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22-10-26 0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大豆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但由于跨国粮商的垄断操纵,失去定价权以及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威胁,我国已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出现了“大豆危机”。本文通过追溯“大豆危机”的由来,探究了“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试图促进未来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豆危机”;定价权;转基因大豆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42-02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同时国内大豆需求量不断提高,供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2007年开始,大豆进口关税降至1%,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5480万吨,较09年增加了28.8%(见表1-1)。我国已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中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大豆产业陷入危机。

一、我国“大豆危机”的由来及原因分析

1.我国“大豆危机”的由来

2000年开始,随着国内大豆需求量增加,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目前已占据全球大豆贸易的45%。面对国民旺盛的食品消费需求,国产大豆产能不足日益凸显,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这些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

一般情况下,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约有95%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大豆价格至为关键。2004年,美国农业部调低大豆产量,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连续上涨,涨幅近一倍。与此同时,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随后,美国农业部又调高产量数据,国际金融资本紧跟着反手做空,大豆价格突然直线下降。巨大的价格落差将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逼向绝境。国内压榨企业损失惨重,有近70%的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而国际资本则借机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我国70%以上的压榨能力。

目前,我国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压榨企业共有64家,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而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的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其控制的南美大豆资源和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再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我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2.我国“大豆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内对大豆的供给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以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1990年,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仅为2.5公斤/年,2009年上升到18.9公斤/年,增幅超过12倍。食用油的消费增长直接带动了大豆需求的迅猛增长,而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却不断缩小。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农委最近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为7294万亩,2010年降至6717万亩,减少了580万亩。再加上对大豆的科研推广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长较为缓慢。

二是我国大豆进口没有壁垒及配额限制。加入WTO后我国大豆进口量连年增多,2005年之前虽有配额限制但配额量很大,2006年之后则放开配额,改为征收9%的关税。并且从2007年10月1日起大豆进口关税下调到1%。虽然2009年至今又恢复为9%,但由于没有定价权,保护作用不大。

三是我国大豆的比较劣势十分明显。我国大豆的比较劣势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单产水平、出油率、单位产量成本、种植规模、流通费用等方面。在这里举以下三个方面作简单说明:首先是单产低。目前,我国大豆单产居世界第15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5%。第二,生产成本高。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且分散,耕作方式粗放,加上间接成本高,价格无法与国外大豆竞争,以致销售不畅,生产萎缩。第三,政府补贴乏力。我国没有针对大豆的专门补贴,而美国政府在财政补贴和价格支持上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增强其大豆的竞争力。

四是大豆产业缺乏行业组织协调机制。由于没有行业组织协调机制和整体规划,农户之间缺乏互相协作、产品规格不统一、品种混杂、批量小,使农户在市场上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再加上各地区招商引资、投资冲动的作用,近年大豆加工能力建设严重失控。按照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测算,大豆加工能力只需3000万吨,而实际加工能力已经超过8000万吨,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同时,信息不畅、信息服务薄弱问题突出,导致行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严重。受加工能力而不是需求的驱动,压榨企业竭力增加进口,因为若不进口大豆就只能停产,而停产将导致巨额亏损并失去市场。这就是许多企业宁愿亏损也要不断进口大豆的原因。

二、“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大量不合格大豆进入我国市场

2009年宁波进口的来自巴西的大豆货值检验不合格率为56%,厦门进口的大豆重量、货值不合格率分别为56.5%和58.2%。此外,中国海关还截获大量疫情大豆,其中阿根廷、巴西和美国大豆所占的比重都相当之高。

近年来,进口大宗粮食的检疫性杂草种子携带率达100%。进口作物携带的疫情复杂,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2.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市场

食用油厂家选择转基因大豆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 国外转基因大豆因为实行大规模种植,每吨比国产豆价格低100-200元,且出油率高(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0%-21%,国产大豆为17%),相比之下国产大豆难以有栖身之地。

3.大豆主产区豆农收入难以为继

大豆种植业攸关全国4200多万农民的生计与增收,尤其是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大豆为生。黑龙江北部很多地区气候条件偏寒,可播种粮食作物品种有限,大豆是主要的种植作物。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已经对东北大豆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4.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我国大豆的极高对外依存度使得国内粮食市场深受国际粮价波动之害。近年来的高粮价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动荡,如巴基斯坦出现小麦短缺,埃及宣布禁止大米出口以维持国内工业,印尼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增加黄豆供应等等。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

5.对民族企业的威胁

与国外投资机构相比,国内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贸易经验方面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国内压榨产能已经严重超过实际需求,年有效加工能力尚未达到全部产能的40%,而外资的快速扩张导致整个油料压榨行业竞争激烈,不利于民族企业的成长壮大。

6.产业创新机制逐渐减弱

国外资本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造成民族企业发展困难,研发投入被迫降低;另一方面直接将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管理、技术进行国内复制,使得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在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创新能力却每况愈下。

三、应对“大豆危机”的措施

“大豆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危机,它已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和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

国家应将大豆重新纳入保护价的粮食品种范畴,列入政府直接补贴的范围,有针对性的增加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大力支持产地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收的政策。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还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此外,在进口方面,还应积极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反对垄断操纵。

2.企业方面

面对强大的国际对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生产上,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充分利用大豆原料,实施深加工;发展产品的多元化和优质化,通过精深加工提取大豆蛋白质、多糖、皂甙、异黄酮、甾醇和大豆磷脂等,并将其产品化,注重产品质量和品质,做大做强企业品牌。供销体系上,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完善供应体系和销售网络,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

(1)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内资大豆加工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方式,促进资源整合,建立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或集团。

(2)采取差异化市场战略,开拓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市场

国内企业应抓住国产大豆非转基因和优质蛋白两个差异化特征,进行市场细分:对大豆原料进行细分,对精选出的优质大豆直接出售,取得价差;对产成品进行细分,对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电视广告等媒介对我国传统非转基因大豆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感,以及国产大豆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欧洲、日本、韩国等地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量。

(3)吸收人才,以科技为后盾

积极吸收和培养大豆育种及大豆相关产品、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以科技为后盾,以获得更高产更优质大豆、大豆产品来赢得市场。

(4)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够发现远期价格变动趋势,为企业规避粮食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提供了一个中介手段。生产企业可以在有利的期货价格上卖出大豆,避免收获时大豆价格下跌的风险;经营企业可以在期货价格较低时买入大豆,避免大豆供应不足时价格上涨的风险。企业合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可规避市场风险。

3.农民方面

一是组成大豆生产合作组织。目前我国的大豆生产经营方式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与销售,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种植品种繁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灵等。若能通过当地大豆产业协会或有关部门的组织与引导,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将豆农组织起来成立大豆生产与经营合作组织,将会有效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豆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种植某一类型品种,由于种植规模大,在栽培措施上能够统一管理,机械化程度和栽培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在经营销售上以合作组织为单位与相关企业或公司签订订单或期货等方式,可以使豆农获得更高收益。合作组织还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培训、对外交流等,提高农民种豆技术水平及获取相关信息。2009年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大豆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的试点工作。在试点合作社里,大豆的每亩成本降低10%左右,亩产则提高10%以上。实践证明这是振兴大豆产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积极接受有组织的科技培训。农民应积极的通过相关渠道获取种植信息,并且定期参加各种培训与宣传活动,更新观念,提高接受新技术的生产能力,获得科学的栽培方法。

三是构建良好的供销关系。由于农产品流通不够顺畅、信息交流不够及时透明、意识不够积极主动、信用不够公开等原因,农村有效交易行为、经济协同行为的发生率和发展速度都非常不理想。这些都较为严重地压制了豆农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供销关系网络。

我国在几次大豆市场波动中均遭受严重损失,以致形成今天这种被外资控制的局面。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防止“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主产区虎视眈眈的同时,既要保护当地豆农的利益,防止“豆残农伤”,也要调整政策,加快完善粮食市场化机制,不要在保护豆农时误伤民族企业,使他们腹背受敌。大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保证大豆供应安全与稳定,推动大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地方企业也应不断发展与创新,加强与政府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提高自身抵御风险和竞争的能力。总的来说,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危机也正是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实力,振兴我国的大豆产业。

参考文献:

[1]赵明刚.试论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0(07).

[2]姜延书,夏友富.我国大豆产业遭进口冲击的根源分析及其应对[J].商业时代,2009(12).

[3]郭清保.大豆产业危机陷入迷局[J].农经,2009(12).

[4]周霞,朱顺达,徐正浩等.中国”大豆危机”的成因与复兴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10).

[5]郎咸平,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M].北京:东方出版.2001:43.

[6]刘登高.振兴大豆产业不是反对进口[J].中国合作经济,2010(08).

[7]司伟.2010年度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大豆科技,2010(01).

作者简介:罗晓(1980-),女,四川省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大豆 对策 探讨 危机 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