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语文教案【10篇】【优秀范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匆匆》语文教案【10篇】【优秀范文】

2023-01-06 17: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匆匆》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匆匆》语文教案【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匆匆》语文教案【10篇】【优秀范文】

《匆匆》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

  四、指引探究: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复: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1、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色?(播放课件)

  2、 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播放课件):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缓凝重)

  3、读“但不能*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附: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匆匆》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二、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三、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三、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欧游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22、 《春》 23、 《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匆匆》语文教案3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学生视角:

  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匆匆(全课目标及第一课时设计)。

  教师思考:

  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

  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匆匆(全课目标及第一课时设计)》。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匆匆》语文教案4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xj5u.com小学资源网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动。

  1922年和俞*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匆匆》语文教案5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唯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干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人手法。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这是用了比喻手法。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建议

  1.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有关片段和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指导朗读理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3.“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学生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讲讲自己的理解;学生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就谈谈为什么喜欢。

  4.“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精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指导学生做这道题,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然后,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如,“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可在学生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自己讲的或别人讲得好的句子写下来。还要提示学生:这里讲的“日子”指的是时间,并不完全指“一天”。

  5.本课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有些用词、说法踉现在不完全一样。这一点,可以告诉学生。

  词语注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伶伶俐俐:脚步轻快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确乎:的确。

  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一去不复返:去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能重现。

  挪移:挪借。课文中指挪动。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句段赏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运用了排比句,用描述的方法告诉人们时间是怎样流逝,语句通俗易懂,在*淡的叙述中对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痕迹——印象 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 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 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 伶俐——愚笨

  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一开始就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告诉我们时光容易流逝,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写作特点

  1.运用了众多排比句来叙述时间怎样匆匆而过的。

  2.运用了反问句,加强文章的语气与感情色彩。

  语文教案-匆匆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语句*淡但形象,具体生动。

  学习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中心思想

  作者对时间的流逝作出了具体的叙述,也看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与不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语文教案-匆匆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匆匆,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匆匆》语文教案6

  说教材

  我要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一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学会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优美,含义深刻,适合朗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

  1、围绕课题质疑。从课题入手,抓住“匆匆”两个字,理解题意,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如“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文章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个设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抓住这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著名现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5、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特别强调,把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贯穿到各个学段。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指导朗读的层次性。一开始,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再让学生自主研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让学生配乐读。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在美妙、抒情的乐曲中朗读,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1、读一读《跟时间赛跑》和《长歌行》。2、写一句有关时间的句子做为自己的座佑铭。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优美的语句。

《匆匆》语文教案7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

  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

  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动。

  1922年和俞*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学生阅读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让名家名作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选读朱自清散文

《匆匆》语文教案8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二、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三、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三、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匆匆》2、《歌声》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温州的踪迹》5、《背影》6、《航船的文明》

  7、《荷塘月色》8、《女人》9、《后记》

  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怀魏握青君》12、《阿河》

  13、《儿女》14、《哀韦杰三君》15、《欧游杂记》

  16、《飘零》17、《说梦》18、《白采》

  19、《海行杂记》20、《一封信》21、《序》

  22、《春》23、《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匆匆》语文教案9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自我评价: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

  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

  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

  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适时加以鼓励,同时还须针对课堂情境,针对学生的见解,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匆匆》语文教案10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唯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干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人手法。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这是用了比喻手法。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建议

  1.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有关片段和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指导朗读理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3.“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学生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讲讲自己的理解;学生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就谈谈为什么喜欢。

  4.“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精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指导学生做这道题,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然后,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如,“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可在学生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自己讲的或别人讲得好的句子写下来。还要提示学生:这里讲的“日子”指的是时间,并不完全指“一天”。

  5.本课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有些用词、说法踉现在不完全一样。这一点,可以告诉学生。

  词语注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伶伶俐俐:脚步轻快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确乎:的确。

  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一去不复返:去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能重现。

  挪移:挪借。课文中指挪动。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句段赏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运用了排比句,用描述的方法告诉人们时间是怎样流逝,语句通俗易懂,在*淡的叙述中对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痕迹——印象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伶俐——愚笨

  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一开始就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告诉我们时光容易流逝,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写作特点

  1.运用了众多排比句来叙述时间怎样匆匆而过的。

  2.运用了反问句,加强文章的语气与感情色彩。

  3.语句*淡但形象,具体生动。

  学习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中心思想

  作者对时间的流逝作出了具体的叙述,也看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与不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推荐访问:语文教案 《匆匆》语文教案【10篇】 《匆匆》语文教案1 《匆匆》语文教案1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