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恐龙就在你身后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嘘恐龙就在你身后

2022-10-19 16: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有与岛类相似的呼吸系统,会孵蛋,会爬树,长羽毛,甚至长四个翅膀……一系列新的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冷血杀手”恐龙的另一面,也让人们产生无豫遐想:也许恐龙并澄有灭绝,也许它们的后代就在自家的后院。

如果有兴趣,请跟随我们,到中国、蒙古、美国的田间旷野,进行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去看一看新近发掘出来的各种奇异的恐龙化石,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恐龙新情报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恐龙化石被挖掘出来,为我们研究恐龙提供更多的新的线索。下面是关于恐龙研究的最新进展。

食肉恐龙的呼吸系统与鸟类相似

据最新消息,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凶猛的食肉动物——恐龙的呼吸系统可能类似于像燕子这样的现代鸟类。

人们一直认为,巨大的雷克斯暴龙(霸王龙)之类的古生物具有和鳄鱼一样的肺,但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从工程学的角度看,食肉恐龙的呼吸系统在结构上和现代鸟类更相似,而且是陆地和空中脊椎动物中效率最高的。这一研究成果为鸟类与恐龙相似提供了新的证据。

但研究者也说,此项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恐龙是热血动物。他们相信恐龙是介于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之间的动物。

雌性霸王龙的腿骨骨髓与现代鸟类相当

不久前,科学家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一具距今7000万年的霸王龙化石。科学家在这头霸王龙的腿骨中分离出骨髓组织,经分析发现,这是一头雌性霸王龙,其腿骨骨髓中含有高浓度的钙,与现代即将产蛋的雌性鸵鸟和雌性鸸鹋的腿骨中的含钙量相当。远古时期的鸟类在骨骼中存储足量的钙,赋予鸟蛋坚实的硬壳,同时避免雌鸟的骨骼因缺钙而变得脆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代爬行动物所产蛋的蛋壳远不如其祖先的那么坚硬。这一发现暗示恐龙与现代鸟类之间有明显的进化关系,即很近的血缘关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许多长羽毛的小型恐龙化石被陆续发现,这使现代鸟类是由一部分小型恐龙进化而来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认可。此外,科学家在霸王龙这样的大型恐龙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可以证明它们曾经向鸟类进化的痕迹。比如,在霸王龙化石上发现了类似鸟类骨骼内部的空隙(可以减轻飞行的重量,是输送氧气的通道);在帝龙——一种原始暴龙的身上发现了羽毛。

科学家推测,一些小型食肉恐龙逐渐进化成为鸟类;而暴龙类中的一些恐龙也可能曾经向鸟类方向迈进,只是中途停止了,改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在哺乳动物胃化石里发现恐龙化石残片

在中国辽西,科学家在一只哺乳动物的化石胃里辨认出恐龙的残余物化石。这只哺乳动物大约有老虎大小,而受害者是一只非常年轻的、大约长13厘米的鹦鹉嘴恐龙。

科学家说,这只哺乳动物“最后的晚餐”可能是1.3亿年前哺乳动物猎食小型恐龙的第一个证明。

这一发现推翻了传统进化理论中关于早期哺乳动物不可能攻击并猎食恐龙的结论。传统理论认为,早期哺乳动物是胆怯的、金花鼠般大小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体形庞大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它们保持小的体形是为了避免被更大的恐龙猎食。只有在恐龙于6500万年前灭绝之后,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才开始进化得越来越大。

科学家指出,为了避免被哺乳动物掠食,小型恐龙或者变得更大,或者选择离开地面。

为窃蛋龙正名

自被发现之日起,窃蛋龙就背负起“窃蛋”的贼名,但蒙古、美国、中国发掘出土的恐龙化石证明,窃蛋龙不是“窃蛋贼”。包括窃蛋龙在内的一些种类的恐龙父母不但会孵蛋,而且还会悉心照料自己的幼崽。

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成年伤齿龙化石,同时还在它的脚下发现了8枚恐龙蛋。那么.这只食肉恐龙在干什么呢?是正准备偷食其他恐龙下的蛋呢?还是这些蛋本来就是它的后代.它不过是在照顾自己的后代?

那一年蒙大拿州夏天的气候十分诡异,6月和8月居然下了雪。一队古生物学家正在那里进行一项考古工作。由于持续降雪,他们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原先开采的泥方变成了泥浆,涂在化石标本上的胶状物质也无法凝固。于是他们决定暂时停止在那里的挖掘,转而开始勘寻新的化石采集地。

考古学家顺着周边湿滑的泥岩进行勘察,结果发现了一具身长约1.8米的恐龙化石,这是一具伤齿龙的化石,伤齿龙是兽脚亚目食肉恐龙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这个家族当中有举世闻名的霸王龙。按照一些进化论学者的观点,这个家族可能是鸟类的祖先),这具化石是一只成年恐龙的骨架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十分难得。就是这块化石,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在雨水退去后,在这只成年恐龙化石的右腿下方考古学家找到了至少8枚恐龙蛋。

一只成年恐龙和若干个恐龙蛋同时放在一处,难道只是由于化石沉积造成的巧合吗?是这只恐龙正准备偷食其他恐龙下的蛋呢?还是这些蛋本来就是这只伤齿龙的后代,而恐龙妈妈不过是正在照顾自己的后代?

与此同时,在大约12000公里以外的蒙古地区,人们也在谈论恐龙蛋。一位美国探险家在戈壁沙漠上找到一堆恐龙蛋化石。这堆恐龙蛋是在一只食草恐龙原角龙的后腿下方发现的,探险者因此认定这些恐龙蛋就是这种十分常见的食草恐龙的后代。随后,人们又在那里找到一只正“扑”向这堆蛋的食肉恐龙的化石,科学家命名它为窃蛋龙,意为“偷蛋的贼”。他们认为这是一只正在偷窃其他恐龙的蛋的“窃贼”。

然而,199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诺瑞尔指出,这两个结论都是错误的,因为他在那堆恐龙蛋化石中最终找出一个胚胎化石,经研究确定,那些先前被认定是食草恐龙原角龙产的蛋,其实是食肉恐龙窃蛋龙产的蛋。因为人们的过错,窃蛋龙背上了“偷蛋”的恶名,而事实上它当时正在自己的窝里孵自己下的蛋。

受到戈壁恐龙蛋新解和窃蛋龙正名的启发和鼓舞,考古专家们在蒙大拿州的田野上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找出反映食肉恐龙伤齿龙呵护后代的线索。不久,传来了好消息:有证据表明另一种恐龙也具有细心照顾后代的特性。

考古学家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找寻恐龙呵护后代的证据?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有一种误解,以为精心照料后代是哺乳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特征,也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英语单词的原意就是“乳房”、“乳腺”,与“哺育后代”几乎是同义的。新的发现终于让自以为是的人类知道,其实在恐龙身上早已闪现伟大母爱,尽管它们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已经大量灭绝。

当时,霍纳尔率队在美国的落基山山脉靠近蒙大拿州西部的矿岩中发掘出一具被称为慈母龙的食草恐龙化石,还有一些葡萄粒大小的恐龙蛋和两群已经孵化出的幼崽。幼崽被放置在一个看似鸟巢的巢穴中,其中一群幼崽身边还混杂着一些破裂的蛋壳化石。考古学家根据慈母龙成年恐龙(身长约为45厘米)和恐龙蛋大小推断,这些化石极有可能是快要孵化出的胚胎和刚刚孵化出来的幼崽。另一群幼惠身长约为7.5厘米,显然是年龄稍

大的哥哥姐姐,但看起来它们仍然还生活在巢穴中,依赖父母觅食哺育它们长大。借助显微镜,霍纳尔观察到,这些幼崽纤弱的四肢使它们还无法自行外出觅食。与此类似的生长模式在一些现代巢居鸟类中是比较常见的。

据此,霍纳尔提出了前述比较激进的观点。

霍纳尔的观点与传统主流看法相悖,因此遭到众人的反对。那时的考古学家都习惯于从爬行类动物的角度来对恐龙进行考察,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繁衍后代的方式上,恐龙在相当程度上与鳄鱼、鸟类等动物更为接近,在血缘关系上它们也与鳄鱼、鸟类更为接近。无论是鳄鱼还是各种鸟类,在照料后代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尽心。鳄鱼往往会守护在巢穴周围,帮助幼崽孵化,并在幼崽成长初期给予精心的照顾。对鸟类而言,包括丧失飞行能力的鸡和鸵鸟在内,尽管幼崽从破壳而出的那一刻起就能够自己觅食,但它们的父母仍会守护在周围给予必要的保护。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霍纳尔的观点开始得到很多人的认同。特别是戈壁恐龙蛋归属问题的提出,在考古界引起振荡。而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恐龙蛋,经过研究最终被证实,它们果然是食肉恐龙伤齿龙的后代。

经过细致整理后,考古学家发现一共有24枚恐龙蛋几乎直立地摆放在地面,上部被松软的泥岩掩埋着,下部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已经硬化为石灰石。这些恐龙蛋被放置在一个较浅的碗状巢穴中,穴中的所有蛋的上部都暴露蓍,这说明作为父母的成年伤齿龙肯定就守护在附近。

从恐龙蛋化石出土的情况来看,这些恐龙产卵后都会把卵半埋在巢穴中。在今天,许多爬行类动物都是把卵完全掩埋起来的,而几乎所有的鸟类都习惯于把卵完全暴露出来。由此可见,这些兽脚亚目食肉恐龙赋有创造性的掩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比较接近现代鸟类。此外,从外形上看,伤齿龙产下的蛋也和现代鸟蛋一样:一头大一头小;就蛋壳而言,显微镜下的恐龙蛋蛋壳与现代鸟蛋蛋壳也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少兽脚亚目食肉恐龙巢穴中的恐龙蛋都是成对摆放的,这表明雌性恐龙可能具有两套功能健全的卵巢和输卵管,可以一次同时产下两枚蛋。现代鸟类也总是时断时续地产蛋,但鸟类只有唯一的卵巢和输卵管,因此每次只能产下一枚蛋。相比之下,生活在现代的各种龟和鳄鱼总是一次就产下所有的蛋。

食肉的兽脚亚目恐龙会精心照料孵化出的幼崽吗?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和霍纳尔发现的慈母龙幼惠化石不同,不少兽脚亚目恐龙的胚胎标本已经充分钙化,这也就是说它们一旦孵化出来就可以自行寻找食物了。

最近,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可以证明幼年恐龙的确受到父母的照顾的新证据。人们在美国怀俄明州找到了食肉恐龙特异龙的巢穴,巢穴里有成年的、幼年的特异龙的牙齿化石。古生物学家据此推测,此处是成年恐龙将食物带回来喂养嗷嗷待哺的幼崽的地方。

这也许是最具说服力的案例。这些化石是一支中外联合考古队在中国辽宁省考察时发现的。科学家先是发现了这只残缺的成年鹦鹉嘴龙化石,然后在它的周围又发现了大约34只身长23厘米左右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幼崽化石。这些化石大都保持着直立的姿势,聚拢在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碗状区域。看上去,这个庞大的群落很像母亲和它呵护着的孩子们。

为什么幼崽数量如此之大?是一只成年雄性恐龙正同时保护由它的若干个配偶产下的蛋呢?还是若干只雌性恐龙把它们的幼惠们都通通寄放在了“托儿所”里,由几只成年恐龙集中看护呢?还不得而知。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在中国发现的鹦鹉嘴龙,还是在美国发现的慈母龙,这些食草恐龙都让我们确确实实地看到了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有证据显示,一些兽脚亚目食肉恐龙也可能像现代鸟类一样懂得照看孵化中的蛋。由此我们依稀看出,由于生育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恐龙得以进化。

中国辽西的重大发现

窃蛋龙的故事似乎暗示,由于生育方式发生变化,一部分恐龙得以进化。在6500万年前的那次大灭绝事件中,某些种类的恐龙真的躲过了灾难继续进化并繁衍至今吗?我们现在在自家的后院里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吗?中国辽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大发现或许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据说,在大约140年前,在一次圣诞大餐上,一位年轻人在看到从自己嘴里吐出来的火鸡骨头时突发奇想:会不会恐龙并没有灭绝?会不会现今地球上的鸟儿就是恐龙的后裔甲因为他发现,这些吃剩的火鸡骨头竟然和恐龙的骨头十分相似。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赫胥黎。

今天我们也许无法考证这个离奇故事的真伪,但至少知道,赫胥黎在仔细对比了恐龙与鸟类的骨骼,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后,于1868年,在一次伦敦地质学会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这个惊人的假说。不难想象,在100多年前,这引起了多么大的风波。

但是到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以前被认为只有鸟类才特有的一些特征——孵蛋,长羽毛,长翅膀,可能是温血动物,可能拥有与现代鸟类相似的呼吸系统,等等——在恐龙化石中被发现后,大多数古生物学家都倾向于认为:鸟类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食肉恐龙。

在中国辽西这块大地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在那里发掘出很多像鸟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为专家们提供了关于鸟类是否起源于恐龙的新的线索,也正是这些像鸟的恐龙化石以及其他像恐龙的鸟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古鸟类研究已经雄踞世界的前位。

下面我们介绍的就是一些一次又一次震动世界古生物界的恐龙化石的出土情况及研究成果。

“中华龙鸟”

1996年,中国北京。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匆匆来到中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办公室,将一个盒子放在馆长季强博士的办公桌上,然后神秘兮兮地说,这是从自家菜园子里挖出来的。季强打开盒子,发现里面装了一块动物化石,不久,就是这块化石震动世界古生物学界。

这是一个奇特的动物,大约鸡那么大,头大大的,嘴里长满尖锐的牙齿,前肢非常短,尾巴却出奇的长;它高昂着头,翘起尾巴,后腿向后蹬,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态。这块化石最专季强震惊的地方是,在它的身上有一系列类似毛的东西,呈细丝状,构造中空,有时在顶部还有分叉,像羽毛,但不是真正的羽毛。这个动物的生活年代可以追溯到1.2亿年前。季强将这个动物命名为“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嘴里长着牙,拖着长尾巴,像恐龙,但它的身上长着像羽毛的东西,像鸟类。它究竟是什么动物呢?是“龙”还是鸟呢?围绕它世界古生物学界爆发了一场激烈的“龙鸟之争”。最后,中华龙鸟被归于恐龙类,因为它的形态特征和身体大小都与德国发现的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美颌龙类似,两者被归为一类。那么,“中华龙鸟”身上长的是不是羽毛呢?当人们还在为此争论不休时,真正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被发现了!

长着原始羽毛的恐龙——意外北票龙

1997年,中国辽西。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年轻的研究员徐星

博士从堆放在老乡家里的碎石块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动物化石,后来证明,这个动物是一只恐龙,一只长着原始羽毛的恐龙。徐星博士命名它为“意外北票龙”——因为它的发现地在北票,而且实属意外发现。

意外北票龙是恐龙中的镰刀龙类,生活在大约1.25亿年前,约有2米长,小脑袋,长脖子,是一种两足行走的食草恐龙。它保存了许多兽脚类恐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肉类恐龙的典型特征。

无论是中华龙鸟还是意外北票龙,由于它们身上发育的还仅仅只是一种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和鸟类的羽毛还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许多反对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并不承认它们身上长有原始羽毛。

长着真正羽毛的恐龙——尾羽龙

尾羽龙属于兽脚类恐龙,是一种食肉恐龙,约0.9米长,看上去像鸡,有鸟的嘴巴,嘴里有尖锐的牙齿,前肢短而健壮,有一条比身体几乎长一倍的多骨的尾巴。

尾羽龙化石的报道者也是季强博士。这一次,他在尾羽龙化石的尾部顶端发现了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在它的前肢上也发现了一排飞羽,这些羽毛与现代羽毛非常相似,是原始的羽毛。尾羽龙是一种长着真正的羽毛的恐龙。

中华龙鸟、意外北票龙、尾羽龙等都长有原始的羽毛,被誉为“长羽毛的恐龙”。恐龙身上长“羽毛”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恐龙很有可能就是鸟类的真正祖先!

最小的、会爬树的恐龙——赵氏小盗龙

赵氏小盗龙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约长30厘米,满嘴长着牙齿,身体短小,尾巴很长,在身体四周有一圈黑色的印痕好像是保存得不很清楚的羽毛。特别是细而弯曲的爪子,表明

它已经具备了树栖的特征。长长的尾巴是用来辅助在树上爬行的。

赵氏小盗龙的尾巴正是名噪一时的“辽宁古盗鸟”的长尾巴,也就是说,正是这条尾巴使“辽宁古盗鸟”原形毕露。

赵氏小盗龙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恐龙假说,因为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恐龙,而以前发现的所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个体都比始祖鸟大,所以反对者常以大型动物难于进化成小的动物为由来驳斥鸟类起源恐龙假说。

与鸟类最相似的恐龙——千禧中国鸟龙

1998年,在辽西野外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徐星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些化石碎块,上面有一些牙齿印痕,附近还有黑色的丝状印痕。化石被运回北京。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化石修理实验室里,经过专业人员半年多的精心修理,一块与鸟类最相似的恐龙——驰龙的化石问世了。这块化石被命名为“千禧中国鸟龙”。

千禧中国鸟龙属于驰龙类恐龙,是一种两脚直立的食肉恐龙。它有可抓握食物的前爪和脚趾上的大爪子,有清晰可见的原始羽毛,也是一种真正的“长羽毛的恐龙”。

在所有恐龙种类中,驰龙类可能是与鸟类关系最近的一类。它的前肢像鸟的硼陪一样向上,向 侧面伸展,而不再像多数兽脚类恐龙那样向前伸展。尽管干禧中国乌龙并不能飞行,但它离真正鸟类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了。

长着四只翅膀的恐龙——顾氏小盗龙

在发现赵氏小盗龙后,徐星和他的同事们推测小盗龙极有可能长有翅膀。后来他们真的在2003年1月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的文章,而且还是封面文章。该文介绍了一种“顾氏小盗龙”,它是以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的名字命名的。

顾氏小盗龙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约长77厘米,爪子尖锐而弯曲,有一条比身体还长的尾巴。奇特的是,它浑身披着羽毛。更奇特的是,它的前肢进化成了长着羽毛的翅膀,后肢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它长着四只翅膀!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四翼恐龙”。

顾氏小盗龙生活在树上,可能借助四只翅膀在树林间滑翔。它这种集四只翅膀为一身的形态,为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

从中华龙鸟到顾氏小盗龙,在看了以上这些恐龙的介绍后,鸟类是否起源于恐龙?你有答案了吗?

“热河生物群”

1923年,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由于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当时的热河省,所以他将发现这些化石的地层叫做“热河系”。后来葛利普又把这些动物化石命名为“热河动物群”。1962年,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发展和完善了葛利普的观点,进一步把化石群通称为“热河生物群”。

1987年之后,在辽西地区又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如龟鳖类、蜥蜴、离龙、翼龙)、鸟类、哺乳类,还有许多种被子化石,其分布范围之广,埋藏数量之大,化石保存之精美,举世罕见,特别是其中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被子植物化石和白垩纪早期鸟类化石,被称为20世纪古生物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正是这些1.2亿年前中生代白垩纪的各门类生物,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热河生物群”

科学家认为,1.2亿年前,辽西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含有毒物质的火山灰杀死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湖里的鱼虾龟,并迅速地将它们掩埋到地下和湖底。由于处在缺氧的还原环境中,加上火山灰非常细,所以当这些动物形成化石后,甚至连它们身上长的毛或羽毛这样一些细微的结构都被保存了下来,形成了完整和精美的“热河生物群”化石。

1999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长达10页的版面刊登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文章首次报道了一块来自中国的奇特的古生物化石——“辽宁古盗鸟”。

“辽宁古盗鸟”长30多厘米,嘴里长牙,身体短小,爪子细而弯曲,尾巴很长,在身体四周有一圈黑色的印痕,似乎是羽毛。

“辽宁古盗鸟”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轰动,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的一个真正的“缺失环节”。

后来中国古生物学者徐星博士发现并揭示了事实真相:这是一个伪造的化石标本,一个中国农民把一块小盗龙化石从中剖为一正一副两块,将其中一块的尾巴接到一个鸟化石的身体上,人为制造了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辽宁古盗鸟”。“辽宁古盗鸟”事件成为当时古生物界的特大丑闻。

目前这块曾轰动一时的化石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标本馆。

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

鸟类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有两种假说:地栖起源假说和树栖起源假说。两种学说长期争论不休。

地栖起源假说认为,两足行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扇动前肢以增加后肢在地面奔跑的速度,前肢逐渐解放出来,最终飞离地面冲向蓝天。

树栖起源假说认为,鸟类的祖先最初在树枝间短距离跳跃,然后发展为在树枝间长距离滑翔,进一步又发展为从高树到低树、从树上到地面的滑翔,最后逐渐产生主动的翅膀扇动,成为强劲有力的飞翔者。

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西发现的许多恐龙化石为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动物分类学中,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中的双孔类。在双孔类中有一大类动物叫做古龙类,意思是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古龙类中又有一大类动物叫槽齿类,因其牙齿长在齿槽内而得名。

18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西利从解剖结构上将恐龙分为两大类。两大类恐龙的主要区别在于骨盆。恐龙的骨盆每侧由三块骨头组成,即肠骨、坐骨和耻骨。这三块骨头的形态和排列直接影响恐龙的生殖与行走,可作为区分两大类恐龙的依据。这两大类就是蜥臀类恐龙和鸟臀类恐龙。由于这两类名下恐龙种类太多,故又将两类恐龙分为蜥臀龙与鸟臀龙两个超目,每个超目下又分成几个目。蜥臀龙超目

兽脚目

蜥脚形目

原蜥脚亚目

蜥脚亚目

鸟臀龙超目

鸟脚龙目

剑龙目

甲龙目

角龙目

肿头龙目

两大类恐龙有没有共同的祖先?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了一些生活在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化石标本。它们主要是:丁字龙、埃雷拉龙以及1993年才被命名的始盗龙。这些恐龙化石呈现出较多的原始特征,是原始的、类似蜥臀类的恐龙。目前还无法确认它们是否就是恐龙的祖先,不过,许多恐龙专家认为恐龙是单一起源的,即两大类恐龙有共同的祖先。

按照右边这张恐龙进化树图,两类恐龙各有自己的进化路径。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鸟类以及它们的祖先均从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

我国古生物学家在鸟类进化的一些重要环节找到充分的证据,比如在辽西地区发现的小盗龙化石,全长约30厘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成年恐龙。研究发现小盗龙不仅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一样善于奔跑,而且具备了爬树的本领,可能具有树栖的特性。它们也被认为是鸟的祖先。


推荐访问:就在 恐龙 身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