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15篇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版本变更记录日期版本作者修改者描述审核人20140114工控机测试目录版本变更记录11编写目的12项目背景13参考资料31功能31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1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版本变更记录日期版本作者修改者描述审核人20140114工控机测试目录版本变更记录11编写目的12项目背景13参考资料31功能311视频采集模块312音频采集功能313录制功能314流媒体保存功能315流媒体编辑功能316其他功能32易用性33硬件接口测试34整体性能测试41测试结论42建议章引言11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为大唐高鸿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软件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受众需求
[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系统V2.0]
测试报告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发布[√]正在修改
报告编号:当前版本:编写人:审批人:保密级别:
华北控机测试(主板型号ATX-6951)
杨升
编写日期
2014-01-14
审批日期
版本变更记录
日期2014-01-14
版本-
作者/修改者杨升
描述工控机测试
审核人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2
第1章引言................................................................0
1.1编写目的...........................................................................................................................01.2项目背景...........................................................................................................................01.3参考资料...........................................................................................................................0第2章测试概要............................................................1
第3章试内容和执行情况....................................................1
3.1功能...................................................................................................................................13.1.1视频采集模块.........................................................................................................13.1.2音频采集功能.........................................................................................................23.1.3录制功能.................................................................................................................23.1.4流媒体保存功能.....................................................................................................23.1.5流媒体编辑功能.....................................................................................................33.1.6其他功能.................................................................................................................3
3.2易用性...............................................................................................................................33.3硬件接口测试.....................................................................................................................43.4整体性能测试.....................................................................................................................4第4章测试结论与建议......................................................4
4.1测试结论...........................................................................................................................44.2建议...................................................................................................................................5
第1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大唐高鸿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软件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受众需求。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像机自动跟踪技术、传感器与连动技术不断完善,已经有可能实现精品课录制的全自动化。摄像机预置位技术、红外感应、无线呼叫应答等新技术有可能应用到录课过程中,实现全程无干扰自动录课,极大地提高了录播教室的易用性。
上课后,教师只需按下多媒体讲台上“录课开始”键,系统无需任何人的帮助和干预,可自动完成授课全过程现场录制或直播(授课过程包括:教师的声音、肢体动作、板书,课件,学生听课的场景,学生回答的场景),授课教师可以只关注自己的授课质量,更无需更复杂、昂贵的录播设备,也无需专业人员进行后台操作。
全自动录播系统的设计成功,极大方便了课程录制与直播,缩短了课程录制和编辑的时间,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促进了学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
1.3参考资料
资料名称
全自动精品课堂录播系统软件功能清单全自动精品课堂录播系统软件设计说明书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系统使用说明v2.1
作者
王玲王强、王翔杨升
第2章测试概要
软件缺陷定义:(1)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已经标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3)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虽未指出但应当达到的目标;(4)软件功能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的范围;(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或者最终用户认为该软件使用效果不良。硬件缺陷定义:(1)工控机与硬件不匹配,不能实现各个模块功能;
第3章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3.1功能
3.1.1视频采集模块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电影模式
资源模式
分屏模式虚拟摄像机画中画模式
课件模式
电影、资源、课件同步模式
以课堂授课视频流为主流,将课堂现场的多路视频信号(教师、学生、板书/全景)和VGA信号(教师机),通过手动或自动切换,功能实现。输出一个单流单画面的流媒体进行录制或网络直播。将课堂现场多路视频信号与VGA信号,分别实时采集压缩成多流多画面的流媒体,多路视频分别录制成独立文件,也可以直接打包功能实现。成一个文件,并支持网络直播。分屏模式会将所有的画面平均的在电影模式中展现出来;录播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的功能实现。视频数量,以均分的方式将每一个图像显示在电影模式的画面中。把视频文件导入到录播系统的窗口中,可以功能实现。像操作一个真正的摄像机一样操作它。
在录制过程插入画中画信号图像。
功能实现。
根据输入信号的个数不同,在录制完成后自动生成分屏课件。分屏课件是一个将所有视频文件在一个界面中显示的页面程序,用户可根据课件生成的预览图片直接进行快进快退,也可以全屏最大化某个视频观看。同时录制生成一个单画面的电影模式文件和包含多个文件的资源模式文件夹,课件模式则是同步生成720P高清的资源模式文
功能实现。功能实现。
测试通过是否
件,通过课件模板自动生成的网络课件。
3.1.2音频采集功能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自动控制音量麦克声音输入
Line_in输入不管声源远近,都可以确保声音大小一致
麦克声音输入
功能实现。为实现。
3.1.3录制功能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自动录制模式
手动录制模式
远程录制模式
模版化录制模式
按“开始/录制”按键,即可录制,所有摄功能实现。
像机的跟踪、机位切换均自动完成。在录播主机的监视画面中,可看到完整的教学场景,用控制键盘上定义的热键可快速在多台摄像机之间切换、控制。电影模式下,功能实现。根据预先定义好的场景热键,即可完成对指定场景的录制。可以采用远程导播的方式控制录播主机;同时,可以把录播教室内的所有视频信号通过功能实现。网络流媒体同步录制到远程导播的机器上;录播主机上也会同步生成高清的视频文件。录播系统采用的录制参数、录制流程、基础信息等可预设成为录制模板,录课时,根据
功能实现。录制模板自动生成片头、片尾,其中的内容包括讲课教师、上课地点、内容简介等。
测试通过是否
测试通过是否
3.1.4流媒体保存功能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文件方式智能刻盘
自动上传至资源库
Windows标准流媒体格式输出,格式有MPEG4,FLV录制完成后,系统自动调用刻盘工具进行智能刻盘。系统会自动检测光驱中的光盘信息,自动将视频文件进行分割刻盘。自动上传录制好的课程到资源平台,自动形成网络点播资源库中的资源,支持资源评论,资源打分。
功能实现。功能实现。功能实现。
测试通过是否
3.1.5流媒体编辑功能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视频切割功能视频提取功能视频合并功能
将录制完成的视频切割成几部分,方便用户将视频中不满意的部分分离出来。将视频中的某一部分提取出来,方便用户将来合成。将数个视频文件合成为一个文件,用于制作精品课堂资源视频。
功能实现。功能实现。功能实现。
3.1.6其他功能
功能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本地界面管理功能
自动跟踪功能特技功能数字微格教研评估功能
PPTdot
显示正在进行的上传信息,资源刻盘信息,课件生成配置等,方便用户直观的查看本地的所有工作;资源上传管理,支持断点续传功能;刻盘管理,系统自动刻录完成的视频功能实现。文件,用户也可手动添加。智能管理文件列表,智能提醒刻录情况;课件生成配置,用户通过修改配置可以实现分屏课件和课堂观察课件的生成。在录制过程中,摄像机组会自动跟踪教师的板书、授课过程;教师操作PC键盘鼠标时,摄像机自动切换到PC课件画面;运用展台功能实现。进行实物展示时切换到展台内容;学生提问时摄像机自动切换到学生特写等。录制时,特写及远近景的切换、淡入淡出等。功能实现。在直播和点播过程中专家可以网络在线实时打点、添加评语,并且与课程资源同步存储,便于后期回放中的观摩指导;系统内置功能实现。根据国家微格教学标准量化的评测体系,可以实时进行评分,实现网络汇总,生成评估报告。安装在教师机上的软件,可以实现ppt的打点功能
测试通过是否
测试通过是否
3.2易用性
测试内容易安装性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安装参数给出默认值或提示,需要实现要求。
测试通过是否
易使用性
用户干预的地方尽量少,操作方便。用户只需操作很少按钮,即可实现功能。
实现要求。
3.3硬件接口测试
测试内容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采集卡混音器输入
跟踪主机串口VGA环路输出
安装采集卡,即可实现高清图像采集。接入混音器输入,即可实现声音输入。接入跟踪主机串口和云台控制键盘串口,完成串口的交互命令,实现软件的相应功能。
接上VGA实现环路输出功能。
实现要求。主板没有安装Line_in输入接口。实现要求,但是com1和com2会变换。
实现要求
测试通过是否
3.4整体性能测试
测试内容
基本要求
测试情况
中控链接测试
教师机链接测试跟踪主机的链接测试
接入中控,实现中控的触控屏控制主机的开机、开始录播、暂停录播、基本实现要求。停止录播、关机等功能。通过网络,实现PPTdot软件与工控机链接兼容。通过串口链接,可以实现像云台控制等3.1各项涉及跟踪主机的功能。
测试通过是否
第4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4.1测试结论
4.2建议
篇二: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2SC0435T驱动核及其接口电路保护性能测试试品型号:AV8580、AV8590试品编号:
2012年12月5日
.
.
.
.
本报告共19页
报告编号:
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2012-12-5环境温度:20℃
环境湿度:22%
试验内容:在机电所功率模块测试平台上通过TE-STATCOM-D型单元控制
板用功率模块烤机程序和单脉冲测试程序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有源钳
位、去饱和检测、IGBT驱动信号的开关特性以及带载(600A电流)测试。
试验结论:1、被测的2SC0435T驱动核可以正确实现去饱和检测和有源钳位保护功能;2、被测的2SC0435T驱动核去饱和检测响应时间偏大,约为10-15μS;3、被测的2SC0435T驱动核有源钳位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相同的直流母线电压下去掉有源钳位和加上有源钳位前后IGBT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电压尖峰最大值Vcemax相差约120-150VDC;4、被测的2SC0435T驱动核门极电阻分别为Rgon=3.3Ω,Rgoff=4.7Ω时其开关特性与目前正在使用的驱动板2SP0115T2A0-17的特性较为接近;5、使用2SC0435T驱动核进行600A大电流带载试验时,功率模块直流母线电压脉动较大,但未出现明显的电压尖峰,最大值约为1.3kV。注:a、2SC0435T驱动核及口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是按响应时间为6.5μS,去饱和检测电压阈值为10.2V,闭锁时间为90ms,工作模式为直接模式、有源钳位动作电压为1476VDC(最小值)和1632VDC(最大值)选的。
.下载可编辑.
.
.
.
.
b、作为对比的驱动板2SP0115T2A0-17的门极电阻分别为Rgon=3.3
Ω,Rgoff=4.7Ω。
试验日期:2012年12月5日9:30-17:00
试验人员:负责人:(盖章签字)
1、试验背景目前项目中IGBT模块需要并联应用的场合较多,正在使用的驱动板
2SC0115T2A0-17是为单个IGBT模块定制的,不方便同时驱动2个并联的IGBT模块,而2SC0435T驱动核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配置其接口电路来实现驱动并联IGBT模块。2、试验依据SVG功率模块出厂试验规程和SVG功率模块装配工艺规程3、试验条件
示波器:DPO2024,200MHZ,1GS/s;差分探头:TR1100;柔性探头:CWT30R;万用表:Fluke15B;IGBT模块:FF450R17ME4。
4、试验步骤1、将事先准备好的驱动核适配板按图2所示安装到功率模块上,并按图1
所示电路接好线。2、启动示波器,并设置好各通道的参数及触发条件。3、用万用表蜂鸣档测量单元控制板上的两路15VDC和一路5VDC电源回
.下载可编辑.
.
.
.
.
路,确认没有短路现象后接通控制电源。
4、各板卡正常工作后,将示波器表笔连接到各个测试点,注意不要发生短
路。通过上位机界面给功率模块下发PWM控制信号。待同步性和死区时间
均测试完毕且无任何异常后,断开功率模块的辅助控制电源,合上主电源
开关,通过调压器和整流桥将模块充电至400VDC,在上位机界面以5%的
调制比下发PWM控制信号,并观察示波器上的电流和电压波形。波形正常
后逐渐增大调制比至25%,约5分钟后闭锁模块,断电、放电,将直流母线
电压升高至800VDC,并以5%调制比触发IGBT。正常后将调制比增加至
25%,约10分钟后断电、放电,将功率模块的直流母线电压充电至
1100VDC左右,并以5%调制比触发IGBT。正常后将调制比增加至25%,
约30分钟后断电、放电。
5、合上控制电源开关,给功率模块控制板换上单脉冲程序,并按图3所示
电路接好线,通过调压器和整流桥分别将模块充电至400VDC、600VDC、
800VDC、1100VDC和1300VDC,在上位机界面中下发单脉冲触发命令并
用示波器观察相应波形。
6、实验结束后,切断模块电源并放电。
7、注意事项:a、接线前,带上防静电手环或通过其他方式将身体上累积
的电荷放掉;b、注不要将螺钉、螺母、焊锡丝、铜丝等导电杂物掉进功率
模块内;c、正确存储试验波形并详细记录各实验数据,待试验结束后及时
整理实验报告;d、进行带载测试时用苯板将功率模块盖严,上面压上重
物,防止IGBT因短路报炸后的碎片伤到实验人员;e、实验过程中,态度要
严肃,尽量少做与试验无关的事情,不要打闹、谈笑,严格按照有关试验
规程操作,做好绝缘、放电、防火等预防性工作,以便防止发生触电事
.下载可编辑.
故。
.
.
.
.
5、试验结果见图1-26和表16附件清单图1对2SC0435T驱动核适配板带载试验时所用的电路图;图2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带载试验时的实际接线图;图3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单脉冲测试时的电路图;图4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单脉冲测试时的实际接线图;图5对2SC0435驱动核适配板带载测试时的波形图;图6门极开通电阻选为Rgon=1.65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7门极开关断电阻选为Rgoff=2.35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8门极开通电阻选为Rgon=2.2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9门极关断电阻选为Rgoff=3.3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10门极开通电阻选为Rgon=3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11门极关断电阻选为Rgoff=4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12门极开通电阻选为Rgon=3.3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13门极关断电阻选为Rgoff=4.7Ω时的门极触发信号波形图;图14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600A大电流带载试验时的波形图;图15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800A大电流带载试验时的波形图;图16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10uS单脉冲测试时的波形图;图17对2SC0435T驱动核进行10uS单脉冲测试时所用的单脉冲波形图;
篇三: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XX软件测试报告
共x页
拟制审核会签批准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1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XX软件的单元/集成测试。
3.1.11.2系统概述
3.21.3文档概述
本文档用于对XX软件的测试工作阶段成果的描述。包括对软件测试的整体描述,软件测试的分类和级别,软件测试的过程描述,软件测试的结果等内容。
3.32引用文档
《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XX软件设计说明》《XX系统接口协议》
3测试概述
3.43.1被测软件的基本概况
使用的编程语言:XXX汇编语言程序行数:1590子程序个数:11单行注释行数:669注释率:约为42%
3.4.13.1.1.测试小结
本次测试对XX软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测试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分别对软件V1.00版本的代码进行走读。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人员对代码走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做了97处代码变更并提交了V1.01版本进行动态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针对发现的软件缺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交程序设计人员对原软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查。在软件测试中首先根据软件测试的规范进行考核,将书写规范,
注释等基础问题首先解决,其次考核软件测试中的问题是否存在设计上的逻辑缺陷,如果存在设计缺陷则应分析该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故障。软件开发人员在以上基础上对软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修改,同时通过软件回归测试验证软件修改后能够得到的改善结果。
编号1234567
1.00版行号19262995
108行后171、172
以下略
软件代码1.00与1.01版变更明细表:
1.01版行号
更改说明
22
注释变更
29
注释变更
32
注释变更
98
注释变更
113~116增加新变量
180、181命令字大小写变更
从上表可以看出,注释变更一共有15处,主要排除了对原程序的理解错误问题;根据程序的书写规范要求,一行多条语句改为一行一条语句的更改一共有42处;命令字大小写变更一共有7处;在代码走查中对冗余和无用的代码作了更改,将这些代码注释掉,此类更改一共有14处。上述4类更改一共有78处,这些更改对程序本身的功能没有任何影响,但从软件规范的角度来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规范性。
其余19处变更为代码变更,主要是在软件测试中发现原程序的可靠性不足,在不改变原程序功能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新变量、新语句、新程序以提高整个程序的可靠性。
在动态测试阶段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此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经软件测试人员修改,提交了V1.02版本,软件测试人员对此版本的软件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对前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进行了修改,消除了原有的软件问题并且确认没有引入新的软件问题。认定V1.02版为可以发行的软件版本。
3.4.1.13.1.1.1静态分析小结
静态测试采用人工代码走查的方式进行。参加代码走查的软件开发人员有:(略);参加代码走查的软件测试人员有:(略)。代码走查以代码审查会议的形式进行。静态分析过程中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审查。静态测试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是:
根据对软件汇编源代码的分析绘制详细的程序流程图和调用关系图(见附件1);
对照软件汇编源代码和流程图进行程序逻辑分析、算法分析、结构分析和接口分析;
对软件汇编源代码进行编程规范化分析。通过静态测试查找出软件的缺陷18个,其中轻微的缺陷4个,占所有缺陷的22.2%中等的缺陷11个,占所有缺陷的61.1%严重的缺陷:3个,占所有缺陷的16.7%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
3.4.1.23.1.1.2动态测试小结
动态测试使用的测试工具为XXX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总共的测试用例数:143个。全部由测试人员人工设计。
其中单元测试用例138个,集成测试用例5个。
发现的软件缺陷有2个,都是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集成测试阶段未发现新的软
件缺陷。在发现的软件缺陷中:
中等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
严重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
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
动态测试中代码覆盖率:
代码行覆盖率
100%
分支覆盖率
100%
程序单元调用覆盖率
100%
3.4.1.33.1.1.3回归测试小结
对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经软件开发人员确认后进行了代码更改,并对更改后的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本报告中的数据是回归测试后的测试数据。
3.4.1.43.1.1.4测试分析
下面将对此次软件测试中的所有缺陷以及改进设计进行分析。1.静态测试中的缺陷分析:
1)4个轻微缺陷属于代码冗余,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加入了部分调试程序,在程序设计完成后未将这些调试代码注释或删除掉而造成代码冗余,但对程序本身的功能并无影响。修改后程序的效率得到提高。
2)11个中等缺陷属于注释变更,在原程序代码的注释中存在注释不准确的问题,会影响程序员对程序的理解,修改后的程序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3)重点分析3个严重缺陷:第一个严重缺陷属于XX号的无效判别和相应的处理问题,程序对XX号进行无
效判别时,判别界限并不完全,在本跟踪程序中XX号的有效数为01-10(用4位表示),而判别无效时只判了为00的情况,没有判别大于10的情况。而且在为00时也没有作
相应的处理,修改后的程序对设计进行了改进,详见改进设计分析3。第二个严重缺陷属于程序设计中读取地址错误问题,经分析在调试中读取的
数据是正确的,但是读取的地址与设计初衷不相符,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详见改进设计分析1。
第三个严重错误是近区/远区子程序判断与进入条件反了,经分析对程序的影响不大,但与设计初衷不一致,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详见改进设计5。2.动态测试中的缺陷分析:
1)中等缺陷1个,在程序的注释中出现错误,将近区注释为远区,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2)严重缺陷1个,在XX号无效的判别中,本应判断大于10,但误设计为0,修改后经回归测试问题得到了解决。
3.改进的设计分析:(因和产品相关,略)
3.4.23.1.2测试记录
a测试时间:2005年8月5日至2005年9月17日。b地点:(略)。c硬件配置:P4CPU/2.0G,内存256M,硬盘1Gd软件配置:Wondows98,e被测软件版本号:V1.0,V1.01,V1.02f所有测试相关活动的日期和时间、测试操作人员等记录见软件测试记录文档。
4测试结果
在两个阶段测试过程中共发现软件缺陷20个,经软件开发人员确认的缺陷为20个,经过改正的代码消除了所有以确认的软件缺陷并通过了回归测试。因测试条件所限,未能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5评估和建议
3.55.1软件评估
3.5.15.1.1软件编码规范化评估
经过回归测试,未残留的软件编码规范性缺陷。软件代码文本注释率约为42%,代码注释充分,有利与代码的理解和维护。
3.5.25.1.2软件动态测试评估
被测软件单元的总数:11个使用的测试用例个数:143个达到软件测试出口准则的软件单元数为11个,通过率100%通过单元和集成测试得知:软件代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程序单元间接口关系一致,运行稳定。运行稳定的系统
3.65.2改进建议
a.建议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全面实施软件工程化,加强软件开发的管理工作。b.建议进一步加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文档编制以及编写代码的规范化。特别是应该将系统中的硬件研制和软件研制分别管理,软件文档编制的种类和规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c.尽早开展软件测试工作。在软件研制计划安排上给软件测试留有必要的时间,在资源配置上给软件测试必要的支撑。d.建议结合系统联试,开展软件的确认和系统测试。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略)软件更改通知单(略)软件测试记录(略)
篇四: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测试报告模板,excel
篇一:系统测试报告实例模板
XX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
引
言.................................................
...................................................
.......................................32
编
写
目
的................................................
...................................................
....................
3
背
景................................................
...................................................
............................3测试工
具................................................
...................................................
....................
3
参
考
资
料................................................
...................................................
....................3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测
试
概
要................................................
...................................................
................................3
测
试
时
间................................................
...................................................
....................3测试环境与配
置................................................
...................................................
........3
3
测试结果分
析................................................
...................................................
........................4
覆
盖
分
析................................................
...................................................
....................
4
缺
陷
分
析................................................
...................................................
....................4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测
试
结
论................................................
...................................................
................................5
功
能
性................................................
...................................................
........................
5
易
用
性................................................
...................................................
........................
5
可
靠
性................................................
...................................................
........................
5
兼
容
性................................................
...................................................
........................
5
安
全
性................................................
...................................................
........................6
5
建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议...........................................................................................................................................6
1引言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背景测试工具参考资料《XX需求和设计说明书》《XX系统测试计划》《XX系统测试用例》2测试概要
测试时间测试环境与配置3测试结果分析
覆盖分析缺陷分析本次测试中共发现bug28个,按严重程度,缺陷集中在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级,即功能性缺陷相当对多些。可以看出:缺陷大部分集中在专家与咨询、社区论坛部分。
4测试结论功能性系统正确实现了通过数据字典管理基础数据的功能,
实现了数据内容的多语言功能,实现了中英文界面。实现了基础数据管理,酒店集团管理,酒店基础信息管理,渠道管理,代理管理,用户管理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的功能,系统还实现了将权限控制细化到菜单按钮的功能。
系统在实现用户管理下的权限管理功能时,存在重大的缺陷,权限控制不严密,权限设计有遗漏。
易用性现有系统实现了如下易用性:?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操作相关提示信息的一致性,可理解性?输入限制的正确性?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现有系统存在如下易用性缺陷:?界面排版不美观?输入,输出字段的可理解性差?输入缺少解释性说明?中英文对应的正确性?中英文混排
可靠性现有系统的可靠性控制不够严密,很多控制是通过页面控制实现的,如果页面控制失效,可以向数据库插入数据,
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引发错误。现有系统的容错性不高,如果系统出现错误,返回错
误类型为找不到页面错误,无法回复到出错前的状态兼容性
现有系统支持window下的IE浏览器和傲游浏览器,支持linux系统下的IE浏览器和火狐浏览器。
现有系统未进行其他兼容性测试篇二: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专业公司名][系统名称]性能测试报告
版本号:XX年06月10日共享服务中心1引言编写目的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系统质量的评价;2.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3.分析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为将来的改进提供参考;说明:列举该报告的作用及其编写目的阅读对象主要读者:太平养老及共享中心的领导、团险核心系
6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统的用户、系统需求人员、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其他读者:其他愿意了解团险核心系统的其他人员说明:列举该报告主要的阅读对象,和其他潜在可能
的阅读对象参考资料
X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XXX项目性能测试需求确认表XXX项目结果分析表…………..2系统评价对系统做整体性能测试情况做总结,并对系统整体性能做评估和评价。3测试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可添加生产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与性能测试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比,如一致要说明环境一致;如不一致,要说明差异性。与接口系统的对接情况做说明,如对接XXX接口的测试环境或者开发挡板等。软硬件配置性能测试硬件基础环境表性能测试软件环境配置表说明环境参数配置表可以以此表格的形式展现,也可
7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以内嵌配置文件。
4测试进度
添加进度偏差说明分析
5测试数据
增量:可以是交易功能insert新增的数据量,也可以
是查询类功能的查询结果的数据量。
6测试情况
基准测试测试过程
描述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如没有,
本小节可删减。
测试结果
第一轮:未达指标的数据可以标红突出
第二轮
篇三: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名称+版本]
测试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
本
变
更
记
录................................................
...............2项目基本信
息................................................
8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第1章第2章
引
言................................................
.............
2
编
写
目
的................................................
...................................................
....................
2
项
目
背
景................................................
...................................................
....................
2
参
考
资
料................................................
...................................................
....................3术语和缩略
语................................................
...................................................
............
3
测
试
概
要................................................
.........1
测
试
用
例
设
计................................................
9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1测试环境与配
置................................................
...................................................
........
1
功
能
测
试................................................
...................................................
.....
2
性
能
测
试................................................
...................................................
.....2
测试方法和工
具................................................
...................................................
........3第3章
测试内容和执行情
况................................................
3
项
目
测
试
概
况
表................................................
...................................................
........
3
功
能................................................
10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3
总体
KPI...............................................
...................................................
.......
4
模
块
二................................................
...................................................
.........
4
模
块
三................................................
...................................................
.........
5
性
能
(
效
率)..............................................
...................................................
..............
3
测
试
用
例................................................
...................................................
...
28
参
数
设
置................................................
...................................................
...
28
通
信
效
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备效
1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率................................................
...................................................
...
29
执
行
效
率................................................
...................................................
...
30
可
靠
性................................................
...................................................
......................
30
安
全
性................................................
...................................................
......................
31
易
用
性................................................
...................................................
......................
31
兼
容
性................................................
...................................................
......................34安装和手
册................................................
...................................................
..............
35
覆
盖
分
析................................................
1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6缺陷的统计与分
析................................................
39
缺
陷
汇
总................................................
...................................................
..................
39
缺
陷
分
析................................................
...................................................
..................39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
题................................................
.............................................40测
试
结
论
与
建
议................................................
..
40
测
试
结
论................................................
...................................................
..................
41
建
议................................................
...................................................
..........................43
第4章第5章
第6章
1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项目基本信息第1章引言编写目的
编写本测试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测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功能测试:主要测试系统是否实现预计结果,此测试为软件的基本测试,主要参考对象为业主用户,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2.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主反应系统反应时间,CPU使用率,占用内存大小,系统反应速度等硬性指标。主要参考对象为业主用户,开发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3.安全性测试:安全测试是在IT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特别是产品开发基本完成到发布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符合安全需求定义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过程。
1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兼容性测试:指对所设计程序与硬件、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的测试。
项目背景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测试课程大作业要求:测试一个系统。所以我们找到这个图书馆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其能满足借书。还书。查询。续借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并对其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检测该图书管理系统的各方面性能条件。
基本定义1.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2.点击某个菜单后返回异常错误。3.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返回异常错误。4.当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时,未输入必输字段,返回异常错误。5.系统定义不能重复的字段输入重复数据后,返回异常错误。6..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1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篇五: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关键字】系统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xxxxxxxxxxxxxxx
系统尝试报告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版本修订记录
版本标识
1.01.11.21.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注释
初始版本
作者
xx
日期
20xx/xx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目录
I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尝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尝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尝试以及尝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尝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术语解释
系统尝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尝试。功能尝试:尝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系统尝试分析:对尝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参考资料
1)GB/T8566—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2)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3)GB/T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4)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5)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测试概要
2.1系统简介
xxxxxxxxxxxxxxxxxxxx
2.2测试计划描述
本测试报告按照xxxxx系统使用手册介绍系统的功能,测试系统的能力是否满足《xxxx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两部分。
功能测试覆盖各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本测试针对在现有产品功能模块以及实施结果分别进行测试,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功能,以及测试系统的易用性、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系统测试包括系统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进行测试,整个系统集成后提供服务的能力,还包括系统服务性能测试、疲劳测试(不间断运行)。
2.3测试环境
序号
用途
硬件环境
1服务器
CPU:xx内存:xxG硬盘:xxG
2客户机
内存:xxG磁盘:xxG
3网络要求xx带宽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xx应用软件:xx数据库软件:xxx
操作系统:xx浏览器:xx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
系统测试人员:xxxx系统测试时间:20xx/xx—20xx/xx
3.2功能测试报告
功能测试覆盖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是开发小组对所使用的多个产品进行充分整合后,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实现的各项功能。
以下按各个模块分别列出功能测试报告单。
3.2.1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1、子模块1
序号
测试用例
预期结果
测试单元:模块名>>子模块1>>功能1
测试单元:模块名>>子模块1>>功能2
实测结果
测试错误状态类型
与预期结果一致1与预期结果一致1与预期结果一致1与预期结果一致1
2、子模块2
序号
测试用例
预期结果
测试单元:模块名>>子模块2>>功能1
实测结果
测试错误状态类型
与预期结果一致1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测试单元:模块名>>子模块2>>功能2
3、子模块3………………..
3.2.2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与预期结果一致1与预期结果一致1
1111
3.2.3x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3.2.4xx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3.2.5xxxxx模块测试报告单
测试状态:1-测试合格2-测试不合格3-测试有错待处理4-未测试错误类型说明:1—功能错/缺;2—语法错;3—注释错;4—结果错;5—窗口错;6—逻辑错;7--链接错;8—变量定义错;9—控件错;11—自定义函数/类错;12-界面错;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制表日期:20xx/xx/xx测试人系统名称案例ID
测试用例ID测试内容:
审核
案例名称测试用例名称
批准版本类型
Vx.x性能测试
输入:测试步骤:预期输出:实际输出: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测试结果:异常分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制表日期:20xx/xx/xx测试人系统ID案例ID测试用例ID
测试内容:
审核系统名称案例名称
测试用例名称
批准版本V1.0类型性能测试
输入:测试步骤:预期输出:实际输出:测试结果:异常分析: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测试用例
页面风格一致性
测试过程描述
测试结果
页面结构、导航、菜单、链接、搜索、翻页、字
体、列表、日期和扫描控件、数据精度的风格是系统页面风格一致
否一致
具有必要的信息,指导用户使用程序
系统界面组件提示操
作信息,方便指导用
户操作
易浏览性易操作性
输入、输出设计规矩,输出结果应简洁、直观、系统界面显示简洁易
美观、方便阅读、易懂和使用
懂,方便使用
人机界面简洁、美观、实用,风格相对一致,符系统风格显示一致,
合办公习惯
符合办公习惯
在界面、人机交互、输出中的用语应与业务用语系统业务用语显示一
一致
致
具有严重后果的功能执行可逆,或者给出明显警执行不可逆操作时,
告,执行前要求确认
系统给出相应提示
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软件操作简便,系统支持标准的鼠标、键盘操作,
支持鼠标的单击、双击和右键操作,支持快捷键系统操作简单易用
操作
提供辅助输入手段(如选择输入、默认值等),系统提供灵活的数据
数据检索方便、灵活
检索功能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测试用例
标题权限验证
信息所有权验证安全漏洞扫描
测试过程描述
测试结果
将userswitch.jsp和titletest.jsp这2个页面部署系统权限设置合理,到相应的应用下,利用这2个页面对所有标题的不同权限永华查看不标题权限进行测试,确保不同的用户能看到正确同标题的标题
验证具有同一标题权限的不同用户的信息,是否系统同一权限的不同
只能由该用户操作,而其他用户不能代为操作,用户不能进行数据操
从而保证每条信息的安全
作
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对整个应用进行扫描
使用AppScan工具扫描,系统显示安全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测试用例
成熟性容错性
测试过程描述
测试结果
使用的容量达到规定的极限时,系统不崩溃、系统在达到极限时给
不异常退出也不丢失数据
出预警
试图使用的容量超出规定极限时,系统不崩溃、系统给出预警
不异常退出也不丢失数据
产品描述中列出的其他程序或用户造成的错误存在错误录入时系统
输入时,系统不崩溃也不丢失数据
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输入用户文档中明确
规定的非法指令时,系
输入用户文档中明确规定的非法指令时,系统
统给出相应的提示;如
不崩溃也不丢失数据
上传文件格式不符合
上传允许的格式规范
系统符合该项操作,
如提供日期选择功
能屏蔽用户的误操作
能,默认显示当前日期;有效避免用户对日
期的录入错误或写入无
效日期
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易恢复性数据校验机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对错误有正确提示
系统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输入错误数据时,系统不崩溃、不异常退出也系统给出相应的提示
不丢失数据
信息
有错误操作时,系统不崩溃、不异常退出也不系统给出相应的提示
丢失数据
信息
系统运行失效后,应能较快重建系统
系统符合该项操作,如
应对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校验,保证数
验证搜索条件中开始、
据的有效性
结束日期的大小等
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会因删除或系统更新或删除功能
反复的更新而被破坏或留下垃圾数据
不影响系统数据
系统对于不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入数据,系统应使用中文给出简洁、准确的提示信息,必要时应给出帮助的输入给出相应的提
示信息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测试用例测试过程描述
1.产品安装
各种操作都有图2.初始化参数设置
形界面
3.使用
测试结果
系统提供安装维护手册方便使用
4.维护
个性化需求开发丰富的AIP二次开发接口
系统支持二次开发
是否有日业务操作记录都能自动记录到日系统各个模块操作均记录日志
志
志。
日志内容要包括:哪个用户、什么1、系统提供运行日志,管理日志功时间、使用哪个IP、操作哪个模块能
日志是否(要明确是增加通讯录、编辑通讯2、可以查看当前最新的日志记录,
日志可追踪录或修改通讯录群组等)、操作哪包括日期时间、IP地址、操作人、
维护
条业务数据(ID),操作结果(成功、模块名称、摘要;也可根据集体条
失败)。
件查询相应的日志记录信息
日志内容中包含的所有信息都记录系统日志信息显示正确日志的每
正确。例如:在执行操作时,没有条信息是操作成功,而日志中的操作结果却否正确
显示成功。
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测试结论与建议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测试人员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从项目需求开始对系统的业务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制定合理的测试计划,并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跟踪和测试项目的各阶段性版本。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充分理解业务需求,并按照项目的测试计划,准备了充足的测试环境和资源,根据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对项目的设计、安装、实施结果进行了测试,并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和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
4.3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达到了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的能力,可以进入项目的下一阶段。
4.4建议
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虽然满足了当前业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实施了相应的系统安全、备份等方案,随着系统的运行和后期工程的投入生产,在现有系统软件硬件条件下,可能会给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后期工程的开发过程中,随时要兼顾一期工程的可能存在的性能优化和功能调整,以及系统在安全、备份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保证系统达到7x24小时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8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篇六: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目录
1、接口首页测试.............................................................................................................................22、资料清单页面测试.....................................................................................................................23、接口清单页面测试.....................................................................................................................34、调用示例、客户端页面测试.....................................................................................................45、调用方法、标识信息、相关文档页面测试.............................................................................56、统计监视页面测试.....................................................................................................................57、个人空间页面测试.....................................................................................................................6
数据统一访问接口网页测试报告
1/6
1、接口首页测试
模块名接口首页
测试日期2015-7-15
目的检查界面的整体一致性及各个控件的可用性
测试步骤(逐项核对)
◆点击界面中所有控件,检查是否跳转到相应链接;◆查看整体页面布局。功能完整:是□√否□操作方便:是□√否□
缺陷级别□致命□严重□√一般
缺陷说明及建议
在除IE之外的浏览器上显示本界面时,建议:调整搜索按钮的布局方式
右上角的搜索按钮会出现布局错误;
2、资料清单页面测试
模块名资料清单
测试日期2015-7-15
目的检查界面的整体一致性及各种资料的完整性
测试步骤(逐项核对)
◆查看各种资料的资料描述是否完整;◆查看查看各种资料的接口列表是否完整。功能完整:是□√否□操作方便:是□√否□
缺陷级别□致命□严重□√一般
缺陷说明及建议
◆地面资料1、中国地面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逐小时资料(国家站)的资料要素无显示;2、中国地面分钟其它要素资料的基本描述中时间序列错误;3、子菜单中test资料冗余。
◆高空资料1、全球高空定时值资料的基本描述中时间序列错误。
◆服务产品1、左侧导航中服务产品子菜单中的“大城市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各省的订正预报产品”和“大城市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全国共享预报产品”显示不美观。(卫星资料,雷达资料的资料子菜单也存在此类不美观的问题)
2/6
建议:◆地面资料
1、加载中国地面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逐小时资料(国家站)的资料要素;2、修改中国地面分钟其它要素资料的基本描述中时间序列的截止时间;3、删除子菜单中test资料。◆高空资料1、更改全球高空定时值资料的基本描述中时间序列的截止日期为2015。◆服务产品1、左侧导航中服务产品中的子菜单中“大城市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各省的订正预报产品”分两行显示(例):
大城市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各省的订正预报产品(卫星资料,雷达资料的子菜单中所有项目均只占一行)
3、接口清单页面测试
模块名接口清单
测试日期2015-7-15
目的检查界面的整体一致性及各种资料的完整性
测试步骤(逐项核对)
◆查看各个接口的接口描述是否完整;◆查看各个接口的示例代码是否完整;◆查看各个接口的资料列表是否完整。功能完整:是□√否□操作方便:是□√否□
缺陷级别
□致命□严重
□√一般
缺陷说明及建议
◆地面资料接口1、子菜单中“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共4项,均无资料列表,且单击其中的某一项,选中项均显示的是第四项;2、统计中国地面逐小时降水量,共4个接口,均无法显示资料要素;3、统计中国地面逐小时气温,共11个接口,均无法显示资料要素;4、按时间段、流域统计中国地面定时气温接口,无法显示资料要素;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等值线接口,无法显示资料要素;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色斑图接口,无法显示资料要素;
3/6
5、子菜单中xxx和sss接口多余;◆高空资料
1、按时间段、经纬范围检索全国闪电定位数据要素接口,无法显示资料要素;2、检索GPS/MET数据要素,共3个接口,均无法显示资料要素。◆雷达资料1、“按时间段、覆盖范围、仰角、站号检索雷达PUP产品文件”子菜单项目不美观。建议:◆地面资料接口1、子菜单中“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共4项,显示资料列表,且单击其中的某一项,选中项均为相应项;2、统计中国地面逐小时降水量(共4个接口),统计中国地面逐小时气温(共11个接口),按时间段、流域统计中国地面定时气温接口,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等值线接口,按时间检索地面数据要素色斑图接口,显示相应的资料列表;3、删除子菜单中的xxx和sss接口。◆高空资料1、按时间段、经纬范围检索全国闪电定位数据要素接口,显示资料要素;2、检索GPS/MET数据要素(共3个接口),显示资料要素。◆雷达资料
篇七: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作者信宜123456嘶槪念英语17040100959c程序设计语售特别扳specialsttoustraptil10bcm06eelpkitevetisteirakslvierfachco7113d443367115093229心口20027118022071编译原理陈火旺刘春林1118026178delphi50应用73k009x版圭答魏7jdhi7eqecio43fa5cal程序设计7302040956计茸机组咸与结构130207804犒通中文版处业注200z数協库幵发与应f梁书賦张癡峙72204373473o2o5276qviual7320043116v1ualfotjfto及卑应用系绕开发题領7sm245504社服大学英语asj王湘云75w30t34swindowscndrlajftdthe753e2s2479时平理论槪逑埶肓部社会科学硏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7s64o134si新槪念英语狂历山大何具莘750720047s361204i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ers95l1j东省敦肓委员会78md4t53g世畀若名瞰治家英语经典満说薛tduluklteui英语令业四期司汇78ixiims3g1鶯语网上交摘莹京华t61067224x大学黄语词匹记忆点津与考点靈览76999309编程黑马直言lptl策三方控件使用人全423测试3信息查询测试图书信息查询测试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题目名称图书系统软件测试
专业班级
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褚伟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目录
1.测试需求分析..........................................................31.1系统概述.........................................................41.2测试需求.........................................................4
2.测试概要.............................................................53.测试计划..............................................................5
3.1测试方案的选择...................................................53.2测试方案:.......................................................73.3测试项目.........................................................73.4测试准备.........................................................73.5测试覆盖率要求...................................................74.测试项目说明..........................................................8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84.2测试用例.........................................................9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245.1功能1(系统登录)...............................................24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24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24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245.5功能5(借书测试)...............................................245.6功能6(还书测试)...............................................256.测试评价与结论.......................................................256.1能力............................................................256.2缺陷和限制......................................................256.3建议............................................................257.总结.................................................................268.参考资料.............................................................27
摘要(中英文)
1.测试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本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
考虑到很多单位和学校有现成的身份IC卡(校园卡、会员卡等),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我们特在系统中加入了会员卡管理功能,这样,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读者编号进行借阅操作,也可以通过已有的身份卡(配合刷卡机或者条码扫描抢使用)来完成操作;在系统的办卡管理中有新办卡、换卡和注销卡等功能,彻底解决丢卡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制卡公司定制卡时,一般会要求每张卡的ID号都不同,所以一旦换卡了,原来的会员卡就作废了,即使丢失卡被别人捡到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借阅操作)。
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多年使用电脑管理图书馆业务的经验,注意到工作人员在使用电脑时容易发生的人为错误,因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排错功能,而且本系统自带了一些常用的资料库(如中图分类库,出版社库等,系统会自动根据图书的标准ISBN码检索出当前图书的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地点等,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录入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录入图书资料时更轻松;系统也自带了通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用户以前的已有资料或者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导入到本系统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本系统完全可以配合条码扫描枪使用,操作会更流畅,更简单。技术简介:本系统采用AdaptiveServerAnywhere数据库、C/S结构,完全支持多用户操作;可运行于Windows9x/WindowsNT/2000/Xp/2003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先进性与扩充性;可在线升级。系统特点:操作简单、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
1.2测试需求
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图书
管理测试,信息查询测试,借书测试,还书测试,用户、管理员管理测试。按照规格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软件的漏洞不足并予以改正。
2.测试概要
测试标识符
系统登陆测试图书管理测试
信息查询测试借书测试还书测试用户、管理员管理测试
测试内容
检查用户是否合理、合法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进行图书信息查询读者从图书馆借出书籍读者退还所借书籍添加、删除、修改用户、管理员信息
实际测试工作内容与预先设计的内容的差别无无
无无无无
3.测试计划
3.1测试方案的选择
测试的方法:在这里我们有黑盒、白盒、静态、动态、回归、单元和集成测试等方法。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根据软件的规格对软件
进行的测试,这类测试不考虑软件内部的运作原理,因此软件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黑盒子。
软件测试人员以用户的角度,通过各种输入和观察软件的各种输出结果来发现软件存在的缺陷,而不关心程序具体如何实现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或者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利用白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
白盒测试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指测试不运行的部分,例如测试产品说明书,对此进行检查和审阅.。静态方法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文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静态方法通过程序静态特性的分析,找出欠缺和可疑之处,例如不匹配的参数、不适当的循环嵌套和分支嵌套、不允许的递归、未使用过的变量、空指针的引用和可疑的计算等。静态测试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的查错,并为测试用例选取提供指导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软件来检验软件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的正确性。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在发生修改之后重新测试先前的测试以保证修改的正确性。理论上,软件产生新版本,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验证以前发现和修复的错误是否在新软件版本上再次出现。
根据修复好了的缺陷再重新进行测试。回归测试的目的在于验证以前出现过但已经修复好的缺陷不再重新出现。一般指对某已知修正的缺陷再次围绕它原来出现时的步骤重新测试。通常确定所需的再测试的范围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当临近产品发布日期时。因为为了修正某缺陷时必需更改源代码,因而就有可能影响这部分源代码所控制的功能。所以在验证修好的缺陷时不仅要服从缺陷原来出现时的步骤重新测试,而且还要测试有可能受影响的所有功能。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最微小规模的测试;以测试某个功能或代码块。典型地由程序员而非测试员来做,因为它需要知道内部程序设计和编码的细节知识。这个工作不容易做好,除非应用系统有一个设计很好的体系结构;还可能需要开发测试驱动器模块或测试套具。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指一个应用系统的各个部件的联合测试,以决定他们能否在一起共同工作并没有冲突。部件可以是代码块、独立的应用、网络上的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程序。这种类型的测试尤其与客户服务器和分布式系统有关。一般集成测试以前,单元测试需要完成。
集成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它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并且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组件是指多个单元的集成聚合。在现实方案中,许多单元组合成组件,而这些组件又聚合成程序的更大部分。方法是测试片段的组合,并最终扩展进程,将您的模块与其他组的模块一起测试。最后,将构成进程的所有模块一起测试。此外,如果程序由多个进程组成,应该成对测试它们,而不是同时测试所有进程。
集成测试识别组合单元时出现的问题。通过使用要求在组合单元前测试每个单元,并确保每个单元的生存能力的测试计划,可以知道在组合单元时所发现的任何错误很可能与单元之间的接口有关。这种方法将可能发生的情况数量减少到更简单的分析级别测试用例的选取原则:
一:测试用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二:测试用例要有“浓缩性”,即精要、综合。三:尽量避免含糊的测试用例。四:尽量将具有类似效果的测试用例抽象并归类。五:尽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测试用例。
3.2测试方案: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功能进行逐一测试,在输入合理及不合理的数据后测试系统的正常运作情况。
3.3测试项目
测试1:系统登录测试测试2:图书管理测试测试3:信息查询测试测试4:系统管理测试测试5:借书测试测试6:还书测试
3.4测试准备
计划测试项目,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
3.5测试覆盖率要求
(1)对源代码的测试覆盖率要求在这里我们争取对软件关键模块的语句覆盖率要达到100%,分支覆盖要达到85%
以上。从而使系统的整体代码覆盖率能够达到87%以上。(2)对需求的测试覆盖率要求
在这里争取测试用例的执行率要在100%,即所有用例都要执行一遍,测试用例的通过率要达到95%以上。
4.测试项目说明
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测试1:测试2:测试3:测试4:测试5:测试6:
名称:系统登录测试目的:测试系统操作界面内容:帐号口令输入、合理性检查、合法性检查,系统操作界面显示控制
名称:图书管理测试。目的:测试图书库操作功能。内容:图书库管理界面显示控制,图书库浏览,增加图书记录,删除图书
记录,编辑图书记录。
名称:信息查询测试目的:测试系统信息查询功能内容:输入查询关键字,进行图书信息查询,管理员可查询学生信息,
借阅信息
名称:系统管理测试目的:测试系统管理的功能内容:系统管理,创建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更改口令。
名称:借书测试目的:测试借书功能内容:学生查找书籍,找到所要书籍进行借阅
名称:还书测试目的:测试还书功能内容:学生退还所借书籍,记录借还信息。
4.2测试用例
4.2.1用例1:系统登录测试
输入
用户名
密码
admin
admin
admin
123456
admin
1.输入:”admin““admin
输出要求:登陆失败
输出结果:
权限管理员管理员管理员
”
输出
登录失败,输入错误登录失败,输入错误登录成功,进入管理员模块
2.输入:”admin““123456”输出要求:登陆失败输出结果:
3.输入:”admin““”输出要求:登陆成功
输出结果:
4.2.2测试2(图书管理测试)1.添加图书测试输入:图书信息
输出要求:添加成功输出结果:
2.修改图书测试输入:
输出要求:修改成功输出结果:
3.删除图书测试输入:删除”编译原理”输出要求:已经删除此书输出结果:
与书库对比,已删除此书:
4.2.3测试3(信息查询测试)1.图书信息查询测试:输入:”计算机”,显示相关书籍
输出要求:显示出查询结果(查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输出结果:
2.学生信息查询测试:
输入:读者姓名:”田远”输出要求:显示该读者的信息以及所借的书籍输出结果:
4.2.4测试4(系统管理测试)用户添加:1.用户添加测试输入:
要求:添加成功结果:
2.切换用户测试输入:
要求:登录成功结果:3.修改密码测试输入:
要求:修改成功结果:
普通用户测试用例:
输入
用户名
学生
1
1
游客
2
密码
输出
用户名重复用户名不能为空添加用户成功
1.输入:”学生””1”输出要求:用户名重复输出结果:
2.输入:””“1”输出要求:用户名不能为空输出结果:
3.输入:”游客”“2”输出要求:添加成功输出结果:
修改用户测试用例:输入
修改前用户名密码是否锁定用户
名学生1未锁定学生学生1未锁定读者学生1未锁定读者学生1未锁定读者1.输入:密码改为”4”
输出要求:修改成功输出结果:
修改后密码是否锁
定11未锁定1未锁定11锁定11锁定
输出
修改成功修改成功修改成功修改成功
2.其他修改测试类似3.添加管理员测试和修改密码测试类似于添加普通用户测试和修改用户测试4.2.5测试5(借书测试)
借书测试用例:
输入
用户id
图书id
3111113131
123456123456
输出
原因
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用户编号不能为空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图书编号不能为空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此用户不存在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此书不存在记录借书成功
1.输入:””“”输出要求:借书失败输出结果:
2.输入:”31”””输出要求:添加失败输出结果:
3.输入:”1111”“123456”输出要求:添加失败输出结果:
4.输入:”31”“”输出要求:添加失败输出结果:
5.输入:”31”“123456”输出要求:添加成功输出结果:
4.2.6测试6(还书测试)
还书测试用例:
输入
用户id
图书id
3111113131
123456123456
输出
原因
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用户编号不能为空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图书编号不能为空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此用户不存在记录待操作列表中无数据此书不存在记录还书成功
1.输入:””“”输出要求:还书失败输出结果:
2.输入:”31”””输出要求:还书失败输出结果:
3.输入:”1111”“123456”输出要求:还书失败输出结果:
4.输入:”31”“”输出要求:还书失败输出结果:
5.输入:”31”“123456”输出要求:还书成功输出结果:
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5.1功能1(系统登录)
5.1.1能力在测试过程中对于选用的用例基本能过提出错误提示,变现良好。
5.1.2限制在输入时如果选择了游客,则无论是否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都会进入游客模块,在该
功能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
5.2.1能力图书管理测试中的各项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添加图书分
类、修改图书分类、删除图书分类,表现得都比较迅速。5.2.2限制
对于图书信息表的数据项还应该多添加一些,这点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
5.3.1能力图书查询速度较快,查询能力也较好。
5.3.2限制由于数据库内容较少,查询速度不能反应出软件处理的真实情况,这点还需有待
验证。
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
5.4.1能力在添加、删除、修改用户和管理员的功能上都较快。
5.4.2限制由于数据库内容较少,添加、修改、删除速度都还不能反应出软件处理的真实情况,
这点还需有待验证。
5.5功能5(借书测试)
5.5.1能力还书能力较好,速度也较快。
5.5.2限制最好能实现用户自己自主实现借阅功能,但需要自主借阅限制。
5.6功能6(还书测试)
5.6.1能力还书能力较好,速度也较快。
5.6.2限制最好能实现用户自己自主实现借阅功能,但需要自主借阅限制。
6.测试评价与结论
6.1能力
针对现实情况,该软件能对管理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能做到基本的登陆验证、图书管理、还书、借书、图书查询、用户、管理员管理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界面简洁美观,反应速度还能令人满意。
6.2缺陷和限制
在登录系统中,没有对不符合要求的用户名和密码格式进行限制。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数据库中的内容还较少,不能较准确的反应出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以及添加、删除、修改图书分类信息的速度。在图书查询系统中,没有对每一本书的详细信息进行查询,而且数据库较小。在借书和还书系统中,只有管理员能实现此功能,学生不能自主借书,还书。
6.3建议
a.增加登录时的验证规则;b.增加数据库中的内容;c.增加查询时的现实信息;
7.谢辞
此图书管理系统是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此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此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针对实现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要求。只有在登录系统中,没有对用户名格式的验证。还有,在借书和还书系统上,也有一定的缺陷。
这次课设,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刚开始要设计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通过不断摸索和老师的教导得以解决,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我也将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学习的效果,我也发现我学到的知识比上个学期学的还要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这次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牢固。
通过此次软件测试的课程设计,我深刻学习掌握了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关于黑盒、白盒的测试用例的设计,也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程序上的编写能力,以及一些之前未触及的问题,为即将踏上社会的自己又做了一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8.参考文献
[1]《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藩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篇八: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app测试报告范文
app测试报告范文【1】一、引言
手机软件的自动化测试一直困扰着手机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本文将最近的一些研究新发现及具体思路作详尽阐述,希望能给予大家更多的参考萌发新的思路。
通过长期的手工测试得出如下可以以自动化测试来解决的问题:
1.压力测试:一些连续不断的操作,比如反复切换歌曲播放及联网操作等;
2.极限临界测试:一些极限条件的构造(创建多个列表)及输入字符个数等;
3.兼容及中断:比如在播放或下载歌曲的时候来电话或者信息;
4.基本功能回归测试: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于以上的测试很多也是可以通过手工来完成,但部分测试采用手工测试是不可靠的,比如最近发现一个Bug(在联网的一瞬间如果来一个信息等中断操作出现死机),类似这种Bug出现条件非常苛刻和临界的情况在手工测试中是很难发现和构造这种测试环境的,即使发现了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一种偶然,同时给开发人员定位这个问题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诸多因素,我们不得不重视手机软件的自动化测试研究。
其实如果掌握了一些自动化测试要领,从简单入手,逐步实现和突破,相信一定能够解决手机软件自动化测试的难题。
二、自动化测试原理1.TestAgentTestAgent为嵌入在手机软件系统中的一个测试代理模块,解决PC端与手机端交互处理及互联消息通讯问题,这是区别于其他桌面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关键点,也是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串口或蓝牙设备与PC端中的TestTool建立通讯,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1)接收TestTool发送的消息并向手机端软件系统分发消息及任务2)监控手机端软件运行情况并根据相应的约束反馈给PC端的TestTool3)被测软件的功能(接口)封装及消息响应2.TestToolTestTool自动化测试工具在PC端用于测试控制及测试操作实体,与TestAgent对应,该工具与常规的自动化测试软件一样,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1)向手机端TestAgent发送可识别的消息及任务2)接收来自手机端TestAgent的反馈结果3)对来自手机端TestAgent的反馈进行测试业务的处理4)将测试业务的处理结果呈现给测试人员
三、测试业务1.主动式测试TestTool主动式测试是根据我们的测试需求比如(压力、性能、极限)在TestTool中编写测试脚本控制手机端软件进行测试,或者构造一些手工很难实现的测试场景,通过运行脚本向TestAgent发送消息及任务,TestAgent再向被测软件分发消息及任务,并将结果原路返回给TestTool,TestTool再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测试结果。关键点:发送和分发消息、接收及处理反馈结果(结果判断)。2.回归式测试基本功能的回归测试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录制和回放机制,通过运行录制的测试脚本达到按照先前的操作顺序、步骤、输入数据等再次测试被测软件以此达到回归测试的目的。1)录制:就是在执行手工测试时将手工测试的任何操作及返回结果(预期正确的结果)通过TestAgent在TestTool中保存下来,并进行分析处理形成一个可执行的脚本。录制的关键点:按键或触屏消息、坐标、响应结果(GUI界面)。2)回放:与录制相对应,运行录制时产生的脚本,与主动式测试方式不同的是回归式测试是事先要录制脚本,通过录制脚本来代替人工编写脚本。回放关键点:发送和分发消息、接收及处理反馈结果(结果判断)。四、关键技术1.消息传送机制
利用手机Modem中提供的ATCommand通过串口向手机端建立命令消息通讯,目前手机厂商提供了常用的ATCommand,基本满足普通的自动化测试需求,另外厂商还提供了用户自定义ATCommand的功能,当标准的ATCommand不能满足自动化测试需求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定义ATCommand来实现我们自动化测试中所需要的消息通讯。如下为MTK平台上实现自定义ATCommand的关键样例代码:
viewplaincopytoclipboardprint//customer_at_command.c#include“kal_non_sp***customercommand
*****************************************************************************/#definePLAY“play”
#defineSTOP“stop”kal_uint8custom_get_atcmd_symbol(void);voidcustom_command_hdlr(char*full_cmd_string);
externvoid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kal_uint16length,kal_boolstuff);
/******************************************************************************FUNCTION
*custom_command_hdlr()*DESCRIPTION
*ThisfunctionshouldparsethecustomATcommandanddocorrespondentaction.
*Customershouldmaintainandmodifythecode.*PARAMETERS*kal_uint8*cmd_string*RETURNS*none
***********************************************************
******************/
void
custom_command_hdlr(char
*full_cmd_string)
charbuffer[MAX_UART_LEN];
charcmd_name[15];
kal_uint8index=3;//westartparsingindexafterthe
CUSTOM_SYMBOL
kal_uint8tmp_idx=0;
while((full_cmd_string[index]!==)&&//mightbeTEST
commandorEXEcommand
(full_cmd_string[index]!=)&&//mightbeREADcommand
(full_cmd_string[index]!=13))//carriagereturn
{
cmd_name[tmp_idx]=full_cmd_string[index];
tmp_idx++;index++;}cmd_name[tmp_idx]=;/*justaverybasicexample:customercanimplementtheirown*/if(strcmp(cmd_name,PLAY)==0){/*BEGIN:dothefollowingparsingandcorrespondentaction*//**//**//**//*END:dothefollowingparsingandcorrespondentaction*//*generatefinalresultcode:“OK”*///Todo实现消息分发或功能调用sprintf(buffer,“HelloPlay”);printf(“%s“,“HelloPlay”);
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kal_uint16)strlen(buffer),KAL_TRUE);
}
elseif(strcmp(cmd_name,STOP)==0){/*BEGIN:dothefollowingparsingandcorrespondentaction*//**//**//**//*END:dothefollowingparsingandcorrespondentaction*//*generatefinalresultcode:“OK”*///Todo实现消息分发或功能调用sprintf(buffer,“HelloStop”);printf(“%s“,“HelloStop”);
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kal_uint16)strlen(buffer),KAL_TRUE);
}else/*uecognizedcommand*//*generatefinalresultcode:“ERROR”*/sprintf(buffer,“ERROR”);printf(“%s“,“ERROR”);
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
(kal_uint16)strlen(buffer),KAL_TRUE);}return;}kal_uint8custom_get_atcmd_symbol(void){return(CUSTOM_SYMBOL);}2.图像识别图像识别主要通过抓取LCD屏幕显示图像进行智能识别来模
拟测试工程师的双眼辨识文字或图像信息,以此判断测试结果。主要涉及图像的获取和对比分析,智能识别是一个比较专业的研究领域,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进行调研,目前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能够通过第三方工具来实现,比如借助目前已经成熟的测试工具QTP等。对于图像获取在手机平台上应该具备这样的接口,或者自行开发这个接口。
3.录制回放录制的信息及相应的实现方式如下:1)按键消息:由TestAgent捕获该消息并同步给PC端的TestTool2)笔点消息:由TestAgent捕获该消息并同步给PC端的TestTool3)坐标:由TestAgent捕获该坐标信息并同步给PC端的Test
Tool4)响应结果(GUI界面回放的预期结果):通过图像抓取接口
抓取图像并同步给PC端的TestTool(如果做到极致的话在PC端所呈现的GUI界面与实际手机GUI界面同步一致,等同于PC机上的显示为手机GUI的一个镜像)
5)时钟同步:操作步骤的时间点、操作的先后顺序、输出结果响应时间
6)录制脚本组装:TestTool将所有的录制信息进行处理并组装成一套可运行的测试脚本,要求运行该脚本后能够与录制时的操作完全一样,并能将回放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执行结果。
7)回放:主要是运行组装好的测试脚本,将回放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执行
app测试报告范文【2】测试前的准备:
1.使用同类型的产品,不仅仅是使用,应该是测试同类型的产品。
2.熟悉我们产品的spec文档,积极和pm交流。3,写测试用例,没有时间至少要有一个checklist。1.功能a.基本功能,主要指app是否完成了设计的所有功能。分清模块,写一份checklist,避免漏测。考虑横竖屏切换,不过很多app
现在只支持竖屏。b.系统交互:电话短信干扰,低电量提醒,push提醒,usb数
据线插拔提醒,充电提醒等,2.性能:稳定性,兼用型(android碎片化是个难题,bug也多,
ios相对bug少),app运行的内存消耗和cpu消耗,app后台长时间运行的耗流量,耗电量。
推荐testin这个第三方平台,对android兼用性测试比较有帮助。
3.易用性:面是否吸引人、容易理解。界面整洁、简单。无错别字。点击范围确定等。这部分测试中,如果测试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通常会提交需求bug。
4.外场:网络切换,网络信号强,弱下的app运行情况。对自动化的一些看法:目前我们可以接触到手机方面的自动化工具:robotium,monkey,monkeyrunner,androidjunit。但是由于ui变化快,自动化测试往往不方便维护。前三个不需要源码支持,但是功能有限,androidjunit很强大,对代码能力要求高,同时需要源码支持。app的开发周期一般都很短,ui变化大,用自动化要考虑投入成本,大多数的公司估计都不适用。不过测接口之类的通过自动化是个不错的选择。转,说得多有道理的。1.移动互联网开发节奏很快,版本快速迭代,如何让测试敏捷
起来?Monkey:我建议放弃完全得TestCase。全部用featurelist
或者测试思维导图或者功能点划分表来进行引导得测试。主要目的不会漏掉功能点以及防止regression得bug。其次要敏捷必须要有自动化得支持。关于这点就是根据不同得app进行定义了。首先UT无论如何就要做起来。其次是api和regressiontest得自动化要做起来。当然CI也一定要搭建的。
2.移动应用测试,如何更全面的保证产品质量?如何让用户参与到测试中来?
Monkey:更全面得保证产品质量。如果要说到全面,那么必须就是功能,压力,性能,安全,用户体验面面具到了。其实还是和我第一个问题说得一样。将app结合os得特性分层进行逐个得测试或者自动化测试。关于让用户参与到测试中来的话。我建议可以将不同的用户集合起来,qq或者weixin保持联系。然后android可以定期发布内测版本,ios可以发布testflight版本。
3.用户反馈问题建议非常多,如何做好有效管理、分析和反馈?
Monkey:这个我相信无论哪家公司都会碰见。用户的反馈不一定都是有效的。管理的话,我建议还是需要安排一个专门的人进行记录。将反馈全部作为bug的一种,随后填入bug系统方便跟踪。其次关于crash或者无法重现的问题。就需要自己在软件中增加自动反馈crashlog的机制。包括用第三方的友盟等也可以。随后再定期的进
行log的分析。这些其实都不难,主要就是需要坚持,一直去做。4.竞争产品很多,测试如何做竞品分析?Monkey:这个其实我并不是很在行。不过我觉得分析的话。主
要有几点。其一,核心功能的体验。也就是说核心功能路径长短。比如A用了3步完成B用了4步完成的功能,那么A明显有优势。其二,核心功能的交互,包括用户的学习成本。其三,场景分析,比如我们可以设计N个场景,在这N个场景中我们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用户会做什么选择。其实往往我们一设计之后就发现,有些功能用户根本无法理解,或者根本不用去做。自然也就没有意义。当然分析还有很多,包括下载量,点击数,评论等等。都可以观察。
app的测试方式我在我自己的书中会有写。这里我简单介绍以下。不过首先需要肯定是不是拿到手就可以测的。更多的是需要了解
a。产品功能featurelist需要熟悉b。需要产品所在的系统的架构c。需要熟悉产品本身的结构,本身的逻辑,包括cs结构,生命周期,api等d。根据abc来设计测试点,测试点可以是思维导图或者别的。但是并不需要去编写很详细的测试用例。app测试报告范文【3】1、安装、卸载测试在真机上的以及通过91等第三方的安装与卸载安装在手机上还是sd卡上
2、启动app测试3、升级测试数字签名、升级覆盖安装、下载后手动覆盖安装、跨版本升级、升级后可以正常使用。覆盖安装要确保数据库有字段更新的话,能正常更新,否则就容易导致app异常。4、功能测试包括功能点、业务逻辑、关联性(主要测试客户端与PC端的交互,客户端处理完后,PC端与客户端数据一致)、服务端接口测试(主要通过访问服务端接口来验证服务端业务逻辑功能点是否正确)5、数据对比测试可在模拟器或真机上进行,同时与数据库中实际的插入记录做对比。还要对比主站的相同流程6、性能7、安全8、android特性测试(横竖屏,home键,音量键,power键等)9、各种网络状态下进行的测试(包括飞行模式)3G上网:td-cdma、cdma2000、wcdma能否正常使用。edge、gprs能否正常使用(主要测试是否支持net接入点和wap接入点)
10、中断性测试如突然来电短信弹出低电量等时app能否正常使用11、app切换测试(最小化、多个app切换)12、关机、待机后app能否正常使用13、兼容性测试android各种版本各种分辨率QVGA、WVGA、HWVGA等与其他第三方app的兼容14、app在清空数据或强制退出后还能正常运行否15、api,包括在app内跳转到另一个界面,在返回来,以及跳转到系统api16、app对资源的占用(cpu、内存、耗电、流量等)17、app本身涉及的权限18、长时间开机且开app,看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19、互动分享:如果程序里面包括分享功能,那么检测点击分享的时候是否会正常给出分享提示,点击分享后所填写的分享内容是否正确
[app测试报告范文]
篇九: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XX年XX业务承载网优化与扩容工程新增设备安装验收测试报告
一、基本信息:
安装编号XX项目XXX
安装日期XX节点XX
XX年XX业务承载网优化与扩容工程新增设备安装验收测试报告
目1、完成本次IP业务承载网新增设备安装的2、检查设备是否按照安装接收规范完成安装和测试
预1、设备硬件整机及各模块均已到货置2、软件版本及补丁符合电信集团要求条件软件版本:
补丁版本:无
安1、安装方已按各厂商相关设备安装规范做好准备装
2、安装方已按各厂商相关设备安装规范进行安装过程
二、接收规范
软硬件验收测试设备上电
外围设备
硬件验收测试
单板加载
告警装置检查
硬件验收测试
硬件系统设备启动时间
软件升级性能及功能验收测试
电源指示灯常亮,各风扇长时间运转正常,设备的散热、通风情况良好,各设备自测正常
□合格测试
□不合格
外围设备齐全,接线及自测正常
□合格□不合格测试
上电加载时和运行过程中,各单板指示灯运
行正常,指示灯状态与系统实际所处的状态一致。可观察到正确的版本信息和单板状态,各单板加载顺畅,加载后运行正常,设
□合格测试
□不合格
备安装符合厂家安装工艺及规范要求。
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装置工作正常
□合格□不合格测试
硬件系统无故障,提供测试报告
□合格□不合格测试
各设备正常启动,业务呼叫正常
□合格□不合格测试
软件升级可以在线升级;支持回退能力;操□合格□不合格
作系统的软件升级必须不影响在线用户
测试
设备性提供产品的入网测能验收试报告
□合格□不合格测试
□未□未
□未
□未□未□未□未□未
文档编号
G-TR2009-DD-YS版本
V1.0
页码
测试
XX年XX业务承载网优化与扩容工程新增设备安装验收测试报告
系统初始化系统建
系统再启动立功能
告警功能核实可用性及可靠性测试
以太网接口可用性测试POS接口可用性板卡可靠性GE接口可用性ATM接口可用性
维护网口可用性
1+1备份方式的主备单板倒换
可成功进行初始化验证系统的自动/人工再启动功能,启动时间应不大于15分钟声光告警功能正常
各类以太网接口工作正常
各类POS接口工作正常各类GE接口工作正常各类ATM接口工作正常维护网口工作正常
主备单板可正常倒换,主备倒换过程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业务的正常提供,确认倒换时已建立的呼叫的计费信息的准确性
□合格测试□合格测试□合格测试
□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合格测试□合格测试
□不合格□不合格
□合格测试□合格测试□合格测试
□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测试
切换时间:
□未□未□未
□未□未□未□未□未□未
设备可靠性测试
负荷分担功能测试
主备电源的切换测试
热插拔
网络可靠性测试
故障实时监测
网络连通性测试
ping测试telnet测试
对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板件,在将其中一块板件中断使用后,不影响其他板件业务的正常提供
设备能自动起用备用电源,并且不影响通信
接口模块、主控板、接口板、风扇、电源等可以热插拔对于重要部件的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时,系统执行故障处理程序消除故障。对于无法消除的故障,系统执行自动倒换命令,备份系统接管故障的硬件、软件的工作,不影响系统业务处理。设备的相连端口配置正常的IP地址,互相正常ping通;能够正常通过telnet登录上RouterB并且执行相应权限等级指令。
□合格□不合格测试
□合格测试□合格测试
□不合格□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测试
□合格测试□合格测试
□不合格□不合格
□未□未□未
□未
□未□未
文档编号
G-TR2009-DD-YS版本
V1.0
页码
XX年XX业务承载网优化与扩容工程新增设备安装验收测试报告
Tracert功能测试验证路由器的Tracert功能正常
三、签字确认(盖章)
安装结果与结论:合格□不合格□电信公司代表:监理公司代表:厂商代表:
备注:
□合格□不合格□未测试
文档编号
G-TR2009-DD-YS版本
V1.0
页码
篇十: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接口压力测试报告精选文档
TTMSsystemofficeroom【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性能测试报告
(****接口服务系统)2016年12月22日目录
1.测试目的、范围
1.1.测试目的
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检测****接口服务系统的性能情况。即:为了系统上线后能够稳定运行,有必要在上线前对核心业务场景的压力情况有充分了解。因此,希望在模拟生产环境的情况下,模拟上线后的用户并发数,对系统核心业务进行压力测试,收集相应的系统参数,并最终作为上线的依据。编写本方案的目的是指导本次性能测试有序的进行,相关人员了解本次性能测试。
1.2.测试指标范围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获得的性能指标如下所列: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量。
2.测试环境
模拟客户使用环境(最好模拟客户实际使用的配置环境)。具体如下:
2.1.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应用服务器数量:1台
配置:4核心8G内存➢数据库服务器数量:1台
配置:16核心40G内存➢测试客户端数量:1台
配置:双核心8G内存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7➢数据库:Oracle10g
2.2.测试工具
Loadrunner11Xshell
3.测试功能点
本次测试****接口访问时的响应时间及并发量瓶颈。
4.准备工作
1)测试功能点全部通过功能测试,确保功能上没有问题;2)准备测试环境服务器:?3)准备测试客户机,机器安装Loadrunner11;4)对于测试功能点,事先录制好相应的测试脚本,包括参数化、关联等,准备好测试数据,脚本能够成功的回放,保证在测试的时候能够顺利的运行;?5)创建测试场景,并配置好每个场景的设置;?
6)测试过程中保存好脚本和分析结果。
5.测试用例及结果
本次主要测试访问接口时接口服务所能承受的压力,测试接口无需登录,
直接访问即可,因此不存在同一用户与不同用户访问的差异。由下表测试结果可看出当并发数增大时,响应时间逐渐增大,服务器所受
压力也逐渐增大。本次测试环境数据库最大线程为600。当并发数大于500时,测试环境服
务器CPU使用率溢出,测试过程中报出错误数过多。主要错误类型为:;。经
过和开发沟通,解决了27740类型的BUG,但并发数为600时仍有过多超时错误。
当并发数设为500时,运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2个错误,但是在整个操作
中占比小于0.1%。
具体测试数据如下:
验证功能
访问****接口(无须登录)
方法
设置不同的并发用户数,平均每秒增加10个用户,模拟用户访问系统的负载压力情况,进行30分钟的连续压力测试,记录系统被访问时平均响应时间、服务器内存/cpu利用率等各项性能指标,作为系统在实际使用情况中的性能表现依据。
并发用户数100300500600
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30m
0.731s
60m
1.057s
30m
1.563s
30m
3.405s
服务器CPU/内存利用率峰值55.6%/16.6%峰值92.2%/16.9%峰值89.2%/17.1%峰值105.5%/17.2%
数据库内存/CPU利用率峰值94%/1.7%峰值99.7%/1.6%峰值98%/1.4%------
错误002
1200
篇十一: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P> XX接口测试报告版本:V1.0
所属团队适用范围
*******
撰写人
XX
最后更新时间XXXXXX
目录
1系统接口概述.....................................................................................................................................12测试目的和范围.................................................................................................................................23测试对象范围......................................................................................................................................24测试工具..............................................................................................................................................25测试记录及结果分析..........................................................................................................................26测试问题及结果分析..........................................................................................................................27测试结论..............................................................................................................................................3
1系统接口概述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对于系统接口的定义和设计做出介绍,比如系统一共有多少个接口?采用哪种协议?都涉及到哪些发送方法?采用怎样的请求格式?使用怎样的返回标准?可用表格说明。
2测试目的和范围
本次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系统接口功能和逻辑处理已验证,符合《接口定义说明书》的定义和要求,满足系统需要。
3测试对象范围
说明测试的对象是哪些,具体接口列表
4测试工具
说明本次测试使用到的测试工具和辅助工具
1.测试工具:该测试将使用Postman(例)
Postman是谷歌的一款接口测试插件,它使用简单,支持用例管理,支持get、post、文件上传、响应验证、变量管理、环境参数管理等功能
5测试记录及结果分析
用例编号
场景描述
被测接口
测试结果
备注
6测试问题及结果分析
结合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整体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接口业务功能错误类缺陷情况
•接口异常处理类缺陷情况•接口处理数据沉淀缺陷类情况•接口安全性缺陷情况
7测试结论
给出本次接口测试的测试总结论,一般以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比较结果作为测试结论。
篇十二: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P> .-
G9供应链系统测试报告
目录
1.1项目背景11.2测试目的11.3测试环境与配置.................................................................................................................21.5缺陷的统计与分析.............................................................................................................2
1.5.1缺陷汇总..................................................................................................................21.测试缺陷趋势图:52.缺陷类型分析图:53.缺陷严重等级分析图64.模块缺陷数分析图7总结7
1.1项目背景
1.2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G9总部系统基线版本系统发布前的整体测试,按既定的测试计划对整个系统进行如下测试
1.功能测试(包含界面测试):保证系统主要功能工作正常,满足功能需求;2.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在主流浏览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中可以正常工作;3.故障恢复测试:保证系统异常环境下系统数据完整;4.性能测试:保证系统在资源有限、数据量多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响应;5.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的权限分配安全有效;5.文档测试:保证操作文档容正确无误;
本次测试的系统模块主要有:1.总部设置系统;2.总部查询报表系统;3.数据传输服务端、客户端程序;4.系统升级程序5.多服务器数据同步设置
.
.可修编.
.
-
1.3测试环境与配置
测试环境及其配置:1.操作系统:客户端:windowsxpsp3;服务端:windowsserver20082.数据库:SqlServer2008R23.浏览器:IE7+4.网络环境:局域网5.组件环境:.netframework4.0
1.4测试用例
功能、模块名称用例数已通过用例数未通过用例数
备注
1.5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5.1缺陷汇总
系统模块按严重程度
.
总部设置、总部查询系统
已修复bug数
未修复/暂缓bug明细
.可修编.
各级bug总数
.
严重、高
一般低
汇总
16个
0个0个16
-
1.总部查询系统——套餐销
售统计表,应计金额和实收
金额和门店统计不一致!
(#284)
2.总部查询系统——营业分
析报表-外送服务员业绩统
计表,查询不到数据!
(#272)
3.会员卡系统——离线模式
下,门店卡升级信息,总部
查询不到!(#342)
4.总部设置系统——客户管
22
理系统,维护人员设置,无
法下载到门店!(#283)
5.总部设置系统——雅座卡
客户信息导入功能,按照生
成的模版,将客户信息导入
成功后,在客户资料里看不
到导入的客户信息!(#320)
6.总部设置系统——数据服
务,其他——按门店分发和
按项目分发里,每单消费区
间段没有下发项目!(#264)
0
0
0
0
6
22
系统模块会员卡系统
按严重程度数
已验证bug
未修复/暂缓bug明细
1.会员卡连锁实时在线方式,
门店制卡提示失败,验证卡
密码出错,但是在总部却可
严重、高
24个
以查询到此卡号已制卡!
(#192)
2.会员卡系统——卡优惠-充
值返券、返积分、消费折扣、
.
.可修编.
各级bug总数26
.
一般低
bug汇总
0个0个24
-
消费返积分设置有效期为客户生日,无效果,用另外两种日期方式正常!(#336)
00
0
0
2
26
系统模块按严重程
度严重、高
一般
低
bug汇总
划菜系统已验证的bug数
待验证的bug和未修复的bug
2个
0
01个
01个
4
0
各级bug总数21
14
测试分析总结:
本次测试功能覆盖率为100%;提交总的缺陷数1300个,严重级别高,其中严重、高级别为缺陷数有800个;一般的等级的缺陷数为200个;已修复缺陷数995个;未修复缺陷数5个本次测试的功能模块数量为:550个,每模块的缺陷数为:550/1300=0.423
.
.可修编.
.
-
1.测试缺陷趋势图:
时间(201210)发现缺陷数关闭缺陷数遗留缺陷数
第一周50202
第二周60701
第三周55802
第四周20101
汇总1851806
2.缺陷类型分析图:本阶段测试缺陷类型有接口、功能、业务逻辑、界面UI、架构、客户反馈、其他
.
.可修编.
.
-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类型
时间(201210)
接口
8
功能
20
业务逻辑
15
界面UI
20
架构
2
客户反馈
2
性能
3
其他(系统异常)
6
5
3
70
80
10
10
8
9
15
16
10
1
2
1
5
6
3
2
1
1
汇总
2218042
616167
3.缺陷严重等级分析图
.
.可修编.
.
-
4.模块缺陷数分析图
总结本次测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测试目标,本阶段每模块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每模块缺陷密度为:每模块bug数/每模块功能点数,测试缺陷曲线图已处于下降收敛状态,达到预期
.
.可修编.
.
-
测试目标,测试的严重bug已修复并验证完毕,较严重的bug也已修复并验证,一般和低等级的缺陷数为8个不影响软件功能使用,可以进入UAT验收测试。会员卡系统和总部查询和设置系统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修复!
.
.可修编.
篇十三: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P> 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
批文;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2程序系统的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3程序
1(标识符)设计说明从本章
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可。
3.1程序描述
给出对该程序的简要描述,主要说明安排设计本程序的目的意义,并且,还要说明本程序的特点(如是常驻内存还是非常驻?是否子程序?是可重人的还是不可重人的?有无覆盖要求?是顺序处理还是并发处理卜…..等)。
3.2功能
说明该程序应具有的功能,可采用IPO图(即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的形式。
3.3性能
说明对该程序的全部性能要求,包括对精度、灵活性和时间特性的要求。
3.4输人项
给出对每一个输入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入的方式。数量和频度、输入媒体、输入数据的来源和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3.5输出项
给出对每
一个输出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出的形式、数量和频度,输出媒体、对输出图形及符号的说明、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3.6算法
详细说明本程序所选用的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3.7流程逻辑
用图表(例如流程图、判定表等)辅以必要的说明来表示本程序的逻辑流程。
3.8接口
用图的形式说明本程序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及隶属于本程序的下一层模块、子程序,说明参数赋值和调用方式,说明与本程序相直接关联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文卷)。
3.9存储分配
根据需要,说明本程序的存储分配。
3.10注释设计
说明准备在本程序中安排的注释,如:a.加在模块首部的注释;b.加在各分枝点处的注释;对各变量的功能、范围、缺省条件等所加的注释;d.对使用的逻辑所加的注释等等。
3.11限制条件
说明本程序运行中所受到的限制条件。
3.12测试计划
说明对本程序进行单体测试的计划,包
括对测试的技术要求、输入数据、预期结果、进度安排、人员职责、设备条件驱动程序及桩模块等的规定。
3.13尚未解决的问
题说明在本程序的设计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软件完成之前应解决的问题。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用类似3的方式,说明第2个程序乃至第N个程序的设计考虑。
篇十四: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P> C××××测试报告1.测试设备(功能测试)
名称控制板产品形状规格
型号CP×××
版本号1.0
2.测试目的
序号内容
1验证×××网络是否满足要求
2验证板级硬件设计功能能否实现
3验证×××××架构
××与××之间双口××通讯机制××给××以实现××上电自举
4验证××外围设备能否实现
5验证××外围设备能否实现
6验证×××外围设备能否实现
3.测试用品:1.1仪器
序号123
仪器名称大于××的××电源大于××的×××电源×××转换器(简称转换器)
厂牌
型号
××
××
4
××仿真器(简称仿真器)
5
××烧写器(简称烧写器)
6
×××器
××××××××
1.2上微机软件
名称×××12.0××××5.2×××调试工具×××浏览器
版本号×××××××××
厂家×××××××××
1.3线路板烧写文件
名称×××烧写文件×××烧写文件×××引导文件×××烧写文件
文件名C××××××××××××
对应芯片TM×××EP4×××F28×××
4.电源测试4.1测试方法:1)将×××电源连接到××××××电源连接到×××,以上步骤简称‘上电’;
2)用×××器在各电源对应测试点上测量其×××。
4.2测试条件:
1)常温;
2)芯片正常运行。
4.3测试结果:
项目×××V×××V×××V测试者:
测试点C231和×××
测量值精度结果波形×××
日期:
5.采样电路测试
4.1测试方法:1)×××板上电;2)在板载接口对应位置接入信号源;
3)用×××器测量板上对应测试点×××;4.2测试结果:
信号信号接
输入×××有效值测试点×××有效值误×××
测试点
名入点
(×××)
(×××)
差形
0
ADX4:
1AI0和
10×××
-1
-10
0
1
10
-1
-10
1
AI1和
ADINX4:C6
10
×××
-1
-10
0.5
1
2.5
3
测试者:
日期:
6.×××上电自举6.1测试方法:1)×××板上电;2)在×××环境下,选择×××,出现下载界面;
3)选择×××打开×××,选择×××,烧写完成后,重新给×××板上电;
以上步骤×××为‘烧写×××
4)观察指示灯×××是否闪烁
6.2测试结果:
项目×××自举
预计结果×××闪烁
实际结果×××闪烁
结果OK
7.×××测试
7.1测试方法:1)×××板上电;2)在程序中设定×××为输入,输入波形作为×××输出,输入为×××方波,烧写×××;3)用×××器测量板上对应测试点波形;
4)比较测试波形是否与设定一致;7.2测试结果:
信号测试点(参考地为GND)×××X3:C20×××X3:A20
设定波形测试点波形参数100K,50%98K,50%100K,50%98K,50%
波形结果OKOK
×××X3:C19
100K,50%98K,50%
OK
8.双口×××测试
8.1测试方法:
1)×××板上电;
2)在×××中设定×××读写时序,向双口×××全地址空间写入数据,写入完成后读取双口×××中的数据,判断是否与写入数据一致;
3)在×××中设定×××读写时序,向双口×××全地址空间写入数据,写入完成后读取双口×××M中的数据,判断是否与写入数据一致;
8.2测试结果:
项目×××B读写双口RAM×××读写双口×××
写入数据100~199100~199
读取数据100~199100~199
是否一致是是
结果OKOK
9.C6×××9.1测试方法:1)×××板上电;2)烧写×××;3)将F28×××烧写到F×××中;
4)将C6×××写入F28×××内部FL×××
5)程序运行,如果BOOT×××,则指示灯LE×××闪烁9.2测试结果:
项目C6000BOOT×××
预计结果L×××4闪烁
实际结果L×××闪烁
结果OK
10.外部AD测试
10.1测试方法:1)线路板上电;
2)在CC×××环境下,通过仿真器向C67×××写入A×××读写程序;3)在外部A×××输入接口加入电平信号,运行程序,在CC×××中读取采样值。10.2测试结果:
信号ADINC0
信号接入点X4:A6
ADINC1X4:C6
ADINC2X4:A8
接入信号幅值(V)10-1010-1010-10
AD采样值0x1FFF0x20000x1FFF0x20000x1FFF0x2000
结果
11.×××输出测试
11.1测试方法:
1)×××板上电;
2)在c6×××调试程序中设定DA输出值,用示波器在对应测试点处测量输出×××是否与设定一致;
VOUT=2.×××+1.875*2.5?((NA-5×××)/10×××4)+(2×××/×××6)[(NB-12×××)/2×××6]
AOUT=2VOUT-2.5
11.2测试结果:
信号AOUT0AOUT1
测试点X4:C28X4:A28
设定输出值NA:NB0:1280:128
测试点实测值-4.66-4.66
结果OKOK
12.C×××IO测试12.1测试方法:1)×××板上电;2)I×××输出测试:在C67×××调试程序中设定IO输出电平,用示波器在对应测试点处测量输出电平是否与设定一致;
3)IO输入测试:在C67×××调试程序中设定IO为数字输入,对应输入接口处加入信号,在C×××界面上读取IO口捕获电平值;
12.2测试结果:1)IO输出测试
信号测试点DIO0X3:A21DIO1X3:C21DIO2X3:A22
DIO3X3:C22
设定电平010101011
测试点实测电平010101011
结果OKOKOK
OK
13.F28DIO4DIO5DIO6
X3:A23X3:C23X3:A24
0
0
OK
1
1
0
0
OK
1
1
0
0
1
1
OK
1
1
DIO14DIO15
X3:A28X3:C28
0
0
OK
1
1
0
0
OK
1
1
2)IO输入测试信号信号输入点DIO0X3:A21DIO1X3:C21DIO2X3:A22
DIO3X3:C22
输入电平0101010111
IO口捕获电平值0101010111
结果OKOKOK
OK
2××××××××输入测试
信号信号输入点DIO0X3:A21DIO1X3:C21
输入电平0101
IO口捕获电平值0101
结果OKOK
测试
13.1测试方法:1)线路板上电;
2)在F28××××××程序中设定U××××××收发时序,将收到的数据通过串口发回;
3)在串口调试工具界面上读取AR××××××发回的数值,判断收发是否一致;
13.2测试结果:
项目UART测试
界面发出的数据8
界面读回的数据8
结果OK
14.F28M35以太网口测试14.1测试方法:1)线路板上电;2)在F28M××××××程序中配置以太网,加入UIP协议,将IP地址设定为××××××8.4.1;3)将板上网口通过电缆连接点PC上网口;
4)在D××××××环境下,输入命令ping1××××××,若收到回传的数据,则通讯成功。
14.2测试结果:
项目以太网口测试
输入命令Ping191.168.4.1
Ping是否成功是
结果OK
15.F2××××××外扩EE××××××测试
15.1测试方法:1)××××××板上电;
2)在F28M××××××程序中设定EEP××××××读写程序;3)通过SPI向EEPR××××××对应地址写入数据;
4)读取EEP××××××对应地址数据,判断是否与写入数据相同。15.2测试结果:
项目外扩E××××××M测试
写入数据
读取数据
结果
篇十五: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P>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报告模板LT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一、测试目的
验证测试环境下5个接口测试联调情况和商户管理平台使用情况
二、测试环境
2.1服务器软件信息说明:
服务器IP服务器角色地址
服务端口
2.2服务器硬件信息说明:
服务器CPU类型IP地址
内存硬盘网卡大小
三、测试时间
开始内部开发时间: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开始联调时间:上生产时间:
四、测试范围及结果
4.1测试结果汇总
说明:填表后,请对各模块加附各自测试数据记录及截图以证明测试完成
模块
名称
支付
描述生成支付订单
借记卡和信用卡支持情况
是否测试
退货
生成退货订单
接口
订单查询多笔订单查询历史订单查询
查询订单查询订单查询订单
对账文件下载与银行进行对账
证书上传
支付功能的开
商户管
理平台通/关闭
上传证书以供银行验签
开通或关闭支付功能
退货
生成退货订单
批量退货
生成批量退货订单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订单查询
查询订单
对账文件下载与银行进行对账
4.1.1接口
1.支付接口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必测试)(1)测试数据(2)测试过程(3)测试结果(整个流程截图,不要跳步)
2.退货接口测试数据及结果(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1)测试数据(2)提交报文(3)返回报文
3.订单查询接口测试数据及结果(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1)测试数据(2)提交报文(3)返回报文
4.多笔订单查询接口测试数据及结果(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1)测试数据(2)提交报文(3)返回报文
5.下载对账文件接口测试数据及结果(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1)测试数据(2)提交报文(3)返回报文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支付测试环境联调测试报告
4.1.2商户管理平台1.证书上传测试截图(必测试)2.支付功能的开通/关闭测试截图(必测试)3.退货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4.批量退货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5.订单查询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6.下载对账文件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如未测试,请描述未测试原因以及实现该功能流程)
4.2改进意见
ofacuntbily,redsph.Sg-wk
推荐访问:接口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测试报告 接口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