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旅游产品的开发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旅游产品的开发

2022-10-26 13: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旅游业刻不容缓。而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也决定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地的旅游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开发出符合两型要求又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本文从这个目的出发,论述了长株潭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并根据长株潭地区的地方特色、现有的旅游资源,提出了长株潭地区应重点开发的四大类旅游产品。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旅游产品 开发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不仅能够加快二地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转变,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而且对于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株潭要成功构建两型社会,必须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二个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9年二市以占全省13.3%的面积、19.2%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2.6%的GDP。湖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长株潭地区则构成了湖南旅游的“金二角”,是湖南旅游业的中心。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以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为切入点,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和创新资源,可以促使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业借助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体制优势,率先形成发展活力,带动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

一、长株潭地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一)生态效益原则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切的发展都应当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一理念。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更应该将生态、环保等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防止建设性破坏。在经营管理中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精神,大力加强绿化、美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受市场欢迎,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过去,人们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大都市的繁华。而现在,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们反而对一些古朴的、原始的古村镇产生了浓厚兴趣。过去,人们外出旅游,往往都是直奔名胜古迹而去,现在,因为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剧增,休闲类的旅游产品有了很大的市场。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

(二)整体开发原则

长株潭二市正在加快一体化的步伐,理所当然,长株潭的旅游业更不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而应当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各地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重复开发。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优势旅游产品

(一)大力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要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旅游,这也是在长株潭进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特色内容。具体说来,农业旅游产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同、菜同、茶同、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尽田同乐趣。这种旅游方式能够使都市人远离钢筋水泥的丛林,亲身体验劳动过程,感受返璞归真的情趣。近年来在长株潭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比如像长沙市望城县境内的百果园,环境美,面积大,且同内有草莓、葡萄、杨梅、枇杷、樱桃、梨子、板栗、橘子、猕猴桃等不同种类的水果,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这种传统观光型的农业旅游,既可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挖掘农村民俗风情,又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旅游业的繁荣,同时也符合“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应当大力开发。

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

这类旅游产品是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可用“饥渴”二字来形容。抓住满足人们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契机,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旅游。目前,全国已有多个成功典范,如上海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北京的锦绣大地、苏州的大地同、广西的八桂田同等。长株潭地区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通过打造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高科技研究推广基地、资源循环利用的示范基地、新型农民的培养基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基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建设等等,来促进农业科技旅游同区的发展。比如,始建于2005年的宁乡县夏铎铺镇超大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在,该基地不仅拥有2000多亩钢架或连栋大棚为核心、以生产绿色食品特别是有机蔬果为产品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而且还建成了500亩的都市观光精品园以及蔬菜深加工厂,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当地率先走出了一条科技型农业旅游的新路子。

三、强力打造工业旅游产品

长株潭地区传统的化工、冶炼、机械、电力和建材等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居多,如何改造升级,把其建成“两型产业”,有许多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问题要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企业的目标,建立起“两型产业”的工业旅游体系。

1、构建工业旅游同区模式

工业同区已经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平台。以株洲为例,目前,株洲共有工业同区11个,建成面积24.2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4个,入同企业达442家。而在构建工业旅游园区模式方面,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一个成功的典型。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一个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入驻工业企业达200多家的同区,同区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形成“同中有林,林中有厂”的格局,走入其中,有进入风景旅游度假区的感觉。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制定了养生保健线、绿色食品线、医药科普线、生态环保线等4条精品游览线路。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同区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可参观这些工业产品制作、生产的工艺流程。所以在2009年年底,这里被评为“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成为长沙市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这种旅游模式的特点就是以园区内工厂、企业、公司的经营场所、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工厂风貌,统一规划和管理、

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道路,独特的工业建筑、工人生活场景要素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设计包装为旅游业所用,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等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

2、创建工业旅游企业模式

工业旅游的企业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发展得成熟,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一大批充分体现“两型”特征的企业在不断成长。像远大空调、比亚迪汽车、猎豹汽车等都是开展工业企业旅游的基础。又如浏阳烟花产业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其工艺独特、品种多样、装潢美观、花色艳丽、声响清脆、色香齐全和燃放安全而享誉世界。目前全市有花炮厂近千家,从业者达14万多人,产品畅销全国和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一个出口量占国内出口份额的60%、产值达30多亿元、利税占全市一半左右的浏阳烟花产业集群成为了浏阳县域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推进器,这也是浏阳开发工业企业旅游产品的绝佳资源。参观工业企业,对旅游者而言增长了见识,体验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乐趣;对企业而言,敞开大门让消费者了解自己,对产品产生信赖感,其效果是产品广告无法比拟的。开发此类旅游产品,对企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四、巧妙构建水景旅游产品

湘江纵贯长株潭,是二市的母亲河。将湘江作为长株潭建设的生态主轴线,把二市有机联系起来,把许多风景名胜区和产业集群串联起来,以此为基础建设湘江风光带、湘江两岸产业带和江中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带。这是二市共享的重要资源。

长株潭湘江岸段长128公里,北起长沙月亮岛大桥,南至株洲空洲岛,是湘江的黄金水域。湘江主要支流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涟水、涓水、渌水、白石港、龙五港、折沙河、梅溪河、圭塘河等大小支流呈树枝状分布,自东、西两岸汇入湘江,支流水域总面积达到5445.2公顷。长株潭的老城沿江而筑,历史文脉相间其中,滨水文化与地域历史文脉相融合,构建临水生态楼盘,创建滨水型生态宜居城市群,为市民提供亲水近水空间,创建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理想结构,应当是二市主城区二足鼎立,辅以卫星城镇,间隔足够绿地、中部空心化,湘江作为景观廊道的生态型大都市区。在二市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新城与老城之间、城市与周围的环境景观之间,要注重协调呼应,充分展现名江、名洲、名山、名城、名人的特色。株洲滨江地带、湘潭易家湾、昭山、长沙岳麓山、橘子洲、二叉矶、月亮岛、铜官以及浏阳河、捞刀河等,可共同开发为山水景致秀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滨江风光带。长株潭要利用现有的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巧妙构建湘江水景旅游产品。

五、精心培育红色旅游产品

1、开发彰显湖湘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湖湘文化是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精神品质资源,湖南红色旅游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就能提升其独有的旅游魅力。宣传湖湘文化精神,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持续开发和保护与优秀人物相联系的历史事迹及其所留下的遗址、遗物、特色的纪念地、纪念物等红色旅游。宣传湖湘文化人格魅力,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罗荣桓、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粟裕、黄克减等)坚忍不拔,一身浩然正气,谋求国家生存与百姓安宁,勇于承担社会道义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红色旅游与湖湘文化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不可分离。体现湖湘文化的红色旅游极大地吸引了游客参观游览、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达到既放松身心、提升精神境界又享受湖湘特色风情的功效。

2、发展突出民俗风情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湖湘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在物质形态上反映在建筑文化景观上,反映在潇湘大地的民风、民俗、民食之中。在红色旅游区建好名人故里,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望城雷锋纪念馆、浏阳秋收起义旧址;株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红军标语楼等,拟从整体设计、空间分隔、照明设计、色彩设计、装饰材料选用等方面充分展现其特色,从而激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在红色旅游区利用诸如中外美食文化节、厨师节、联谊节、重阳节、中秋节、圣诞节、情人节各种节日,通过文艺表演、礼仪迎宾表演、餐饮技能大赛等民俗风情活动的开展,塑造良好的红色旅游形象。在红色旅游区利用美食、购物旅游资源,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推出南瓜饼、红薯米、荞麦粑等红军粮系列红色旅游商品,推出臭豆腐、红烧肉、毛家菜、毛家酒等一系列湖南红色旅游饮食。这些产品迎合当今源于自然的健康生态产品要求,丰富了湖南红色旅游的内容。

3、打造红绿结合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在资源布局上的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不可分离,这一优势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旅游叠加吸引力。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株洲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这些景点周围或是农业观光景区,或是较少工业化影响与无污染的自然区域,秀丽的风景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又遗留众多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从而达到了“红”、“绿”互补,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加大发掘红色旅游资源与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红色与绿色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伟人故里,红色圣地”与“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为生态旅游来增强了该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荐访问:旅游产品 社会 开发 建设中 论长株潭两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