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规划】上思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全文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民政规划】上思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全文完整)

2023-05-28 09:05:14 来源:网友投稿

“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在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6﹞59号)要求以及自治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规划】上思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民政规划】上思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全文完整)


“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在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659号)要求以及自治区领导的批示精神,根据《中共上思县委员会关于打造脱贫攻坚先行区的决定》(上发﹝20161号)精神,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一)贫困状况

上思县地处广西西南部,防城港市的西北面,位于十万大山北麓,与防城港的防城区,钦州的钦北区,崇左的宁明县、扶绥县和南宁的江南区、良庆区连接,处于南防钦崇四市1小时经济圈”的交汇点。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8万户、20.24万人,辖44镇,83个村、4个社区,少数民族占93.48%,其中壮族占87.68%,瑶族占5.6%,其他少数民族0.2%。上思县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先后荣获“中国氧都”“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等称号。但经济发展起步晚,自身基础薄弱,是广西21个区定贫困县之一。其特点为: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有32个贫困村,这些村边远偏僻,分散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二是自然灾害频发,洪涝、干旱、泥石流、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我县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二)产业扶贫现状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按照“精准、聚焦、可行”原则,举全县之力推动整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来累计脱贫4.43万人,年均减贫率达15%,被列入“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帮扶试点县”。仅2015年,县财政就投入1.2亿多元,整合完成各类扶贫投入5.95亿元,实现脱贫人口6000多人。

具体工作中,我县创新实施“扶贫+”模式,形成“扶贫+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党内关爱”等多种方式,每个精准贫困户至少获得实施1个以上“扶贫+”帮扶;推动总投资15亿元的十二项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完成了一批村屯道路、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三个千万元扶持计划”,发展了水果、肉牛、中草药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建立一系列扶贫长效机制,率先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创新开展党内关爱工程,实行对因病致贫患者进行“二次补助”,对危房改造贫困户进行“二次补贴”等扶贫长效政策。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多次被自治区扶贫部门给予通报肯定。

上思县整县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新一轮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结果显示,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32个、贫困人口397616473人,贫困发生率8.14%。根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上思县被列为2016年全区首批脱贫摘帽的8个贫困县之一,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为全面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上思县委、县政府决心把脱贫摘帽工作作为当前我县头等大事来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打造“脱贫攻坚先行区”为总目标,以“攻坚一年、脱贫摘帽”为主题,以“精准、聚焦、可行”“用心、用情、用力”为原则,深入推广“扶贫+”精准扶贫模式,全面实行县、乡、村、屯四级挂图作战,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六个到村”“九个到户”,确保到2016年底,全面实现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1258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整县顺利脱贫摘帽目标任务。为到2018年底提前实现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把我县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先行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产业规模不大,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非常突出,集中体现为“少、小、弱、低”:一是产业项目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项目少,发展途径单一。农业仍以普通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丰年尚且自给,如遇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严重,缺少避灾农业项目。牧业养殖不具规模,牲畜种类单一,不具备抗灾能力。农民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第二、三产业拉动收入过少,缺乏其他增收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产业规模小,且分散,能人带动效应不明显。三是产业力量弱。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不长,带动能力不强。四是产业科技含量低。

2.资金投入有限,产业扶贫发展缓慢。扶贫资金小而碎,集中力量办大事比较困难。一些公益性项目由于资金不足,项目规模上存在欠缺,项目进展缓慢。因此需要与其他部门相关项目捆绑整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3.群众意识淡薄,摆脱贫困思路不清。由于长期贫困,信息闭塞,观念落后,贫困户仍然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身求发展盼富裕愿望不强。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等、靠、要”的依赖现象相当普遍。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及中央、自治区、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五大”产业,即“甘蔗、香糯、水果、畜禽水产、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下经济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现代服务业等富民产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确保如期实现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扶贫效应,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集中各类资金和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集中,努力解决好制约贫困人口致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

2.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当地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科学客观分析产业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已有的主导产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培育的产业,注重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4.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扶贫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主要目标

根据贫困村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以及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产业扶贫的实施,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产业脱贫增收效果显现。到2020年,全县 32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品能带动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的3976户贫困户稳步增收,最后达到脱贫的目标。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大力有效实施惠农政策,助推甘蔗、香糯、肉牛、水果、中草药等优势产业发展,探索“土地流转+小贷入股+公司分红+基地合作+劳务合作+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优势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贫困家庭有收入来源和增收保障。加强扶持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充分利用十万大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精品景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加强科技推广应用,着重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综合能力素质,通过全面开展技能精准培训、加大就业转移力度、实施人才智力支撑等措施,增强农村贫困劳动力“造血”功能,为实现整体脱贫、稳定脱贫增添新动力。

(一)甘蔗

1.基地培育。大力打造“上思蔗糖”品牌,培育建设成为“上思县十万大山甘蔗”生产基地,“十三五” 期间,重点发展桂糖40、桂糖42、桂糖43、桂辐98-296和粤糖93159等五个高产蔗品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主要在叫安、思阳、那琴、平福、南屏等乡镇种植。重点帮扶南屏瑶族乡巴乃村、常隆村等贫困村种植,带动 1000多户贫困户。

2.产品加工。依托上思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思上上糖业有限公司与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从种植、收购、加工、到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产品销售,执行“一条龙”服务。

3.产品销售。采取与上上糖业有限公司、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合作销售蔗糖成品重要渠道,并采取“互联网+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拓宽“上思蔗糖”产品销售市场。

4.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和“能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

(二)香糯

1.基地培育。重点培育壮大十万大山特色品牌“上思香糯”,计划在在妙镇佛子村打造1个连片面积3000亩的上思香糯种植示范基地,在思阳、在妙、叫安、那琴等4个乡镇建设上思香糯生产基地总共800亩以上。到2020年全县香糯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引导1500多户贫困户参与就业创业。坚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2.产品加工。引导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思甜土特产有限公司等,从种植、收购、加工、到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产品销售,执行“一条龙”服务。

3.产品销售。打造上思香糯地理标志品牌,采取“互联网+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拓宽上思香糯产品销售市场。

4.利益联结机制。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

(三)中草药

1.基地培育。以创建上思“十万大山中草药”品牌为突破口,培育建设成为“上思县十万大山中草药”生产基地。“十三五” 期间,重点发展草珊瑚、牛大力、铁皮石斛、茯苓、灵芝、何首乌等中草药,全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主要在叫安、思阳、那琴、平福、南屏等乡(镇)贫困村种植,项目可带动 1000多户贫困户。利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设计的契机,引导有实力的药业企业或合作组织坚持因地种药、林下套种,推动中药材产业向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园区化生产,争取利用有利资源带动一批农户的经济发展,推动周边中草药产业快速发。

2.产品加工、销售。依托有实力的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提供种苗供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的全程保障。重点建设玲芝堂药业两条中药深加工厂车间生产线,通过对中草药深加工,形成中药饮片、养生保健产品、天然药物提取物等终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采取与桂林三金药业有限公司、广西玉林中药专业市场等合作销售药材为重要渠道,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拓宽“十万大山中草药”产品销售市场。

3.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和“能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中草药生产流通企事业、中草药生产企业和农民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共建集中连片中草药生产基地,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

上思县玲芝堂药业有限公司壮药种植示范基地位于叫安镇平江村,占地2500亩,项目投资500万,主要种植草珊瑚、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中草药,并在平江建设有深加工厂,项目主要覆盖思阳镇、叫安镇、南屏乡。

上思县安广种养合作社集观光、旅游、种植、养殖为一体,位于那琴乡龙楼村,计划在林下种植草珊瑚2000亩,投入400万元,发展高产草珊瑚,项目主要覆盖那琴乡、公正乡。

(四)水果

种植基地建设。至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8万亩,新增面积1.6万亩,2017-2020年每年新增0.4万亩。以柑桔(茂谷柑、沃柑、红江橙、沙糖桔、红心蜜柚等)、百香果、火龙果、早熟梨、李、菠萝等品种为主。柑桔主要分布于那琴、公正、叫安、华兰等乡(镇);百香果、火龙果主要分布于叫安、思阳、那琴等乡(镇);其他水果分布全县;菠萝以套种为主。2020年全县水果年产量3.8万吨(20151.3万吨),平均以每年0.5万吨的速度递增;产值1.2亿元(20155000万元),平均以每年1200万元递增。

加工、储藏保鲜及销售。引导、引进建成企业1-2家,进行鲜橙汁加工,消化当地产品;建成相当规模的冷链保鲜冷库,储藏保鲜当季水果产品,调节市场供求;利用信息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推销特色水果产品;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销售。

利益联结机制。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为模式,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体,以土地入股、劳务参与等多种形式,促发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五)水产畜禽

1.基地建设。采取“互联网+基地+贫困户”特色养殖的经营模式,扶持鼓励贫困户发展牛、羊、猪、鸭、鱼等生态养殖产业。一是计划建立4个肉牛饲养量300头以上养殖扶贫示范基地,建立5个饲养山羊100只以上的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饲料种植扶贫示范基地2个,通过示范建设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和牧草种植。全县计划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581户,养牛1901头,肉羊养殖105户,养羊1045只,饲料作物种植135户,种植面积640亩。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草牧业生产,带动1821个贫困户发展养殖,惠及贫困人口3944人。二是计划建立5个饲养量1万羽的林下、果园养鸡扶贫示范基地,建立4个渔业生产扶贫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建设带动贫困户发展家禽、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全县计划扶持贫困户贫困户发展肉鸡养殖382户,饲养肉鸡18800羽,肉鸭养殖312户,饲养肉鸭14250羽,生猪养殖323户,饲养肉猪896头,稻田、山塘水库养鱼258户,养殖面积1207亩。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家禽、生猪和水产养殖生产,带动1295个贫困养殖户脱贫,惠及贫困人口5787人。

2.产品加工。引进肉类加工企业进驻上思,重点在思阳、在妙、叫安和那琴等乡(镇)引进2-3家肉牛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饲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输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产业关联度高的生态循环农牧产业集群。

3.产品销售。打通南宁、北海、钦州等区内市场,采取“互联网”打通国内市场,搭建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转变经营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不断拓宽产品销售市场。

4.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通过资金或产业入股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联结机制。

(六)特色旅游

1.基地建设。依托“中国氧都”、“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等品牌,打造“森林康养”、“氧都温泉水镇”,着力培育“旅游+运动”、“旅游+医养”、“旅游+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实施叫安镇平江村、那当村、思阳镇广元村3个重点贫困村及具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村屯开展旅游扶贫建设,加快帮扶贫困户脱贫。一是指导平江、那当、广元村完成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融合种植产业规划建设乡村休闲农家乐2-3家,提出当年旅游开发脱贫计划。二是组织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家乐对乡村旅游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活动,以及旅游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指导贫困村周边的景区或在建项目采购贫困农户农副产品。三是争取自治区每年下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部分用于建设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

2.产品扶持。自治区、市对应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奖励政策:自治区旅发委对新创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显著的五、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分别奖励10050万元,五、四星级农家乐分别奖励2010万元。市旅发委针对贫困村创建321星级乡村旅游区分别奖励15105万元,创建321星级农家乐分别奖励321万元,旅游厕所(4个以上厕位)每个奖励3万元。

3.产品销售。引导旅游扶贫村开展网上预订、销售支付等业务(如加入电商扶贫八桂游网上平台的“贫困村农家饭票”),拓展农村手工艺品、农产品、土特产等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增加产品市场快速运转效率。

4.利益联接机制。按照自治区推进“五个一批”旅游扶贫攻坚目标,以及与市旅发委签订的旅游精准脱贫责任书,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旅游帮扶脱贫任务2195人(2016年完成脱贫316人、2017年脱贫494人、2018年脱贫623人、2019年脱贫762人),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建设,力争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16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0.1万人脱贫。

四、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甘蔗产业需800吨甘蔗苗,计划投入资金70万元;香糯产业需要旱改水1500亩,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中草药产业计划种植中草药4500亩,计划投入资金900万元;全县养殖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设需要发展资金9251万元;旅游产业根据实际项目进展进行测算。

(二)资金筹措方案

甘蔗产业基金需要县本级财政划拨,约需要资金70万元;香糯产业资金筹措一是利用县国土局土地平整项目资金1500万元;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示范园区,自筹资金1000万元;三是政府投入基础设施水、电、路等建设200万元;四是争取自治区、市等上级资金投入300万元;中草药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进行融资,其中上思县玲芝堂药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资金500万元,上思县安广种养合作社计划投资400万元,总共投入900万元;水产畜禽业主要是通过贫困户自筹、扶贫贷款资金、自治区、市、县三级扶持补助资金等三方面解决,其中,贫困户自筹资金1138万元,扶贫贷款资金2845万元,县级扶持补助资金580万元,市级扶持补助资金1100万元,自治区扶持补助资金1200万元;旅游产业争取自治区每年下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五、政策保障

(一)做好农村资产收益工作

做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让承包者吃下“长效定心丸”,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2014-2015年做好华兰镇和在妙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基础上,2016年在思阳镇、那琴乡和公正乡等三个乡(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在叫安镇、平福乡和南屏瑶族乡等三个乡(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前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贫困户住房财产权、林权等财产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流转和参股,失去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

(二)做好金融贴息贷款工作

实施“十亿元金融贷款”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撬动金融部门扶贫贷款3亿元,对贫困户、农民、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下、3年内免担保和免抵押金额贴息贷款。对有能力直接融资5万元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在保持现有种养殖收入的基础上,补齐收入缺口,通过融资5万元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实现人均增收。对能授信5万元以下(含5万元),但无能力或无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进行“牵手互助“脱贫,实现人均年牵手分红0.1万元。对没有授信额度的贫困户,通过专项资金收入股权化,实现人均增收。对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按其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户数给予不能超过100万元贷款。对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按其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户数给予最高贷款不超过1000万元。

(三)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采取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将致富经送到农户手中,帮助叩开致富大门。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等培训,大力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争取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扶贫村授课,努力提高贫困户种养技能和致富能力。三是深入开展“一村一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活动。按照一村一名技术指导员要求,全县共有83个行政村,聘请农业技术指导员83名,围绕甘蔗、水稻、蔬菜三个主导产业,以“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四是开展“一对一”养殖指导服务活动,每个示范户保证有一名技术人员联系,联系养殖户的技术人员每月到户指导2次以上,确保养殖技术到位。

(四)做好企业帮带工作

积极开展“引企进村”活动,每个行政村要引进1家以上企业(或加工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市场)落户该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能帮带贫困村脱贫摘帽、扶持贫困户脱贫消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有能力、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优势,实行“项目、资金、技术”的三帮带实现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一是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提高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二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倡导合作组织通过种养、经销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着力推进“旅游+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模式,依托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旅游龙头企业,从事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实现脱贫增收。

(五)做好农业保险政策工作

政府与保险公司联手,继续扩大政策性农险的覆盖范围,鼓励贫困农户参保,让更多农户享受到农险服务。积极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到农村、到贫困地区开展农险业务,使其共同承担扶贫重任。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的信贷扶贫模式,充分把保险和信贷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效应助推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脱贫之路。

(六)其他政策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形式,提高农村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不断推动农村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继续实施肉牛养殖产业屠宰加工扶持政策,对进行肉牛屠宰、加工、销售的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县财政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灵活运用退耕还林、海防林、林下种养等惠农政策,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推动林下种植、特色水果的种植。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产业脱贫专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工信、扶贫、旅游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矛盾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谋划好区域内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二)明确责任。产业脱贫专责工作领导小组要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实行属地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握重点,亲自协调、亲自调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扶贫产业,帮助扶贫对象脱贫。

(三)强化挂图作战。实行“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工作法,制作悬挂县、乡(镇)、村三级产业扶贫攻坚“作战图”,对各项任务细化、量化,定人、定责、定时、定查,按图索骥、梯次展开、统筹推进,“年初对账、季度查账、半年催账、年底交账”,做到“人人心中一本账,比学赶超有标杆”,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强化考核。县、乡(镇)两级分别将产业扶贫纳入对乡、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同时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绩效考评内容,按照政府和贫困户双认定的脱贫办法,确保贫困户脱得出,可持续,真脱贫。 


推荐访问:上思县 规划 扶贫 【民政规划】上思县“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