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节《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优化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效完成开放性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Task板块;教学设计;任务型活动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Task板块安排在每单元的Reading和Grammar之后,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用英语完成开放性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笔者以该教材的模块一第三单元“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一节Task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优化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该板块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功能。
二、教学设计实例解析
1.遵循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
《课标》(教育部,2003)提倡教材需要校本化的使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Task板块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步骤来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教学指导要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可二次处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校本化或班本化地处理Task板块的教材内容,对该板块教学内容进行校本化的设计,适当降低或提高教学难度。
本节课是笔者执教的一节“三星联盟学校”展示课,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的Task “Writing an e-mail of encouragement”。该板块共分三个步骤,笔者根据三星级学校学生的学情,重新整合了该板块内容和教学步骤。以Task中的第三步骤“向WuDong同学推荐去健身中心减肥”为话题,以写一封鼓励信为主线,将教材的前两个步骤的内容有机融合在本课教学中,选取了该板块“Interviewing a person about exercise and training”,“Finding information”, “Learning how to encourage a friend in an e-mail”以及“Writing an e-mail of encouragement”等为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本单元Task板块前面的Reading、Wordpower和Grammar板块中学生已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任务链”的形式串在一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并完成这一板块的任务。
2.创设合适情境,明确核心任务
教材的Task板块都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围绕核心任务编排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为核心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Writing an e-mail of encouragement”,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着该任务展开。因此,笔者在亮出核心任务之前为学生创设了合适的情境,做好了充分铺垫。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英语语言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比如,笔者在课前活动部分(Pre-class activity)以幻灯片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很多肥胖者为了减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情境中,便于本节课话题的展开。接着,笔者向学生介绍一位新闻中报道过的南京本地女孩小杨,她多年受到肥胖问题困扰,花费数万元进行减肥,始终未见成效。笔者将这位小杨设定为自己的朋友,希望学生们能够帮助小杨积极减肥,获得健康。然后,笔者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就是写一封E-mail鼓励小杨。
3.提供丰富语料,搭建写作支架
Task板块的话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教师要收集丰富的与Task部分内容相关的第一手资料。Krashen的二语习得输入假说理论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可理解的、相关的输入。目的语大量的、有效的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因此,增加相关话题的语言输入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支架。本课中,笔者通过减肥话题的新闻语篇和电子邮件语篇给学生提供写作必需的话题短语和语篇短语的积累。
首先,笔者先从CCTVNews搜集到一个减肥励志比赛的报道,将此视频资料作为试听材料(Activity2: Finding information),让学生观看后了解比赛大致内容,感受到众多肥胖人士参加比赛的热情和决心,使学生与写作产生共鸣,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情感支架。由于该报道中含有一些可用于写作的话题短语,所以笔者又将该报道的录音稿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后将“the advantages of joining in the weight-loss competition”从文中找出并诵读。
4.明确合作步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Task板块的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并以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小组合作或是班级内合作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实现其任务目标。”在设计Task部分教学时,要能体现《课标》中倡导的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展开活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围绕写作任务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明确核心任务后,笔者让学生结对,进行“Interviewing a person about exercise and training”(Activity 1)的活动。笔者指导学生在进行访谈时参考课本相应表格,有针对性地记笔记,并给出规定时间,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合作效率。在进行访谈之后,教师随机让三组同学分享访谈的笔记,鼓励学生分享活动成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引入多元评价,优化任务成果
《课标》(教育部,2003)强调了评价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评价建议和案例。评价(evaluation),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要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以评价来激励学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含学生自评(self-assessment)、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和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在Task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使最终任务的成果得以优化。
本课中,笔者首先在“Interviewing a person about exercise and training”(Activity 1)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笔者鼓励同伴互相帮助,纠正表达中的错误,对同伴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访谈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自发分享访谈的结果,让其他同学对于该生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最后的写作环节,小组四人要合作完成写作任务,笔者设计了一张详细的评价表,让学生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先对照评价表的细则,进行自我评价,之后由小组Leader带领小组成员对同伴的写作内容进行评价和修改。小组任务完成后,笔者鼓励各小组在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各自的写作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对该小组的写作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文章的闪光点,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得学生能够对于鼓励信的书写方式、写作内容、遣词造句有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束后,笔者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让学生试着评价自己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
Self-assessment (自我评价)
How confident are you of:
(1)interviewing your partner about how to keep fit (_____/20points)
(2)reading for important information (_____/15points)
(3)discussing your ideas in a group(_____/15points)
(4)learning how to write an e-mail encouraging a friend(_____/20points)
(5)writing an e-mail of encouragement (_____/30points)
If you are not confident about some of the items above, make an action plan so you can improve on th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多元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认知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三、总结与反思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体现了《课标》(教育部,2003)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研究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带领学生融入情境,并帮助学生明确核心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语料给学生,带领学生掌握相关的话题短语和语篇短语,为写作任务搭建支架。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围绕任务展开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得最终的任务成果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曹荣苏,章玉芳.基于语料库的高三学生写作词汇短语使用情况调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9).
2.顾经娴.《牛津高中英语》TASK的教学困惑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3).
3.韩炳华.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8).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穆蕾.《牛津高中英语》TASK部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4).
6.吴红.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8).
7.王红.牛津高中英语“Task”的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以“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一节“Task”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