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菁选五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文章内容

2023年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菁选五篇

2023-04-04 16:35:08 来源:网友投稿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1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菁选五篇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1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术风险而放弃患者……梁益建的故事感动众人,当康复的患者为他颁奖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一位知名骨科医生,每天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然而工作再忙,梁益建都会到贫困地区寻找病人——从业多年,他看到了太多因贫困就诊太晚而无法救治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落下终身残疾,刺痛了梁益建的心。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节省费用,从自掏腰包到四处募捐,既有妙手,更有仁心。20xx年至今,他让1000多位患者挺直了脊梁。“当看到患者站起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白岩松的提问,梁益建目光坚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梁益建这样的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2

  梁益建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他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200名患者!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事迹介绍: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xx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3

  尽可能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在央视网的简介上,梁益建被称为“四川爱心医生”,因为他面对病人,不光说“我来给你治病”,还经常说“我来给你找钱”。“反正愚公移山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我的努力,到处捐一点钱,就可能把病治好。”梁益建这么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处处节省费用,还四处募集资金,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据不完全统计,在梁益建的努力下,获得帮助的患者目前已接近200名,金额近500万元。

  在颁奖现场,央视特别安排了梁益建曾经救治的患者吴佳艳和刘仁福为他颁奖。“看到他的病人挺直腰杆给他颁奖的时候哭了。”一名来自江苏的网友在央视新闻的`微博下留言,短短几分钟就收获了一百多个点赞。当两名患者紧紧抱住梁益建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给梁益建的颁奖词中,这样写着:“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4

  《感动*》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术风险而放弃患者……梁益建的故事感动众人,当康复的患者为他颁奖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一位知名骨科医生,每天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然而工作再忙,梁益建都会到贫困地区寻找病人——从业多年,他看到了太多因贫困就诊太晚而无法救治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落下终身残疾,刺痛了梁益建的心。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节省费用,从自掏腰包到四处募捐,既有妙手,更有仁心。20xx年至今,他让1000多位患者挺直了脊梁。“当看到患者站起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白岩松的提问,梁益建目光坚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梁益建这样的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5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专攻重度脊柱畸形的截骨矫形手术。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后凸、僵硬性脊柱侧弯的研究及手术矫正工作。经手术治疗完全矫正的脊柱畸形最重者为180°。获国家适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脊柱畸形手术学》。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6年获“*医师奖”、“大美医生”荣誉称号。

  昨晚,2016年“感动*”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名列其中。他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让许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每周一、周五,梁益建给数十名“天线宝宝”调校完头盆环牵引设备,脱下白大褂常常已经是晚上8点。回到家中,他必须打上两个小时太极拳,才就寝。

  治驼背

  量身打造“天线宝宝”设备

  2月6日星期一,53岁的梁益建穿着白大褂走进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住院部医生办公室。才下午1点多,不少头上和腰上戴着金属铁环的病人已在此等候。他们穿戴的是头盆环牵引,是梁益建针对脊柱畸形患者量身打造的,这些患者因此被称为“天线宝宝”。走到排在第一的病人面前,梁益建伸出手指一比划笑着说:“又长高了几公分!”

  拿出扳手,梁益建拧松病人头盆环上的螺母,拇指快速拨动螺丝,拉动金属杆,反复调整螺丝位置。此时的梁益建更像是一名维修工,医院的脊柱畸形患者都等着他和他的同事来“维修”,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

  四川话、普通话,梁益建每天都要随机切换。病房里,除了四川的病人,更多的是河北、云南、青海等外地病人,不少是通过QQ群、贴吧慕名而来。一位外地赶来的病人拿着片子找到了他。利用工作间隙,梁益建给对方分析起治疗方案。

  说段子

  治疗结束大家都脱胎换骨

  脊柱畸形180°、190°,梁益建都敢接手。“现在对很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年龄大的都不采用矫正的方式,因为存在风险。”梁益建说,但有的病人因为脊柱畸形已经影响到了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活下来都是问题。“现在不用呼吸机了吧?”云南来的张映清已经41岁,因病跑遍北京广州等地,最后在病友圈找到梁益建。经过治疗,已经摆脱了呼吸机。

  站在梁益建旁边的.普措来自青海玉树,今年才20岁,刚来的时候脊柱侧弯,现在已经比梁益建高出一个头。“我们这盛产美女帅哥啊!”梁益建总是会蹦出一些段子,“治疗结束回老家,大家都是脱胎换骨。”

  “天线宝宝”的天线上,挂着一些彩色气球。原来,这是他们的“课后作业”,梁益建要求他们休息时锻炼肺活量,没事就吹气球。“6分钟爬完15楼。”梁益建“吓唬”自己的病人,让他们加快速度。张映清达不到这个速度,梁益建又会安慰她:“没得事,慢慢爬嘛!”

  为了锻炼大家的肺活量,梁益建找来了音乐老师,每周二、周五,骨科活动室都会响起歌唱声。请老师的费用,一节课120元,是梁益建自己掏的腰包。他要求每个人去练习唱歌都必须签到。

  做公益

  从募捐到与公益组织合作

  2008年2月,梁益建到盐源县做医疗支援。泸沽湖畔,胸口几乎贴近大腿的伍才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征得医院同意,他将伍才林接到成都,经过13个小时手术,这名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原来身高不到130厘米,康复后达到178厘米。伍才林因此改名为“伍才立”。

  2009年,木里县的患病小伙刘仁富向梁益建求助。“我一个医生,也没有多大能力。”梁益建直言,因为治疗费用的原因,有些爱莫能助。不过,他承诺:“等我有了钱就来接你治病。”于是,梁益建联手茶馆老板,在医院里搞起了募捐,碰到一些有钱的朋友,他也半开玩笑地招呼对方支持一下。过了一年,他筹够了治疗费用,开车到木里县将小刘接到成都治疗。

  2013年,梁益建尝试与公益组织合作。目前在成都市三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受基金会捐助的达95%以上。从2013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三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

  谈感言

  只是做了医生职能内的事

  从小痴迷武术的梁益建,学了28年太极拳。他的人生三大爱好被总结为“喝茶、太极、治驼背”。他会把病人的片子拍到手机上。如果第二天有手术,晚上在家,还要打开手机反复看。一直到晚上12点,他才会收起手机,到客厅打太极,一打就是两个小时。早上7点20分左右,他又出现在医院病房。说到太极,梁益建就滔滔不绝,还忍不住比划起动作来。“这里面学问可大,练了过后才知道啥子是无欲则刚。”

  在治疗病例上,梁益建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据公开报道,2008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超过1000例。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阅读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1)

——感动*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3篇

感动*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1

  《感动*》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术风险而放弃患者……梁益建的故事感动众人,当康复的患者为他颁奖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一位知名骨科医生,每天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然而工作再忙,梁益建都会到贫困地区寻找病人——从业多年,他看到了太多因贫困就诊太晚而无法救治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落下终身残疾,刺痛了梁益建的心。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节省费用,从自掏腰包到四处募捐,既有妙手,更有仁心。20xx年至今,他让1000多位患者挺直了脊梁。“当看到患者站起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白岩松的提问,梁益建目光坚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梁益建这样的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2

  《感动*》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术风险而放弃患者……梁益建的故事感动众人,当康复的患者为他颁奖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一位知名骨科医生,每天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然而工作再忙,梁益建都会到贫困地区寻找病人——从业多年,他看到了太多因贫困就诊太晚而无法救治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落下终身残疾,刺痛了梁益建的心。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节省费用,从自掏腰包到四处募捐,既有妙手,更有仁心。20xx年至今,他让1000多位患者挺直了脊梁。“当看到患者站起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白岩松的提问,梁益建目光坚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梁益建这样的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3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专攻重度脊柱畸形的截骨矫形手术。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后凸、僵硬性脊柱侧弯的研究及手术矫正工作。经手术治疗完全矫正的脊柱畸形最重者为180°。获国家适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脊柱畸形手术学》。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6年获“*医师奖”、“大美医生”荣誉称号。

  昨晚,2016年“感动*”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名列其中。他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让许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每周一、周五,梁益建给数十名“天线宝宝”调校完头盆环牵引设备,脱下白大褂常常已经是晚上8点。回到家中,他必须打上两个小时太极拳,才就寝。

  治驼背

  量身打造“天线宝宝”设备

  2月6日星期一,53岁的梁益建穿着白大褂走进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住院部医生办公室。才下午1点多,不少头上和腰上戴着金属铁环的病人已在此等候。他们穿戴的是头盆环牵引,是梁益建针对脊柱畸形患者量身打造的,这些患者因此被称为“天线宝宝”。走到排在第一的病人面前,梁益建伸出手指一比划笑着说:“又长高了几公分!”

  拿出扳手,梁益建拧松病人头盆环上的螺母,拇指快速拨动螺丝,拉动金属杆,反复调整螺丝位置。此时的梁益建更像是一名维修工,医院的脊柱畸形患者都等着他和他的同事来“维修”,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

  四川话、普通话,梁益建每天都要随机切换。病房里,除了四川的病人,更多的是河北、云南、青海等外地病人,不少是通过QQ群、贴吧慕名而来。一位外地赶来的病人拿着片子找到了他。利用工作间隙,梁益建给对方分析起治疗方案。

  说段子

  治疗结束大家都脱胎换骨

  脊柱畸形180°、190°,梁益建都敢接手。“现在对很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年龄大的都不采用矫正的方式,因为存在风险。”梁益建说,但有的病人因为脊柱畸形已经影响到了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活下来都是问题。“现在不用呼吸机了吧?”云南来的张映清已经41岁,因病跑遍北京广州等地,最后在病友圈找到梁益建。经过治疗,已经摆脱了呼吸机。

  站在梁益建旁边的.普措来自青海玉树,今年才20岁,刚来的时候脊柱侧弯,现在已经比梁益建高出一个头。“我们这盛产美女帅哥啊!”梁益建总是会蹦出一些段子,“治疗结束回老家,大家都是脱胎换骨。”

  “天线宝宝”的天线上,挂着一些彩色气球。原来,这是他们的“课后作业”,梁益建要求他们休息时锻炼肺活量,没事就吹气球。“6分钟爬完15楼。”梁益建“吓唬”自己的病人,让他们加快速度。张映清达不到这个速度,梁益建又会安慰她:“没得事,慢慢爬嘛!”

  为了锻炼大家的肺活量,梁益建找来了音乐老师,每周二、周五,骨科活动室都会响起歌唱声。请老师的费用,一节课120元,是梁益建自己掏的腰包。他要求每个人去练习唱歌都必须签到。

  做公益

  从募捐到与公益组织合作

  2008年2月,梁益建到盐源县做医疗支援。泸沽湖畔,胸口几乎贴近大腿的伍才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征得医院同意,他将伍才林接到成都,经过13个小时手术,这名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原来身高不到130厘米,康复后达到178厘米。伍才林因此改名为“伍才立”。

  2009年,木里县的患病小伙刘仁富向梁益建求助。“我一个医生,也没有多大能力。”梁益建直言,因为治疗费用的原因,有些爱莫能助。不过,他承诺:“等我有了钱就来接你治病。”于是,梁益建联手茶馆老板,在医院里搞起了募捐,碰到一些有钱的朋友,他也半开玩笑地招呼对方支持一下。过了一年,他筹够了治疗费用,开车到木里县将小刘接到成都治疗。

  2013年,梁益建尝试与公益组织合作。目前在成都市三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受基金会捐助的达95%以上。从2013年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三医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

  谈感言

  只是做了医生职能内的事

  从小痴迷武术的梁益建,学了28年太极拳。他的人生三大爱好被总结为“喝茶、太极、治驼背”。他会把病人的片子拍到手机上。如果第二天有手术,晚上在家,还要打开手机反复看。一直到晚上12点,他才会收起手机,到客厅打太极,一打就是两个小时。早上7点20分左右,他又出现在医院病房。说到太极,梁益建就滔滔不绝,还忍不住比划起动作来。“这里面学问可大,练了过后才知道啥子是无欲则刚。”

  在治疗病例上,梁益建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据公开报道,2008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超过1000例。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2)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8篇)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1

  “落水前,教导员让后面的救援艇快调头。船快翻了的时候,他还喊我的名字让我小心。”劫后余生的`消防救援队员常青在回忆起落水瞬间,非常沉痛。常青说,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当时洪水中一片浑浊,他还出现肺中呛水呕吐。搏斗了20分钟后,常青逐渐体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挣扎能力,万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从下游浮了上来。

  另一位消防救援队员李俊杰说,“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导员(陈陆)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进去了。”

  “教导员在落水后呛了水,他脸色发白。我俩在落水后还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能开口。”李俊杰回忆道。

  陈陆、王松被洪水吞没后,坚持没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渐体力耗尽,被卷入水中。

  “我被‘滚水坝’吸到水底,在漩涡里转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种被冲来的垃圾杂物。当时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无人赡养……”

  说起体力耗尽卷入洪水中的绝望和无助,李俊杰的眼泪冲了出来。

  李俊杰与常青一样,都被洪水冲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紧接着两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电线杆,被搜救直升机发现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队员李顺是救援艇上的第三个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坠入“滚水坝”底,通过暗流冲了出来。

  “我漂了20多分钟后看到他们(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没等到教导员……”李顺说。

  幸存的三人在回忆着落水前后的情景时,坐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大队长方锐望向他们的眼睛,似乎想在他们的目光中再次见到陈陆。

  然而,他没有……

  方锐眼眶红了,转头看向窗外。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2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来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几年后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把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一句,如当头棒喝。她跟自己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申请回国教书。一年后,她收到了*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xx年,她决定定居南开。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3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xx年到20xx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4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气候干燥,黄沙漫天,冬冷夏热。樊锦诗一天只吃两顿,喝的是盐碱水,住土房、睡土炕、用土桌。“每天这里拍拍,那里拍拍,都是土”,她拍拍左右胳膊,比划着当时的情景。

  白天去洞窟,必须要爬蜈蚣梯。

  什么是蜈蚣梯?就是一根棍子上分出不同的短叉,通过这些短叉上下的“梯子”。“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梯子’,还那么高”,81岁的樊锦诗一边比划一边往脚下看,宛如当年站在梯子上那个心惊胆战的小姑娘。

  因为害怕,樊锦诗每天都会在身上揣几个干馒头,尽量不喝水,少去厕所,以免攀上爬下。

  现实生活如此艰苦,而洞窟里却宛若仙界。“完全是两个世界,陶醉、震惊、震撼,反正怎么形容都可以,简单说就是太美了!太好看了!内容太丰富了!”

  当时,一些老画师在洞里临摹壁画,洞里没电,他们想出个土。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洞窟坐西朝东,他们就拿一面镜子对着太阳,再拿一张白纸,靠反光来照明,就这么在洞里临摹,居然临出了许多艺术精品。

  还有敦煌研究所带头人常书鸿、段文杰,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物专家,却脚蹬布鞋,穿着打扮与当地农民无异。经过他们将近20年的整理,在几乎没什么经费的情况下,莫高窟初步有了个样子,看起来不那么破败了,樊锦诗心里很佩服他们。

  从此,这位江南姑娘尽心尽力做起敦煌文化的供养者。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5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一场大火打破了这里原本宁静的夜晚。

  这场森林火灾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也没有停息。在3月31日下午,当扑火人员还在转场途中时,山间的风力突变瞬间反生了改变,致使山火突发爆燃,包括杨达瓦、邹*、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

  据统计,四川凉山火灾中,仅森林消防支队就有27人牺牲,其中还包括24名90后和2名00后。

  森林防火,不如主动放火

  在美国黄石公园,因为公园管理局对森林火灾采取“零容忍”政策,所以导致树木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

  结果就是森林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死掉的树木导致森林里到处是灌木、树枝和落叶。而因为这些易燃物质,也使得黄石公园的森林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爆发火灾,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区域,无法有效控制。

  如今,公园的防火政策是禁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但如果是自然发生的火灾,只要火势没有失控,没有威胁到人类和建筑,他们就会听任这些火苗自生自灭。甚至,公园的工作人员会故意把一部分存在火灾隐患的死亡树木烧掉,人为地烧出来一些隔离带。

  因此,防范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地先放一把火。

  加班VS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正常的职场工作中,你或许有加班、有应酬、有争吵、有哭泣……可是应该没有直面生死的危险,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员却有。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加班的痛苦,可是却没想过这些牺牲的消防战士死亡前的笑容。

  面对无法选择的死亡,你尚且如此。那么,人为的加班也就不足影响到很大的范围了。

  这时,回想现实的工作,你们是多么的幸福。至少有亲人的陪伴,多了一些呼吸时的凝想,少了许多未完成的遗憾。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6

  樊锦诗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

  “第一个帮助我们的是邵逸夫”。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邵逸夫匿名向敦煌研究院捐了1000万港元。“当时我们穷到什么程度?莫高窟连窟门都没有,风沙直接吹进洞窟里。”征求邵逸夫的后,他们为洞窟安装了玻璃屏风和门。

  第二个是饶宗颐。他是泰斗,人文学识广博,对甲骨文、考古学、、文学、敦煌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饶老几次去敦煌,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十分着迷。樊锦诗与饶老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后来,樊锦诗主持的26卷《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在香港出版,饶宗颐先生对此由衷赞叹: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

  1987年,樊锦诗第一次来香港。“那时候除了学术界,很少有人知道敦煌。”樊锦诗说,现在不仅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还出现了“敦煌热”,很多香港人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包括捐款、办讲座、帮着做各种文化推广。后来香港的朋友说,干脆成立一个组织,叫“敦煌之友”吧。

  “我非常感动,他们不在这里领取一分钱,还聘请了律师,保护我们的。后来,更多的香港政商界人士陆续加入了团队,在国际上推广敦煌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敦煌。”

  在敦煌文化里浸润愈久,樊锦诗愈发觉得这是“全书式的宝库”。这些年来,樊锦诗为传播和弘扬敦煌文化四处奔走,不仅到国内外办展览,还主动进学校、进社区去普及和推广敦煌文化。

  她说:“过去我们要‘进洞’保护,现在我们要‘出洞’弘扬,要让敦煌文化走门,走向世界。”

  对于名利得失,樊锦诗早已云淡风轻。“要计较得失,我早就离开敦煌了。”说起吕志和奖的奖金,她说:“我对这个钱没有别的盘算。我在想,怎么用这笔钱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能为这个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作贡献。”

  81岁的老人,眼神*和坚定,如大漠般坦荡。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7

  “落水前,教导员让后面的救援艇快调头。船快翻了的时候,他还喊我的名字让我小心。”劫后余生的消防救援队员常青在回忆起落水瞬间,非常沉痛。常青说,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当时洪水中一片浑浊,他还出现肺中呛水呕吐。搏斗了20分钟后,常青逐渐体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挣扎能力,万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从下游浮了上来。

  另一位消防救援队员李俊杰说,“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导员(陈陆)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进去了。”

  “教导员在落水后呛了水,他脸色发白。我俩在落水后还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能开口。”李俊杰回忆道。

  陈陆、王松被洪水吞没后,坚持没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渐体力耗尽,被卷入水中。

  “我被‘滚水坝’吸到水底,在漩涡里转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种被冲来的垃圾杂物。当时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无人赡养……”

  说起体力耗尽卷入洪水中的绝望和无助,李俊杰的眼泪冲了出来。

  李俊杰与常青一样,都被洪水冲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紧接着两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电线杆,被搜救直升机发现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队员李顺是救援艇上的第三个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坠入“滚水坝”底,通过暗流冲了出来。

  “我漂了20多分钟后看到他们(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没等到教导员……”李顺说。

  幸存的三人在回忆着落水前后的情景时,坐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大队长方锐望向他们的眼睛,似乎想在他们的目光中再次见到陈陆。

  然而,他没有……

  方锐眼眶红了,转头看向窗外。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观后感8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xx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xx年1月7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50~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3)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体会 (菁选3篇)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体会1

  梁益建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他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200名患者!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事迹介绍: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体会2

  尽可能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在央视网的简介上,梁益建被称为“四川爱心医生”,因为他面对病人,不光说“我来给你治病”,还经常说“我来给你找钱”。“反正愚公移山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我的努力,到处捐一点钱,就可能把病治好。”梁益建这么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处处节省费用,还四处募集资金,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据不完全统计,在梁益建的努力下,获得帮助的患者目前已接近200名,金额近500万元。

  在颁奖现场,央视特别安排了梁益建曾经救治的患者吴佳艳和刘仁福为他颁奖。“看到他的病人挺直腰杆给他颁奖的时候哭了。”一名来自江苏的网友在央视新闻的微博下留言,短短几分钟就收获了一百多个点赞。当两名患者紧紧抱住梁益建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给梁益建的颁奖词中,这样写着:“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体会3

  《感动*》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登上领奖台。不仅为患者治病,还千方百计为患者筹款;挑战医学难题,不因手术风险而放弃患者……梁益建的故事感动众人,当康复的患者为他颁奖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一位知名骨科医生,每天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然而工作再忙,梁益建都会到贫困地区寻找病人——从业多年,他看到了太多因贫困就诊太晚而无法救治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落下终身残疾,刺痛了梁益建的心。他处处为患者着想,节省费用,从自掏腰包到四处募捐,既有妙手,更有仁心。2008年至今,他让1000多位患者挺直了脊梁。“当看到患者站起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白岩松的提问,梁益建目光坚定,不假思索回答“幸福”。

  《感动*》评选委员会给予梁益建这样的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4)

——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

先进事迹观后感1

  这是一个不喊疼的孩子。她是在绝望中绽放的花朵,给自己希望,给身边的人希望。

  那个来去匆匆的声影,那个一路小跑的身影,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看了潸然泪下。她是一个90后,独自一个人照顾着养母,独自一个人撑起来一片天,她是那个感动了无数人的坚强的女孩--孟佩杰。因为5岁那年,父亲车祸,生母无奈之下把她送给了刘芳英,也就是她后来的养母,但是就在她才8岁大的时候,养母瘫痪了,养父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了瘫痪的养母和年幼的她。一个8岁大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应该还算是不怎么懂事的小孩,可是孟佩杰却异于常人,她阻止养母的自杀,给养母活下去的勇气,就是这么一个小女孩,身高还没有灶台高,却已经独自上街买菜,洗衣煮饭,操持着一切的家务,就算从灶台上摔下来无数次,却从来不喊疼。

  从小学到高中她都是早上把母亲安顿好,然后去上学,中午再回家给母亲煮饭,她不但可以把母亲照顾得很好,还可以兼顾到自己的学业,当她拿到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她把母亲也一起带去了,还是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

  同时,她又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她婉拒别人的帮忙,她心中真真切切的觉得母亲只爱吃自己煮的饭菜,她尽心尽力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亲,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

  她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女孩。从八岁到二十岁,十二年的光阴,数十年如一日,为了让养母能够开心快乐的过每一天,她会特意去买笑话书,讲给母亲听,还时常会给母亲讲故事,她就算饿着自己也一定要让母亲吃饱,她说母亲是她的天,有她在她活着才有劲。她在暑假的时候顶着艳阳高照的天去发传单,赚了1300元,把自己晒的黑黑的,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母亲买好点的药,让她少遭罪,给母亲买肉吃。

  看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我很是感动,她是一个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的人,她细心的照料着母亲,但是她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笑起来会让人觉得温暖,希望以后她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祝福她们。

先进事迹观后感2

  学校9月24日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教师们的先进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她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龙泉小学教师臧娟;腰甸子小学教师崔凤英;靖宇三中教师郭文晶;保安小学教师王玉华,她们是当代人民教师的先进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臧娟老师身患疾病,刚好一些,她又去给孩子们上课了。看着她艰难的步履,我的眼睛湿润了。郭文晶老师动过两次大手术,身体非常虚弱,仍然坚持上班,为孩子们买衣送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她已不年轻的脸上看到了苍老的印痕。王玉华老师已近快退休年龄,仍就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兢競业业,早出晚归给学生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学生成绩全县有名,有的获国家级奖项。给学生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把学生带进了知识的海洋,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们像一棵棵的青松,扎根在贫瘠的山村,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们的青春和热血。几十年以校为家,又十年以家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们全然不在乎!为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她们奋勇前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她们。勇于面对山区的贫穷、环境的险恶和身体的残疾,顽强的实现着自己“培育明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的志向。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感人至深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教育情怀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对照她们的事迹,我们的许多教师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教师吃苦的精神是有差距的。可她们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教育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每个人只有从工作当中,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最好的教师。

  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我愿教育之地于终生!耐心去雕琢每一位学生。

先进事迹观后感3

  今天在观看了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的英勇事迹后,我不禁被他们所做的事震撼了。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失控的车辆撞向学生时,毅然决然地将学生推到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轮下。吴斌司机被突如其来的铁块击中后,面对肝脏破裂,多处挫伤骨折的剧痛,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完成了一系列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位旅客的安然无恙,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

  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有很多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他们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他们在关键时刻体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凡中见伟大、危难时见真情。他们的经历将“责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里。我们定将向他们学习,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进事迹观后感4

  11月17日我们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修公开课。全体师生齐聚图书报告厅,聆听了孙东林、孟佩杰、许振超三位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报告。与其说是一场报告会,不如说是一次心灵道德之流的碰撞,我内心的亦感动久久不能*复。

  曾经孙水林、孙东林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武汉城,感动了全*;曾经信义兄弟的事迹在我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可当我现场聆听过孙东林先生的肺腑之言后,我还是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感动的泪。“哪天我们当了老板,我们绝不欠工人一分钱,就算砸锅卖铁也不能欠别人的良心债!”孙水林先生那微微嘶哑、颤抖的声音,却分明透出了坚毅的力量。年廿十六哥哥不幸遇难,年廿十九弟弟还是坚持把哥哥生前所欠工资一一还清,来不及抚慰年迈父母的悲伤,也要履行对诚实信义的承诺。信义兄弟朴实、善良也为他们赢得了尊重,现在孙东林的建筑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成立了信义兄弟基金会帮扶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这也令人充分相信,播下一个善行,收获一份尊重与善意。

  “人要朝前看,如果只看到过去,是看不见阳光的。”自信的微笑,坦然的心态,乐观的神情,这就是我对“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学姐的印象。八岁孩子早早担起了家的责任,照顾母亲12年毫无怨言,面对生活困难从不气馁,这份懂事、这份坚毅、这份孝心,值得我们每一位80后,90后学习。在她的陈述中,我不禁问自己“家是什么?”家是一声关爱,家是一份责任。孝心、孝行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在孟佩杰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德的传承与力量。

  当教科书听闻的“振超效率”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场报告时,我心中抑不住的激动。从一名青岛港码头的普通工人到*骄傲的“振超效率”创造者,许振超的事例就是对敬业奉献的最佳诠释。屡屡打破世界纪录,运用科学打破技术难题,提高效率,减少能耗,许振超为代表的工人用劳动证明了劳动者的价值,证明了“精一行,才能爱一行”的实践真知。振超伯伯举过的一个例子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岛港技术改良后装卸了近16亿个玻璃瓶,并至今未破损过一个玻璃瓶。“什么叫敬业?我想,一瓶未破就是敬业。”这让我深深明白了,只有对职业有一份热爱之情,刻苦专研,即使*凡的岗位也能干出大成就,也能突出自身的价值。“干就要干一流,争就要争第一。”这将激励着我去实践每一件事情。

  虽然当今社会关于“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言论此起彼伏,但听过报告会后,我还是坚信,社会中向善的力量是占绝大多数的。我始终相信,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流与约束作用。道德作为一种至柔至刚的力量,必然可以化解所有猜疑与矛盾,融合冷漠的坚冰,成为指导人们行为与行动准则的心中的标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相信道德之流将会继续涓涓流淌,以每个人心中善良的土壤为源头,穿流于贸大的每一处,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穿越过历史,化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道德长河。

先进事迹观后感5

  星期三的第四节是语文课,老师要讲评周末写的卷子,看看我的卷子,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动,当时吓得我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恨不得吃点泻药,跑去WC躲一躲。可是没有办法,看来我只能浑水摸鱼的躲过去。每讲一题我就提心吊胆,眼看快要讲完了,以为我可以混过去。老师就是老师,就好像摸透我心里的底一样,看穿我了。

  老师把我叫了起来,我的心也惊恐起来,老师问道……我结结巴巴地编了一句话讲了一下,又自作多情的认为可以逃过一关,可是老天不作美。老师慢慢地走近我的身旁,让我越来越害怕,又突然停了下来说:“你有写吗?”我心里乱了起来,是要说有,还是没有?我最终经过了纠结,说:“有。”

  老师这时真的走了过来,我当时不知是害怕,还是想逃之夭夭呢?拿起卷子前翻翻,后翻翻,看了一下,又摆给班级的同学们看,说:“这就叫有写?那你们岂不是没写?”老师让我坐下。这时我感到很没面子,也很害怕。

  发呆了一会儿,想了想是不是要跟老师道个歉,如果不去的话,老师以后不会信任我的,我也会很怕跟老师见面,因为我会感觉到很没脸,又想了想这本来就是我的错,我是应该给老师道个歉的。于是,我下定决心去向老师道歉。

  放学时,就真的很想跑回家。可是不行,还是得去道歉。于是我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一般,走进了办公室,对老师说道:“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骗你说有写,我知错了。”老师没说什么,就说,你回去吧。说完以后,我心里感到舒服多了。

  诚信没有了,就没有了朋友、同学、家人、老师……没有了信任,朋友就会很讨厌你,不想和你玩。没有了信任,同学以后就不会帮助你,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没诚信,那么你让我拿什么相信你?家人虽然是家人,不会对你感到厌烦,但是会给家人留下个不好的印象,老师就更是这样了,以后在中学这三年就更难相处了,我讲的话也就好像是废话一样。

  诚信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诚信,你就会失去很多东西,甚至全部都失去了。只有诚信才能挽回这些东西,有可能会更多。就如孔子所说:“民无信不立。”也就像程颐所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现在我终于知道诚信的价值,它是无价之宝。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5)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5篇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1

  今日,我观看了《最美铁路人》专题片,本片的主角们是来自铁路工作基层一线200多万铁路职工的优秀代表,有的致力于安全*稳操纵机车,以高超的技艺驾驶着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有的刻苦钻研动车组检修技术,用匠心擦亮*高铁名片;有的待旅客如亲人,热心服务几十载,给乘客的旅途送上春天般的温暖;有的坚持标准化作业一丝不苟,在铁路行车岗位三十年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看完后的我感触颇深。

  短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的“铁路客运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单杏花。作为铁科院电子所副总工兼12306技术部主任,她是*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研发的技术带头人。在她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她和团队攻克了12306一系列技术难题,使系统到达国际领先水*,实现了从手工售票向计算机售票,从车站独立售票向全国联网售票的转变。单杏花解决的,不仅仅是旅客不再需要通宵达旦排队买票,取而代之用手指头轻轻一点就能够在网上方便的购票,更是实现了春运、节假日期间,每一个在外漂泊想要与家人团聚的游子都能归乡的愿望!使*铁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电子商务时代。而这一切,正是单杏花和她的团队顶尖的专业技术、怀揣心中的梦想与信念、和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或是举家出游的“五一”,依旧宛如一粒石碴,一根枕木,一根钢轨,牢牢坚守自我的岗位上的无私奉献换来的。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铁路人”!

  我是来到成都铁路局成都工务段工作两年的一名青年职工,与单杏花不一样,我的大学学习的是安全工程专业。铁路对于我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从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地球就像是一个村,而铁路就是连接每一个村庄的道路。如果把地球看成一颗小小的球,铁路,就像是这颗球上一条条的网,此刻的我就像一只小蚂蚁,穿着黄马褂、拿着道尺威客,在这条网上穿梭检查,我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一条条线路各方面良好,保证每一辆列车安全*顺通行。而我的梦想,是给地球上的每一个“村”都铺上“路”,并且让这条路更快、更长、更高效、更安全。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的前题,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更是实现铁路整体运行的基本保证。要维护铁路的安全生产必须从制度和思想两方面下手。我期望自我能像“最美铁路人”他们那样,成为一个有使命感、有担当的人,把自我喜爱的事情做到极致,钻研精修安全工程关于铁路专业知识,在铁路改革进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办法,为*铁路在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上到达世界领先水*做出贡献!为自我心中的那一条条“网”更快、更长、更高效、更安全做出贡献!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最美铁路人”,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2

  最美铁路人一一就是在铁路的具体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中的你!

  你为了铁路的安全、铁路的发展,你无以巨细的付出。你的精神,你的表现,让人感动;你的追求,你的信仰,让人感到是那样的不可动摇;你的形象,你的身影,让铁路人对美的评判,有了自己独特的"标准一一美!不是华丽的衣衫、俊俏的脸庞,更不是夸夸其谈、豪言壮语,而是在最艰苦、最需要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完美工作的你!

  你说他美不美?在恶劣的环境下,在污水泥浆的工地里;在寂寥的夜空,在披星戴月的天窗上…皮鞋泡了、衣服湿了、脸庞黑了,仍坚守岗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你!

  你说他美不美?在江茂线上,顶烈日,爬山涉水,不惧野草荆棘划破衣衫、划伤脸庞,为能使江茂线顺利按时开通,一个多月,坚持加班加点,丈量、埋设一个个土地标识的你!

  你说他美不美?常年顶烈日、冒风雨,巡查、维护、整治广珠货线栅栏,确保行车安全,一天下来,腰酸了、腿疼了,迎着落日,一拐一拐的回家的你!

  美!这些就是我们铁路最美的人!我们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3

  观看“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让我感受颇多。“伟大出自*凡,英雄来自人民”,*凡的岗位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绚烂花朵。以榜样为镜,让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干劲,用心做好*凡岗位上的每一件事情,成为下一个不*凡的铁路人!

  一个人又一个他(她)在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上班,在*凡的岗位做出不*凡的事情,这也正是各行各业所需要并推崇的敬业精神,正是这些奉献精神的传播与传承,铁路人把千万里铁道线串联起来,为铁路行业发展程塑造出新形象、新面貌。

  他们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铁路人热心服务、坚持作业标准、保障人民出行温馨和安全的精神和态度。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铁路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作为一名铁路职工要立足自己岗位,为铁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4

  在观看了中央宣传部、*铁路总公司发布的10位“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打造国之重器的美丽故事更是激发了千千万个在基层一线奋斗者的爱国之心。

  这些“最美铁路人”都是普普通通爱岗敬业的铁路职工,事迹都是点点滴滴勤劳奉献的日常工作;他们也有过曲折彷徨和苦辣心酸,还有勤学苦练和持之以恒,更有播撒爱心和敬业奉献。他们以自己清晰而踏实的人生轨迹,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拼搏路上的创业者树立了榜样,榜样给人以方向,榜样给人以形象,榜样给人以力量。

  10位“最美铁路人”他们从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传播开来,将会启发更多的发明创造,启动更多的安全保障,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更多的社会正能量,为铁路又好又快发展汇聚起无穷的力量。他们只是200万铁路人的优秀代表,还有更多的铁路人长年累月坚守在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是他们以日常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他们的`先进事迹,指引着人们努力的方向,对社会、对组织、对单位、对家庭都具有导向意义。

  *铁路发展建设几十年,已然建成速度最快、自动化程度最高、运输最繁忙的铁路运输体系,取得成就令世人瞩目。这其中不断涌现的行业榜样涵盖了科研、建设、服务的方方面面,都在激励着铁路人不断前进。这同时也在激励着我们在日常的思想、日常的语言、日常的行动表达出对家人、对同事、对世人的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感染着、感动着、感化着周围人,从而示范和带动周围人共同前进。

  工作是美丽的,劳动是光荣的,创造是幸福的!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征途上,“最美铁路人”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奋斗者形成磅礴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的观后感5

  2020年“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来自铁路不同职业和岗位,在*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凡的事业,成为了“最美铁路人”。观看之后我感触颇深,他们当中,有服务旅客的、有开重载火车的司机、有从事信号数据工作的、有编组提钩的、有检查车辆的、有保护旅客*安的警察、有铁路科技工作者、有普通工务工长、有建设铁路的、有高铁车辆技师,他们是各自行业的顶尖能手,他们在*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充分展现了铁路人最美的风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用行动说话,用执着、坚守和专注,谱写着一首首奋斗的赞歌:他们在*凡的工作中,“因专注而出彩”;因严管、厚爱而“神奇”;因“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而不断探索追求;因匠心独具,从追赶到领跑……他们用时间证明,他们以担当伫立,他们无愧于“最美铁路人”的称号。

  他们的演讲,朴实、感动、激昂,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铁,经过高铁工匠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世界,这令每一名铁路人倍感骄傲和自豪。每一名报告者就是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他们为共和国铁路的崛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是千千万万名铁路职工学习的榜样。

  观看聆听他们的报告,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倍感鼓舞和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榜样学习,爱岗敬业,深刻反思寻找差距,努力补强短板,凝心聚力干好工作,为铁路事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6)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菁选5篇)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中国速度,刷新历史,中国飞人苏炳添赢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第六名,且在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了亚洲百米纪录。除了你看到苏神惊人的成绩表现,背后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与真相!

  1、亚洲飞人的双重身份:不仅是运动员,还是教授

  苏炳添不仅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2013级),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从这个角度而言,苏炳添是学国际贸易专业跑得最快的研究生,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教授!

  2、最自律的运动员:

  苏炳添的战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超强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训练从不偷懒,保质保量。他至今都严格遵守着一个专业运动员枯燥的作息规律,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

  他的外教亨廷顿对他评价道:“苏炳添太自律了,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

  自律成大器,苏神也不是一蹴而就!

  3、苏神的真实身高只有1米72,打破了短跑的身高标准

  在世界短跑领域,“黄金身高”在1米8至1米9之间,而苏炳添的身高只有1米72,从先天条件上而言,苏炳添不算是跑百米的好苗子,相比于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42步的博尔特,苏炳添则需要至少47步才能完成。

  但凭借着1米72的身高,中国飞人苏炳添依然在强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为世界顶尖选手,这便是他惊人的爆发力与训练技巧所致,假设苏炳添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绩理论上会更好。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在意识到自身与世界顶尖水*的差距后,决定破釜沉舟,放弃之前十多年练就的起跑经验,重构自己的起跑技术,起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步数由原来的47步增至48步。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起跑速度,也助他最终突破了百米10秒的大关!

  4、跑道上飞奔,爱情却很慢热:

  苏炳添与妻子林艳芳初中便已相识,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时,历经长达10年的异地恋,两人于2016年“抽空”并结婚,婚礼仪式礼成后的第三天,苏炳添就回到了跑道继续训练。2018年,他们的孩子降生,苏炳添在医院悉心照顾妻孩五天后,又归队开始了亚运会的备战。

  在当今娱乐圈真真假假的爱恨情仇乱象面前,苏炳添可谓是一股清流,可谓是异地情侣、深情专一的楷模。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黄种人跑不过黑人,但苏炳添的出现,成为照亮中国短跑的那束光,他突破的不仅是成绩,更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固有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中国人的骨气与自信。

  如今,*出生的苏炳添已32岁了,对短跑赛场而言,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同项目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选择了退役,他却依旧保持高强度训练,不断改善跑步技术以对抗身体的老化,而他做到了,如此年级依然再度刷新了亚洲纪录。

  有人问:“苏炳添的极限在哪里”?

  苏炳添说:“年龄只是个数字,我还可以更快”。

  保持野心但波澜不惊,他谱写的正是关于坚持,关于挑战极限的神话,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去崇拜与追随的“偶像”,而不是那些或粉嫩或油腻或如WYF般正反两面的娱乐明星!

  苏炳添,赛场上霸气四射的苏神,赛场外专一可靠的丈夫,学术界严谨创新的苏教授……未来,也许还有更多传奇等待着这位亚洲飞人去创造!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苏炳添,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他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虽然苏炳添童鞋向来靠实力吃饭,但请注意观察,他眼神中的坚定非常吸引人哦。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07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1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中国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13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奔跑吧!苏炳添!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坚持才是王道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苏炳添,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打破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他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决赛中,代表*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虽然苏炳添童鞋向来靠实力吃饭,但请注意观察,他眼神中的坚定非常吸引人哦。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07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1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13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是个里程碑,作为*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奔跑吧!苏炳添!

感动中国苏炳添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坚持才是王道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是个里程碑,作为*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7)

——感动中国王锋事迹观后感 (菁选2篇)

感动中国王锋事迹观后感1

看完感动*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救人者王锋,雷锋虽然离我们这些90后很远很远了,但是雷锋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救人者王锋的事迹让我了解在危机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去世后他的妻子对他的子女还如此教育,他的子女还要学习他父亲的雷锋精神,作为90后,作为预备党员时刻要学习这种精神,助人为乐,严于利己。

感动*,温暖人心,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

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后又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这是王锋第一次进入火海。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把他们安全送出。这是王锋第二次进入火海。

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再冲击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这是王锋第三次进入火海。

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三进火海被烧成了一个碳人,全身烧伤面积达92%,双眼烧伤,肺部呼吸道重度烧伤......

王锋火海救人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媒体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很多细节,其中就拍到了王锋最后一次出来呼救绵延五十米的血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所有人都在祈祷,英雄王锋一定要坚强的活下来。

但不幸的是,2016年十月一日,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下午4点34分,终因器官衰竭,在救治了136天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人们陷入深深的悲痛…

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感动*”年度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情怀。

感动中国王锋事迹观后感2

最近看了感动*这套节目,里面有前段时间让人大开眼界的女排,有为国家航天事业做贡献的孙家栋,更有远赴山区支教的支月英,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在大火中救出20多人性命的王锋。

王锋,一个普通而又简洁的名字,但他的人生却不像他的名字一般,本来一个**凡凡的老百姓,但2016年5月的那场大火却完全将他的人生改变了,那天晚上深夜,正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场大火正在熊熊燃烧,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被惊醒,看到外面熊熊烈火后,立刻起身将他的家人叫起,逃出了那栋大楼,但王锋又在此跑进了大楼,去一栋一栋的叫醒楼上的邻居,眼看着王锋一次两次三次的进入了火海,地上来来*的血脚印,当20多位邻居都被救出来时,三次闯入大火的王锋却已被烧成炭人,王锋被火速送往医院,烧伤面积已达百分之九十八,在所有人的拼命挽留下,王锋最终因多项器官衰竭,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葬礼那天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也下起了大雨,如同也在与人们一同送走英雄一般。

面临熊熊大火,王锋没有退缩,面临身体的疼痛,王锋也没有放弃,他想的只是我能再救几条人命,我还能再唤醒多少人,这种难得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就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表现吗,不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吗?

王锋的事迹感动了不少人,许多人都为他再次落泪,我面对荧幕中王锋的遗像,也不禁哭出了声,他是我们的英雄,是我心中的英雄,与他救出来20多条人命相比,与他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相比,我在生活中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帮助他人的事例又算什么呢?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传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人,从小事做起。

这套节目,教会了我发现生活中的*,教会了我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受益匪浅。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8)

——2021《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

2021《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1

  择一事终一生,用匠心谱华章。每一位“最美铁路人”都是我们身边的*凡人,他们有着*凡的名字,*凡的面容,背后却是不*凡的坚持,不*凡的勇毅。他们展现了铁路职工的亮丽风采,诠释着工匠精神,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着我们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路上奋勇前行。作为一名列车长,我虽干着*凡、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如果能够将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干,把服务旅客、创先争优当成自己的毕生梦想去追求,我们也终会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10位“最美铁路人”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无私的奉献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凸显,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暂追求,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努力,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让专业的精神和用心的服务影响身边的`人。

  作为一名铁路客运人,如果能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奉献,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光彩。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9)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支月英先进事迹观后感1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支月英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

  孩子们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来这里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

  看着支月英,当地村民也半信半疑: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

  支月英用行动让乡亲们看到了她留下来的决心。她讲课绘声绘色,深受孩子们喜欢。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虽然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支妈妈”,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但她对自己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朋友的定位一直没变——上课教书、下课陪学生玩耍。

  55岁了,又去了更远的深山教学

  一人一校,工作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右眼视网膜出血而失明。2012年2月,考虑到支月英年龄已高,身体不好,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

  正在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老表联名请支月英到村任教。家人劝她:“你都年过半百了,别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笑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到山外,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听说支老师来了,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2012年暑假,教学楼开建。支月英起早摸黑,一边照料施工,一边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今年5月,支月英已年满55岁,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孩子们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离开我们吧?”“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山区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师到山区!”支月英说。

  1997年,支月英光荣地加入中国*。组织上没有忘记支月英的奉献,2015年,支月英荣获小学特高级职称。“在我内心深处,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我选择做一名深山里的孩子王,此生不悔!”

  因为她是中国*党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因为她想做一名好老师好党员。所以从19岁她不顾母亲和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偏远山区,选择了做山区孩子王开始,6年来她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的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她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她必须敢担当能奉献,她要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颗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今天她用青春和36年的坚守,以她为人处世的原则赢得了孩子家长的尊重。目前她正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她要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好党员,要时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直到永远。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观后感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 菁选五篇 感动中国梁益建先进事迹观后感1 感动中国梁益建具体事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