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话】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教育讲话】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

2023-05-08 08:45:32 来源:网友投稿

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背景跟以往不同,全党上下正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然落实到推动先进生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讲话】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育讲话】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



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背景跟以往不同,全党上下正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然落实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落实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保持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我们教育部门而言,就是要落实和体现到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上,落实到努力做好各项教育工作上,落实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

一、实事求是评价2004年全省教育工作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工作在巩固过去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在一些领域有所创新,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在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教育工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来指导和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在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全面巩固“两基”成果;以服务“三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为重点,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注重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不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的进程。总之,我感到2004年的教育工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按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来推动的。应该说,全省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优先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位,教育发展的规模逐步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适应了全省教育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特别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6600多万人民支持的结果。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成绩,否则,我们就会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就会缺少继续前进的基础和动力。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还因为我们全面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方面有关决策、政策和指示,在教育宏观决策上,正确把握了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大背景,比较自觉地把教育工作放到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去思考去谋划。在教育的发展速度上,我们正确把握了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在全国的位置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在高校招生计划控制上,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并适当超前。教育发展的速度怎么把握,说到底,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湖南教育搞下去,而应该搞上去,但也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发展。在教育工作的推动上,我们正确把握了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方针和要求,坚持改善条件、稳定基础、改革模式、提高质量。在人才培养上,正确把握了各类人才成才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在教育发展方向上,正确把握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了两个服务、一个目标:即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在教育工作大局上,注意了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教育发展战略上,把握了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教的发展战略,等等。说到底,是正确把握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较好地适应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近年来全省教育工作多次给予充分肯定。

对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按照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搞好两个服务,实现一个目标的要求,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要求,全省教育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还不能完全支撑全省6600多万人口的教育需求,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们继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二是教育资源整体水平和质量偏低,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有些地方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自带课桌凳去上学,连“一无两有”都还没有真正实现。三是教育资源总体结构不够合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还不很相适应。四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协调发展任务非常重。这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而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五是教育资源开发使用效益还不尽理想,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有些地方、学校的教育成本是非常高的。管理疏漏、浪费严重、资源闲置、专业教师比例偏低,部分教育经费流失在非教育开支上,少数教育经费被行政权力挪用和上划,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没有按“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等。六是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工作中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学校既存在依法办学的自主权难以落实的问题,也存在乱收费、乱办学等问题。七是随着全社会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不断扩大,如何保障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和完成学业的问题,还没有能从体制上、机制上得到解决。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少数同志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师生的关爱之情、对群众的鱼水之情。说到底,没有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上八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强研究,以改革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去逐步解决。

二、准确把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反映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后,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中,已上升到至关重要的显著位置。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都基于这个认识,把新的世纪锁定为教育的世纪。美国总统在竞选中讲的第一条就是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知识就是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知识,就只能靠救济和低保生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是高度重视教育的,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既是一个上层建筑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基础的问题;既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总之,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同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的形势和新的阶段。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国家事务管理进入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阶段,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更高层次,社会建设进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我感到,要作好下一步教育工作,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科学把握这些大背景,否则我们就无法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此,必须明确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改变,但它面临新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没有改变,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个,我们就会走偏。但是,随着体制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如投入体制从过去政府单一投入转变为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投入;办学体制从过去政府包揽办学校转变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对一些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了改制,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对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大中专学生毕业就业实行政府指导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改革等。但是这些问题改变不了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本身就决定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如果教育的社会公益性改变了,学校就变成了企业,就会以营利为目的了。特别是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没有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就没有教育的公平性,办人民满意教育就没有基础和前提。这点上,我们在思想上应十分明确。

第二,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没有改变,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的根本,也是办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学校的生命线。我们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国际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始终没有改变,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互联网上有害信息对学生的“三观”的培养和塑造存在负面影响,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我们所培养的目标。

第三,教育整体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但面临新的因素。要继续把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第一要求,但各级各类教育要实行科学发展,我所讲的发展不仅仅是扩大规模。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上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投入的问题,发展与就业的问题,能上学和上好学的问题,学生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相适应问题等等。

第四,教育发展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以改革为动力不能变,但也面临不断完善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能够有今天,主要是以改革为动力来推动的,如果没有改革这个动力,湖南的教育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好的局面的。但也要在实践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改革。完善改革本身就是改革。我们可能在过去教育改革中产生过一些不足,甚至发生过个别的错误,但不能依此来否定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教育发展,不能因噎废食。

第五,教育发展的政府主体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改变,但也有一个分类指导的问题。我国坚持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就十分明确地确定了政府在举办各级各类教育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也是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要求的,各级政府和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思想上明确这一点。在发挥政府在发展教育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要通过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

总之,我希望大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上几个大的问题。我讲的这五个“不改变”还不一定完全,但这是我在实践工作中感到需要提醒大家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

放平同志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和解释,我完全赞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就是以人为本的问题,就是为谁、靠谁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为人民、靠人民的问题。我想主要应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我们绝对不能马虎,必须认真解决好。这也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首先要解决的大事。

第二,要坚持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发展方针,加强分类指导。教育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规律和办学要求,必须根据我们目前的物质基础和自身条件,区别对待,加强分类指导。比如义务教育,就是要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促进全省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就是要以政府办学为主、多样化发展的形式,实现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要以政府办示范性骨干幼儿园,以社会化办园为主来促进发展;高等教育要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实现稳步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促进发展。职业教育也就是就业教育,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清了路子。但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资源浪费、部门分割、招生混乱等现象,社会反映较大,有的地方招一个中职生要拿800元钱,基本上用第一年的学费去“买”学生了。希望各位教育局长把中职学校的招生认真抓一下。要加强指导,严加管理,并通过改革和统筹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发展上要坚持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新的增长点。我们现在已开了个好头,教育厅拿了个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与思路,我看比较好,要按照这一思路,认真抓落实。

第三,要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公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和服务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改革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教育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农村教育要发挥四个作用:一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作用;二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作用;三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四是发挥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作用。郴州的盘振玉老师,就基本发挥了这几个作用,她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新技术的推广员,同时,还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职业教育一定要为推进湖南“三化”进程、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挥作用。高等教育要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力量和设备优势,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各高校要紧密结合制订“十一五”计划和全省或本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制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施意见,使我省高等教育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四,要坚持把解决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我感到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小学危房改造。这是一个铁任务、死任务。伯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了承诺,今年要改造中小学危房192.6万平方米。各地必须毫不犹豫地调整支出结构,组织班子,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项目,确保这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把好事办好;二是贫困生资助工作。凡是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他们解决到学校的路费和生活费。要进一步加大助学贷款工作力度,这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和完成学业的主要途径。高校学费收入的10%拿出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要坚决抓落实。同时要尽可能为大学生创造勤工俭学岗位。总之,要千方百计保证全省贫困大学生吃饱饭,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政府给贫困生办的一件实事,也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主要是落实“两免一补”。从今年春季开始,国家对我省175万贫困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这项工作必须抓紧认真完成好。同时,我们还要对175万贫困生免杂费,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凡是属于“两免一补”对象,其他费用一律不能收,这是非常明确的,谁收了谁负责。学杂费中的4元帮困资金不能挪作他用,必须用于“两免一补”的缺口;拨给民族乡的907万元,必须用到民族县和民族乡贫困学生身上去。三是要依法治理教育乱收费。现在教育乱收费的矛盾主体已逐步转移到我们教育本身,主要体现为教育部门和其他一些部门搭车收费。教育乱收费有教育总投入不足的原因,但利益驱动也是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按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抓落实。大家一定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抓治理教育乱收费,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负责同志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教育厅“五个严禁”的规定。

第五,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推动教育发展。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示范性高中举办民办学校路子没有错,但一些地方不按规定操作,压缩公办高中规模,扩大所属民办学校的规模,以达到多收办学经费的目的。如此一来,就失去了公办学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省审计厅去年对示范性高中的审计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是规范的,教育资源是大幅度增值而不是流失,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名校办民校”,要按“四个独立”和资源共享的要求去办好民办学校。

第六,要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班子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班子建设。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要认真抓好四项工作:要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坚持校务公开,把校务公开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办学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要坚持实行科学管理。二是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教育厅可以会同组织部选择一、两所学校进行试点,在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上,学校就是学校,不要与行政机关去对口,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三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七,要坚持对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突出加强对县级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与组织部门主动衔接,把对县级政府和县级主要党政领导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抓好。

第八,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切实转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基层、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行政部门。说到底,学生、学校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生存和存在的基础。我们要按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勤政廉政,艰苦奋斗,严格自律,切实为学校和广大师生作好服务,作好表率。


推荐访问:讲话 教育 副省长 【教育讲话】副省长在2005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