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合作机遇、模式和途径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俄经济合作机遇、模式和途径

2022-10-30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F752.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6-0017-04

一、中俄经济合作迎来新机遇

(一)中俄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加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2014年5月20日,普京总统访华,中俄签署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联合声明,5月22日双方签署了举世瞩目的4000亿美元天燃气购销大单,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中俄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和增强,为双方经贸务实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障,不断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

(二)中俄两国地区合作规划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2014年2月26日,《纲要》中确定的项目之一:中国同江一俄下列宁斯科耶铁路界河桥工程开工奠基,进入正式建设阶段。5月20日两国签署的新阶段联合声明中又提出建设黑河一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桥。这两座大桥的建设,对两国“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中方货物经俄铁路网络、远东港口及北方航道过境运输条件”,推动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特别是深化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2013年4月2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已生效。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俄远东发展规划进入实施阶段。俄加大远东开发力度,欲“借中国之风,扬俄罗斯之帆”,将给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东北地区相关经济项目合作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三)《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赋予两省区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打造我国与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枢纽站、我国沿边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这将使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的地缘、政策、经贸和人文优势进一步放大,东向对俄及东北亚的桥头堡地位更加凸显,西向经由俄蒙对欧洲大陆桥的辐射作用更加突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将迎来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的机遇期。

(四)乌克兰政局变化更加坚定了俄罗斯“向东看”的决心,并加快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行动步伐。近年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俄出于一定的地缘政治考量,特别是为了加速开发与开放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应对美国页岩气革命造成其在全球油气出口地位将日趋下降的威胁,开始加强能源出口多元化发展,因而日趋展示出战略东移亚太的态势。乌克兰危机导致俄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欧盟下决心要逐步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而且可能美国明年就开始有一个终端向欧洲供气。此外,俄同时也遭遇资本外流、欧美国家对俄投资观望情绪蔓延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更加坚定了俄“向东看”的决心,迫使其加紧开拓新的能源市场,更多与中国等亚太地区国家合作。5月22日,俄与中国签订天然气购销协议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期,在某种程度上不排除乌克兰危机成为外部助推因素。

(五)中俄博览会为中俄全方位合作搭建了高规格平台。2014年3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中俄博览会是中俄联手打造的国际一流专业展会平台和全方位、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对于落实中俄两国领导人共识、拓展中俄大企业合作及推动战略项目落实、密切中俄地方政府间交流合作、带动两国中小企业及民间往来,以及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俄经济合作模式

(一)油气合作模式

贷款换石油模式。2009年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通过管道向中国供应3亿吨石油。2010年9月27日,中俄输油管道中国境内漠河一大庆段全线竣工,从2011年1月1日正式商业运营起,截至2014年5月31日,这条管道已平稳安全运行1247天,输送原油累计超过5200万吨。

中国跨国公司控股俄罗斯油气田模式。2009年10月12日,注册于香港的俄罗斯能源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出资收购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公司51%股权,从而取得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块储量达600亿立方米的南别廖佐夫斯基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权。这是在实体经济领域诞生的第一家中俄合资石油天然气公司。由于此前没有任何跨国合资公司能对俄罗斯天然气田实行控股投资,因此,本次收购被认为开创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上下游一体化模式。2012年4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访俄期间就中俄天然气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合作方式,即方向是“上下游一体化”,原则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普京认为“这是个好主意”。这种创新性合作模式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而是紧密合作,即中方参与俄方上游项目开发,俄方参与中方下游炼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中石化专家张抗认为这种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共赢方式,体现了中俄未来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新思路,未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二)电力合作模式

组建电力合作联盟。为整合优势资源,深度开拓俄电力工程市场,在黑龙江省商务厅积极组织推动下,由民营企业牵头,2011年1月,黑龙江对俄电力合作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当年就聚集了省内外商贸、产业、科研、金融、物流等与电力行业有关的企业及机构52家。电力联盟成立以来,先后在俄特罗伊斯克电站项目中承揽了153亿卢布的建设安装合同、2亿元的设计合同、近8亿卢布的运行调试和设备供货合同,成效显著。成立合作联盟,既有利于克服多个企业单打独斗、内部消耗等弊端,也便于政府在智力、法律、政策、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对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此外,黑龙江还在积极筹划成立能源、林业、矿产、物流、基建等产业对俄合作联盟。

(三)农业合作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据统计,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有34个县(市)政府分别与俄滨海边疆区等6个州和27个区的政府签订了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协议,建立境外粮食和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基地158个,对俄输出农业劳务人员累计5万人次。

企业走出去模式——华信模式。从2006年至今,黑龙江东宁华信集团走出去在俄滨海边疆区累计投资1500万美元,建设了一个占地9.3万亩,拥有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生产完整产业链条的巨型农庄中俄农业经济合作区,这是目前我国对俄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华信集团创建了对俄农业合作的企业模式:即“边贸龙头企业+国内大型农业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社+基金”的发展模式,也称“华信模式”,该农场也称“新友谊农场”。农场的产权由东宁华信集团、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北京广能基金和俄阿尔玛达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构成。农场的经营管理责任分工明确:由边贸龙头企业(华信集团)负责租地、公共关系、市场准入、通关物流等;牡丹江农管局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工,负责种植和收割;中小企业联合社负责统一管理在俄农业开发小企业,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劳务指标申请、统一办理进口许可、统一回运、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基金负责为境外农业开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

(四)非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我国与俄毗邻地区间政府利用双方信息交流、合作机制,举办相关经贸活动,助推政府部门和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在俄独立开发或合作开发矿产资源。自2005年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府先后举办“俄罗斯赤塔地区矿产资源项目对接会”、“中俄边境地区投资活动研讨会”、“中俄蒙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项目对接会”等大型活动,推动了两国区域间矿产资源合作的发展。如,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2004年成功购买俄金、铜、石材等三个矿产地的50%矿权。目前,黑龙江省地矿局在俄罗斯已拥有8个矿权,6家(独)合资公司。2007年,俄特瓦共和国政府与中国龙兴国际资源开发公司签署了总投资2.06亿美元的吉格吉尔一塔什德格铁矿开采协议。中国铝业公司与Aficom公司与佳木斯市政府签署了海绵钛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所需钛精矿由Aficom公司在俄的矿山供应。

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模式。我国有优势的企业以投资、参股或购买开采权、参与产品分成等方式,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如,2005年,内蒙古鲁能能源重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以3.15亿卢布的价格取得了俄别列佐夫铁矿使用权,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俄取得大型矿产使用权的企业。2006年,黑龙江龙兴集团所属子公司俄新西伯利亚龙兴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7.425亿卢布,竞得俄特瓦共和国克兹尔一塔什特克锌铅多金属矿100%的采矿权。该矿床为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拥有锌、铅、铜等金属储量1300余万吨,约为黑龙江省现有探明铅锌总储量的1.5倍。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成功收购俄马加丹州沙金矿和岩金沙并已投入开采。2008年本溪市溪钢物资公司拆借资金2亿元,整体收购俄罗斯彼特罗夫斯克钢厂及其所属高品位铁矿矿山,其中露天开采铁矿石储量约11亿吨。

(五)林业合作模式

贸易与投资并举模式。一是与俄开展木材贸易。据统计,作为对俄林业合作第一大省的黑龙江从1998年至今已累计从俄进口原木和板材9742万立方米。二是投资合作。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通过租赁、购买、股份合作等方式,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获得森林采伐权(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共在俄获得森林采伐权1200万公顷),形成了森林采伐、木材加工、运回国内的完整链条,并带动了国内闲置设备和劳务出口。

(六)双向跨境连锁加工模式

该模式为“俄-中-中俄跨境连锁加工模式”,由黑龙江省东宁县率先创建并成功实践。“俄-中”,即自俄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在东宁园区加工成品-销售国内、俄罗斯及其他国家;“中-俄”,即在东宁或国内生产半成品-出口俄罗斯中国合作区组装成品-进入俄方及其他国家市场。

该模式实现了中俄毗邻地区间互为原材料供应通道、互为进出口加工贸易基地、互为销售市场的“内外互动、跨境连锁、双向加工、双向贸易”的有效合作。这种新模式既大大降低了生产和运输成本,也保证了产品、经营合法,对于规范出口秩序、规避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典型范例。该县2012年境外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入驻45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向中方纳税1.1亿元,向俄方纳税4221万美元;境内园区入驻企业93户,实现产值20亿元、税金2.4亿元。

(七)建设对俄经贸合作园区模式

作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黑龙江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相继在境内外建设了40个对俄经贸合作园区(境内25个,境外15个),聚集了农业、木材和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医药化工、建筑装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现代仓储物流等产业,形成了对俄经贸合作独特的园区模式,“十一五”时期,对俄合作园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479.8亿元。对俄合作园区的建设,为中俄跨境产业的集聚、互补融合、联动发展搭建了重要载体平台,提升了黑龙江省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了南方发达地区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创业、共同开拓俄市场,带动了沿海地区产业向沿边地区转移,形成中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互补开发利用、互利共赢局面,打造了对俄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黑龙江省一批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一些州区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园区,搭建了我国东北与俄远东互动的重要节点和平台,有力促进了地方间紧密合作、产业优势互补、企业协作共赢。

三、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路径

(一)不断夯实两国政治互信基础,为双方经贸合作保驾护航。当今世界,各国间经济依赖日益加深,但国与国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关系,经贸关系就失去了重要依托和保障,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再强,也会被政治摩擦不断侵蚀和削弱。2012年以来,中日由钓鱼岛争端引发的政治摩擦,对两国间多年来依存度很高、发展很好的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都带来很大冲击。相反,原来中俄政治热、经济冷,因为有政治互信的基础,现在条件具备了,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中俄两国应不断夯实政治互信基础,把良好的政治关系持续转化为经济合作的优势,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充实新内涵。

(二)进一步完善各层级会晤磋商交流机制。一是不断完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充分发挥其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利用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和有关部门协作互动机制,利用现有地方政府和立法机构间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商,解决目前双方经贸合作中的“瓶颈”问题,有效推动落实两国领导人就地方合作达成的共识。三是完善口岸市县工作交流、合作协商机制,促进双方通关便利化。

(三)推动中俄两国区域发展规划有效对接。两国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与俄罗斯《外贝加尔和远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联性、拓展性和契合点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三个规划中的共同项目进行衔接和实质推动。

(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得到俄方高度重视,并在5月20日双方新阶段联合声明第21条中有所表述。以此为契机,黑龙江省提出打造连接亚欧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这符合中俄两国携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框架,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谋划,并努力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沿边铁路建设及口岸通道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支持计划,强力推动实施,加快互联互通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

(五)大力改善双方经贸环境。中俄双方应积极商签跨境合作的法律文件,着力健全双方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运输七个重点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双边经贸秩序。要共同打击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对方公民和法人在本国境内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合法经营权益,切实为两国经贸合作营造法制化的健康发展环境。

(六)推动国有大企业和规模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俄贸易和大项目投资合作,规范中小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对俄经贸合作。优化对俄贸易结构,大力加强对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和品牌产品贸易。加大对俄投资特别是远东地区农业、林业、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投资。

(七)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整合国内各类对俄合作园区及区内产业,提高国际化水平,优化管理模式,形成与俄罗斯经济互补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格局;大力支持对俄境外园区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境外对俄合作重要载体。办好中俄博览会和省市级专业展会,打造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经贸交流和宣传互动平台。

(八)进一步巩固合作基础,提高合作层次。在加强两国航空、航天、核能、高科技领域合作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农业、林业、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

(九)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增进民间相互了解与友谊,为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广泛坚实的民意基础。

(十)积极谋划建设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自由贸易区。中俄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增强;双方贸易规模向既定目标稳步推进;两国区域合作成果显著;区域发展规划优势互补,相继启动,在国家合作中作用凸显。在2014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表示,俄罗斯与中国未来可能在远东地区建立统一经济区,并提出将俄远东发展与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统一的整体计划。各种情况表明,建设中国东北与俄远东自由贸易区时机业已成熟。建设这个自贸区,对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深化两国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东北亚竞争,改善地缘政治状况,巩固中俄外交关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战略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刘伟东]


推荐访问:经济合作 中俄 机遇 途径 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