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菇生料和发酵料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榆黄菇生料和发酵料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22-10-29 08:15:06 来源:网友投稿

榆黄菇属中温偏高温品种,在山东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合春、秋两季栽培,生产周期一般为100~120天。榆黄菇,既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食用菌。现将榆黄菇生料和发酵料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及培养料配方

能够培养榆黄菇的原料很多,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麦秸、稻草、豆秸、花生壳、棉柴等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和有些工业的副产品都可用于栽培榆黄菇。常用的生料和发酵料配方有:

1.棉籽壳100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1千克、克霉灵0.1千克、水60~65千克。生料或发酵料栽培。

2.粉碎好的麦秸或玉米秸100千克,石灰1.5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克霉灵0.1千克,水200千克。生料栽培。

3.玉米芯100千克,石灰3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克霉灵0.1千克,水140千克。生料或发酵料栽培。

二、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利用之前,玉米芯应粉碎成花生豆大小的颗粒,玉米秸、麦秸等应粉碎至1厘米左右。

1.生料栽培。原料不发酵,一般应将辅料加水拌匀再倒入搅拌机中,料拌好堆置3小时左右后直接装袋栽培。

2.发酵处理。发酵方法是:将原料按比例称好,易溶于水的物质都加入水中溶化,其他原料充分拌均匀,原料与辅料加水拌匀后,依据原料的多少堆成圆锥形或长梯形,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为防止烧料、腐败,可用直径1.5厘米的圆锥木棒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厘米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达到料堆底部和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用草苫将料堆覆盖严密。当堆内温度达到65℃以上,即可翻堆1次,当堆内温度再达到65℃以上时,再翻1次堆。一般情况下,翻堆3次,发酵5~6天即可。发酵好的料散开堆后可见到大量的白色粉状放线菌,并散发出大量的热气,有香味,用手抓料有弹性不粘手。发酵好的麦秸、稻草呈棕黄色,秸秆充分软化,且有弹性,无酸臭异味,原料的含水量达65%左右。

三、菌袋培养

1.菌袋培养场地。培养场地可以是培养室、简易房、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场所。要求培养场所干净、干燥、周围清洁卫生。在放置菌袋前场地要进行消毒处理。

2.菌袋堆放原则。严格控制料温,生料栽培装料量多,接种量大,料内各种微生物繁殖,在菌袋处于低温季节堆积发菌可不加温培养。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用生料栽培榆黄菇要合理排放菌袋,严格控制料温。通常,在气温20℃左右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排列,每堆可放4~5层,堆与堆间距60厘米,当气温在25℃时,菌袋只能贴地单层散放或每堆不超过3层排放;当气温在30℃时,菌袋内温度即达到35℃,除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大棚两边薄膜外还要往棚顶薄膜内外喷井水降温。

菌袋堆墩后每隔5~7天翻堆1次,将下层菌袋往上层翻,上层的菌袋往下翻,里面和外面的菌袋相互翻。

四、出菇管理

及时将菌袋移入出菇场地。菌袋可在菇房内采取立体堆放的方式出菇。菌袋堆积的高度应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摆放的高度不宜超过4层。堆积摆放的长度根据菇场的长度和栽培数量而定,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一般留60厘米左右,以方便管理为宜。

通常榆黄菇原基分化温度在8~22℃,当少数栽培袋料面菌丝有白色粒状出现时,应解开袋口,并开始向地面、四周和整个空间喷水,切忌将水喷到料面上。此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85%为宜。当进入幼蕾期,空气相对湿度逐渐达到85%~95%,不要低于70%。除了湿度控制外,还应注意温度、光照和通风调节。一般榆黄菇品种应控制8~28℃范围内,以18~22℃最适宜。光照一般保持散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通风不少于1小时。通风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温度条件来灵活掌握。

五、采收

适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扭就可,采下来的菇柄往往带有培养料,要用利刀削去菇根。注意,采菇时大小1次采完,勿摘大留小。

六、转茬期管理

每茬菇采收后要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收拢袋口,停水2~3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70%~80%,保温保湿,使菌丝恢复生长,积蓄养分,随后再轻轻喷水(切勿大水漫灌)保持潮湿,经7~10天见有菇蕾出现时,再按出菇要求管理,其管理方法与第一茬菇相同。栽培期大约90天,可出3~5潮菇,转化率达到100%~150%。

(胥丽娜)


推荐访问:生料 栽培技术 发酵 无公害 高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