海,这里既有海水,也有淡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养河豚鱼条件最佳。因此,他养的河豚鱼生长快、产量高,在宁波地区小有名气。

笔者跟随沈建超来到其中的一个鱼塘,只见几位穿着橡皮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地捕鱼。塘水哗啦啦地流出闸门,鱼群随着急流像千军万马一样拥进敞开的网箱里,站在闸门两旁的工人,手持长柄网袋,将集中在网箱内的鱼捞入箩筐里。

在池塘旁边的草地上码放着几十个箩筐,只见筐里活蹦乱跳的河豚鱼个个鼓起腮帮,鱼下巴出现一个个大“气球”,偶尔还发出“咕咕”的声音。沈建超说,这是河豚鱼对外界危险的“威吓性”防御,当危险过去,“气球”会自动消失。

当问起他当初怎么会养河豚鱼时,沈建超沉默了一会说:这是5年前的事了,有一次出差去福建,一位朋友告诉我,福建有些人在养河豚鱼,河豚鱼在市场上很畅销,许多人靠养河豚鱼发了财,我便决心走养河豚鱼这条路。

2007年春天,沈建超向村里承包了30亩鱼塘,在明港镇建立了第一个河豚鱼生态养殖场,当年他从广东引进了10万尾鱼苗,就这样简单地养起河豚来了。沈建超当时对河豚鱼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仅凭一股热情,结果可想而知。为了把鱼养好,他独自住在塘边自已搭建的简易工棚里,起早摸黑,选料喂鱼,发电充氧,观察鱼情,像照管自已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鱼苗。结果忙忙碌碌了大半年,冬天来临时,冷空气南下,池塘的水温骤然降至10℃以下,这对喜温怕冷的河豚鱼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塘里的鱼苗熬不过冬天,纷纷浮出水面,全部死亡,20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头一年养鱼便遭受失败,等于给满腔热情的沈建超泼了一盆冷水,他的妻子对他说,不要再养鱼了,钱白白抛进水中再也捞不起来了,还是在家种田安稳。沈建超思前想后不愿放弃,第二年,他从广东取经回来,继续投钱试养。为了让鱼安全过冬,他在池塘上搭起温棚,养殖终于获得成功。谁曾想,这一试就再也放不下手,一干就是5年。

5年的养殖中,沈建超苦中有乐,在专家的指导下,他的河豚鱼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河豚鱼塘塘丰收,1年产鱼4万余千克,可收入150多万元。

沈建超信心倍增,决心在河豚养殖上闯出一条新路,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他把鱼塘面积扩大到260多亩,并且引进河豚育苗与对虾混养技术。他还与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建立了长久技术合作关系,使河豚养殖更上一层楼。

为了把河豚鱼养好,沈建超订阅了大量的水产养殖技术杂志,河豚生病时,一般的他都能处理,遇到难题时,就请教当地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或打电话咨询外地的专家教授。

据沈建超介绍,目前各类河豚鱼体内都含有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毒素有弱、强、剧之分,其中鱼的肝脏以及雌鱼的卵、卵巢有剧毒,但河豚鱼肉基本无毒。他养的河豚鱼主要供应宁海市场,也有一部分供应宁波市区,到目前为止,他卖出去15万千克左右的河豚鱼,没出过一次人食用后的中毒事故。

沈建超养殖的暗纹东方豚通过养殖环境的控制,投放人工饲料,避免河豚接触到可以使之产生毒素的物质,使河豚体内的毒素大大降低,再通过专业厨师的加工,食用时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

沈建超对笔者说,他养的河豚鱼专门拿到厦门大学做过检测,人食用后是安全的。人工养殖河豚的毒性虽然低了,但口味不会打折扣。

谈起今后的发展,沈建超很有信心,他告诉笔者,国家给了农民许多优惠政策,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走上小康之路。今年他将继续采用温棚技术,扩大养鱼塘面积,增加新的养殖品种,进一步提高收入。


推荐访问:河豚 带来 商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