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_,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_ 观后感2
我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影片时长近百分钟,在情节的展现上一气呵成,节奏把握非常紧凑,毫无沉闷拖沓之感。影片开始是1980年,由钱学森主持的中国远程火箭试验获得成功的画面,气势恢宏,先声夺人。在“回国”片段中导演精心营造气氛,使影片充满悬念。钱学森观后感。先是铺垫钱学森一家在美国美满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接着是突然而来的意外变故逮捕、监视居住、撤销罪名,最后是钱学森决意回国,美方百般阻挠未成,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研制”片段中则颇有商业大片的气势,几次导弹发射极具试听冲击力。结尾则以一段诙谐幽默的新闻纪录片戛然而止,与影片不时闪现的喜剧因素相呼应。总体上看,影片不只是一部人物传记,更象一部个人小爱与人类大爱、个体梦想与民族梦想间相互撞击和融合的“史诗”,不但给人艺术的视听享受,更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种震撼,且有所冲动的反思,也许这就是精神——用钱学森的语录讲,就是“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间,钱学森之所以可以从一个学生,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就是因为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与此同时,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这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民族气节”,必须学习的“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而且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着,更需要通过向钱学森等老一辈学习,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理想信念。钱学森观后感。
二、学习钱学森同志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影片用大量的素材描写了钱学森对科学执着追求,青年时代就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回国后勇敢承担起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整体上看,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以渊博知识和超凡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这种创新,是我们发展的财富,无论过去,还是今天,特别是今天,我们的发展遇到一个个瓶颈,如果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做什么事业,包括我们今天从事的社会保障事业,都遇到了必须有所突破的制度和制约,要有所思考,更多地创造,才能实现社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影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三、学习钱学森同志对事业的脚踏实地的执着追求。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却不幸发射失败。当时,大家都有些灰心丧气。钱学森同志却安慰战士们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二’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咱就给它射上去。”钱学森不仅以自己卓越的才华与能力、自信和执着保证了“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他自身的转变。在钱学森的鼓励和带领下,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们的国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各项工作中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我们的政府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正在或多或少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拿社会保障工作来说,绝对不能太多激进,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要在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的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首先保证做实“基本”保障,然后才能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保障水平。
总之,在我们提倡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在神州十号上天的当下,电影的教育意义深刻而深远。作为年轻的一代,必须有所作为,要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道路上,通过改造自己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改变中华民族的现状,实现国家的民主、文明和富强。
观后感_ 观后感3
自从我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后感触很深,钱学森那爱国之心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深深感动了我。
这部影片记述了一个为中国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钱学森。是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祖国科学事业上,也正因为他的奉献,使祖国的科学事业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空白。
钱学森曾在美国留学。但他不同于其他留学者,他只想“学成有归”报效祖国。由于他在美国担任学院教授,掌握了美国航空的大量机密,当他提出回国的时候,阻挠,诬陷,压制跌出不穷,然而莫须有的压制都无法阻止他回国的坚强决心。他利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被美国政府囚禁的那几年,撰写发表了《工程控制论》的论文,也因此而获得得回归祖国的自由,这是科学改变了他命运的一把无声的利剑。
“科学创造了奇迹”,“没有中国做不到的,只有外国人想不到的。”钱学森回国之后,在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鼓动下,携同他的协助人员,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中国发射了一颗属于自行研发的导弹,使中国在世界上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消息令全国人民激动不已!在钱学森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又于1965年成功试验了导弹武器,并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这就是在外国人口里所说的钱学森种出来的苹果!
一个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惊讶!如果钱学森屈服于被美国囚禁的命运,那么他又将怎么使中国改变命运?然而他并没有屈服,向命运低头,他以惊人的毅力,坚强的精神,创造了人生奇迹,并为中国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人人佩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钱学森的一生,平凡中见伟大。他以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他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启示了我们:前进成功之路的道道坎坷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是股动力;反而言之,对于意志薄弱者,是一个挫折。我则要做第一种人,告诉人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它从一个侧面则向我们陈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推荐访问:观后感 电影 钱学森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_ 观后感 影片《钱学森》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