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农技协优化转型发展对策思考与若干建议(2)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推动基层农技协优化转型发展对策思考与若干建议(2)

2022-10-28 14: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各级农技协在科技兴农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强化农技协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命题。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技协要与科研院所与农业高校紧密合作,创立新的集成推广模式与新的工作机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总结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农技协多年合作的工作经验与成效,分析了典型事例与工作机制,提出了今后协同推广的工作思路与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技协 优化转型 创新发展 对策思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农技协有着长期与紧密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谢华安研究员担任福建省农技协理事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批专家担任理事与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每年召开2次专题合作协调会,商定重点推广项目与具体合作事项。与此同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近几年主要开展了5个方面的重点推广工作,先后安排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项目150多项,同时以项目与人员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项目实施,优化布局示范基地,以求起到引领作用。通过几年集成实施,取得良好成效。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推动农技协优化升级与转型发展,怎么促进农技协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工作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命题。为此,应当在深入总结发展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创新发展思路与相关对策,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级农技协的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的工作成效。

一、充分发挥优势,着力开展科技兴农工作

(一)帮助山区农村发展蔬菜产业

福建省农技协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选派专家组成技术顾问组赴山区农村开展设施蔬菜生产指导工作,主要是帮助农村专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社成员解决生产问题,注重引进新品种与新技术。例如为三元区丰宇果蔬技术研究所、兴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带领农技协团体会员到沙阳、忠山、富源、乌龙、米洋等乡村开展苦瓜嫁接苗栽培与防治枯萎病示范,不仅帮助三元区蔬菜基地解决了苦瓜嫁接苗技术滞后之难,同时也重点防控苦瓜连作病害发生的问题。

(二)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带动发展

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的科技人员帮助相关生产企业向省技术监督局申报“三元区嫁接苦瓜无公害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在乌龙曹坑、米洋、忠山、沙陽村建成嫁接苦瓜栽培示范片核心区700亩,推广苦瓜嫁接苗10万株,嫁接苗田苦瓜枯萎病发生率从90%降到13%以下。同时,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3800亩苦瓜生产基地的发展。几年来,帮助建阳区建立橘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引导果农建设山地生态果园,防控水土流失,保护果园生态环境,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也提升了果品质量,促进了建阳农村特色果业的发展。

(三)帮助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品牌

几年来,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科技人员帮助建瓯市玉山翠冠梨专业合作社,实施立体绿色栽培标准园建设,创新棚架栽培模式,提高果品产量35%以上,同时实施林下养殖蛋鸡,增加效益46%以上。同时,积极辅导基层农技协会员们申报产品品牌,培养农民树立发展精品的意识,整合山区农村的资源与优势,结合特色果业发展的实际,进行优化整合与合作开发,以区域特色品牌为依托,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二、优化整合力量,着力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一)推广科技提高农民增收水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以三元区油桃协会为载体,整合乡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力量,集中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重点开展生态栽培模式创立与标准生产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绿色油桃”品牌。建立了500亩绿色油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扩大建立1300亩名优水果生产科普示范片区,同时协助三元区油桃协会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油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绿色油桃7000多亩,使绿色油桃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帮助柑桔协会整脐橙合作社力量,建立以 “宫本”早蜜柑桔为主要产品的绿色栽培示范基地2200亩,带动周边23个行政村3600户农户种植优质绿色柑桔2.3万亩,年产销蜜桔1000万斤,产值超过1200万元。不仅促进了一村一品示范乡村的发展,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山区果农的生产收益。

(二)项目带动着力实施科技扶贫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农技协商定科技扶贫项目,选择政和县作为示范实施区域,同时选派10位科技人员带项目进乡村开展实施工作。例如我们选择油用牡丹作为科技扶贫项目,在政和县扬源建立综合示范基地,引进56个种质资源(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同时建立观赏园,在进行油用牡丹产业开发的同时,规划设计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一举多得。对政和县的念山梯田进行优化设计,在引进与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之时,系统地设计以山区梯田为主题的稻作文化休闲观光园,通过1年的实施,已初具规模,并对外开放,使山区农民收入增加了45%,取得良好经济与生态效益。

(三)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福建省农科院与福建省农技协除了帮助宁德蕉城区乡村企业改进米酒生产工艺之外,还帮助三明市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纯天然无浓缩“东牙溪”原蜜和“顶太红”黄酒品牌。安排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科技人员指导专业合作社生产高档黄酒产品,协助合作社组织产品参展 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三明市迎春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促进“顶太红”黄酒知名度提升,带动周边乡村农户生产优质黄酒并促进销售,改进农民传统酿酒技术,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加工农产品的收入。

三、帮助制定规划,丰富绿色产业发展内涵

(一)帮助制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

近3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科协合作,分别为南平市、建瓯市、浦城县、延平区、晋江市、漳平市等21个市县区制定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立足区域新的起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注入现代农业元素,设计产业片区建设。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拓展生态循环发展。以闽北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为例,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与系统规划。南平市地处闽江上游,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如何保护青山绿水,并要获得金山银山,如何实施绿色发展,并要建设美丽乡村,我们与南平市农业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南平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受到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帮助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工程

晋江市人口总量大、区域农业总量小、生产资源较紧缺,地处沿海山区乡镇要如何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必须突破制约因素与产业瓶颈,积极寻求发展品牌农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晋江市农业局合作,共同制定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力求强化三方面工作:其一,山区乡镇特色产业选择与规划;其二,特色产品加工技术与规模开发;其三,着力打造产品品牌与工程建设。与此同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着力帮助示范基地的专业户扩大品牌农产品宣传与推介,一方面重点是利用在福州举办的“6·18”博览会和厦门举办的“9·8”博览会,帮助各地农产农技协推介优质农产品品品牌,帮助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建立品牌产品销售团队;另一方面在沿海城市的农业生产基地建立特色产品展示的宣传窗口,凸显区域优质品牌产品的特色,与新华都与永辉超市等龙头企业联系,帮助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进入农业科技创新产品专柜,保护绿色农产品的生态优势,促进乡村开发区域性特色品牌产品,通过大城市销售窗口,促进形成当地生产、异地销售、协会监督、品牌运作的新模式。

(三)帮助构建品牌农产品的销售平台

帮助农户建立特色品牌产品展示宣传基地,通过牵线搭桥,拓展跨区域产品销售合作。例如三元区农技协与晋江市新界农业合作社签订建立奶油西瓜大棚生产合作开发协议。晋江方面负责产地和生产资料投资,三元区农技协负责技术和承担100亩大棚生产用工投入,产品产值按约定比例分配,职责明确、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三元区农技协将任务落实到团体会员(三元区惠农西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骨干人员亲自入住晋江基地,选派4名技术过硬的社员到基地承包生产,有效利用当地现代农业钢架大棚设施,推广运用无土基质滴灌吊栽先进技术,提高西瓜品质,落实农技协在沿海城市周边乡村搭建特色产品展示宣传平台与合作发展的战略举措,取得良好的合作双赢的成效。

四、结合区域实际,着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一)保护区域稀缺资源,注重合理开发利用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省农技协合作,着力帮助三元区莘口镇龙泉村规划绿色种植项目,重点帮助制定龙安自然古村落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建议流转100多亩农田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同时加入生态景观与休闲旅游的元素,搭建农业生产-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的平台,以吸引更多城乡居民观光游览,实现开发产品与乡村旅游同步發展。三明市农技协与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究所派出6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技术实施专家,深入龙安村进行勘察,落实观赏向日葵种子与种植方案实施,同时与村委讨论并进一步优化规划设计,结合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开发现有的且日渐稀缺的野生棘胸蛙、石斑鱼,推广建立稻田养鱼生产基地,将棘胸蛙、石斑鱼等作为稀缺资源,提出以稻花鱼作为该村地方性标志品牌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为农家游与乡村游增添新亮点。在农科院科技人员指导下,三元区农技协帮助组建乡村旅游观光合作社,三元区农技协与农科院农业工程所专门派出科技人员具体指导组建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乡镇农技协的团队优势,参与建设过程,协调规划设计实施。发挥乡村与农业多样性功能,必然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农民增收。

(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几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努着力帮助县市农技协提升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同时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建设2.0版农技协的要求,注重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搭建专家顾问团服务平台,划分不同研究所与相关县市挂钩联系机制,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主动融入科技兴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促进创业的目的,积极探索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院地合作实施科技兴农新路。与宁德市农技协合作,在茶叶生产与生态茶园建设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技术,不仅提供新品种,而且帮助建立新模式,引进新技术;在葡萄生产方面,重点引进新模式与立体栽培以及绿色防控技术;在水产品养殖方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以全省种苗产业项目为依托,联系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技术力量,协同攻关新品种引进与新技术开发,在贝类产品养殖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组建协作攻关网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的优势,与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单位,构建以现有团体会员130多家,个人会员300多人为主体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网络体系,其服务范围涵盖宁德市鱼、虾、贝、藻、淡水渔业及澳洲雪鱼等。涉及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各环节,不仅服务水产养殖产业,而且也拓展了农科院科研业务范畴。宁德市科协与水产养殖协会合作,实施统一源头监管、统一渔药供应、统一原料供货、统一品牌出口、统一对外报价等“五统一”管理,规避企业间恶性竞争,确保了出口企业良好效益。开展评选先进活动,经协会考核授予“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企业达23家,“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家,均为宁德市内销市场份额与诚信度较高的企业,涵盖5家中国驰名商标大黄鱼骨干企业。品牌运作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担任,专门负责“宁德大黄鱼”品牌宣传、推广、保护工作。评选先进工作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大黄鱼企业,拥有经营户190多家,其大黄鱼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

五、弘扬生态文化,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促进产业与文化结合

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经协会与业者的共同努力,“宁德大黄鱼”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宁德大黄鱼”被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价值6.34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我省重点打造的10个水产区域公共品牌之首。宁德市科协积极参与由大黄鱼授权许可企业、科研推广部门参加,邀请中国渔业协会、福建省渔业行业协会、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集美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以及福建、浙江、广东、上海等大黄鱼企业与养殖户共同参与,举办了“中国·宁德大黄鱼国际文化节”,活动采取民间承办、市场化运作、企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内容涵盖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渔业协会年会、宁德大黄鱼展销会、宁德大黄鱼文化摄影展、设立宁德大黄鱼博物馆、万人黄鱼宴等系列宣传活动。中国渔业协会会长齐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马来西亚、韩国、阿联酋等国与港台地区人士等计400余人参加活动,与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客户签署了贸易与技术合作协议。在福州成立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并牵头主办第二届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

(二)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宁德市科协与农技协参与开展以出口水产品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为企业与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水质监测、病害防治、投入品检验、产品预检及培训等服务,被外经贸厅列入福建省重点扶持的行业商协会之一。通过搭建对外沟通平台,组织会员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业者与科技界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协作平台的依托单位,每年组织30家水产企业组成“福建水产养殖与渔业考察团”赴台交流,并与台湾渔业界签署《宁台渔业合作备忘录》,有效提升了宁德市渔业发展与产品品牌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

(三)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经所与福建省科协、农技协合作,先后应邀为南平市、漳州市、莆田市、龙岩市、福州市、三明市的30多个乡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包括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观光方面的专项规划,涉及广大区域幅度,建设内容十分丰富。注重强调绿色理念,着力倡导生态经济。强调多样功能发挥,实现宜业宜居宜身。在工作机制方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着力探索院县结合、所乡协同,规划为先、项目带动,典型引路、农民参与,发展产业、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优势互补,建设乡村、保护生态,营造环境、留着人才,强化示范、引领发展。其中两个案例值得人们总结与推广:一是在地多人少的闽北建瓯徐墩镇规划建设“四宝小镇”,以该镇的仙草、泽泻、莲子、空心菜产业发展为主线,配套规划建设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整体推进富有山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不仅选派了建设规划团队进行实地考察,而且选派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指导产业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尤其是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与培训。如今“四宝小镇”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在人多地少的莆田后黄村规划建设富有莆仙特色的美丽乡村,以该村龙眼、食用菌、蔬菜、庭院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配套富有特色的莆仙文化,规划建设“产业+文化+旅游”型的美丽乡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莆田市科协合作,先后选派了规划队伍与专业队伍帮助该村进行规划设计与创业指导,如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取得良好成效,为沿海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六、实施院地合作,助力农技协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重要讲话,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认真落实,把构建“三大体系”作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加快建成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实践表明:“三大体系”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其中,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在提升农业生产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在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二者又共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有机融合。

现代农业发展要着力确保“三大安全”,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要着力提高“四个率”,即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污染防控率;要着力实现“十个化”,即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产品高优化、加工品牌化、种养绿色化、技术集成化、产业园区化、模式多样化、发展持续化。农业科研单位与各级农技协合作,要注重8个方面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结合、示范基地与集成推广结合、科普宣传与现场指导结合、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结合[3]、新的品种与新的技术结合、种养创业与加工增值结合、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结合、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结合。同时,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构建“三大体系”,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显著标志[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推进农业发展从拼资源、拼消耗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5],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显著标志。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长赋. 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安徽小岗村重要讲话体会[J].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 2016,28(6):4-7.

[2]冯献, 崔凯.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34(3):269-273.

[3]陈更生, 吕凯. 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8(8):208-209.

[4]黄祖辉.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构与制度创新——兼论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制度建构[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6):5-16.

[5]孙中华.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建设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J]. 农村经营管理, 2012(1):1.


推荐访问:农技 转型 对策 基层 若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