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武汉市旅游景点英译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武汉市旅游景点英译研究

2022-10-29 1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觀光。“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给武汉市的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随之而来的武汉市主要景点翻译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旅游文本翻译是语言、交际、文化、民族、译者、外国游客等互联互动的跨文化翻译,翻译过程就必须考虑生态适应需求。生态翻译学理论源于对自然界的研究与思考,将科学生态观引入翻译研究。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旅游宣传语翻译注重从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3个角度入手,对译者的文化素养、语言素质、交际能力与表达方式提出全面的指导与要求。本文正是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三维”原则对武汉市主要旅游景点翻译进行批评和赏析,以期为旅游文本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引言

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它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美名远播,与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有市区面积的1/4的国际级东湖景区,秀丽山水和浓郁的楚风情使其四季可游览,享受惬意的园林风光。这里还有千年古寺——归元寺、爱国教育基地——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湖北省博物馆等多处名胜古迹。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武汉浏览名胜古迹,武汉主要旅游景区的外宣翻译越需要进行研究和指导。“应用翻译,无论在译法上,还是在译品形式上,可变性更大”(方梦之,2003)。不同文本的功能和目的不一样,翻译的要求和标准也不一样。旅游景点的文本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武汉最重要的直接方式,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考据,发现武汉市旅游景点的翻译译文却不尽人意,影响了外国友人对景点介绍的理解和武汉对外宣传形象。

一、生态翻译学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2001年在在其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它是生态批评专业、文学生态学、生态主义、生态哲学以及后殖民地时代的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它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该理论以“译者为中心”的核心,从多维生态语境出发,从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合整体性性研究。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主要翻译方法是“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4)。虽然古今中外对“翻译”这一名词的解释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即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故此翻译活动中或多或少会涉及文化因素。再若论及翻译活动的起源,翻译又是始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人员交流的需要。语言、文化及交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也构成了翻译活动的基本内容。

二、武汉市主要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武汉政府为了提升武汉旅游景点的国际化水平和公共场所的双语普及度,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公园和商场等一般公共场所或基础设施应配有相应的英文翻译或双语标识牌。然而,目前一些主要景点的英译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会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武汉旅游业的评估,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拼写错误在武汉旅游景点中并不少见。如:在东湖景区中,一个停车场看到的提示牌中文是“听涛景区停车场小车停放处”。可是下面的英文却译成了PARING-LOT ONLY FOR OF TINGDTAO。很明显原翻译中parking掉了一个字母,而后面的only for of是什么意思就更不清楚了。

(二)译文拼音化

拼音化现象比较多,出现在景点中带有本地方言或者沿袭使用的一些带有本地特色的地名或者站名译文,如:街道口译为Jiedaokou、(广埠屯)Guangbutun译文等。

(三)英文译名不统一

英文译名不统一,如:磨山景区存在着“Mo Mountain”

“Moshan”and“Moshan Hill”3种不同英译。同一个旅游景区出现英文译名不统一这种情况,会给外国游客带来许多不解和困扰。

(四)翻译错误

旅游景区是对外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如果一些基本的字词及翻译的低级错误都不能够避免的话,更不用说弘扬地方文化了。如“出口”在黄鹤楼和东湖风景区两处不同的景区分别译为way out和export,正确的译法应是exit。

三、“三维”视角下武汉市旅游景点英译的适应与选择

由于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在语言习惯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中译英的旅游翻译跨文化、跨心理、跨思维方式等,涉及自然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传统历史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属于跨文化翻译外宣范畴,以“生态翻译学”出发,翻译过程坚持“译者为中心”,考虑国外游客,构建语言、文化、交际生态的多维整合与平衡模式,“三维”(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和交际维)转换翻译过程,最终实现旅游英译翻译中的汰弱留强。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语言维

生态翻译学者们认为,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由于中西方思维差异性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前,了解外国游客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表述方式。在翻译中,译者要对英语语言形式和内容做出适应性选择,根据汉语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语言层面对原语中的旅游文本的英语译文的翻译表达做适当选择,最终实现适应英语语言的表达规范和习惯。

例1:木兰山位于武汉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是佛道两教圣地。木兰山峰峦叠嶂,云霞缭绕,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山下美景尽收眼底。明代诗人屠达称其为“西陵最盛,盖三楚之极观”。山下木兰度假村青山环抱,流水潺潺,万松挺拔,繁花似锦,秀美幽静,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译文1:Located in the north of Wuhan and named after the famous General Mulan, Mulan Mountain is a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 There are many peaks rising one after another, and rosy clouds flying. It has a wide field of vision. 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 all was the beauty of nature. Tu da, a poet of Ming dynasty, called it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 of the Central China”. Mulan resort provides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for tourists with lakes, pines, and flowers all round, captivating you by its beautiful scenery, quality, and fresh air.

從例1可以看出,在翻译中,译者在翻译中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表述上的差异性,对语言进行灵活调整。汉语重在意合,词语和句子注重内在意义,句子结构松散。而英文的特点则刚好相反,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句式构架严整,表达缜密,行文简洁,客观朴实。原文多出使用四字成语,用词华丽,主观色彩强,且结构松散;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笔者逻辑上突出木兰山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所以将句子顺序调整;对于中文中过于华丽的四字成语采用省略译法,分别用hills,lakes, pines and flowers all round等一个描述性词语所代替,使表达直观,行文简单明了。旅游景点介绍一种类似文学的,有时会用到很多四字成语,如果逐字翻译,对外国游客来说就会显得冗长烦琐。

(二)文化维

英汉翻译从广义上讲都属于跨文化的范畴。旅游文本的英译要考虑译原语的所属文化背景。胡庚申教授认为“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述”。换句话说,译者在做旅游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国外游客的文化维,在充分理解中文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关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翻译。对于那些旅游资料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译者应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汉语旅游材料进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

例2:您已经进入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黄陂木兰天池。

译文2:You have entered the national 5A travelling scenic spot—Mulan Great Lake.(5A class tourism area represents a world-class boutique tourist scentic grad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urism scenic quality level is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a descending scale of 5A, 4A, 3A,2A,A)

在例2中,由于西方文化中没有5A风景区的概念,原文中5A对于绝大多数的外国游客来说就是文化上的空白地带,如果不采用增译的方法给出解释,提供相关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方面的背景知识,必然会使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大大影响他们对武汉景区的了解。

例3:公元433年,楚惠王接到曾候乙讣告后,特为其赶铸一口高约1米,重150kg的镈钟,赠予曾侯乙永世享用。

译文3:In 433 B.E.C., after the king of Chu(King of Zhang Xiong) heard about Marquis Zeng’s death, he built a special set of bells of 1 meter high and 150 kg heavy for Marquis Zeng, accompanying him forever.

在例3中原文概述了曾侯乙编制的由来,在翻译楚惠王时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介绍了他的身份及其全名。在翻译曾侯乙时用转译法,使用英语中的侯爵加曾姓氏的方法。古代乐器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也算是知识盲区,在翻译编钟基本信息时,150kg后面加英语的重量这个词既保留中文的语言特色,又便于外国游客理解。翻译“镈钟”时使用了意译方法,直接说出其指的是一组钟组成的乐器。这些翻译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也更利于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三)交际维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换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4)。旅游文体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展人们的知识,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进行旅游文本翻译是,译者要考虑译语的可读性及读者的接受效果,所以,译者要同时关注交际维度方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另外,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思维模式差异,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差异,都应该在译者的考虑范畴之内。

例4:湖北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武汉是其省会城市。武汉市本着硬件开路、软件同步的原则,狠抓了投资,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资安全保障体系。

译文4:Hubei province s known as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and Wuhan is its capital city.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city was bent on updating “infrastructure”, it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social environment so as to guarantee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would be well received and utilized in the area.

例4中并没有将“鱼米之乡”译为“land of fish and rice”,而是采用类比和转译的方式将其译为“land of milk and honey”,由于此短语出自西方的《圣经》,译者用“以此比彼”的方法将中文旅游文本中有关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保持信息对等,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致。此外,“硬环境”“硬件”软件“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hard environment”“hardware”和“software”无疑会使那些把“软件”和“硬件”的概念与计算机部件联系起来的外国读者感到困惑。考虑到不同的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性,造成旅游翻译中信息误导和错误,选用单词的内在含义对应的词和词组(infrastructure和social environment)进行表达。

四、结语

旅游文本翻译中除了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表述差异性外,更要考虑文化差异性,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者的“适应性选择”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3个维度翻译武汉旅游景点文本,提高翻译质量,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推荐访问:武汉市 视域 旅游景点 生态 翻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