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针对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健全指导组织机构,改变“面临毕业才开始就业指导”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策略,从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策略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环境日新月异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发展,资讯及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职业的要求,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己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以提升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二)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张的冲击与行业“人才高消费”驱动的影响,使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的就业形势也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不明显,尚不稳定;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数量规模扩大。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除了摆正心态,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洗礼,各学校也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做规划,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好的和社会的需求衔接,才能在黑压压的就业大军中突围而出,获取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三)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首先,目前,各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招生就业办、或者是班主任具体负责,招生就业办除招生外,还负责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面试等。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导致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难以科学、高效地开展。其次,大部分学校对于职业指导内容只注重最直接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关注的范围窄,时间主要集中于学生离校实习之前。把提高就业安置率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目的,短视现象非常严重。再次,很多学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是从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而来,一部分是从因专业或课程调整而闲置的教师中分离出来的,几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难以适应职业指导的要求,更不用说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了。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包括专业选择、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引导、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应该实实在在的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它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确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的弥补,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由校长指派专门的副校长主管,同时最好再设立一个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工作。职业指导部门主要由职业指导教师作为专职指导人员组成,学校最好制定职业指导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并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职业指导队伍。各部门要服从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形成上下级协调、部门间合作,管理有序、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
(二)改变“面临毕业才开始就业指导”的思想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让学生一进学校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有所了解。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和途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抛弃从众心理,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既不高估自己,又不妄自菲薄,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让他们充分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因为一个人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经营自己的优势,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增值,相反的,经营自己的短处则会使他的人生贬值。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了解未来的工作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有哪些,从而有目的的学习,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
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知识远离生活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要把“行业实践”落到实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参观人才市场等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的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要长期坚持把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作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源泉和动力。让学生自觉的走近行业、贴近行业、了解行业、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使自己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等学习与训练各方面,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市场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竞争,“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是残酷竞争现实中一个不争的“游戏规则”。面对如今的就业现状,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面是企业和用人单位选择他们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核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考核它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其他一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毕业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与实施是关键。以上只是从学校的视角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进行初步探索,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家庭的力量,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教书教育,2006(1).
[2]李大勇.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5).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罗元.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
作者简介: 郝长娥(1983—),女,河南新乡人,管理学学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