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下保护视角下的豫剧旅游开发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非物质遗产下保护视角下的豫剧旅游开发研究

2022-10-23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对豫剧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目前豫剧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为豫剧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有助于豫剧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由单纯的文化工作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以往的项目性保护走向整体性、系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全民族开始自觉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开始步入常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里程。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具有鲜明地域性的地方戏曲,随着这股浪潮而重焕光彩,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得到应有的保护与发展。

豫剧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史中的一支璀璨奇葩,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作为河南省的代表性剧种,在河南省地方戏剧、音乐、民俗、历史等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如今,豫剧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由于商品经济的影响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上演剧目迅速减少,观众大量流失,现有观众则以老年群体为主,豫剧的前途令人忧虑。根据文献检索,当前有关于豫剧旅游开发的研究目前极少,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也期待通过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

探讨。

一、豫剧旅游发展的优势

(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首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协作下,成立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这一举措加强包括豫剧在内的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研究创新和宣传推介,提升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戏曲文化的艺术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探索尝试企业与戏剧表演团体的结亲联姻,为发展繁荣的中华传统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在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河南电视台成立《梨园春》,对于豫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由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政府及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的中国豫剧节,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的盛大节日。近年来,中国豫剧节为扩大豫剧艺术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豫剧具有丰厚的民间基础

大体上可以说,中国的戏曲肇始于宋金,初盛于元,繁荣于明清时代,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灿若群星的格局,豫剧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之一。中原所处的地域位置,造就了豫剧“承东启西纳百调,连南贯北融一台”的兼收并蓄的包容特点。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以来,豫剧历经峥嵘岁月而长盛不衰。到了近现代,豫剧表演艺术更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名家辈出,仅旦角就有常、陈、崔、马、阎、桑各领风骚,深受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和海内外无数戏曲爱好者的热烈追捧。豫剧的听众远远超出了河南和周边省份,从西北边陲到宝岛台湾,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到处都流淌着豫剧圆润悦耳的旋律,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段比比皆是。豫剧的演出团体、从业人员和拥有的观众人数,在中国戏剧大家族中名列前茅。据文化部统计数据,由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不下200个,豫剧是除京剧之外最大的一个地方剧种。

(三)豫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文化色彩

作为地方戏曲剧种的豫剧,受到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豫剧的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借鉴、吸收了中原民间说唱、历史演义、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大量剧目取材于河南的生活素材或民间传说,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如传统戏以开封为背景的包公戏、杨家将戏、水浒传戏、岳家将戏等,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作为地方戏曲,豫剧的乡音乡语,土腔土调,土色土香,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四)河南旅游繁荣发展的大背景

随着河南提出“旅游立省”(就是把旅游产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进行培育),河南省政府采取了郑汴洛建国际化旅游城市、打造国际化旅游精品、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等一系列推进旅游发展的措施,河南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并且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河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这些都为豫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坏境,同时也促进了豫剧旅游的

发展。

二、豫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豫剧旅游的研究不足

近些年来,河南旅游主要注重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类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将其开发成主要旅游产品,对豫剧旅游的研究、开发及宣传的重视远远不够。此外,在开发以豫剧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豫剧的商品化和庸俗化,这些严重影响到了豫剧旅游在游客心中的形象。旅游目的地为了发展豫剧旅游,发展地方经济,在开发豫剧文化旅游项产品时急功近利,甚至于一味地迎合旅游投资者的心理,从而使有些豫剧文化产品出现了媚俗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肆意移植照仿豫剧文化特色的东西,这样并没有充分的挖掘豫剧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还只是停留在一般层次(如观看表演、品尝美食等)的发展,自然越来越不受广大游客欢迎,从而造成豫剧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减小。

(二)豫剧艺术人才收入低,不能充分调动人才创作、演出的积极性

当前,戏价低,戏剧创作成本高、收益时间长。据调查河南省文化市场所知,排一台大戏,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一般来讲至少需要半年,而要想成为精品则需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据有关部门统计,豫剧艺术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创作,他们得到的回报并不是很高,收入也很低,这些使得他们创作、演出的积极性降低,如此便使得如今的豫剧剧目过于陈旧。很多地方经常上演的剧目仍然几十年来反复上演的剧目。虽说这些剧目比较经典,但是如果一直出演这些的陈旧剧目,观众就易形成审美疲劳,逐渐使得观赏者减少,不利于豫剧旅游的

发展。

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豫剧旅游旅游开发策略

(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丰富豫剧的文化

色彩

伴随着如今出现“文化旅游热”,豫剧“新 、“奇”、 “美”、“特”的特质能吸引旅游者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中原旅游地欣赏。作者认为,在保护豫剧“原生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豫剧旅游资源,丰富豫剧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首先应加强对豫剧资料的发掘、研究,利用中原地区大量的民间习俗和人物故事,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豫剧剧目。使得旅游者通过参与豫剧活动,既可考察旅游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了解旅游地的历史,也可扩大旅游者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生活,增加旅游的兴趣与愉悦感,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丰富豫剧的中原特性文化色彩。因此,将豫剧开发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原特点的旅游产品,既丰富了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内容。同时也能使豫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打造豫剧文化特色品牌

豫剧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代表着中原灿烂文化的一角,但是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这就要求豫剧旅游也要重视宣传。正如众所周知的东北二人转,正是在以赵本山老师为代表的艺术家的大力宣传下,才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以及文化爱好者。此外通过宣传,提高豫剧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其社会影响,从而激起中外旅游者的体验欲望。对河南旅游而言,保持将豫剧文化注入河南旅游中,创豫剧旅游品牌保持其独有特色,突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将富有浓郁河南乡土气息的豫剧文化,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参与性的豫剧旅游体验项目

豫剧富有魅力的原因之一是豫剧旅游的参与性。豫剧的动态性决定了它的旅游形式是参与式,在游客体验豫剧时,已经亲身参与其中。所以应强调豫剧文化主体的参与性。如豫剧节庆活动、豫剧晚会,简要地介绍豫剧艺术,参观有关陈列室、博物馆,并赠送具有豫剧标志的纪念品等。也可将豫剧像川剧那样融入到茶社,对游客来说,即欣赏到了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豫剧,在休闲与放松精神的同时,也得到了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游客还能体验到河南特有的茶文化,同时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对于一些资深豫剧爱好者,单纯地观看豫剧表演难以满足其参与的需求,笔者认为在著名旅游景点,特别是河南省目前主打的旅游景区内设置豫剧民俗体验村,游客可以自己穿上戏服,自唱自演。

(四)建立与文化旅游、度假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豫剧旅游

豫剧旅游是公益性和竞争性并存,政府应制定宽容的政策、放松苛刻的管制,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入旅游产业零余额,促进豫剧旅游的发展。若单纯地开发豫剧旅游,很难发展起来。作者的观点是树立 “大旅游”理念,把整个旅游业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整体考察,从整个社会系统全面、健康、迅速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旅游业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所以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对豫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势在必行。对于豫剧而言,如果要树立“大旅游”理念,可以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众多的行业部门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包括园林、文物、文化、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进行部门之间的充分合作。将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形成文化旅游与度假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互动产业体系。我们都知道将优美的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亲密”融合,将形成强强联合,共谋“大旅游”的出路。同时可以利用豫剧旅游产业对于河南的独特性,可以将豫剧打造成河南省的文化名片,让所有来到河南的游客,游河南山水,听河南豫剧,品河南文化。

四、结论

本文结合当今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和文化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豫剧旅游很有发展前景,作者在结合实际情况下做出了豫剧旅游开发的一系列对策研究。希望可以为豫剧旅游的发展尽提供一点帮助。因为知识面和眼界的限制,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推荐访问:豫剧 视角 遗产 旅游开发 物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