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自言自语,大脑在干嘛呢?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总是自言自语,大脑在干嘛呢?

2022-10-27 0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人物对话往往被渲染上惊悚气氛,实际上却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一般而言3~8岁的儿童的自言自语随着成长从高声、悄声到无声,渐渐内化。其内容通常是指导行为或解决问题(“我今天还是不要吃妈咪的口红了”),即便在有声时期也不指向任何目标听众。

从而我们可以推想,儿童与幻想朋友的对话很可能促使他们在成长中出现内在声音。由此引出另一个问题,内在声音到底是内化的自言自语还是某种未知的神经运作机制?

内在声音和正常说话有关联吗?

通过神经影像技术监测到一些大脑区域,例如位于额下回后部腹侧的布若卡氏区,在内在对话和正常讲话时都会被激活;而后上颞回受到重复刺激干扰时,语言、记忆和说话能力都受到影响。这些实验揭示了两种行为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至少受相同的大脑区域支配。

我们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理解内在对话的神经工作机制有助于解释幻听等心理异常现象。精神分裂症等失常病征中普遍包含视听幻觉。与电影中的戏剧性表现不同,幻听有可能是大脑将内在对话误认为来源于外界环境。2012年,芬兰科学家图卡·赖克和塔帕尼·列基在一项研究中应用神经影像技术,扫描记录了参与者经历幻听时和回忆幻听时的大脑活动。两次记录均显示受试者大脑额颞部与语言相关的区域被激活,暗示幻听与内在声音可能存在关联性。然而在回忆幻听时,运动辅助区域更加活跃,暗示大脑可能通过该区域识别内在声音来源。

但由于内在声音本质上是一个私密的进程,对它的研究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其具体性质还很难下定论。在脑部基线扫描过程中,如何确保受试者没有发出内在声音?又如何确保受试者持续进行内在对话?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使读心术变得严肃起来。

读心可能成为一种交流方式

由于我们的大脑活动是一系列神经电流脉冲实现的,我们理论上可以通过破译这些神经信号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读心術。不过暂时我们还没有必要躲进万磁王的头盔下。我们的大脑由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任何技术能够处理这种规模的数据。

尽管如此,科学家对大脑的破译工作已经有所进展。就在去年,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基于受试者脑活动的监测结果成功重建了他们记忆的图像。在类似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试图从观看视频片段的受试者的脑活动中重建活动影像。这些实验的结果并非全然一致,但基本还原了输入图像的画面,使结果看起来更像是原图的“惊悚版”。

另外,这些实验需要事先建立受试者的脑电波模式库,实验中受试者也必须全程躺在笨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设备里。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普及,但它仍然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如果我们能即时转译大脑神经信号,那么就可以使瘫痪者自由控制轮椅,使失语者通过随身设备畅所欲言。

从伦理角度来说,内在声音作为我们心灵的保险箱,几乎不会有人愿意将之完全袒露在他人面前。尽管我们当下不必担心,但也许我们已经站在思维开放共享的曙光中了。

(责任编辑:司明婧 责任校对:曹伟)


推荐访问:自言自语 大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