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范围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生存率极低。导致肺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吸烟、空气质量、电磁辐射以及慢性肺部疾病等。中国目前烟民的数量大致在3.5亿,而且环境污染严重,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有近120万人。肺癌的诊断方式较多,其中影像学诊断方式是最主要的方式,利用影像学能够发现病变,确定发生病变的位置,对其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判别。早期肺癌患者身体并无其它异样,很多患者在进行就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成功率不高,且费用巨大。因此,对早期肺癌进行影像学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及早就诊和治疗,结合微创手术的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1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一般肺癌的诊断缺乏科学性、特异性和标准化,从而导致诊断被延误,或由于患者自身以及医生等因素延误诊断率,进而对患者的生存造成威胁。近些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而且趋于成熟,主要有胸部X光照片、螺旋CT、SCT、低放射剂量CT(LD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以及气管内镜超声检测(EBUS)等方式,其中胸部X光照片是诊断肺部疾病最主要的方法,胸腔X线检查的敏感性大约是直径1cm以上的结节性病变,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组织结构互相重叠成像,对肺门区、纵隔旁,心脏后,近横膈区等部位的病变难于显示。目前研究表明X线胸片不能发现的隐蔽区的肺癌占8.1%~19.0%,而且对提高早期肺癌筛出率,降低肺癌死亡率收效甚微。螺旋CT方式可发现0.1~0.5 cm的小结节,能够精确显示肺内小结节的细微结构和边缘特征,能够极大的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SCT在发现早期肺癌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根據研究调查发现SCT对Ⅰ期肺癌的发现率为71%~100%,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单次CT筛查可较X线胸片早1年发现肺癌,每次CT筛查可多获得0.019年的生存时间。LDCT是最佳和最有效的早期肺癌筛查方法,LDCT的曝光剂量为常规CT (3- 27mSV) 的10%~25%,与胸片相当。这样技术的优点是不降低结节灶的发现率,辐射剂量降至最低,而且还能更多发现早期肺癌,将癌症发现率从以往的35%提升至93%,有效将Ⅰ期肺癌的10年生存率提高到92%,但是这项技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即不能确定结节性质,而且导致4% ~55%良性病灶过度治疗。PET是全身实体肿瘤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助于胸片或CT检查发现病变的定性诊断,以及肺癌治疗前后的疗效判断肿瘤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纵隔分期准为90%。EBUS对早期发现气管腔外、纵隔内、气管黏膜下生长的肿瘤有重要作用,安全性好,可门诊检测。
2 微创手术注意事项
2.1 术前心态
在进行微创手术之前,要让肺癌患者接受患病的事实,明白疾病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要做好与疾病长期奋战的准备,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将肺癌检查和治疗当做一种工作,完全治愈是工作的目标,以此让患者能够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
2.2 术后定期复查
肺癌微创手术之后的定期复查是为了评价手术的效果,检查是否有原发肿瘤的复发,同时关注第二复发癌症的产生。因此,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当地医疗条件进行术后的复查。对于ⅠA期肺癌患者,术后可以不用化疗,术后半年内可每月复查1次,半年后可每3个月复查1次,一年后改为半年1次。ⅠB期~ⅢA期患者术后应该做辅助化疗,一般认为4~6周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的部分患者化疗期间还要进行放疗,治疗结束后还要定期复查,开始可每月复查1次,然后根据医生安排复查。ⅢB期以后肺癌一般难以根治,所以治疗不存在告一段落的问题,往往是终生治疗。除放化疗外,患者可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类药物等。
2.3 术后饮食
肺癌患者进行微创手术之后,应依照清单、细软、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可以从流食开始,未出现并适应症状时,可以进行半流食和普通进食,保证营养均衡,在恢复时期,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严忌烟酒,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根据术后的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可以选择一些止咳、止血、顺气、退热的食品,减轻患者的痛苦。
2.4 术后日常护理
肺癌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之后,要注意呼吸道的保养,注意天气的变化,注意及时保暖,避免出现感冒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的就医用药,及时根治,避引发肺炎,而且患者尽量不要在空气污浊的环境内长时间久留,避免吸入二手烟,对肺部造成破坏。对于一些出现咳嗽现象且严重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镇咳的药物,而且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的康复有耐心,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少疾病的痛苦。
总 结
总而言之,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疾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而且微创手术也趋于成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不管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患者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做好术后的复查,严格控制饮食,做好日常护理,以此避免肺癌的复发,帮助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