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行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46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胆管结石;手术情况;并发症
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统疾病,包括肝内、肝外胆管结石两部分,具有发病率高、排石及溶石困难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性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因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欢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9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在胆结石治疗中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9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均被诊断为胆管结石,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复发性胆管结石、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手术禁忌症者,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9.38±2.52)岁;病程0.5~6年,平均(3.16±0.33)年,胆囊结石72例,胆总管结石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明确胆管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开腹手术,于患者右肋缘下取5cm左右切口,将胆囊剥离后切除,探查胆总管以确保彻底清除胆管结石,冲洗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于脐部下缘位置穿刺置入腹腔镜,再于剑突下及右上腹位置建立2个操作孔,腹腔镜下观察胆管结石及周围组织,分离胆囊、肝及十二指肠韧带表面浆膜,确认胆总管位置。电凝胆总管表面血管,于前壁行小切口,自上而下挤压胆总管,彻底清除胆管结石,对于结石过大者,则通过胆道镜碎石后取出,确认结石全部取出后,缝合胆总管,冲洗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率(%)表示,行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蛋白及脂类食物的大量摄入使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传统的开腹手术缺点较多,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疤痕美观的特点而深受患者及医生的欢迎,目前基本已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是将腹腔内脏器暴露在空气中,避免了手术操作对组织的过度牵拉及损伤,且气腹下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可避免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