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时期体育教育对当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价值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红色时期体育教育对当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价值研究

2022-10-29 20: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属于薄弱环节,开展情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基于红色时期体育的地位与价值视角,阐释我国学校人才培养的异化现象,对红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价值进行解读,以期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满足当今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红色体育;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08-02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不断加剧,而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流的社会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红色时期体育运动是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然而,在改革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背景下,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体育领域的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念有所冲击,导致体育人才出现诸多异化现象。无论是在学校、单位,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体育依然是一件“說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事儿。现在一些家长也会鼓励孩子多锻炼,但是前提是不要累到、不要受伤、不要影响学习……殊不知,正是这些“不要”阉割了体育最为宝贵的部分。体育的价值正在于通过一种近似于挫折的教育,让人感受到超越自我的魅力,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正确面对成败,这些都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开展红色体育精神教育,能强健体魄,提升抗挫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价值观体系,有助于当今人才培养与需求。

一、红色时期体育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价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菖?菖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红色体育是伴随红色文化产生,是基于红色文化而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放以后的体育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解放区和为新中国体育培养了大批体育干部和体育人才,对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发展群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新中国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也为新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路奠定了基础。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精神能够激发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对于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以及学科定位、学校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当今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体育的价值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张伯苓先生则更直接:“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但是,让我们一直好奇的是,为什么科学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结构合理了,社会进步了,学生体质却下降了?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来看,并没有实现社会与人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厚望,甚至还出现了有悖当前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宗旨的现象,难以实现人们对学校当今人才培养的预期。为此,我们不得不对当今人才发展实际进行审视和反思,对偏离学校人才培养发展宗旨的异化现象进行研究和剖析

(一)过度以学生为本的现象严重,不利于当今人才培养需求

健康的体魄是成人成才的基础。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位置上。然而,学校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违背学校体育本质的现象,体育课被变成了“活动课”“放羊课”等等,这些异化现象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向上发展。面对大中小学学生体质测试猝死、体育考试猝死的接连发生,社会的舆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教师在负荷和增强体质中如履薄冰地前行。如何应对此类事件不再重演,不仅仅是目前学校体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广大国民需要反思的现实问题。

当今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将“以人为本”的内涵片面地曲解为 “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程教学过程过度突出学生的兴趣、意愿和本性,忽视、降低或抹杀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必要地位和引导作用。现在的学生生于独生子女时代,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小皇帝”“小公主”等从小就在温室里成长,受到家庭的百般“呵护”,吃苦耐劳精神差,稍有难度和强度的运动势必遭到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体育锻炼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强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顽强的毅力与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而红色体育时期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坚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是能创新,还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越挫越勇的本领,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风吹雨打,这是体育的教育意义之所在,正是给予我们当代学校教育中缺失的有益补充,也是培养当今人才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体育功能夸大化与作用不堪重负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为什么正常军训猝死、跑步猝死、打篮球猝死、体测猝死、跳楼自杀等屡见报端?为什么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中央七号文件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有重智轻体现象严重有体育设施、条件不足两方面原因。社会上一直把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联系起来,认为是学校体育开展得不好。如果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恐怕有些片面,且有些偏颇,而且从提高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来讲,单纯地靠学校体育也无法独自承担重任。诚然,这里有学校体育的因素之所在,但不能完全把责任问题都归结到学校体育上来。特别是近年来,无限延伸和过度放大、夸大学校体育功能的现象比较多,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学校体育不堪重负。事实上,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国民特别是广学生家长要反思社会现实与自己的家庭教育,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身体好,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吃苦受累,社会现实又不能耽误文化课学习,干什么都是以“分”为根,家长、教师、学校在两难境地中艰难前行。

(三)学校体育地位与人才培养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健康的体魄,既降低了工作效益和发展能力,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在学校体育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规章建设门类齐全,为什么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屡见不鲜呢?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思想:我要学体育,就是因为它的文化要求低?如果自己都对自己降低标准,为何还要强求别人对你一视同仁。抛去自己的“特权”,我们才能获得同等的尊重,才能获得和其他学科平等对话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我们一直在强调场地设施的不足或者不达標,可是场地设施条件更新或者是达标了,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就提升了吗?相反,如果场地设施条件都达标了而学生体质健康却不能达标,是不是学校体育又有问题了呢?为什么红色体育时期场地、器材、设施没有达标却人员参与程度高?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却处处呈现?特别是延安时期的学校体育,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有着明确的体育性质、目标和特征,从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方面内容讲求实效,形式灵活多样,参与度广泛,积极性高涨,无论从指导思想、管理体制、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可以为当今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也就是说,问题不是单方面的,有家长的,有学生的,也有教育体制的,也有课程设置和教师本身的因素。

(四)安全成了人才培养的门槛

为了安全起见,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取消了3 000米、5 000米跑的传统项目,为了规避风险和不影响文化课学习,我们的体育课几乎都是温柔体育,试问这样的体育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吗?能塑造完整人格吗?如果一个国家的学生视区区千儿八百米为畏途,为了所谓的“安全”轻易向懦弱诉求让步,而这种让步竟然为很多家长、教师、校长所认同,整个社会连点质疑声都没有,那么中国的男子汉与保家卫国的军人将来会来自哪里?一个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的十四年体育课,到最后大学毕业的时候,连基本的运动常识都不懂,何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什么学驾照几个月就学会了,而且会受用终生,那难道开车就没有危险了吗?作为学校的领导,尽管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但更应该懂得无体亦无德智也,对体育的功能和意义有着高于普通公民的认识,要积极推动体育在学生中的发展,更要支持自己的学生参与运动。作为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心智健全的人才,而体育在培养青少年心智的独特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家长,要在完成基本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走近自然,参与体育运动,让体育回归教育,让体育发挥教育的功能,消除人们对体育的偏见,培养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追求与向往,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红色时期体育对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

红色体育都铭记着一段历史,昭示着一种精神,为中国普及体育找到了一条现实途径,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感、体育精神弘扬。红色体育蕴含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豪情,为的是“为民族而忧、为民族而战”的崇高理想,有助于教育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红色体育项目需要在团队配合下完成多种体能挑战、全身的筋骨、肌肉得以超强刺激和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于协作意识,有助于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对健康中国的实现,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先军.浅析红色体育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J].商场现代化,2012,(8):226-229.

[2] 党挺,虞重干.近六十年我国红色体育研究评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21-24.

[3] 刘显,熊晓正.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2):29-34.

[4] 杨娇.论红色体育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12):9-10.

[5] 李井海.体育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J].体育师友,2015,(5):1.

[6] 熊晓正,林登辕.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J].体育文史,1997,(3):11-12.

[责任编辑 刘 瑶]


推荐访问:教育 人才培养 当今 时期 红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