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易中天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青年易中天

2022-10-29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生活不是诗,历史是诗,历史不是具体的生活,它已经过去了。

我写的是史诗。骨子里是做研究,表现形态是在传播。但凡你知道的说法和比较在我这里都不适用,它就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东西,所有的标签都贴不成,我要做的事就是让你贴不成标签。我也许就是精神病,梵高就是精神病,他把耳朵都割下来了,我还没割下来呢。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打的”去吧,我就是要超越自己。 ——易中天

“我写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史诗”

2013年,文化界的大事记上一定会记录这件事:《易中天中华史》陆续出版发行,这还只是开始,易中天准备用六到八年的时间完成这部系列巨著,“这是部轻松好读,引人入胜,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中华史诗,我没写过,别人也没有写过”。

史后还加了诗,一定有人瞪圆眼睛说,“这老头子的牛 B吹大了吧”。

大不大,留待时间作证,至少,这牛 B不是谁想吹就能吹的了的。

缘起,还在 2010年,李玉希望请韩寒为她的新片《观音山》的主题曲作词,于是带着主演范冰冰一行,来到上海,与路金波、韩寒等人见面,席间,却谈到了历史剧的问题,“历史剧很火,可是大家戏说有余,真相却不知道在哪儿”。我们缺一套不那么晦涩,且老少咸宜的历史百科全书,可是谁来写呢?一众人都想到了易中天。

出版社辗转联系到了易中天,他痛快答应。易中天对记者说:“我是工作狂,不做事活不下去。读福尔摩斯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案子破他是活不下去的,案子容易,他也没兴趣。这一点看,我就是福尔摩斯,我和他惟一的区别就是他没有女人,我有女人。我已经功成名就,除了智力上的挑战,什么都不缺。你看了书就知道写这本书真是非我莫属,同时也在刷新自己。”

“我老吗?”面对不少人对他 66岁“高龄”写如此大部头的担心,他会不服气地反问。

其实,这份不断刷新自己的劲头,让他更像一名新青年。

“你真的知道文化与文明吗?”

他的书中有两个重要的名词——文化与文明,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怎么理解?他说“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教科书式的定义之后,他给记者讲了这样的段子:“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找四组实验对象,每组都是两个年轻男人和一个年轻女人,把他们分别放到一个孤岛上,放三天,看发生什么事儿。第一个孤岛放的是英国人,他们上岸的时候坐哪儿,三天后还坐在哪儿。科学家就问这三天你们都没发生什么?英国人抱怨说,你临走的时候忘了给我们做介绍。英国人的规矩是不经第三者介绍陌生人不说话。第二个孤岛上放的是西班牙人,三天后科学家发现女人在跳舞,两个男人不见了,科学家问发生了什么事儿,原来两个男人为了争夺女人而决斗,然后死掉了。第三个岛放的是法国人,看到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剪刀在做园艺,并吹着口哨,科学家问发生什么事,法国人说你们一走,我们就约定轮流做她的情人,今天轮到那个小伙子,他们在树林里做爱呢。第四个孤岛放的是俄国人,看到两个男人在喝酒打牌,女的不见了,科学家问他们怎么回事,男人大着舌头说女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啊。”

英国人需要介绍才能说话,西班牙人动不动就拔刀子,法国人轮流做情人,俄国人则是男人不干活女人干活,这就叫文化。也可以看作生活样式,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文化,比方说石器文化,青铜文化、铁器文化,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文化,比方说中华文化、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

而文明的背后是有核心价值的,易中天讲:“就像西方的独立、自由、平等,伊斯兰的至仁、至慈,中国的家国一体、忠孝仁义,这就是文明和文化的不同。是人就有文化,原始民族也有文化,但没有文明,文明一定要到国家阶段,如果它有一个恒定的核心价值观,找到核心价值的实现方式,这个文明就是可延续的,如果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方式非常好,就是世界性的文明圈。”

现在有三个世界文明圈,西方现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西方现代文明是世界性最强的,而且正当时,还没有衰落,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严格来说是曾经的世界性文明。说到同化的问题,易中天又讲道:“不存在谁吃掉谁,而是各种文明一起建设一个第四代文明,也就是文明求同,文化存异,你的生活方式还是你的,但是核心价值观趋同。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责任担当,但是要一起找到人类的共同价值。”

没错,厘清线索,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是易中天的题中之义。

“找不自在,就自在了”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个词”,易中天说,自己就是要区别于所有其他的史书,“传统的史是不设问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尽量如实的记录下来,没有问题意识,它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易中天中华史》最大的特点就是问题意识特别强。并且有总的逻辑关系和总问题,就是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人类好奇心的三大问题,一卷卷的问下去,问到第三十六卷”。

“何苦为难自己,有意思吗?网上甚至有人说你精神病了?”面对记者的问题,易中天说:“我就是犯贱呗,人都在找不自在,找不自在,就自在了。”

这套书的出品人李蕾对记者讲,“开会常有,吵架常有,拍桌子常有,翻脸常有。因为难在这是一个创造性的事情,最开始,连文字,类型的气质也要讨论,易老师没有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选择容易的写法,而是以符合书的气质的合适的方法在写”。

易中天则说:“光是序言就写了 7种版本,每一种版本至少 5稿,7种版本,至少写了 35稿。”还有书中的各种标题,每一次都开会讨论,争吵,以求精益求精。

他有自己的顾问团队,还有万册以上的藏书,另一位出品人路金波说:“有一次去给易老师送饭,他在书库,我叫他,他叫我,得转半天,才能从巨大私人图书馆找出来。他主要都在读书和研究。”

“你的书有那么多,还需要外援吗?”记者问道。易中天说,“自己的肯定不够,上海图书馆会支援我,为了保证质量,一般每天只写 1000字,如果感觉不对,或者顾问团在审稿时有意见,也会推倒重来”。

李蕾说:“ 易老师很可爱,是个又勇敢又天真的人,他在 66岁这年纪能做这样一件事,风险很大,不勇敢不会有这样的决心,不天真不会有这样的热情,他对自己很挑剔,不挑剔做不出好活儿,所以我很佩服他。”

“说《百家讲坛》,还不如说说我外孙女”

“有人觉得《百家讲坛》之后,你甚是沉寂了一段时间,有种喧嚣与孤独的反差?”面对记者的问题,他不想过多评论那段时间,也不想比较讲坛出来的明星们,易中天说:“孤独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一种享受,达不到一定的境界,都没资格享受孤独,没资格享受孤独的人,就只能享受喧嚣。对于我来说,孤独和喧嚣就是把书从这一页翻到那一页的关系,这叫做翻脸比翻书还要快,但是移情比移山还难。 ”

李蕾则讲:“易老师在《百家讲坛》火了之后,对他来说是有压力的,他越发的谨慎小心,重新看了很多书,毕竟他的专业不是历史,这些年所谓的沉寂,是他不怎么上大众媒体了,他的思考没有停,他的写作也没有停,我不觉得他这几年沉寂,他一直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永远站在聚光灯下多可怕啊。”

绕开《百家讲坛》,易中天也给记者讲了他生活中的事情:“我做饭很好吃的,我烧的鱼,路金波能吃两条!”

李蕾表示同意:“他进厨房是不允许别人进的,你去帮忙他还觉得你添乱,我们去谈工作,顺便蹭饭,只需要边吃边赞美就行,赤裸裸地拍马屁可不行。他还养了小狗,一次一位老朋友开玩笑,说‘你的狗和你真是一样啊,又好色又好斗’他听完哈哈大笑。他也有点人来疯,经常给大家讲笑话,我们越乐,掌声越热烈,他就讲得越多,很有娱乐精神,从不端着。 ”

不过易中天跟记者提及的却是自己外孙女的故事,“她嫌我电子产品用得不熟练,常对我说‘爷爷,我看你真的是个笨蛋啊’ ”。他把笨蛋二字加重说出,然后哈哈大笑,“不过她又说‘虽然你是个笨蛋,我依然最爱你’”,童心未泯的那一面尽显。

李蕾说:“人非常单纯才有可能在一个领域走得深入,他没有杂念,很简单,跟他合作,我们都学了很多。”

“我没有优越感,只有自信心”

说完外孙女,他也提到了现时代的青年。“要吃尽人间千般苦,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自己就是这样,先得下地狱。我的忠告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学会妥协。”

易中天的建议是“可以利己不要损人”。他不赞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通过利人来利己,这就是现在的商业文明,他说:“聪明的就是通过利人而利己,笨点儿的就是利己不损人,最笨的就是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叫卑鄙,损人不利己叫愚蠢,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愚蠢。”

他说自己不喜欢清官,“人清廉以后就有道德优越感,道德优越感是非常糟糕的,可能因此而敢胡作非为。历史上有个清官叫于成龙,当时黄河发洪水,只有分流,淹没一些地方,来救更多的人。他是清官,说自己是一方父母要保一方子民,先杀了他再决口,大家不敢动手,结果造成严重的灾难,我指的是这一点”。

说到教育,他这么讲道 :“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不让妥协,认为妥协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要搞清楚,妥协的前提是独立、自由、平等,没有这个条件不叫妥协,叫屈从,这是两回事,而好多读者把这两个混在一起。妥协是讨价还价,妥协的结果一定是对方也要妥协。我守住底线,然后一步一步往前,尽量往上提,美国宪法就是这么诞生的。”

他不想将自己的这些话当作给青年们的启蒙,易中天说:“我没有任何优越感,只有自信心,这是两个概念,我不喜欢启蒙这样的词,难道人家都是傻 B就你聪明?我写的东西别人都没写过,这是自信。”

BQ =《北京青年》周刊Y=易中天

BQ:我们通常所说“上下五千年”,您却讲中华文明是三千七百年,区分何在?

Y:上下五千年,是文化,三千七百年,是文明。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国家的标志是城市。

BQ:用国家和城市的建立来区分史前时代和文明时代,它的“秘密”是什么?

Y:世界各民族的史前道路是一样的,都是从氏族到部落再到国家。史前文化也是一样的,都有巫术和图腾。但进入国家和文明时代后就分道扬镳、巫术在印度变成了宗教,在希腊变成了科学;图腾在埃及变成了神,在罗马变成了法。宗教是“没有国界的国家”,法律是“并非图腾的图腾”,他们共同实现的是“身份认同”。任何一种体制和道路,都是不同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所做的选择和探索。

BQ:中华文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Y:巫术没有变成科学,也没有变成宗教,而是变成了伦理和艺术,即礼乐。图腾则既没有变成神,也没有变成法,而是变成了祖宗。从生殖崇拜(女娲、伏羲),到图腾崇拜(炎帝、皇帝),再到祖宗崇拜,就是我们走过的路。换句话说,其他民族的身份认同,或者靠神,或者靠法,或者靠信仰,靠观念,唯独我们是“认祖归宗”,并有了我们的“家国体制”。

BQ:我们常被定义为“缺乏信仰”,您说信仰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为何这么讲?

Y:因为只有彼岸的信仰,才真正具有超越性。否则,就只有此岸的信念,再好的信念都有现实性,如果不能兑现,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一旦失信就没有人信了,政治和道德的所谓“信仰”,总是面临危机,就在于此。

BQ:宗教信仰没有这个麻烦,您想鼓励大家建立信仰,还是觉得它可有可无?

Y:宗教只是给你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怎么去是你的事,到了天堂,什么光景也没有人回来说,所以,宗教不必兑现,也不能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能提升人的境界,然而境界只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没有境界不等于没有道德。境界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信仰也一样。

BQ:有信仰,总比没有好吧?

Y:请客吃饭有酒总是好,实在没有,饭也得吃。碰上个不喝酒的,酒就多余,碰上个发酒疯的,它还坏事。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就是不喝酒的,发动“圣战”的那些人,就是发酒疯的,狂热的教徒,原教旨主义者,就是酒精中毒的。“文革”中,误把主义当信仰,则是集体发酒疯。

BQ:您也说,信仰是人的本能,不矛盾吗?

Y:不矛盾。信仰的产生,源于两种需求,一种是现实的,就是安全、自由、身份认同。目前世界所有宗教和信仰,都在实现这一功能,只是我们民族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必。但根本上说,人类总要仰望星空,寻找源头,知晓归宿,那么是否需要一种纯粹的共同信仰,我还不敢说,也不是当务之急。

BQ:您认为的当务之急是您写作《易中天中华史》想要完成的任务吗?

Y:就是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鸦片战争前,多半是命运;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选择,而且是在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的背景下选择,重新审视三千七百年,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其次要有科学态度和价值体系。如此,才能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

BQ:您对读完您的书的读者有什么期待呢?

Y:喜欢。我相信他们读完了以后一定会说,易老师,我更爱你了。


推荐访问:新青年 易中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