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能源安全需调整优化能源布局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保障能源安全需调整优化能源布局

2022-10-26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然而,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正受到能源安全问题的困扰,中国能源安全不仅面临能源供应的紧缺风险,而且存在能源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发展布局至关重要。

一、加快建设能源战略基地,推进能源发展战略西移

随着中东部能源资源衰竭,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逐渐西移。“十一五”时期,基本形成了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西南、新疆五大能源基地。“十二五”期间,五大能源基地将进一步发展,逐步充当能源供应的主力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国家能源战略基地。

五大能源基地资源丰富,其中煤炭、油气、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70%以上,同时其开采进入快车道。以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为例,2011年以鄂尔多斯为核心的内蒙古煤炭产量高达9.79亿吨,山西为8.72亿吨,二者合计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西部煤炭产量20.9亿吨,将占全国的53%,其中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和甘肃产量增加,贵州、云南产量略有增加,重庆和四川产量下降。从长期来看,作为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新疆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比重高达40%(朱兴:“煤电开发:新疆能源布局调整提速”,《中国税务报》,2011.9.28),在未来煤炭输出格局中将扮演主要角色。“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要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要稳步推进晋北、晋东、陕北、黄拢、蒙东、神东、云贵、新疆、鲁西(包括两淮、冀中)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快西部能源建设和发展,并不意味着放弃东部和中部,而是遵循“稳定东部、优化中部、发展西部”、“东、中、西协调发展”的能源布局原则,加快调整优化能源布局。以煤炭为例,2015年东部(含东北1煤炭产量将稳定在4.6亿吨,占全国的12%,其中黑龙江、山东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省(市)下降;中部煤炭产量将控制在13.5亿吨,占全国的35%,其中山西产量增加,河南、安徽产量保持稳定,其他省下降。这些数字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国家能源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与有效性。

二、建设立体式能源输送通道,完善能源运输格局

我国能源分布和消费的极度不平衡,以及能源生产呈现梯度转移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运输必然是大规模、长距离的。“十二五”时期基本的能源运输格局不会改变,仍然是“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北油南运、西气东输”。有所不同的是,“十二五”时期要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减少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然而,大力发展中西部大型坑口电站群,减少东部燃煤电站,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经济性来看,由于输煤环节多、成本高等原因,东西部地区平均上网电价差已达到0.15~0.2元/度。(李阳丹:“‘十二五’能源输送格局将生变”,《中国证券报》,2010.10.29)而特高压电网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优势,目的地上网电价依然呈现出较低的成本优势。因此,“十二五”规划强调,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要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同时,铁路作为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其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发展。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强化重载货运网。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通过建设立体式能源输送通道,进一步完善能源运输格局。

三、明确海洋能源开发战略,加大海洋能源开发力度

从全球来看,许多国家积极实施海洋扩张战略。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就有了称霸海上的战略思想,二战后和苏联争夺海洋霸权。普京执政后,俄罗斯重新踏上海洋大国的征程,涉及海洋近至北极、太平洋、里海、黑海等,远达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南极,实际上涵盖了整个世界。(左风荣、张新宁:“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战略”,《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印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积极发展航母,追求海洋扩张,走向太平洋。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吸引了更多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如澳大利亚在1998年出台《澳大利亚海洋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海洋开发规划与管理。客观地说,这些国家进军海洋的实质无非是要争抢海洋能源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利益需要,无论其是否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

从现实来看,中国有着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可管辖的海洋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据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高达246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相应资源总量的23%和30%。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和探明程度的提高,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量和相应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除油气资源外,要积极开发海上风电,我国近海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和波浪能等能源含量巨大,也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l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海洋利益,保护海洋利益不受侵犯。2011年我国海洋产值超过4.5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10。具体来看,其中油气业实现增加值1730亿元,海上风力发电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25.0%,发展潜力和空间非常巨大。近几年来,所谓的南海争端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大肆开采油气、非法掠夺我国海洋能源。目前,南沙海域已发现油气田200余个,探明油气资源量约200亿吨油当量;钻油气井有1824口,没有一口是中国公司的。其中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国南海九条断续线内,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魏丕植:“我们必须行动起米,坚决捍卫‘中国南海主权’”,黄河之声,2011年12期)我国海洋利益遭受严重损失。因此,我国必须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察工作,争取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有所突破,尤其要加快南海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要进一步明确海洋开发战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适度发展海空军力,尽快提升中国海空军的中、远程作战能力,震慑敌对势力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威胁和破坏,预防和打击可能破坏中国石油安全的各种敌对行动,确保国家海上石油开发与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害,维护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跨出专属经济区域,加大公海能源资源开发力度。

四、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完善新能源发展布局

囿于传统能源枯竭、气候变迁驱动以及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流。2009年,奥巴马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成为其主攻方向之一。日本由于国内能源资源匮乏(能源消费主要依赖进口),非常注重节能,极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和氢能。早在1992年,日本就注重个人住宅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2006年颁布《新国家能源战略》,2009年以来重点刺激新能源和绿色经济。英国最早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欧盟于2007年提出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注重低碳技术;2011年发布能源路线图,强调核电等清洁能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顺应世界能源发展潮流,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表现为三个世界第一:一是太阳能电池产量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90%以上用于出口;二是风电装机总量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位;三是目前核电在建台数和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新能源开发规模和利用总量比重依然偏低。从总量上看,2011年非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7%和8%左右。这表明新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新能源发展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十二五”规划,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十二五”时期应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审慎有序发展核电,有效控制核电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核电站布局,增加能源供应,减少煤电污染。做好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在建设“三北”风电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西部风电基地,打造西部风电“三峡”,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推进开发低风速发电。推动太阳能企业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推动曰『人J光伏发电和应用。加快推动页岩气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

五、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资源开发

目前,各国进行能源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依靠本国能源发展经济,必须在竞争中树立世界意识,形成世界眼光,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资源开发。无论是能源匮乏或者相对短缺的日本和英国,还是资源丰富的美国与俄罗斯,无不在积极探索本国之外的能源资源,甚至控制了世界上关键的,石油生产、加工和运输通道。对战略能源资源的控制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时不惜发动战争,以实现其能源利益最大化。对此,中国必须清醒认识,长远考虑,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秩序变革和调整进程。

从国内情况来看,能源的“供不应求”和枯竭速度逼迫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能源。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达到11.4%。从长期来看,化石能源进口的状况将持续存在。以石油进口为例,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本国生产量,2011年进口依存度达到56.5%,以此速度在2015年之前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从资源的枯竭年限来看,如果未来能源供求沿着2011年的生产、消费速度行进,中国国内常规能源总资源不到50年就可以开采完,不到45年就可以消费完。

在整合全球能源资源的过程中,能源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制造技术水平,抢占能源开采、炼化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有利位置;加强总部管理和本土化管理的联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通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熟悉和精通国际能源法,在创新国际能源机制之中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能源谈判地位,增强能源开发和能源定价的“话语权”,以主导能源开发“多赢”或“双赢”的发展态势。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布局 优化 能源 保障 能源安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