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现状与展望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现状与展望

2022-10-27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分子病理是近年来在病理诊断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基因的检测、肿瘤分子的分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开展分子病理诊断方面的开展与研究,补充了传统病理诊断中的不足。随着对于分子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走上临床。

【关键词】分子病理诊断;现状展望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病理诊断又称为组织病理,即是从患者身上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从而明确疾病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而近年来,已经发展到从微观层面即基因水平上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这种诊断方法称为分子病理诊断,还具有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分型的功能。

1 我国分子病理诊断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分子病理诊断与国外的分子病理诊断基本同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DNA原位杂交最先应用于病理诊断中,采用的是碱基互补的远离将P标记HBV-DNA作为探针,坚持肝炎及肝癌组织中的HBV感染。随后出现的Southem杂交技术是用来鉴定T或B细胞以早期诊断淋巴瘤。在科研人员研究的不断深入下,分子病理诊断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肿瘤相关基因被应用进来,如P53、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等等。在二十一世纪初,随着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靶向诊断登上了病理诊断的舞台,如:乳腺癌HER2基因的检测、肺癌中EGFR基因的检测等。

2 我国已经开展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

2.1 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

显色原位杂交的基础原理是核酸分子单链间的碱基互补,将标记有地高辛或生物素的探针与待测的DNA或RNA互补配对后,从而将该位置标记出来。又将待测基因的不同分为:DNA原位杂交(主要应用于基因定位、特定基因检测等)和RNA原位杂交(主要应用于基于表达检测)。显色原位杂交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信号稳定、存储方便。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之一。

2.2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其原理与显色原位杂交相同,区别在于FISH中应用了荧光标记,可以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到信号的表达。随着对荧光原位杂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科研人员又研发出多彩荧光原位杂交,主要是对疾病在染色体水平(检测染色体的易位、缺失、变异等)和DNA水平上的检测(检测基因的突变、易位、缺失等)。FISH在检测中比CISH更安全、快捷、特异性好、定位准确。

2.3 聚合酶链反映(PCR)

PCR的原理是在Taq 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特异的引物,对特定的一段区域采取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三个过程扩增,再用凝胶电泳或测序的方法分析产物。该技术检测的是组织、细胞中病毒的DNA。

2.4 基因芯片(DNA芯片或DNA微阵列)

基因芯片的原理是将样品分子DNA/ RNA扩增、转录等技术后与DNA芯片的已知序列进行杂交,在计算机的综合分析下,获得样品中基因表达的信息。基因芯片是将已知的DNA/cDNA片段大量集成在固体载体上而得名。基因芯片采用的是已知探针,可以在一次实验中自动、快速完成数千条序列的检测。

3 我国分子病理的临床应用

在分子病理发展迅速的今天,已经有很多肿瘤基因及一些疾病的基因被发现并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并发挥出了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方面的诊断及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分型

通过对患者染色体、基因的检测可以对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进行预测,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染色体核型分型、荧光原位杂交等。主要应用的领域是产前筛查。

3.2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测

通过原位杂交、PCR-斑点杂交进行HPV的检测;采用原位杂交对EB病毒进行检测;采用PCR对HSV及SARS病毒进行检测等等。这些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3.3 肿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应用

在分子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中,对于肿瘤的诊断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且技术也较为成熟,且对于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肿瘤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具有辅助作用。

在肿瘤辅助诊断方面,目前,分子病理诊断较多的应用于软组织及骨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子分型方面的诊断。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具有肿瘤特性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从基因水平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Van Ness M,Gregg J,Wang J,et al.Genetics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of gastric malignancy:Deb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in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J].J Gastr Oncol,2012,3(3):243-251.

[2]欧志英,夏慧敏.MicroRNA在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5(1):1-7.

作者简介

李蓉(1970-),女山西省盂县人。现为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军第264医院病理科主管技师(中级)。主要研究方向为病理切片及HE染色、特殊染色制片及染色、免疫组化制片及染色、细胞学制片染色及诊断、TcT制片及染色。


推荐访问:病理 展望 临床 诊断 分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