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无公害池塘主养草鱼健康高产技术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山区无公害池塘主养草鱼健康高产技术

2022-10-31 1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通过对比分析前后两年的生产实践,主要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生产条件,才使密养混养、集中投饵、适时轮捕、病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配套应用,从而实现了健康养殖,鱼产品质量上乘。主要技术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产条件。二、以草鱼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组合混养。三、合理投喂饲料,保持均衡吃食。四、加强日常管理。

关健字:无公害;主养草鱼;密养混养;集中投饵;病害综防

宁化属于闽西山区县之一,境内溪流水库淡水资源丰富, 水质清新无污染,全县现有中小型水库50余座,已有适宜发展养鱼池塘面积6000余亩,池塘水库多年来已被作为开展人工养殖的主体形式。随着渔用配合饲料的普及使用,池塘精养技术获得新一轮推广机遇。但山区大多池塘存在场地条件差设备不足,无法实行集约化生产,管理粗放,病害常发,以致养殖产量仍然较低。2010~2012年期间,本县水产技术人员通过落实池塘设施标准化改造,完成8处郊区型池塘养鱼基地改造和扩建,共建成可实行精养土池面积850 亩,经指导养殖区引用池塘80:20精养技术原理,开展池塘高产精养技术的实践验证。经2012年底组织对3处池塘示范片区抽查测产验收结果,3处池塘区养殖面积分别为30亩,35亩,45亩,.年分别收获鲜活鱼31500公斤,36225公斤,45225 公斤,平均亩产量1050公斤,1035公斤,1005公斤;实现亩产量达1000公斤,草成鱼750公斤的高产计划。通过对比分析前后两年的生产实践,主要能通过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养殖生产条件,使得密养混养、集中投饵、适时轮捕、病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配套应用,从而实现了健康养殖鱼产品质量上乘。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养殖生产条件

依据山区垄田呈梯级排列的地形,可规划设计养殖池呈梯级排列,两侧进排水渠底部形成1:50的坡降,以便于场内池与池之间形成一定高低落差,确保进排水顺畅, 流量流速适中。每个示范区池塘面积30~50亩左右,片区内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池型整齐,呈东西走向排列,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养殖池按功能分区,成鱼池与鱼种培育池一般按3:1比例组合;成鱼池要求,水面开阔,池底平坦,有效蓄水深度达1.5~1.8米,土质池埂顶面或内壁需衬砌水泥混泥土防护层,以利增强蓄水保水及抗冲刷能力。每2~3亩池塘配备2~3KW叶轮式增氧机、0.9KW投饵机各一台;鱼种培育池依据所育鱼种规格的大小需建成多级别的池塘,面积由小到大,300~500㎡和600~1200㎡不等,鱼种培育池进水管口应设置密网眼过滤罩,以防虫卵水蚤等敌害进入水体;选择在位于鱼场上下方分别配建一个蓄水池,面积1000~1500㎡左右,其进排水口设置固定的聚乙烯网框过滤装置,以利于对引入水源中的污物实行过滤、沉淀、分离、除杂、去毒害处理;养殖场水源大多引用灌溉型库区蓄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经2011年省局在以上三处池塘示范点采集水样检测结果,水质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体含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符合食用动物饮水安全要求,三个示范点均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合格,成为适于发展健康养殖的良好生产场所。

二、以草鱼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组合混养

池塘养殖的草鱼种以当地培育或从外地专育场选购为好,经过驯化吃食配合饲料的鱼种体质较强,放养后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做到因条件而异,掌握食性互补原则,制订适宜放养模式。在多个鱼类品种混养的情况下,主养鱼放养量应占总放养量的七至八成,即 80:20放养模式。放养密度尽量适宜,当确定计划出池产量后,放养密度一般以鱼类的产量除以该种鱼的增重倍数,其所得结果就是存塘鱼的数量或重量。根据当地的市场销路、草鱼种苗来源较易、池塘的水深及增氧设施齐备确定草鱼的放养量,密度为:使用硬颗粒饲料,每亩放养800~1100尾,规格为每尾100克,使用膨化饲料,每亩放养1000~1200尾,3种规格鱼种分别为每尾50~100克,150~250克,500~700克,对应数量分别600尾、300尾、150尾。混养品种也就是配养鱼,其与主养鱼之间应为生存活动空间不相同,食性互补或相似,不允许存在残食关系。配养鱼的食性最好不与主养鱼相同,大多选鲢鳙鱼,每亩放养150~200尾。但主养大规格草鱼池中,可混养食性相似的小规格鱼苗或杂食性罗非鱼,如三角鲂、银鲫、建鲤和罗非鱼等。可于当年5~6月放养当年夏花苗,每亩放养三角鲂苗200~300尾、银鲫150~200尾、建鲤100~150尾,还有罗非鱼苗250~400尾。夏花苗因规格小、饲料消耗少,不会与主养鱼争食抢食,还可充分利用底生藻类及有机腐屑为主要食物,减少底层有机质积累。在生产实践中,实行梯度放苗是一种好方式。

三、合理投喂饲料,保持均衡吃食

饲料需选择品牌好、质量优,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混合饲料、颗粒配合饲料和膨化饲料,饲料要求新鲜,无异味,在水中稳定性好。闽西地区池塘主养草食性成鱼,因养殖时间可达7~8个月,以选中低档料为主。如选通威饲料,蛋白质含量25~30%的中档料较为经济合算。中低档料需选用高投饵率,投饵率达4~6%。饲料粒径应为草鱼口径的1/2至2/3,饲料长度为粒径的1.5至2.5倍。一般于春冬季,每日投喂2次;在最适温度季节,每隔3~4小时投喂一餐。投饵机定时定间隔自动投饵,自动抛洒面积大抛洒均匀,有利于鱼摄食,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投饵机原则上要安装在鱼池的开阔面,水位要深,以利于鱼抢食。 5~9月旺食快长阶段,在坚持投喂颗粒配合饲料的同时,要坚持每日投草料,于投精料之前1小时左右。日投草量应占草鱼实际总重量的30%~50%。夏秋高温期间,若遇天气变化转阴或降雨,减少正常日投饵量时,可按每300公斤鱼采用4~5公斤米糠或麦麸与0.5公斤薯粉分别煮熟后拌合,待稍冷却仍保持一定粘结性时,再与维生素C、多维或含钙锌晒等微量元素充分混合均匀配置成营养剂药饵,放置在水中的网框食台上,供应草鲤鲫鱼或罗非鱼吃食,可起到调节肠道缓适性, 平衡代谢机制的作用。一般每日分早晚两次,草料要适合草鱼口径的大小,先投喂草料,间隔0.5~1小时后,再投精饲料。必要时需切细或消毒处理,严禁投喂存放过久和霉烂变质的饲料。

鱼种专育塘,可尽早开始驯化吃食。当鱼种体长达到5㎝时,可开始驯食全价配合饲料。鱼种入池第二天起,可采用人工、少量、多次、定点投饲,投饲的要点为:瘦水入池、高密度入池,入池后选一固定点开始驯食,边呈扇面投饲边制造声响,每次1小时左右,日驯3~4次或更多,直至集群上浮抢食。驯化好后,投饲前制造声响使鱼群聚集上浮,然后遵循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定点投饲,投饲持续时间依上浮鱼群多少而定。鱼种培育阶段养殖户可根据生长阶段不同选用不同粒径的饲料,适时调整投饵率;如体长6~8㎝时,使用601等产品的破碎料,日投饵料为7~12%;体长8~10㎝粒径1.0~2.0毫米的小颗粒料或大破碎料, 日投饵料为4~7 %;体长12~14㎝阶段,主要使用粒径2.0~2.5㎜饲料, 日投饵料为2~5%;每天投饵6~3次,规格越小,投喂次数越多。冬季到来前, 将鱼种苗并入越冬池内,需在越冬池北面,采用草帘或塑料薄膜搭建挡风棚,避免因过大风浪导致水温骤降。越冬期间,仍需间歇性进行喂食,才能保证鱼种体能消耗。可于晴天的中午向塘内适量加入新水,增加水体中溶氧,然后采取手工撒入膨化饲料,饲料只须放置在浮性饵料台上,浮性饵料台一般可由竹条或木条制成的浮框,周围用密眼网片围绕一圈,防止投料时饵料散失。网片高度3㎝,水面上1.5 ㎝,水面下 1.5 ㎝ 。浮框围圈面积为30~40平方米左右。也可投喂经炒制的粉状麦麸、芝麻饼、菜籽饼、花生饼、豆饼等块状或粉状料,日投饵料为2~3%。并搭配少量黑麦草和苦麦菜叶。

四、加强日常管理

(一)定期注换水

夏秋季水温高,投饵施肥量大的池塘,鱼类摄食旺盛,排泻强,极易污染水质,鱼塘底层水中溶解氧减少迅速,氨氮含量增加,水的肥度变化快。因此,应适当提高水的透明度,降低水体温度,保证水质不过于肥;一般成鱼池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水位可加深到1.5~2米;使鱼群生活在活动空间大,温度适宜,溶氧充足的环境中。具体补水次数可依季节不同而调整,3~5月份期间,每隔5~7天补水一次,每次补新水10~15㎝,补新水应在早晨6~7时; 6~9月高温期间,每隔3~5天补水一次,每次补水15~20㎝;补水应在清晨3~4时进行,因为此时,鱼塘耗氧量达到极点,此时补新水效果最好。为减少底层有机物耗氧,每间隔10~15天需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

(二)适时增氧,预防浮头

进入秋季后,由于池塘载鱼量大,池塘底质有机

污物排换难彻底,局部缺氧严重,如天气骤变等因素影响,会使底层无氧水上下对流 ,引起池鱼浮头。可见,适时开启增氧机,借助风力的作用形成一定的水压将上层溶氧传到下层去,促使中下层水体溶氧获得快速补充,是成鱼池增氧和防止浮头的有效措施。增氧机应安装于池塘中央或库区偏上风的位置。养殖过程中掌握使用原则,做到“ 六开三不开”。“ 六开”指(1)晴天时午后开机;(2)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3)阴雨连绵或半夜开机;(4)下暴雨时上半夜开机;(5)温差大时及时开机;(6)出现鱼群浮头随时开机。“三不开”:(1)早上日出后不开机;(2)傍晚不开机;(3)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开动增氧机的时间长短也有讲究:闷热天气开机时间要长,凉爽天气要短;半夜开机时间要长,中午要短;施肥后开机时间要长,不施肥时要短;风小时开机时间要长,风大时要短。

(三)适时轮捕,减轻载鱼

秋季以后,部分肥水鱼和草食鱼达到成鱼规格,这时池塘负载量增大,水质不易控制,影响未达成鱼规格的鱼类生长,成鱼生长也受限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轮捕成鱼,有利于活鱼的均衡上市。同时也可调整养殖密度,促进池鱼的生长。一般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适时捕起。轮捕可采用拉网和诱捕网方式进行。要选择晴天水温较低,池水溶氧量较高的早晨进行,自 8月中下旬起,天气逐渐变得凉爽,便于拉网操作和捕鱼运输。捕吃食鱼的前一天要少喂饵料,保持水体中有较高溶氧。操作动作轻快,分拣敏捷,不要离水操作,幼鱼及时放回池内。诱捕是先将诱捕网沉于投饵场池底,然后开食将鱼引到食区入网,再缓缓提起网衣四角,将网衣收拢后集鱼选鱼,将商品鱼捕获上市,这种轮捕方式操作简便,对鱼体损伤小,劳动强度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轮捕方式。

(四)以防为主,增强体质,减少病害发生,确保鱼产品质量

鱼类长期生活在池塘水体中,病害的发生不容易发现,难以做到尽早控制,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要采取综合生态防病技术,以改善水质条件为重点,抓住养殖过程中的多个有利环节,减少有机污物积累,消灭病原生物和各种敌害,以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池塘底泥清理:每年冬季成鱼捕捞出池后,放水彻底干塘。干塘后2~3天,待表层塘泥已蒸发部分水分,即可开始清理塘泥,塘泥不厚可进行人工挖除,作为种植植物饲料的基肥。若表层塘泥太多,最好进行机械清淤,将其晒干后作为肥料。塘泥清除后,还要平整塘底,加高加固塘基,维修辅助设施。鱼塘修整完成后,不要立即灌水,让塘底曝晒半个月以上,以杀灭部分病菌及寄生虫。

鱼种消毒:鱼种落实转塘分养,在捕捞分选等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体表损伤,应在暂养容器内加入3~5%的食盐,或配制成0.5ppm的敌百虫水溶液,进行5~10分钟浸洗。将鱼种体表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放养。

水体及食场消毒:养殖期间,为预防水体因藻类繁殖水体酸性过大,一般每7~10天施用一次生石灰+过磷酸钙,每次每亩用生石灰5~7公斤+过磷酸钙,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生石灰溶解既可杀菌灭病,碱性水溶液又可调节水体PH值,改良水质。在固定的饵料框和鱼种成群集中喂食处,池底因残饵、粪便等沉积,水色偏黑,常散发腥臭味,尤其高温或暴雨期间,为预防水质过肥,加速有机质及氨氮等毒害物转化,需定期施用化合药物或微生态制剂。.第一天可使用解毒剂如“水宝”,第二天使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杀菌,一周后再使用微生态制剂如“调水素”+过磷酸钙,加强底质分解力度并进行育藻除臭,改良水质。

应用中草药防患虫菌病:以往饲养草鱼池塘多采取外用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进行全池泼洒灭菌杀虫,由于水体面积较大,高温期间存在用药量大,用药次数多,易形成化药残余污染、导致水体微生态失调等缺点,而使用当地已发展人工培植且采集容易、药性温热略带碱性、在水中易分解和发散的中草药与化合药物轮换或配合使用,既可有效抑菌灭虫,又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如每亩池塘用新鲜的盐肤木叶、香樟树叶、马齿苋和苦楝子、桔皮、桔叶,艾叶,山茶枝叶5~6公斤,待将其用沸水煎熬1小时可泼洒入水中,每次连续用药3~4天,可有效防治草鱼体表和鳃部患虫菌病;每百公斤鱼采用生姜、大蒜、韭菜、鱼腥草,臭草2~3公斤等,将其捣烂与4~5公斤米糠或麦麸或膨化饲料混合投喂,利用其辛温或辛凉的药性对鱼体产生益脾、理气、清热、消食等作用,有效抑制肠道内虫菌病原,大大减少饲养期草鱼患肠炎等疾病, 明显提高鱼产品质量。


推荐访问:草鱼 池塘 无公害 高产 山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