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决策模式的“低效”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德国决策模式的“低效”

2022-10-28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国内有人批评德国的决策缺乏效率:“提出一个议案需要讨论一百多天,黄花菜都凉了。哪像我们中国决策就是高效率!”

与中国相对比,德国的决策简直是低效到了极点:由于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哈瑙核加工厂经过五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一个老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停工。而这家新的加工厂尽管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由于绿党的坚决反对,终于在经营者抗争、等待了两年之后被废弃了。当时黑森州的绿党认为,把哈瑙的核工业搞垮是该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

最让人觉得德国人冥顽不化的是,这个核加工厂竟然也不肯卖去国外,其原因是绿党认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去。

但是,在事关人命的事情上德国政府的决策并不含糊,也不低效。据悉,鉴于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德国政府作出决定:将在三个月内关闭七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行的核电站,此举是检查核电站能否继续运行的安全性。

德国决策者知道,他们是为民众管理国家,因此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同时还要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就好比市场上发生了鸡蛋被污染的事情,主人说:“从现在起不再吃鸡蛋了,因为我害怕。”德国管家(决策者)只好说:“好吧,现在就暂时不再给你买鸡蛋了,我们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购买。”

德国发明的“磁悬浮”列车经过十余年的试运营后,证明了其技术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商业上的可行性。尽管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马这一工程,但至今都无法通过审批。当年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德国的电视台纷纷播放这一消息。有的人叹气,有的人失望,但更多的人很理智:“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德国没有太多的钱来上这么大的项目。”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决定投资20多亿欧元改建斯图加特火车站,该州州长为了扩大政绩,决定将投资额追加到40多亿欧元。这下惹恼了斯图加特的市民,民众纷纷上街游行表示反对,其原因是不能用纳税人的钱财来为自己的政绩贴金。在民众的反对之下,追加投资的计划只好搁浅。

由此看来,领导者在德国做决策不容易:只要议会不干、只要商业上不可行、只要老百姓不同意,任何一项工程要上马都没门。他们的反对也只是出于环保和防止浪费的原因,如果是贪污,那就不是反对的事情了,这个决策者得立马滚蛋并将受到司法的严厉制裁!

虽然德国决策看似低效,但德国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战后德国经济从1951年开始恢复,经济持续增长了15年,国民平均收入就迈上了一万马克大关。由此看来,德国决策的低效并非真正的低效,反而是慎重和真正的高效。

(李云贵、常宝军荐自《精品悦读》2011年第10期)


推荐访问:德国 决策 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