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菁选五篇(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文章内容

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菁选五篇(完整)

2023-04-03 19:50:10 来源:网友投稿

2023《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菁选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菁选五篇(完整)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2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场重大疫情从我国的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人们陷入了紧张和恐慌之中,这场灾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面对着步步紧逼的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化身为坚不可摧的白衣战士,战斗在前线,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本以为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打赢这场战争,然而事实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断增长的数字触目惊心,以至于全国几乎进入了封锁状态。在被封城的这段时间,我的内心思绪万千,我在思考:病毒为什么这么猖狂?我们在武汉的同胞们能否战胜这场疫情?我亲爱的祖国能否挺过这场难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全国各地的人们向武汉送去物资时,我为*人的团结一心而激动万分;当钟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时,我为他的无私奉献而心潮澎湃;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专家与病毒奋战时,我为他们的忠于职守而热泪盈眶。

  我始终坚信,暴风雨越猛烈,雨后的彩虹就越美丽!可怖的寒冬已经被温暖的春风吹散,万物正在复苏。待春暖花开之时,山河会无恙,国泰且民安。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3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懂得了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时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我们的第一声嘹亮的哭声起,我们要感谢的人就一个个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出现,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

  我们要感谢父母一路走来的扶持,我们要感谢朋友一路陪我们走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要感谢老师的声声教诲。正因为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应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不管是失去还是拥有......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条条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声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报答。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父母的付出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边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之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围的人吧!

  学会感恩,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宽广,会让我们心无旁鹜地享受生活!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4

  大自然的一切存有感恩。大地感恩太阳,因为太阳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树木花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生育培养了它们;我们人类也有感恩,我们感恩母亲,感恩一切帮助我的人。

  我感谢母亲。在人生中,母爱最无私。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母亲的爱是疲惫中的龙井,在软弱无力时使你神清气爽;母亲的爱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用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母亲的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激荡……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她哺哺育了我们,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

  我们感谢父亲。父亲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父亲的"爱如山一样崇高,如海一样深沉;父亲的爱是困境中的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信心,支起一片希望的原野;父亲的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父亲的爱是你摔倒时,在那拐弯处回头后你流血的伤口的眼神……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他是深沉、崇高、伟大的。

  我感谢老师。老师的爱是超凡脱俗的。老师的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眼前一片青翠。老师的爱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帐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心灵得到恬适,永远不会感到孤独。老师的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她是最芬芳、最光明、给人以温暖力量的。

  我感恩大自然。大自然的爱是别具一格的。她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为你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大自然让我经受了人生的风花雪月,接受人生难免的挫折,让我沐浴着阳光,沐浴着雨水、露珠,让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使我从一棵幼苗茁壮地长成一棵大树,让我踏上人生的几起点,奔向我美好的未来。

  感恩!让世间的泥土带上我那颗感恩的心,飞吧!洒向高处,洒向远处让每一处都萌发着感恩的种子,让每一处都散发着感恩的气息!

  感恩的心,飞吧!飞吧!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5

  读了这本《感动*》的第三章“我选我精彩”后,我深有感触。

  在这里有用自己的责任和生命看护着属于生产队的384只羊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有用自己的.三轮车示范了如何做一个奉献的人的白芳礼老人;有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孔祥瑞;还有从伐木能手到栽树英雄的马永顺……我从他们身上吸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将幸福快乐;拥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就会变得稳重,就会正真懂得追求,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拥有乐于奉献的品质,我们就能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活得到升华。记得有一次,学校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我是小组长,于是我们商量利用周六的时间上东洲公园合作完成,完成后还可以一起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到了周六,我提前半小时来到了东洲公园,选定地点,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着他们的到来。

  可是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还不见他们的人影。怎么了?会不会出事了?我很着急,请妈妈给他们一个一个打电话。终于他们陆陆续续的赶来了……时间过的好快,我们的调查报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玩得可欢了。晚上回到家,我又拿出彩色笔,给他们穿上美丽的外套。星期一,当我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那漂漂亮亮的最高分时,我欣慰的笑了。是啊,作为一名小组长,就要有一颗责任心,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为小组的成功而欢乐。

  让我们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也许那瞬间的火花能帮你开启智慧之树,帮你通往成功大门。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阅读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1)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 (菁选5篇)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1

  苏炳添,这可能是中国百年奥运梦以来,最让我们振奋的选手,亚洲人可以做到和欧美人一样的成绩,可以做到博尔特,贾斯汀加特林,泰森盖伊,尤塞恩布雷克,这些名将一样能做到的事情9.83,记住这个数字吧,这是中国短跑,田径的脊梁,记住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不论决赛会不会受到这个时间短,不能恢复的影响,我们依然相信,这就是中国的速度,亚洲速度,黄种人的奇迹,改变的是多少年的中国田径甚至中国体育的历史。亚洲记录,真真正正的黄种人的记录,没有归化队员,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问题。起跑很顺,而且这一枪他肯定是当决赛发挥了全力去打的,到最后也真的能顶住旁边美国队的新星贝克的压力,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让我们非常惊喜。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2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3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4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5

  杨振宁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在现如今的科学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被誉为科学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项。现在普通人对于他的印象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时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条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会是世界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个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爱情故事,这件事情在当年可以说是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轰动。甚至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长时间的新闻头条。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普通大众对于他的关注竟然要远远超出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杨振宁先生获得的荣耀身上。杨振宁先生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耀,而且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离不开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著名学者并且还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学过一段时间,最后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毅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刚开始的阶段他处处碰壁,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导师。

  经过前辈的指点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学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这开启了他真正的求学道路也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比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实验的时候历经20多个月的时间,但是实验确实失败的。虽然说实验失败了,可是却让他坚定了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2)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有人说*凡衬托伟大,但不如说是*凡孕育了伟大。不*凡的2020,那些*凡而又伟大的人让我们由心的感动。2020年感动*中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佐成夫妇。

  谁能想到在一家肿瘤医院的旁边,只一墙之隔竟会有一家“抗癌厨房”,在厨房里做饭的又不是什么大厨,而是病人家属。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早以前在医院旁摆摊卖油条,每当他们收摊回家时总有病人家属请求用他们的余火做些饭菜给病人吃,夫妇俩从未拒绝。甚至,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他们买了十几套厨具专门放在小巷里开了一家“抗癌厨房”。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夫妇俩从未想过从中盈利,他们定了一块钱的价才勉强收支*衡。

  夫妇两人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就让病人吃的好点,让家属少些遗憾。”

  他们似乎完全为了初心忘了自己。为了病人他们不去旅游不去休假甚至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连年也过不了。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他们开导过的教导过的人都感谢他们,墙上有一排排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想邀请老人去家里做客,小小的巷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位六旬老人无私的爱与善。

  夫妇两人,如此*凡又如此伟大,他们的善他们的爱足已感动*感动人心。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3)

——最新《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最新《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路线学习看榜样,党的干部看彦夫!朱彦夫同志是时代英雄,当代楷模。朱彦夫同志18岁时作战受伤,在战火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就成为了英雄,成为了可以躺在军功簿上享受以后光荣生活的普通一名士兵了!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在他24岁时任村支书,领导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将其本来可以停止的人生延长到极限与无限。尽管他的身躯是残缺的,但他却成为了完美的灵魂播火者,虽然他的四肢并不健全,但他是健全的心灵引导者。朱彦夫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我们基层普通党员的一面旗帜,更是村中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子女心中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是我们每一个追求*的教育工作者精神高地的坚守者。我们所有的基层党支部*或村长干部,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更有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可以从身边去找到含有朱彦夫同志精神的典型、榜样,我们每一个教研员,都可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情。

  听着他的事迹,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看着他那残废的身体,我被极大地震撼着;想着他的精神境界,我充满了感慨与惭愧;想象着他给别人带来的人格鼓舞与帮助,我暗自检讨着自己的工作,思考着自己的差距。

  1.他本是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了钢铁战士?

  为什么伤痛和残疾并没有磨灭他钢铁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无穷力量?因为它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与战胜困难的韧性。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看来,朱彦夫同志是经历了人生巨大的风雨与磨难,才在其人生的天空中显现了美丽的彩虹与云霞!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自己则缺乏坚定的意志,稍微有一点困苦就容易灰心丧气,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往往就令我感冒难耐,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鲜明的成效。

  2.他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神,如何接近普通的民众?

  朱彦夫同志领导群众们脱贫致富,功绩卓著。以坚韧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英雄主义精神树立了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残疾人,却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自然是我们普通群众、普通党员心目中的神。可为什么能够不脱离群众呢?为什么没有出现“离亲叛众”的现象,也没有“众叛亲离”呢?因为他俯下身子当群众,眼中有民生的疾苦,心中有乡亲们!我们为什么本身就是普通人,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为何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样式?为何不能接近一线教师与学生?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到学校去,深入课堂,接触学生,才能将学习落实到实处。

  3.传承精神因子,成就精彩人生。

  近期的群众路线系列学习,是本人入党以来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有一次全面而具体的认识洗礼,是本人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这攸关本人的专业发展提升,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业技能鋳炼。反思“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更是无比的汗颜与羞愧!只有勇于传承朱彦夫等人的伟大精神因子,在我们*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精彩的人生。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4)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 (菁选5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1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看到那些人面对信仰和追求的义无反顾和淳朴,或许对今天习惯于功利也擅长于钻营的我们大多数来说,他们很傻。的确,他们傻的让我们为他们价值观的单一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文化多元的当下),入党志愿书因为在追逐个人名利与权势时,他们却在为改善这个世界而努力,不单为了自己,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2

  春节档的电影可以不看,但昨晚播放的“感动*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定要看,和家人孩子一起看。

  电影是从生活中虚构出来的故事,而这一场人物颁奖盛典是*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也是我们的真实生活,这十位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每个人担负的责任不同,做的具体事情不一样,背后的精神是一样的:爱岗敬业、善良勇敢、顽强不屈,坚定不移、奋斗不息……正如节目最后**所说:“*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他们的事迹有的壮烈、有的*凡,但都是那么伟大,因为每一位人物,都尽己所能,充分地发光发热,温暖人间,感到值得。

  身患绝症、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的张定宇院长让人敬佩;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能改变三代人命运初衷的张桂梅令人感动;为病人提供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给人温暖……

  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年仅36岁的陈陆和失去他的家人却让人心疼,就像2019年3月30日,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壮烈牺牲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一样,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那一次救援中,他们好像也只是在做一份工作而已,可这份工作却随时可能夺去自己的生命。

  不仅仅是每一次任务要冒生命危险,*时也不可能过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他们不属于自己,更不属于家人,陈陆一年300多天住在大队,一个月跟家人团聚一两次,从结婚到他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他甚至没有陪妻子和孩子过过一次春节,他办公桌上一辆崭新的消防车模型,也永远没有机会亲手送给儿子了。

  陈陆的妻子王璇来到现场,当主持人问她用了多久才接受陈陆已经离开的事实,王璇说:“到现在都接受不了。”可能她永远都接受不了,现实中她作为孩子的妈妈,作为四个老人的女儿儿媳,她要承担多少啊?她要安抚孩子,安慰老人,自己的悲伤可能只敢在梦里释放吧!陈陆走了,他的家人们要怎么走未来的路?

  对于这个岗位来说,他是一个可以被替代的角色,对于家人来说他就是。可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都不愿意去做那个可以被替代的角色,去扛起那些不知什么时候会砸下来的意外,不知有多少人会在意外中失去自由或生命。

  **说:“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有这样的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这些消防官兵们就是挺身而出的英雄,同时他们也都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可他们成年在岗,日夜守护着国家和人民,在家里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在场而已。战争年代他们响应“没有国哪有家”的号召冲在第一线,和*年代他们依然“舍小家顾大家”。感谢所有担起这些角色,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当之无愧是任何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3

  谈到学生的改变时,刘秀祥开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摄“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候。”刘秀祥说,在8年“助学走乡村”的经历中,他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大力开展,“真正因为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来说。”刘秀祥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亟需扶智,思想的转变是关键,这正是刘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刘秀祥的公益励志演讲开展了1000多场,有上百万听众。他的能量也通过这一场场演讲传递给了无数的孩子,在他们心间撒下了点点星火。

  刘文星的改变就始于刘秀祥2015年的一场演讲。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故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在读初中的刘文星。“从那以后刘老师就成了刘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转学去了刘老师的班上。”母亲罗儒红说。她感叹道:“孩子变化太大了。”在刘秀祥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习,有些让人“不省心”的儿子渐渐变得自觉懂事,变得会关心父母,变得富有同情心。

  刘文星的父亲刘春旺告诉记者,儿子在北京学画画时,刘秀祥经常通过微信关心他的情绪和学习。刘秀祥去北京时,刘文星特别激动,要去看望老师,刘秀祥请他吃了饭,又因为担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问题,掏出200块让刘文星打车回住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刘老师的细心让我们十分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时时为学生考虑。”刘春旺动容地说。

  在北京学画画半年没上文化课,刘文星在2019年返校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刘秀祥帮他制定学习计划,激励他不要放弃。2020年高考,经过努力,刘文星以超过艺考线5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学也会像在高中一样努力的!”刘文星说。

  刘文星 唐瑞清摄在孩子们的心里,刘秀祥不是严肃的副校长,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祥哥”。“祥哥是个很温暖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水果,(买)香蕉、芒果给我们解馋。我们住校不常回家,逢年过节他还会叫我们去他家搓一顿改善伙食。”刘文星说道,“今年端午节,刘老师和师母凌晨4点就起来给我们包粽子,全班56个同学,还有科任老师,每个人都有。”

  采访当天下午,正值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课,刘秀祥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不努力,谁替你努力》的演讲。课上,刘秀祥声音激昂:“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会让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现状去评判未来!”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着希望。

  课后,高三三班学生廖国份告诉记者:“刘老师的演讲总是充满力量,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离自己很近,是刘老师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廖国份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设计师,修建优质的建筑来帮助更多的人。

  刘秀祥每个月都在学校举办沙龙、论坛,给孩子们上不同主题的思政课,以此来跟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坚定目标,与他们一同发掘撬动人生的支点。

  刘秀祥不只影响了学生,在同事杨名胥的眼中,刘秀祥是老师们的榜样。“对刘校长来说,学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学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杨名胥告诉记者,在刘秀祥的带领下,老师们都卯足了劲整学风、抓学习,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减少,原本严重的迟到现象也基本杜绝。杨名胥说:“刘校长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有多远,他都一定会去家访。他常常说‘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努力改变望谟教育的现状。”

  刘秀祥给学生上思政课 唐瑞清摄刘秀祥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好教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学生、家长、同事们眼中,他是“伟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师”,“强大的榜样”……刘秀祥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凡人,做了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对于荣誉,他看得很淡,只对它们能让自己的公益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改变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刘秀祥基于亲身经历的励志演讲是一阵有力的春风,唤醒了无数孩子内心对读书、对奋斗的坚持,梦想开始发芽;而刘秀祥,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4

  《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的一部传记电影,导演陈传兴此前曾策划拍摄了在*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家、作家的一生,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成功上映,标志着陈传兴“诗歌三部曲”创作终章。导演陈传兴介绍,为拍摄全景式反映叶嘉莹先生“历经磨难又活得光亮的一生”,电影拍摄团队用时3年,分别在*、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叶嘉莹先生出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访了叶嘉莹先生的亲友、学生40余位,力图还原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华诗词为己任,历经烽火硝烟、家道变迁,活出如诗一般铿锵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内心中因为有古典诗词作为支撑,所以历经磨难依然能够活得足够光亮,到了晚年,她还能够想到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古典诗词反哺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陈传兴说,这是叶嘉莹先生最让他感动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摄这部传记电影的驱动力。他希望透过《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传递一个核心的观念:*需要有诗。在任何时代,不管是和*、战争、苦难的时代,诗人的存在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

  “叶老师一直在我的拍摄名单里”2009年,陈传兴成立行人文化实验室,策划一部在*、香港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主题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在台湾、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几位文学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还参与了诗人郑愁予和周梦蝶两集的拍摄。

  “叶老师作为‘诗词的女儿’,她的生命光辉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领我。”虽然不是学*古典文学专业出身,但是陈传兴对*古典诗词有一种天然的心灵亲近。上世纪80年代初,陈传兴在台湾一家书店偶然看到叶嘉莹先生早期诗词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谈词》,从此就书不离身,爱不释手。“到法国留学时,我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这次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宣发来到大陆,14天隔离期中,我还不时翻看这本书。我觉得每每翻看*古典诗词,都会带给我一种美感,给予我滋养。”尽管此前为拍片,陈传兴多次往来大陆,但此次大陆之行,让他对大陆、对古都北京收获别样的感受。

  “我原来不知道北京的钟楼和鼓楼离得这么近,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刹海一个茶馆的露天*台上,秋色浓郁的芦苇在眼前飘荡开,好似时光穿梭,我跟着当年的叶先生,穿过什刹海的胡同,到她的老师顾随先生家里吃饭。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让我跨越*的时光机,来讲述*的一段过往,叶老师就是联结*的一座桥。”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5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员,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员的初心使命,勇于奉献,甘于奉献,倾心投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近日,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鼓舞我们,深入学习了新时代的优秀先进事迹,激发强大的力量,让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的目标,指明坚定前行的方向。向她学习,就要学习她满怀初心的赤子之情。

  坚定信念,信了就不能打折。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他的双脚,而要问他的志向。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黄文秀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说“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员,这就是我的使命。”在他眼中,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绝不是口号,信了就要一心想着为党为人民而战,是终其一生的任务,更是不能打折扣的担当。

  黄文秀说过:“长征中,战士们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她不畏艰辛的付出和深沉的热爱,是她积极作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硕果,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她掉过眼泪,但没有说过放弃,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撤退、没有后悔,作为一名党员,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

  在担任第一*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这就是黄文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的初心和使命,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砥砺前行,谱写了新时代青年壮丽的青春之歌。

  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指路之灯,就像黄文秀同志,为众多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新时代的我们也是更多人的指路之灯,披荆斩棘,我们无畏前方的黑暗险阻,我们将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敏捷的思虑、团结的作风为更多更多的人民,为更多的后来者迸发出属于新时代的我们的光辉,将更多的希望留在*的大地上,终有那么一天,雄鸡将啼鸣,迎来灿烂的朝霞。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5)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菁选3篇)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1

  朱彦夫,一位书写人生极限的特残军人,一位深刻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村党支部*,一位震撼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退休老人。他的事迹正在全社会广为传颂,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

  时代楷模,标识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朱彦夫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长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朱彦夫的人生角色不同,先进事迹不同,但贯彻始终的,是一名*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行动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把朱彦夫当成一面查摆问题,寻找差距的“镜子”,以朱彦夫为标尺量一量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为标杆查一查自己的“*”问题,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记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3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32岁的“*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顺利晋级决赛,成为首个进入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人!他不仅超额实现了他个人赛前的愿望,更是让全*为他沸腾。随后的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世界范围内,奥运会所有赛事里面关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径,田径运动也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赛事里,关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赛跑,荣誉最高的,当属百米冠军。苏炳添能够同清一色的黑人运动员站到决赛的跑道上,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他以自己绝对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体能不输任何种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仅仅是体育界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他值得我们为他欢呼,更赢得所有人对他的尊重。“*飞人”苏炳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人乃至亚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心酸与不易。改起跑脚,一切从零开始,艰难的训练他成功度过,他的起跑能让世界飞人博尔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说男子百米赛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决赛跑道上的十秒之内,是赛道下数十年的苦练。我们为他欢呼,更为他心疼。

  诚然今日,强大的祖国已经不需要几枚金牌去界定成功与否,国人对于体育赛事是否得金有了更为*和的态度。在国乒“盺雯组合”混双失利、惜败日本队的时候,国人能够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奥运会赛场,你们就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这是祖国愈发强大给予国人的信心。

  同时,越发宽松的舆论环境对于运动员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运动员们并没有因为国人的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为国家挣得更多的荣誉,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苏炳添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诠释*速度。

  苏炳添是体育之星,也是我们国人应该追的星。我们要学习他追求极致的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坚持与不放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到极致,那么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复兴。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6)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3篇)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20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2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好人”称号。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20年,刘秀祥先后荣获“*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好人榜”,也成为“*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3

  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地决堤而出,电视频幕上那两个身影,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这是一对父婿,在大火中他们三进三出,救出了六个孩子。但他们在火炉般烧着的房子里,皮肤几乎全部严重灼伤。半百老人谭永飞闯过了鬼门关,幸存下来,可是他的女婿王茂华,终是在人们的悲痛中离去了。

  躺在重症病房的王茂华,在一次次植皮、截肢中,在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疼痛下,始终没有喊一声疼,我从而明白要顽强坚忍;那时生命脆弱的他,在镜头前斩钉截铁告诉我们:他要活下去!他启示了我生命的意义;在离去前,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这个铮铮铁汉终于流下了眼泪,哭着和妻子道了别。他是个老师,更是个爱孩子、负责任的好老师,他用他的生命为他的学生上了人生的最后一堂课。

  冲进火场的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我看到了他们坦荡荡的英雄豪气。

  这对父婿用行动表现了他们心中的大爱,坦白而言,我并不能够像他们那样,做到义无反顾,人们活着,是因为有亲人,有牵挂。他们在看到别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冲进火场那不是盲目,而是救人于危难;那不是冲动,而是一种勇气;那不是愚昧,而是胸怀大爱。

  从幼稚园到初二了,上过许许多多的课,唯有用生命演绎的这节课,让我终身难忘!生命如此珍贵,但却如此脆弱,像玻璃,碎了,又怎么能再完好如初呢?

  逝者安息,愿王茂华在大火中永生,愿谭永飞早日康复,也希望能唤醒人们大爱的心!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7)

——《感动中国2021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3篇)

《感动中国2021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央视直播截图)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期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中国2021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3日晚,2021感动*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田径的历史。

《感动中国2021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的保尔·柯察金”又一次站到了舞台的中央。

  继2019年荣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朱彦夫又入选2021年度“感动*年度人物”。

  颁奖辞让人泪目: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朱彦夫成为伟大*精神的践行者: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到退休老人,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成为践行伟大*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彰显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精神力量,感动了你我,也感动了*。

  溯源这样的精神力量,绕不开长津湖战役。长津湖精神里,有信仰和意志,有勇气和力量,有牺牲和奉献。正如朱彦夫,17岁的他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及左眼,却以长津湖精神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极限人生。

  朱彦夫之所以能感动你我,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堪比一部精神史诗,甚至比电影还要精彩。他的先进事迹耳熟能详,简单的话语铿锵有力,“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铿锵的话语,诠释了朱彦夫身上肩负的使命感从何而来,朱彦夫在对伟大*精神日复一日的践行中,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我们心灵的天空,种下的信仰种子,在某些时刻破土发芽时,我们赫然会发现:朱彦夫不仅感动了你我,还指引我们做了很多曾经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尽管朱彦夫伟大到同普通人有了距离感,但他的存在成为一种指引。这种指引,让我们明白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这,也正是朱彦夫能够感动*的原因所在。

  朱彦夫的人性光辉感动了*,更感动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淄博。淄博先模人物辈出,典型人物不是朱彦夫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这些先模人物有不同的先进事迹,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挺起了淄博精神的脊梁。

  一时艰难困苦,终将玉汝于成。感动了*的朱彦夫让淄博更笃信奋斗的意义,从而咬定目标、加力冲刺,围绕淄博的战略构想,开拓高质量发展路径,心无旁骛、一往无前地拼搏奋斗,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跨越赛”。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8)

——202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2篇)

202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感觉今年的,感动*十大人物,并没有以往那样的让人感动,但是仍有很多让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义薄云天的一位军人刘俊贵,只因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为班长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个三年。还有格桑花开的最美乡村教师,一名西玛拉雅山下的园丁。她在一米多宽的山路并且泥泞不堪,下面就是悬崖的情况下,每天护送孩子回家,坚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间,与危险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亲,在自己患有癌症的情况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将来的`学费。病压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摧毁她的母爱,她用她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图刺绣,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难了可以买些钱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会有她这般坚持与付出嘛。

  还有一位龚全珍老人,当时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来头。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一名将军夫人,放弃*厚禄跟着将军当农民,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将军离世了却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桥,良田。老阿姨继夫继续把温情留给乡村百姓。她说,日子虽清苦但是心里快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诚意对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些话。

  今天的整个评选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学会坚持,学会爱人,懂得感恩,做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人。

202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昨天我们看了2015年度的《感动*》。

  我觉得我最应该感动的是吴锦泉老爷爷,他已经87岁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还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穷,但是他还为别人着想,他是以磨刀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挣10元钱。吴锦泉老爷爷很节约,吃的菜是自己种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吴锦泉老爷爷听说云南地震了,吴锦泉老爷爷就伸手捐了1000元。对已有些大人来说1000元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位磨刀老人来说1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吴锦泉老爷爷又向孤儿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听说了吴锦泉老爷爷向灾区1000元、又向孤儿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为他是一个多大的任务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为他是干什么的,一听,是一位磨刀老人,他们都惊讶了,有些人不关自己家的刀锋不锋利,都让吴锦泉老爷爷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时候就多给吴锦泉老爷爷,自从吴锦泉老爷爷的光荣世纪传了出去,吴锦泉老爷爷一天就不仅仅挣10元了。

  我有的"时候也会捐一些钱,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妈妈捐的比较多,我们经常去五一公园玩,那里有很多穷人,妈妈看到一个就给一个,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给他们钱?问什么不让我花?”妈妈说:“这些穷人没有了家,我们家又不是没有钱,不就是给他们一两块。为什么不让你买吃的,因为都是垃圾食品,还不如让给那些穷人。”从那以后,我看到了他们我就给他们。

  我以后要向吴锦泉老爷爷一样,不管自己以有没有钱,只要自己有了钱,自己会捐出自己的钱,我很佩服吴锦泉老爷爷,向孤儿院或灾区捐钱。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9)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直播观后感1

  满含热泪看完了《感动*十大人物事迹》,那一个个使人热泪盈眶的画面,让我掩面深思,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他开始了助学之路。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动的时光里,我们应该让自己*淡无奇的生活多一抹亮丽的色彩。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帮助弱者、专心工作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是一些微薄的行为,但是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还是可以感动世界的。

  能感动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动的人,是幸福的。学习他人的无私,传递爱的宣言,践行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爱充满人间,让感动长存人间!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5篇)(扩展10)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国工匠。——题记

  他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身上和他的家庭都散发着天空的味道。他们全家都是光荣的,都是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航空集团工作,可以说他也不例外,他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说实话,他的工作我连知道都不知道竟还会有那么危险的工作————在导弹筒里雕刻火药。只要自己不小心触碰到火药,就会引发爆炸。他的雕刻可以精确到0.02毫米,那么那么的小,但是功劳却是无限大的。如果,要是发生了火灾,想要跑都跑不及。他有一个同事,是因为雕刻时没注意,不小心触碰到了其他的火药,引发了爆炸,把自己的青春丧失在这车间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跟他一起在这里工作的同事都调到别的岗位了,只有他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人问他,这么久为什么不调到别的岗位,他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啊”。他们把生命交给这整形刀,可这整形刀却不尽人意。28年的锻造,是它的青春在这车间里度过,一直趴在那陪伴他很久的长长的导弹筒里,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如果,我们现在坐在这么舒服的教室里,直起身板都感到累的话,那他们呢,他们不就更累了吗?他们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么多年,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我们不就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吗!?他们的坚持告诉我们,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我们还是学生,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学习学好,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大后,我们要像他那样,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要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国多良材!


推荐访问:观后感 感动中国 颁奖盛典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选五篇 2023《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 2023《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