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辅助化疗36例临床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乳腺癌辅助化疗36例临床分析

2022-10-22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的辅助化疗治疗价值。方法:36例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病灶完全消失8例,病灶缩小大于50% 24例,无变化4例,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8例,18例轻度缩小,6例消失,20例肿大淋巴结缩小。结论:对乳腺肿瘤进行术后化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术后化疗的目的就是消灭一些亚临床的转移病灶,以提高生存率,尤其是腋淋巴结已转移的病例。

关键词:乳腺癌;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196-0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都应该进行化疗,其中包括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没有转移的患者,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患者,肿瘤雌激素受体阴性和阳性的患者[1]。选取临床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6例术后辅助化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乳腺癌36例, 年龄31~80岁,平均47岁。肿瘤位于左侧乳腺17例,右侧乳腺29例。TNM分期,临床Ⅰ期乳腺癌5例,Ⅱ期23例,Ⅲ期8例。均无手术绝对禁忌证。

1.2 方法: 术前化疗能够发挥较高的控制效果,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消灭微转移癌灶并改善其远期疗效,较常采用的化疗方案是处方2,一般应用6个疗程。术后化疗CMF方案(连用6~8周)、CAF方案、CAP方案(间隔 3~4周)、CMFVP方案(间隔3~4周)和PE方案(间隔3~4周)。但术后化疗一般为6~8个疗程,而根治性化疗一般采用8个疗程以上。如果采用以上方案无效,则可以采用5%GS 500ml、5%GS 500ml或3M方案,即二线方案。

2 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病灶完全消失8例,病灶缩小大于50% 24例,无变化4例,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8例,18例轻度缩小,6例消失,20例肿大淋巴结缩小。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是否给予辅助治疗,主要是根据肿瘤分期,肿瘤局部和远处复发的危险性大小等情况而定。确定较为明确的术后辅助化疗原则,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好地选择病人给予合适的治疗。通常来讲,对复发几率低的早期病人可不予辅助化疗,而高危复发者则应给予辅助化疗,并根据其危险程度,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2]。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一项十分强烈的预后指标,可通过检查转移淋巴结数目来判断复发的风险程度,并根据复发风险程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在多项协作研究中,其术后辅助化疗以CMF方案最具代表性,并已证实辅助性CMF方案化疗可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疗效显优于单药化疗。有关辅助化疗的开始时间,对于乳腺癌多认为应尽早开始,特别是高危病人。术后化疗以术后2~4周内开始为宜,1月以后应用可能影响疗效。因化疗对伤口的愈合影响不大,辅助化疗可在伤口未痊愈时即开始。至于术后辅助化疗的疗程,目前还存有一定的争议。由于术后化疗主要是杀灭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因而6个疗程的化疗已可达到目的。

由于单一药物中多柔比星最有效,因而有人用联合多柔比星的方案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主要化疗方案有CAF,即环磷酰胺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5-FU 400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4周重复给药,共8个疗程。随访6年,对照组无复发生存率为35%,治疗组为66%,绝经后对照组无复发生存率45%,而治疗组为62%,均有显著差别。除对淋巴结有较广泛转移者外,一般均作为二线用药,主要是因为多柔比星有一定的心脏毒性。术后化疗的优点在于:肿瘤负荷小,倍增时间短,增殖比率大,对抗癌药物敏感性较高;根据一级动力学原则,巨大肿瘤去除后,最小的肿瘤负荷易被药物所消灭;肿瘤负荷小,相对容积大、血供充足、发生耐药机会较少,化疗治愈的可能性较大。Fisher等曾用塞替派和左旋苯丙胺酸氮芥(L.PAM)术后化疗,方法是:手术用塞替派0.4 mg/kg、术后第l、2天各0.2 mg/kg,而L-PAM术后每大0.5 mg/kg,共5天,每6周重复给药,共2年,通过lO年随访,对照组的复发率较用药组高8%。生存率低5%;有1~3个淋巴结转移的绝经前患者有显著差别,绝经后者无差别[3]。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乏根本性的代谢差别,因此,抗癌药物缺乏理想的选择性,所以在杀癌细胞的同时,往往对机体增殖旺盛的细胞例如骨髓、消化道上皮细胞、毛囊具有一定的影响。各抗癌药物均具有共有的不良反应与部分抗癌药物特有的不良反应两大类。近期的毒性出现的早,主要是对增殖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上皮、毛囊。抗癌药的外溢,引起局部组织损害。远期不良反应有心肌损害,肺纤维化,肝、肾损害,末梢神经毒性,致癌致畸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53-255.

[2]张斌.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5,25(3):209-211.

[3]姜军,杨新华,张毅,等.临床Ⅱ期乳腺癌术前短程化疗的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0):608-110.


推荐访问:化疗 乳腺癌 临床 辅助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