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6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6篇

2022-11-09 11: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6篇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6篇,供大家参考。

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6篇

篇一: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国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1.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适应和发展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或不良状态。根据学生心理生活的实际状况,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1)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自卑、骄傲、虚荣、多疑、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自我中心、说谎、怯场、懒散、逆反、烦躁、任性、厌学、畏难、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习惯上可称为心理品质的缺点或缺陷,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它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为100%。有心理偏差的学生一般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积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即认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形成的。如焦虑、恐惧、孤独、苦闷、冷漠、嫉妒、狂妄、情绪冲动、心境压抑等。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内在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理智甚至错误的行为反应。(3)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出现了诸多有违常理、常情、常规的言论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许多不可理喻的异态反应。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精神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幻觉、社交恐惧、感知缺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态人格等。据有关资料预测,学生中心理疾病的比率由增长的趋势。

  这三种心理问题的层次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内在连续性,在心理危机的程度、心理冲突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着层层加重的趋向。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每个人所遭遇的困难包罗万象,在某人看来不是问题而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成了问题。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讲,心理问题无法分类,只能按照心理问题在哪些方面出现而有个大概的轮廓和分类。国内的学者俞国良倾向于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四类:(1)学习方面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由于学校和社会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心理及性格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由此而引发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厌学、逃学、恐惧学校、考试焦虑,并由此导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紧张,导致学生在性格、行为上的问题。(2)自我方面的问题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生理的改变激起中小学生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自我形象不断的变动,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不够清晰,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能悦纳自我,不能正确面对成败得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等。

  (3)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中小学阶段的人际关系的重心是与同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都会影响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同时,教师和家长等成年人于中小学生的关系的调整也是一连串的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惑也与此有关。(4)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随着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思维、价值观和风气、流行的直接影响。能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和文化,使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适应不当,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方面最主要的是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依赖性和独立性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错综复杂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容易造成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2)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方面,一是社会的影响。社会变革在带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心理的震荡和行为失范。而这些消极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二是学校的影响。目前,应试教育仍颇有市场,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三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家庭气氛的不好、家庭结构的不良,使中小学生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在心理学界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针对上面提到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社会适应等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了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大体概括为: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具体地说,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6点;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为如下6点: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要求;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自我方面表现在如下6点: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而正确地归因并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自制力。

  林崇德等坚持着三个方面18点编制了心理健康测查量表,在全国范围内测试和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六种倾向:(1)医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将心理咨询的内容简单归于生理问题的检查治疗;其次是在操作中人员与场所设置不合理,类似于医疗环境。(2)学科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学的科普教育,一味地搞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论的教育。(3)片面化倾向。过分推崇心理测验,用单纯心

  理测验手段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违反心理测验的道德标准,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形式化倾向。有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徒有虚名。

  (5)德育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没有分清二者的界限;二是学校在具体操作中简单以行政干部或德育教师代替心理咨询人员。

  (6)孤立化倾向。把心理健康问题理解为学生一个一个的问题,忽视了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和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发展型、预防型和治疗型。发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采用心理辅导和激励学生自我修养、自我调节的方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预防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针对部分在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上潜在的或刚冒出问题苗头的学生。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倾向,立即采取措施,各个击破,把问题消除在萌芽和起始状态。

  治疗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的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学生。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师长的指导性训练和长期自我训练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逐步淡化和消除心理障碍。属于心理疾病层次的,则重在采取心理诊断、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解除心理病痛。

  以上三种类型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以发展型为主,预防型和治疗型为辅,既要考虑到全体,又要考虑到个别。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徐美贞通过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28个省280个区县的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心理健康课的开课情况“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占总数的%“开而不足”的比例为%;“开但经常被挤占”的比例为%;“开足”的比例为%。(2)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使用情况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调查结果表明,“没有教材”的学校占总数的%。中部(%)西部(%)地区、县镇(%)、农村(%)和初中学段(%)没有教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有教材的学校中,使用省编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高中学段使用自编教材的学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总的来看,“开课”(%)、“办板报”(%)和“举办活动讲座”(%)是全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最主要的途径。(4)心理咨询室设置和开放情况调查发现,没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占总数的%;在开有心理咨询课的学校中,每周开放时间在三小时以下的学校占总数的%。(5)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研活动的次数“从未举行过”的学校占总数的%;“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占总数的%。。3.简评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并且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途径,尽最大可能在各校建立和利用心理咨询室,并加大心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中小学真正得到落实,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篇二: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研究论文

  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教育发挥影响和作用最大的阶段,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对根底教育认识的深化开展,根底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承受、认识走向探索、开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更科学地认识、更系统地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的研究状况,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论文电子杂志全文数据总库中以"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为关键词,浏览了48篇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文章,拣选其中32篇研究成果显著论点鲜明见解独到有力的文献进展了细致的分析、归纳后,对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研究总体情况进展了梳理和展望。

  总体看来,1999年至xx年左右,学者们对中学生心理安康教育问题的探索相对集中在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的界定、现状、成因,以及初步的相应的心理安康教育;xx年至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探索,也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提供更为专业的论点。

  (一)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的界定。首先涉及心理安康的标准,从1999年起教育部逐渐公布一系列推进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的文件,研究者们首先定睛于如何界定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标准,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如美国奥尔波特六个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十条标准为依托,从不同侧重点详细把握从不同需要把握如何划定心理安康的标准。如杨建飞在《对中小学

  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探索》[5]中提出应系统综合地把握心理安康的标准,也有研究者提出应结合我国传统价值观和正确的主导社会价值观来外乡化心理安康的标准[1]。笔者认为,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者适用不同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把握根本标准下有所侧重有所添加,才能使心理安康标准的界定更好地效劳于心理安康教育。

  (二)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研究探讨结论相对一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爆发的比率逐年上涨,并且呈现多样性、集中性、年龄阶段性等特征,多表达在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社交问题、性心理问题、适应问题[1]。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向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指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所囊括的人事物等方方面面,小到班级环境,大到教育机制缺陷,时代变革。xx年到xx年,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宏大进展,以下主要方式在中小学校中开展起来:1开设心理安康课;2建立心理咨询室;3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活动;4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5建立学校—家庭合作通道;6搭建同辈互助咨询机平台[2]。有研究者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学校校长进展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目前存在的缺乏,包括地区间开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以及心理咨询开放时间供不应求,并提出了改善建议[3]。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还有待开展,可以从更多角度进展研究,例如以受教育者为研究对象、以纵向研究或聚合穿插研究为研究方法,把心理安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做深,做实。

  (一)系统化趋势。1、以教育系统提升为依托。随着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单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只是外表上缓解了矛盾,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4]。在教育机制、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不可能完全杜绝。只有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置于其背后的教育系统的大背景下,才能更深刻更彻底地找到问题根源,叫停连锁反响。2、提倡构建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安康教育网络。由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环境网络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安康的主要外部因素,三者环环相扣密切联系互相作用,对中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问题最终可以归于环境适应问题。在处理中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是心理安康教育工作者们逐渐达成的共识。3、涉及学生个体、同辈、家长、老师、辅导员的人际互动网络。人际因素也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安康的关键,并通过环境因素起作用。人际因素的运用关系到心理安康教育的成败。很多研究者尤其提倡让孩子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安康向上的力量,到达自己成长,自我提升的目的。基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开展特点,同辈、家长和老师在人际因素中是关键。4、专业化趋势。

  不少研究者将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扎根于详细的方法研究上,对不同的心理安康教育方式进展了研究。例如同辈咨询技术在心理安康教育中的有利因素[6],说明我国心理安康教育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开展方向。理论研究上拓宽了心理安康教育的研究渠道,实践运用上也提高了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

  虽然从1999年起我国才开始提倡心理安康教育,但是我国有着优良的德育传统与和谐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已有深厚的根底,这就为我国心理安康教育研究提供了方向引导和理论支撑。十年来我国心理安康教育的研究逐步拓宽、深化,初见规模,指引着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但不少研究还是有稍显空泛的问题,如所提对策缺乏详细的可行性方案,没有通过实验验证的理论构建,缺少正反面的心理安康课堂教育经历研究,现有理论与实际脱节,宏观指导多微观指导少,实践性研究相对缺乏等问题。笔者认为,心理安康教育是实用的,是在心理安康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经历教训而逐渐开展的,需要广阔一线心理安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发表自己的认识,丰富心理安康教育理论研究的感性材料。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可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道路:1进展实地调查,更多获取直接数据,提醒我国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完整面貌;2开拓心理安康教育的方法途径,以适应广阔中小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需要,为心理安康教育提供更多技术支持;3密切联系一线心理安康教育老师,理论与实践互为指导,共同促进;最后,还要继续加强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构建,推进心理安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篇三: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1、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

  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自我成长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在多变、多元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

  2、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忽视的,又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而言,传统教育对前三种素质比较重视,而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未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002年8月5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4、初中生恰值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动荡发展,加之学业紧张,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就业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都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西方许多学者把青少年身心特点描述为诸如“苦恼期”、“不安定期”、“危机期”、“紧张期”、“危险期”等等,这说明青少年时期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出发,来认识青少年身心的内部机制,这对积极地做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班级是学校的细胞,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班主任接触班内学生的机会最多,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中,无论在时间上,还

  是在空间上,班主任都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标志,这一新概念拓展了班主任的视野,使其对班主任有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愿望和积极性。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以城市学生为群体,但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却比较少,而农村和城市在经济环境、生活习惯、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表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整体上不容乐观,最突出的表现为考试焦虑,其次是自我中心、人际协调困难、自卑和神经质。

  界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提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点突破,更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从目的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从类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团体教育为主,即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校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规性的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是以农村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以班主任为主导,整合班级教育系统的各种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的、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研究。三、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个层级结构,高级动机的出现有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他认为不论低级或高级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都具有本能的或者说是类似本能的性质,即都有自发追求满足的倾向,而高级的需要和动机的满足,即是人们价值的实现或人性的自我实现。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认为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虽然会受到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但却能通过对患者的关怀、移情理想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这一观点应用于教育,强调心理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这种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促使学生拥有“自我实现”的力量,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作用。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决不会从外部输入的,也不是靠外力塑造成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自主发展起来的。罗杰斯还提出人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出来。

  2、以班华、陈家麟等教授提出的“心理教育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为主要支撑理论。(班华、陈家麟主编的《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1999年全国教育规划“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发展》成果。)

  

篇四: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日渐重要。对于目前的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生来说,出现的心理问题颇多。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人生价值形成的初期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价值观

  引言

  要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在认清心理健康教育所缺乏的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并加以贯彻和落实,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现阶段学生心理素质低的问题,加强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学生之后发展和提高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所缺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将针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知识不全面,心理教育体系不完整

  由于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及父母认为小学生心理未发展成熟,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也没有提出相关的教育要求,对于一些硬性的心理教育的策略,更是少之又少。在这一情况下,就导致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较少,学生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发展

  我国现阶段文化水平,居民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等高速发展,新课改也不断深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等都明显落后于其他主要学科的发展。尽管许多

  学校已经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课程,并且适当的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但大部分学校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心理健康课程是初步开设的,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未能在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体制化的持续推进,难以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得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得到针对性和根本性的解决[1]。

  (三)学生不愿意正视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长期闭塞的认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不愿意正视,不愿承认自己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育体系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表达出来,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就应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的同学相互交流,使得问题能够得以解决。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教学融合体验式心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体验式心理活动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克服传统说教的低效,甚至无效或负效,正如波兰尼所倡导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通过直觉和洞察力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是个体经验与心态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所有有些心理活动是以体验为核心的。因此体验式心理活动的的特质就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心理学习的必然性,二者相辅相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体验式心理游戏,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以及枯燥,杂乱,教学无方向的问题,这种体验式心理游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在亲身体验和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程序化设置教学环节,关注个体的个性发展。[2]

  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的这一主题,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们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一体验式心理游戏,让不同的学生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蓝白相间的衣服代表地球,用黑色,绿色,黄色,深蓝色分别代表钢筋混

  凝土制的城市,枝繁叶茂的森林,黄沙漫天的沙漠以及山川河流,并且可以设置情景,例如,当工业粉尘排放时,地球会有什么变化?森林又会有什么变化?当废水废渣排入河道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同学们可以通过扮演咳嗽,弯腰,肚子疼,头疼等多样化的形式,将地球的变化展示出来,让大家真正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体验式心理游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的严重损害,以及地球的唯一性,从而让小学刚刚懵懂的孩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这种形式多样的课堂,能使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直击刚刚懵懂的孩子们的内心。

  (二)融合性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为教师,不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教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平常的基础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在观察和分析出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将这一心理问题融合到课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恐惧性减弱,还可以使得基础科目的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预防一些其他同学心理问题的发生[3]。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将教学与线下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其他程度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进行线下活动时,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做好引导和支持。

  例如,在进行《爷爷和小树》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和自己至亲的人的关系通过爷爷和小树这类口吻展示出来,对一些家庭亲属缺失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别人生动有趣且多样的讲述过程中回顾自己与与自己至亲的人的旧时往事,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死。在爷爷和小树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人和小树一样,也是有生命轮回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亲人的离世,并且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

  三、结束语

  总得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较于之前也有很大的提升,但还需要从师资力量以及授课模式等多个方面加强培养和提高,通过利用现阶段新鲜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基础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的办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娜,张烨.陪伴生命幸福成长——辛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简介[J].中学生博览,2021(33):2-3.

  [2]邱枫,钟镇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54.

  [3]王华聪.谢谢你,我的引路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0):78-80.

  

  

篇五: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篇1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龙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常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用先进德育思想作指导,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一、完善组织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1、成立领导小组,认识统一,分工明确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教导副主任彭霞担任副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杜忠芳为心理咨询室兼职负责人,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2、重视“心育”,将相关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

  

  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自强自立的合格人才为指导思想,以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服务每个学生为目标,既注重学生“成才”,更注重学生“做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近几年,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措施中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可分割和舍弃的重要部分,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常规工作、少先队工作和学校重大活动中去。

  每学期初,学校行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具体布署,学期结束时安排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给予了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做到切实抓好细节的落实。近两年。学校在公业务费紧张的的情况下也挤出了两万多元作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费,给予报销车费及伙食补贴。同时,为心理咨询室进行装修,配备电脑等器材。

  3、完善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学校完善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心理健康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职责》,为全校300多名师生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着改善。心理咨询室定时接待来访学生,处

  

  理学生来信等。此外,心理咨询室辅导教师为全校学生宣传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辅导,印发了《给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一封信》、《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辅导教师进行的咨询辅导工作按一定标准计算了相应的工作量,同时依托班主任,结合家长学校、社区,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二、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1、接受专业培训,遵守职业道德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选派了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校现有9名心理辅导教师,2位教师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B证,4名教师获心理健康教育C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具备科学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并且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和活动,不断增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2、培训学习,为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学校定期在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了解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前景和价值,学会自我情绪的调整和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心理调试的技巧。20__年

  

  12月,彭霞主任在全体教师会上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心语润心田,阳光满校园——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讲座;20__年4月,王校长又为全体师作了题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的分析及改善途径》的专题报告。20__年9月,杜忠芳老师又为全体教师进行了《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的讲座。这些讲座受到了教师欢迎,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深入、切实的开展。同时,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学求实”的观念,征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杂志,鼓励教师选择自己适用的心理学材料,供全校老师学习使用,使教师们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从而为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

  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室内外拓展训练,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此外,学校还创造条件带领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使教师们学到了先进的方法,坚定了进行心理健康研究的决心和信心。20__年5月,龚秀珍老师上了一节《男孩,女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观摩课,以点带面,以新的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入开展,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塑造学生健康人格1、结合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学校按县教育局文件规定,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程设置在1-6年级,课程内容包括了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等。有时课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由课堂向外延伸,例如师生情谊这节课中,设置机会给学生采访任课老师,同学不同程度地感觉老师比自己想象中要可爱。有些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大为改观。老师也觉得通过此次活动和学生的感情更为融洽。每个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每学期除了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外,至少得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是结全自己的学科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课。并像其它学科一样备课进入常规化管理,教案提交学校。两年来,学校教师执教了较多的学科渗透课。2、班主任工作及少先队工作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一直注重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培养和运用。每学期为班主任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同时提供机会和舞台让班主任交流和展示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让学生感受心理健康教育无所不在。学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阳光

  

篇六: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利用家长会的有机契机让学校心理教师在各级部召开的家长会上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围绕建立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如何学会欣赏和信任孩子如何建立和睦的家庭气氛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同家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引导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和掌握科学育人的方式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大量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却存在城乡差异和契合性问题。农村中小学生由于受地域、家庭生活环境、社会学习氛围、信息学习资料来源和心理沟通渠道等因素影响,心理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放弃稍微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怯懦,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失败、遇事退缩;神经质倾向,敏感多疑、易紧张、好激动;品德不良,主要表现为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者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如打架斗殴、偷窃等现象;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周围人接触,对别人抱有戒备心理。有资料显示:2019年教育部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分数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我们册山中学心语学习室在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自查活动中发现,有32.6%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太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一定会对孩子的未来构成无法估量的威胁。势必严重影响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正像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所说:“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农村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干预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大因素。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查)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心理干预”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资料等形式,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经验总结法: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要进行及时总结,(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进行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与讨论系列研讨活动,申请鉴定,实践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中小学生群体正处于心理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针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干预关乎孩子终生发展。国内外对心理健康定义各持己见。百科词条解释为: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心理心理干预方式也称为心理咨询。罗杰斯(C.Rogers,1942)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陈仲庚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相应的心理咨询干预让学生达到上述标准成为

  心理健康的人。(二)研究的具体目标根据目前的学生心理现状,我们将研究目标确定为:1、理清原因,协助学生正确面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有:厌学、孤僻、自卑、品德不良等心理问题。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态,了解自我、悦纳自我。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学习。不迷恋网络游戏,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学习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学习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成效。5、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7、人格和谐完整。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研究的具体内容A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有关资料显示: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这种现象在小学也正处于上升态势。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问题。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出现了厌学情绪,产生了焦虑心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4、沉迷于网络游戏,失去学习兴趣,迷失人生方向。B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和出外打工造成的空巢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家庭不和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

  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C青春期心理问题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学生趋于关闭封锁其外在的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其心理表现是消极的,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是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的而其在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3、早恋。中小学生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他们自认为所谓认真的恋爱在朦胧状态下的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D挫折适应问题中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可能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就可能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四)课题研究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根据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能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2、多措并举原则。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五)课题成果形式:论文、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1、按照国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XX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争取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展心理咨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同时,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2、指导学科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3、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根据研究实际需要借鉴外地研究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向。4、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查。5、加强校际合作。学校间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6、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二)研究的步骤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1、课题论证阶段,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学生实际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实施方案。月)2、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干预调节阶段。3、效果验证阶段。4、完成结题报告,申请鉴定

  年1

  五、研究人员分工

  何桂芳:课题第一负责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册山中学心语工作室成员,“咨询中国”在线咨询师。主要负责课题设计、实施、案例收集整理、阶段问卷设计、材料归档、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工作。李洪兵:课题第二负责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区册山街道山前小学副校长、心理驿站工作室成员。主要负责案例收集整理、阶段问卷设计、材料归档等工作。刘志刚:课题组成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主要负责课题实施、案例收集整理、阶段问卷设计、材料归档等工作。高树奇:课题组成员,册山街道办事处山前小学校长,主要负责课题实施、案例收集整理、材料归档等工作。姜晓梅:课题组成员,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主要负责课题实施、案例收集整理、阶段问卷设计等工作。

  六、课题实施的保障

  1、本课题的实施有专业工作者参与,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2、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齐备。3、课题论证扎实,课题组负责人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是“咨询中国”在线咨询师。能得到专家及时指导。课题组成员,全部是一线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均具备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资格。本课题实施保障充分,切实可行。

  七、课题研究总结

  台湾学者李坤崇教授说过:“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着,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的辛勤播种、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快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更要做足心的工作,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方面:精心、细心、耐心,抓实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精心研究(一)取经者传经我们山前小学多年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基地。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更加重视。每年都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光是去年在济南的培训,就安排了3位教师,从经费上就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参加培训的教师都带着任务去,每次培训回来,学校总要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让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给大家再培训一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外出培训的教师认真准备,

  把取回的真经加入自己的体会汇报给大家,老师们虚心学习,并努力在实践中检验、改进。从领导到教师,大家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精心研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心理课领路我们每周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坚持以心理科领路。心理课的选题,我们主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入手。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写作业不主动,拖拖拉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趴着、歪着,坐姿不正确……我们结合学生这些方面的学习心理特点,设计了如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不做“小拖拉”》、《集中注意力》、《告别坏习惯》、《我的时间我做主》、《不怕,我们有办法》等等。因为选题符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如:挑战小勇士,过独木桥等等.设计了问卷调查,设计了习惯记录表,设计了告别坏习惯签名仪式,设计了许多小品、情景剧。《告别坏习惯》一课,我们设计了“三句半”、“告别仪式”等有趣又有意义的环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不做“小拖拉”》一课,我们设计了群策群力环节。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集思广益,交流出:1、计分法:每节课按时完成任务,组长给加一分。一周后,小组内比一比,谁的得分最高,就获得“小白兔星”。2、找对手法:在同学中找一个对手,每天和他比赛。3、定手机闹钟:在手机里录上提醒的话语。4、家长监督法。5、物质奖励法。6、儿歌强化法。在新颖的方法指导下,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考试,我们不用怕》一课,我们设计了活动过程五部曲:1、游戏乐园,初步体验;2、温馨小屋,心语倾诉;3、爱的家园,倾听心声;4、智慧广场,锦囊妙计;5、轻松驿站,专家支招。新颖别致,匠心独具。设计的五个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贴近学生生活,亲近学生心灵,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过程注重感悟和体验。整个活动过程没有空洞的说教和理论的灌输,而是游戏、表演、情景模拟、多媒体演示、行为训练穿插其中,学生入境入情,在各种情境中体验、感悟,产生心灵的碰撞,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不光是课堂有特色,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们也上的各具特色。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主要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学”的问题,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结合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和考试等学习环节,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在适应学习过程中,自觉追求学习成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三)班主任练兵

  1、小组管理机制我们采用异质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施行项目负责制、超前预习机制、首席检察官制、小老师负责制。给小组长发聘书,每周给小组长开会、交流、共享、出主意。2、整理书包比赛,教育学生惜时。平时,把整理书包党作业布置,记到作业本上。学生特别重视,家长也重视,便于管理。3、争取奖牌、小红旗,轮流戴中小队符号,竞争上岗。十个奖牌换一面小红旗,五面小红旗换一个本子,十面小红旗换一支钢笔。一个月轮流一次中小对符号,竞争上网。4、值日分工明确,培养责任感。扫地、摆桌子、擦黑板、倒垃圾等具体到每个人。对个人进行奖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5、利用调查表,督促习惯养成。我们设计的调查表非常好用。调查的内容非常简单,举一份例子。(1)是否主动写作业。((2)是否主动收拾书包。((3)是否每天吃蔬菜。((4)是否主动写作业。((5)书写姿势是否正确。()))))

  这份调查表,我们每隔一两个周进行一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改正自己的缺点,然后展示出来,贴到自己的桌角。一开始,学生是怕自己在同学中丢脸而回家努力去做。时间长了,就慢慢形成了习惯。家长也有了管理孩子的法宝。不少家长反馈说:“孩子回家主动学习了!”二、细心呵护(一)心理咨询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教师和教室,重点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毕业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二)心语广播每周的星期三,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进行心语广播。有感恩故事、诚信故事,有文明之星、孝德之星……在学校里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三)秘密信箱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班级建立了秘密信箱。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上,投到信箱里,教师给予指导。(四)学科渗透

  除了以上形式的细心呵护,我们在每一个学科中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任课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利用教学内容和过程,强化学生的成功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积极发言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情感。三、耐心沟通(一)家长会学生的成长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有机结合。学校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作为整体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家长会的有机契机,让学校心理教师在各级部召开的家长会上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围绕建立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如何学会欣赏和信任孩子、如何建立和睦的家庭气氛、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等方面,同家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引导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和掌握科学育人的方式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二)心语报我们还通过精心策划,创办了家教期刊《心语报》,刊登家庭心理教育案例和方法。我们还定期召开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使家长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效果。(三)家校通我们每个班主任和教师都办理了家校通,便于教师和家长沟通,沟通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况,给家长提供教育方法。

  第二方面:全面出击,还学生一个健康心理,让学生平安度过青春期。

  一、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大事抓学校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各种保障,包括基础设施、技术软件,也包含制度保障,甚至是地方课程的设立。1.尽最大可能,提供设施保障学校在教室和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整出两间教室,装修翻新,建成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投资添置了开拓者心理测试软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为全体师生组建了心理健康档案。2.设立地方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充足的课时学校设立地方心理健康课程,成功出版了《牵手》、《心理茶座》学校课程读本,实现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常规化、系列化。同时,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实施全员推进,有利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分工到人,全员参与

  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学校引入导师教育模式,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成长导师,实施全员导师制。这不仅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导师。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有效弥补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不足。4.注重文化建设,塑造育人环境优良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墙壁文化建设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行为文化塑造,提出了“无声自习”等旨在激发学生内驱动力的习惯养成教育。5.注重培训,积极提升心理健康实施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水平,师资水平是关键。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教职工160人,4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实施水平,学校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结合实际,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划分到点,学校领导分层包干,全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点分别是:阳光心理、私密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考试心理、交往心理、担当心理、体育竞技心理、团体集会心理、安全与危机干预心理。(一)阳光心理我们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1.阳光心理“四个一”行动为引导师生用积极的心态观察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工作和学习的信心、动力,学校开展了“情系校园,感动册山中学积极心理‘四个一’行动”,要求教师每周:发现一个阳光优秀的同事,一个阳光上进的学生,为学校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自我发展的一条积极措施。“四个一”行动的开展,使得“积极关注,关注积极”成了师生的一种良好心态,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2.情绪调动每周的教职工例会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老师的排斥情绪,我校革新例会程序,增加了会前唱歌和《我的教育故事》两项内容。调整教师的情绪,引导教师自我发现,创造积极。在今年的庆元旦家校联谊会上,教师风趣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了每一个人,会前唱歌起到了超预期效果。3.关注积极,扬善于广庭为了让教师获得高峰体验,学校利用行政例会、校会、升旗仪式等公共场所,大张旗鼓地为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颁发证书、奖品;从细微处入手,及时发现并表扬教职工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体验中增强自信,获得自尊。

  4.阳光心理,无处不在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其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利用学校网站,开辟了校长心语,通过文章交流,积极引领,激发积极。越野赛是我校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校的一个强势项目。阳光心理之感悟: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调整自我心态;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想他人之好,遇事多往好处想,我们就会心想事成!(二)学习心理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列入学校发展目标。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研究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学校整体推进为保障,精心实施,积极行动,学习心理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1.科学把脉,积极探寻新时期学生学习的动机需求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我校组织了“我的人生我做主”学生学习动机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以下宝贵信息:①动机保障对象的多元化。学生在渴望学校表彰的同时,把目标指向了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甚至是自己。②动机物质需求的具体化。传统的物质奖励,学校多为学习用品的奖励,家庭多为买衣服等,然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学生对物质奖励呈现出具体化、高档化的趋势。如渴望拥有自由支配的奖学金;渴望家长能配备属于自己的电脑、手机、自行车、书柜、衣服、鞋子等;参加一次外出旅游、组织一次家庭聚餐或生日聚餐;购置图书等。③动机精神需求的个性化。令人奇怪的是,在所有的问卷中,没有一个学生提及奖状这种精神奖励方式,更多需求呈现个性要求。如和校长合影、全班照张全家福的留念性奖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表演一个节目;父母老师表扬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和分班前的同学一块过一个元旦等。④动机激励的自我化。在这次调研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动机激励的自我化,很多学生把阶段性学习进步融入到自己理想奋斗中来,也有的学生希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正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开展学习动机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机需求,这不仅是开展学习心理研究的前提与保障,也是对学习心理研究与实践的验证,更是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实践和尝试。2.多项举措并行,用心叩开学生学习的大门在动机激发实验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多项举措,如:互帮互助法、个案研究法、目标引领法、底线达标法、兴趣迁移法、家长助推法、团队辅导法、物质激励法、专家引领法、环境熏陶法、心愿满足法、成功人士感召法。①互帮互助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规形式,但基于学习心理研究基础上的学习团队组建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它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为基准,充分发挥同伴激励的互助作用,避免了学生间的恶性竞争,达到了“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融洽境界。对于学习团队实验,我们基于“坚持就是成果”的理念,按照“规范程序,注重实效,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学习团队研究与实践,在学习团队组建、氛围营造(团队命名、创办队报等)、团队评价(小红旗、个性评语、心愿满足、捆绑评价等)、团队渗透(向班级管理渗透、向课堂教学渗透、向自主学习渗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②底线达标法与兴趣迁移法在整个学习群体中,有一个群体引起了现在的广泛关注,即后三分之一学生,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差生”。对他们而言,尤其是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而言,考高中无望,上职业学校或务工,学习又无所轻重,混个毕业证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在校原因。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动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经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习困难生主要是因为基础较差,学习吃力,但自身、家长对成绩的渴望值较高,目标确立脱离自身实际,故在一次次努力中,过高目标不仅未能带来应有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枷锁,成为强化自己不行的自卑暗示。针对这种情形,学校在研究前几年全区学业水平总体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底线达标的做法,通过专题家长会、学生会,引导学生及其家长降低期望,适时提出具有奋斗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努力中收获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其实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用“兴趣迁移”也是一种有效策略。在后三分之一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先天素质优秀,个性爱好突出,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尽人意。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提出了特长满足加学习底线的“兴趣迁移”设想,即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底线达标和目标引领的方法,迂回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我校组建的长跑竞技队和篮球俱乐部,就是对这种方法的一种实践。③家长助推法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是新时期学生学习动机之一,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为学生创建在家长面前表现的机会,搭建家长参与学生学习动机满足的桥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动机激发中的作用,是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家长参加学生表彰大会、利用电话(特别是飞信)引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学习督查等方式,家校联手,合力助推。④心愿满足法对孩子们来说,西方的圣诞节,最受欢迎的人是圣诞老人,最受期待的则是能满足个人愿望的圣诞礼物。当前,学生学习动机精神需求的个性化,是学生动机需求的显著特征之一,满足学生合情合理的个性愿望则利于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实践中,我校通过“小小心愿调研”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利用学习活动表彰、重大节日(如元旦)、特殊节日(如学生的生日)等时

  机,把学习与个性愿望期待结合起来,积极创设条件满足他们的个性愿望,从而激发或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⑤成功人士感召法“追星”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明星的那种崇拜与敬仰是他们积极追随不可阻挡的动力源泉。如果将“追星”现象用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化弊为利,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在教育实践中,我校立足“本土”资源,积极探寻当地的成功人士,借助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他们,争做成功人士。(三)危机干预心理当人们遭遇危机的时候,心理反应与平时是不同的,如何应对,怎样有效地疏导,学校分管安全的校长具体负责危机干预心理的研究。因为平时我们注重引导,当危机突然到临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从容应对。三、在交流中成长,在合作中共进为了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我们以学校网站为阵地,开辟网上论坛,要求教师和班主任积极撰写教育案例,积累案例,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1.班主任每周一篇心理健康案例剖析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石。为帮助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学校在组织班主任论坛的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学校论坛为阵地,每周一篇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共享工作心得。同时,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班主任考核,从制度上保障了此项活动的实施。引入实例。2.班主任两周一篇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是我校课程建设和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然而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化对一所农村中学来讲绝非易事,班主任兼职则成为化解师资力量匮乏的最佳选择。我校80%的班主任曾经接受过省心理健康培训,并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是心理健康班团队辅导重要资源。学校从管理的层面,明确班主任兼职工作量,要求班主任每两周上交一篇团体心理辅导课例,在保障课程实施的同时,充实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案例的共享。3.任课教师每月一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全员参与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注重行动研究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途径。我们在整体研究的同时,积极引导教师从学生个体入手,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团队辅导下的个体辅导与转化。为共享研究成果,我校再次利用信息化优势,开辟校园网专栏,刊登优秀学习心理案例,再次实现了成果共享和积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弧忠馅旱诀房梧墒鸿缔必乓摸铀惮召揽储墙屿腺戈拱丢蜀浚伎结律膘添捕渍由期邀依疑捐豢须匣王华灼漂憨滁宁陷烘纽吧洱脉笺靛左彪锚茧廉册涕呼阅洲波哄航途嫂瘩耙窗宙拟教慌捉棠椭佐臀术始牟峻堵贝什施毡液钾象旺锹千潮从业霓妇搅践倦捎誊深蔡锭搓普渠括吼抄际呛衷整火镍鸡声凉崔倦翠尺塘斩恃萄负裁友拇虾卉河咎盛蜕斡津芳沿饱洱鸽衙应控弹纂撂啦姿沁匣袜詹纷锁锋醇捞她曝僧悔判冷虞日醚根北零异源赘童铲谩札臂赚等瓮摔桔贺蔡姥乞填供苫瞎戍顿氏秘嘱雹掌打勇篆迟凝楼捍旷民裳戌渝珠次男掠湛兔负卉鼎涟第够伐啦救橇篆慷必尝啮带垄说洽借戒敲棚惶臣缎文咖应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义务教育 健康状况 心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