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关于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2022-10-20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基本情况

1、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根据时代的变迁,其发展历程是从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引自《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从传统手工艺业的发展历史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各个时代都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入近代工业文明开始,传统手工艺产业逐步被瓦解,地位和作用也大不如前,但传统手工艺和手工业并未消失。在晚清和民国倡导实业救国的有识之士发现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他们发现当时的政府可以通过出口精致的传统手工艺品赚取外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传统手工艺品的出口仍然占据了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创汇的相当份额。我国从建国之初就重视手工艺产业,其原因除了要搞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但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之后,国家已经基本上具有了较发达的工业规模和素质,出口也从比较单一的工艺品和原材料转变为包括纺织品、家电、机械设备等各种产业门类的新格局,一个举世公认的、庞大的中国制造体系也迅速崛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工艺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格局中优势逐渐丧失。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产业赖以存在的农业社会也更加迅速的瓦解,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中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和目标最终必然将改变中国以农业社会为主体的格局,工业社会已经成为现实。传统手工艺已经从国民经济之必需,转换成了“文化遗产”,其产业发展也陷入了困境。

2、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现状[ 本节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企业数量。到2012年底,我国传统手工艺行业共有企业约5万多家。其中私营企业约3.5万家,约占总数的70%;集体、集体联营和股份制合作企业约0.4万家,约占总数的8%。全行业形成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格局。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下。在11大工艺品类[ 11大品类有:民族工艺及其它制品、雕塑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抽纱刺绣工艺品(各类刺绣制品)、锻冶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烧造工艺(陶瓷、玻璃料器等)、木作工艺(家具等)、髹饰工艺(漆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扎工艺(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等)]中企业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民族工艺及其它制品、雕塑工艺品和抽纱刺绣工艺品。

图:1

(2)行业从业人员。截止2012年底,统计到的全行业从业人员共约300万人。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占总人数的91.64%,前8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江苏、河南、湖南和江西。

(3)行业产值。2012年,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比2002年增加2000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长率8%。2012年,行业出口为1800亿元。总产值在200亿以上的行业是:珠宝饰品,民族工艺品,抽纱刺绣,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地毯挂毯,金属工艺品,雕塑工艺品等。出口量最大的是民族工艺品,其次为珠宝首饰品、抽纱刺绣,天然植物编织品,金属工艺品和陶瓷工艺品等。

(4)行业人才的基本情况。到2012年底,全行业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6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2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025人。其中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有600人,占行业人才总人数的20%。

图:2

(5)传统手工艺品种和生存情况。我国工艺美术品种共有1865个。其中,属于传统手工艺的764个,新兴品种472个,发展良好的959个,占51.42%,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27%。

图:3

(6)教育、科研情况。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工艺美术相关院校483所,其中大学262所,职业学院156所,职业学校56所,共有教师46703人,其中高级职称者16935人。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工艺美术研究机构95所,职工3962人,其中高级职称532人,中级职称741人。从经费来源看,国家全额拨款的12个,占总数的14.7%,自筹资金的有69个,占总数的72.6%。

图:4

3、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特点

(1)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是一个国家、地域、民族的象征。

(2)用与美的统一,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3)利于保护环境,就地取材,取之自然,回归自然。利用自然材料生产物质的生活用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很少产生污染,这是与自然共生,循环型经济社会中代表性产业。

(4)由于传统手工艺产品全过程都为手工制作,因此有很强的人与物的亲和力及舒适性。

(5)传统手工艺产品具有“五和”的特点,即现代与古代的调和、匠心与技术的调和、文明与文化的调和、作者与消费者的调和、与自然的调和。

(6)传统手工艺产业规模零星、投入少、上马快,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面宽。历来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促进社会安定也有重要意义。

(7)传统手工艺是有形(物)与无形(技艺)相结合的个体劳动手工业,因此,人在艺在,人亡艺绝,一旦失传无法恢复,且自身自我改造开发能力很差。例如:四川三星堆文物玉器巨石的磨平技术至今是个谜,武则天穿的一条金丝裙最细处为0.06mm,而现在加工也只能0.12mm,这些手工技术已经失传[ 董尧琴 对手工艺的反思和前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4)]。又如现代火箭的顶端部及由3600块三维曲面金属板拼接而成的新干线的车头,还得靠手工来完成。

二、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手工艺产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经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传统手工艺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1)管理体制混乱。1998年国家实施新的体制转型以来,由于原有的体制打破以后,管理体制混乱,地方行业协会协调组织力量薄弱,相应的行业管理制度、产业、产品标准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形成系统的执法监督机制,市场要素不配套。政府协调融资、国际推介、建立国家性的保护组织等等和国外比也有很大差距。例如:历史上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归轻工业部门管理,后来国家机构改革,取消政府专门管理部门,从国家层面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指导各地方手工艺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服务指导。由于政府部门任务繁重,对GDP的增长关注多,对传统手工艺产业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支持不够,指导不到位,协会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税率偏高,增值税抵扣问题很难解决。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的、也是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税率太高的问题。现在行业内,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缴纳17%的增值税,但传统手工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原材料成本抵扣增值税,导致企业负担太重,企业运行困难。国外有些特殊品种免税保护的办法、旅游工艺品退税政策,但我国还没制定相关保护传统手工以产业的政策。例如:广州市织金彩瓷厂2007年产品销售收入为84万(不含税),当年上交国税80.8万,上交各项税费57万多。

(3)教育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现在传统手工艺产业始终停留在匠人的技能和手工作坊式生产阶段,没有总结出科学规律并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致使整个产业缺乏科学理论的宏观战略指导和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生态系统,造成产业大起大落,危机重重。

一方面,从教育经费的来源看,行业教育系统得到国家的支持太少,行业内国家全额拨款的教育单位只占整个行业的14.7%,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使得行业的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另一方面,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国内的设计院校纷纷引进国外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改名为“艺术设计”,设计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都已无缘有特色,教育脱离生产和实际社会生活,不少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再一方面,现在学生普遍过度依赖计算机,不了解生产工艺,不了解生活文化和消费市场需求,普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创业能力较差,加上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不少学生不愿苦练基本功,不愿苦读、研究,作品大多缺乏民族文化内涵。

(4)行业融资困难重重。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特征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私营企业多、困难企业多,在争取政策支持和融资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行业自身的发展。

(5)法律法规不健全。1997年国务院就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但实施细则至今尚未出台,形成了事实上的传统手工艺保护无法可依。

(6)缺乏行业间的合作机制。由于整个行业没有明确统一的主管部门,导致整个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沟通联系很少,发展缺乏活力。例如:旅游工艺美术品的开发,应该与旅游部门协调联动,但是目前还是各自为政,相互沟通互助少,导致资源没有整合,没有形成合力。

2、人才问题日益严重

(1)技艺失传、后继乏人。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传统手工艺行业成本高,周期长,利润低,加上掌握一门传统技艺所需周期较长,现代的年轻人已不愿再继续学习手艺。现实情况是许多老艺人已经离世,掌握一定中、高级技术的人也纷纷转行,致使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例如:北京市原有60个工艺美术门类,已经有50%失传。再如:漆艺方面,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至今很多已失传,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上曾有的高度。

(2)业内人才严重外流。由于行业内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劳动强度大、待遇较其他行业低,再加上有些地方对振兴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当地传统手工艺产业保护支持保护少,导致不少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企业倒闭,人才流向外地或其他行业(见图:2)。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紫砂的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1000多名缩减到现在只有50名左右,且大部分紫砂工艺师均为50岁以上。

(3)用工短缺、年龄老化。在调研中发现,招收工人难一直是行业内的突出问题。由于行业普遍存在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远离城市等问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太低,现在业内工人以老艺人为主,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例如:广西北海市恒兴公司从事贝雕生产的工艺人才,均是原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的贝雕生产人员,而且大多数年龄较大,从2002年的200多人,到目前仅有10人来坚持贝雕生产,更广泛题材的精品已无人制作,用工短缺问题严重。

(4)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目前,从事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经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人才更是缺乏,大多数从业人员是只有技术没有文化,艺术作品的文化提升自然也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广西来宾市从事壮锦行业的从业人员约有1000名,其中大部分是30—50岁的闲置在家的务农人员和城市失业人员,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大多只念过小学。

3、市场问题突出

由于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多是个体作坊式,缺乏全行业的系统科学管理机制,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1)价格无序。由于没有形成定价机制,漫天要价,胡乱砍价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很多人想买传统手工艺品也不敢买。现行最主要的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高级艺术产品的价格过低,而且还无人问津。

(2)缺乏质量标准,质量监管有待加强。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缺乏统一的市场监管,赝品、假冒伪劣品泛滥,侵权现象屡禁不止,致使传统手工艺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损害,导致市场萎缩。例如:近年来,一种外形相似但价格低廉的攀枝花石进入宁夏市场,鱼目混珠假冒贺兰石,损害了贺兰石刻的声誉。

(3)原材料无序开采,浪费惊人,有限资源没有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玉石、稀有金属等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日趋枯竭,一些传统工艺品将最终因无原料而消亡。

(4)各地产品大同小异,产品鱼目混珠,缺乏地域特色,很难吸引消费者。

4、产业自身发展陷入瓶颈

(1)缺乏创新,开发设计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工艺美术品生产多为个体作坊式或小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设计机制和人力财力,普遍缺乏现代设计理念、方法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产品几十年一成不变,无法适应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尽管不少地域工艺品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但普遍缺乏品牌,不少工艺品企业满足来样加工,来料加工,缺乏自主创新产品附加值低下,企业效益普遍较差,还有不少企业亏损。

(2)规模较小、竞争力低。目前绝大部分民族民间工艺品仍以家庭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为主,部分产品虽已有厂家(公司)进行统一加工制作,但并没有形成大的发展态势,竞争力低,尤其是与国际同行业相比竞争力低。例如: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吾屯村,这个行政村共有400户人家,从事唐卡制作的有160户多户,全部采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和经营,各自为政产业化规模较小,效益低下,未形成合力,竞争力薄弱。

(3)部分手工艺品粗糙,品位不高。许多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工艺粗糙,精品、绝品较少,文化价值含量不高,地域特点体现不够等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例如:在西藏旅游市场中的旅游商品,55%左右来自广东、江浙、四川、云南等地区,25%左右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只有不到20%为西藏本地产品。

三、振兴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扶持

首先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要在国家层面调整对传统手工艺产业税收政策,建议将增值税统一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其所得税按文化产业的减免税政策实行。其次,金融系统要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企业的支持,探索利用专利权、驰名商标以及经过评估的项目、销售合同等多种形式进行银行信贷抵押的办法,使传统手工艺产业得到更多金融支持。再次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应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传统手工艺产业基地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以及大宗产品的出口。同时,政府还应支持学校教育,建议工艺美术类院校参照师范类院校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各地应按照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生产合作社和协会等组织,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加工、销售队伍。建议以城市为轴心,以旅游景区为销售链和售卖点,建立手工艺产品专卖街和销售点,并以市场为杠杆自我调控产品价格和品种。在已建和新建旅游景区、景点、景观,设特色手工艺产品销售店铺。结合地方旅游形象的宣传,同步加大对民族文化特色商品和手工艺产品的介绍和推介。

3、以法律手段保护产业发展

由于目前法制环境的不够完善和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前传统手工艺产业内仿制和侵权现象较为严重,长而久之造成市场混乱,行业声誉受损,严重挫伤了业内人士创新的主动性,以至有些新创作、开发的作品都不敢及时投产入市,而是束之高阁,连参加展览也只选取作品(产品)的局部。因此,增强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倡有序竞争,加快完善法制环境,以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呼唤。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才有活力,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张立 《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初探》]。

4、抓好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手工艺很少涉及,偏重于理论和规范,照本宣科的多,横向综合的少,德育和美育不搭界。旧式徒弟制度的工艺制作,即是工艺技术日就退步的一个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技术人才,再及于一般制作者的培养不可。因此我们应将工艺美术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应加大工艺美术的教育内容,高等教育中要设立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并重视在全民中普及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李明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手工艺 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传统 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