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频率应答式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2022-10-23 16: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318.11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心脏起搏技术自20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应用于临床,经过50多年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挽救了近千万患者的生命。它的应用不但给患者带来新生,且使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恢复了工作能力。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 料

1.1 选择对象 选取2007年—2008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器模式分为(VVI/VVIR)组和(DDD/DDDR)组;同时将双腔起搏器分为DDD和DDDR组。

DDD/DDDR组共118例,男69例,女53例,年龄20岁~88岁(70.00岁±11.5岁);其中DDD起搏器26例,DDDR起搏器92例。VVI/VVIR组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4岁~86岁(69.00岁±10.8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80例,冠心病35例,心肌病12例,其他26例。心律失常类型:(AVB)76例,(SSS)67例,房颤伴长间歇35例。

1.2 方法 所有起搏器电极均采用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埋植在同侧锁骨下方胸部皮下。

1.3 疗效判定 维持生命,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改善工作能力、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为显效,症状未缓解为无效。

1.4 随访 随访方法为电话询问病史,症状缓解情况等。

1.5 量表 选用目前广泛应用的S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健康调查表中生理机能(PF)、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等三个方面的量表条目进行健康状况计分、得分,评价术后DDD和DDDR两组临床效果。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DDD和DDDR起搏器植入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118例DDD和DDDR起搏器患者术后晕厥、黑朦、头晕、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详见表1。

表1 DDD和DDDR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临床症状

2.2 DDD和DDDR起搏器植入患者临床效果调查 DDD起搏器组和DDDR起搏器组比较,后者得分明显高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DDDR起搏器组临床效果优于DDD起搏器组。

2.3 随访 两组应用随访疗效比较,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DDDR起搏器优越性 DDDR起搏器在自主神经、心脏与起搏器间建立了一个感知与刺激的闭合环路,将心脏循环中枢的调节信息转化为起搏频率,可获得与患者躯体与精神负荷均协调的生理性起搏心率,因而除了DDD起搏器特点外,还有自身独有特点:起搏频率自动昼夜节律;自动体动感知调节;自动精神负荷感知调节;采用负反馈调节原理使心率变化更加个体化;具有长期稳定性和适应性;程控简单,随访方便。

本研究为随机进行的术后临床效果调查,在一定程度上DDDR起搏器临床效果优于DDD起搏器,这与DDDR起搏器独有特点密不可分,亦说明DDDR起搏器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DDD起搏器。

3.2 VVI/VVIR和DDD/DDDR起搏器 心室起搏(VVI)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症状、改善活动能力和防止在缓慢心率的基础上发生危险的快速心律失常,能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心率,价格比较便宜,故VVI起搏器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对有些患者来说防止症状是不理想的,可能因为:①损害房室同步性;②固定心率,即心率不能随生理需求增高而加快。③引起室房(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传导,植入了VVI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导致起搏器综合征。④心房颤动和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较高。①和②两项可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引起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单纯心室起搏器与双腔起搏器、心房起搏器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相比,则缺点很多,它不符合心脏搏血生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起搏技术向生理性起搏器发展。

起搏器模拟窦房结和希氏浦肯野系统的功能越好,就越能适应生理性需要。目前,生理性或半生理性起搏器各有其适用范围。其中,DDDR和AAIR基本上达到生理性起搏的要求,尽管离“理想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不能随情感状态而改变起搏频率);VVIR起搏器虽然可随生理性需求而改变起搏频率,但仍然存在VVI起搏器的一些缺点,诸如丧失房室同步性、可能发生室房传导和起搏器综合征,因此也只能作为半生理性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相似。这也是20年来模仿窦性心律时多种生理状态下(休息、工作、运动等)频率反应,保持房室同步性,并消除或减少室房逆传的机会。但是近几年来,生理性起搏的理解不仅仅是起搏方式,还有起搏部位比如间隔部位比心尖部起搏更加生理,同时起搏的频率越接近生理频率就越生理。DDDR起搏器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DDD起搏器。

参考文献:

[1] 陈新,陈澍.生理性起搏使病人受益[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1):5.

[2] 吴宁,孙瑞龙,刘霞,等.我国心律失常学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1999,27(4):552.

[3] 耿仁义,朱中林,钟忠辉.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并发症的对比分析[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9,3(1):5.

[4] 迟路湘,何国祥,宋治远,等.闭环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3):134.

[5] P1ehelmaier AM,Ebner E,Greeo OT,et al.Multieenter studyofaelosed loopANS eontrolledpaeemakersystem[J].PACE,1993,16:19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5.

[6] vanWoermsen J,vanKempenl,ResJ CJ,et al.ANS eontrolledelosed loo Peardiaepaeing:Anfultieenter study[J].Prog Biomed Res,1996,1: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7] 卢才义,杨玉兰,魏漩,等.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3):1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

作者简介:孙乐瑾,现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编:030001);李学文(通讯作者)、 吕吉元,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编:030001)。

(收稿日期: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本文编辑 王雅洁)


推荐访问:起搏器 应答 疗效 临床应用 频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